-
JIB-04通过抑制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4表达来调控MDM2/P53/SLC7A11/GPX4轴诱导肝癌细胞发生铁死亡
编辑人员丨2天前
JIB-04(Jumonji histone demethylase inihibitor,JIB-04)是一种泛组蛋白赖氨酸去甲基化酶抑制剂,可抑制多种肿瘤发生发展,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楚.本文以肝癌细胞HepG2和Huh7为研究对象,探讨了 JIB-04对肝癌细胞的增殖影响,并揭示其可能的分子机制.CCK-8和EDU检测细胞增殖实验显示,JIB-04明显抑制肝癌细胞HepG2和Huh7活力,且具有浓度依赖性,其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7689 μmol/L及0.7392 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内ROS水平变化,结果显示,JIB-04可显著激活细胞内ROS的累积.通过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检测试剂盒和脂质过氧化物检测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内GSH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水平发现,在2 μmol/L JIB-04处理下,HepG2和Huh7细胞内GSH分别下降88.4%和80.7%,而脂质过氧化物分别升高4.75倍和9.25倍.通过qRT-PCR和Western印迹分析发现,JIB-04显著降低铁死亡相关因子GPX4和SLC7A11的mRNA水平和蛋白质水平,同时铁死亡相关通路蛋白质MDM2明显下调,P53蛋白水平明显上调.机制研究显示,JIB-04可以使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4C的蛋白质水平下调约58%和51%.通过ChIP检测发现,在JIB-04处理肝癌细胞后MDM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me3分别提高了 2.19倍和2.14倍,同时qRT-PCR证明,JIB-04处理肝癌细胞后MDM2 mRNA水平显著下调.综上所述,本研究初步揭示了 JIB-04可下调特异性去甲基化酶KDM4C的表达,进而影响MDM2基因启动子区域H3K9me3甲基化水平抑制MDM2基因表达,减少MDM2蛋白与P53蛋白结合,P53蛋白水平表达上调,同时,铁死亡相关蛋白质SLC7A11和GPX4的表达下调,导致细胞内GSH耗竭、ROS与脂质过氧化物积累,最终导致细胞发生铁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蛋白激酶NEK9/MTA2信号通路泛素化修饰探讨胃癌的转移机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基于永离有丝分裂基因A相关激酶9(NEK9)/转移相关肿瘤基因家族2(MTA2)信号通路泛素化修饰探讨胃癌(GC)的转移机制.方法:使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NEK9表达与GC分期、预后之间的关联.体外实验中,将GC细胞分为:对照组、shNC 组、shNEK9 组、shNC+NC-OE 组、shNEK9+NC-OE 组和 shNEK9+MTA2-OE 组.分别采用 MTT 和Transwell法测定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通过 Western blot检测 NEK9、MTA2、上皮间充质转化(EMT)标记和PI3K/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NEK9 mRNA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上调,并且与TNM分期较晚和NEK9高表达者的预后较差密切相关.此外,NEK9在7个GC细胞系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GES-1细胞(P<0.05).与对照组相比,shNEK9组细胞活力、相对集落形成、EdU阳性细胞数、侵袭和迁移细胞数均显著降低(P<0.05).此外,在shNEK9组细胞中,E-钙粘蛋白水平上调(P<0.05),波形蛋白水平下调(P<0.05).通过免疫共沉淀试验证明NEK9与MTA2有相互作用.NEK9敲低加速了 HGC-27细胞中MTA2的降解,并且 MTA2泛素化在NEK9沉默的细胞中增加.与shNEK9+NC-OE组组相比,shNEK9+MTA2-OE组相对集落形成、EdU阳性细胞数和迁移和侵袭数均显著增加(P<0.05).结论:NEK9在GC中明显上调,其敲低在体外抑制GC细胞的生长和转移.NEK9可能通过去泛素化途径稳定 MTA2进而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来对GC细胞产生促癌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肺泡蛋白沉积症的CT诊断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肺泡蛋白沉积症(PAP)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CT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并整理16例穿刺活检或/和肺泡灌洗确诊的PAP患者病例,将其CT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文献复习.结果 PAP肺部阴影重而临床症状轻微,CT表现多样化,可表现为双肺广泛不呈叶段分布的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铺路石征、地图征、蝶翼征、支气管充气征、肺实变及肺间质纤维化等;"铺路石征"、"地图征"同时出现,临床症状、体征与CT表现不一致时,强烈提示本病.结论 PAPCT表现具特征性,结合临床可与肺炎、肺水肿、肺炎型肺癌、弥漫性肺泡出血及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其他肺部病变相鉴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18F-FDG PET/CT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模型的构建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并构建基于18F-FDG PET/CT的预后预测模型,旨在为后续临床预后预测提供更多参考.方法: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于我院行18F-FDG PET/CT检查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共142例,分析临床特征资料、18F-FDG PET/CT检查指标及随访总生存情况.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影响因素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基于18F-FDG PET/CT对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效能分析.结果:142例患者随访15~3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0个月,随访过程中死亡85例,随访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9.2%、34.0%.分别依据患者的年龄、骨转移情况、肝转移情况、全身MTV之和情况、全身TLG之和情况分为2个组别,各亚组的中位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是否合并骨及肝转移、全身MTV之和2.5及全身TLG之和2.5均是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总生存时间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了患者不同时间段生存概率的列线图模型,C指数为0.763.使用ROC曲线分别计算患者1年,2年,3年生存情况预测情况,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31、0.718、0.722.结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预后除受年龄、骨转移影响外还与18F-FDG PET/CT指标关系密切;利用以上指 标进行 患者生存情况的预测,具有 良好的 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美国丙型肝炎消除计划的障碍与机遇
编辑人员丨2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的(HCC)主要原因之一.由于高效抗病毒药物的出现和RNA检测技术的发展,实现HCV的消除是有望达成的目标.本文聚焦于美国肝病学会(AASLD)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联合成立的HCV指导小组的工作.该小组依托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泛覆盖的网站平台,致力于推进HCV消除计划[1].本文分析当前美国关于HCV消除工作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障碍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强调政府提供的资源与HCV指导小组计划开展的工作对美国实现HCV消除目标的助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外泌体miR-155-5p在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外泌体miR-155-5p作为广泛存在于多种细胞类型中的微小RNA,在调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外泌体miR-155-5p在多种癌细胞中高表达,并与癌细胞增殖、侵袭、转移等恶性行为密切相关.因此,研究外泌体miR-155-5p在癌细胞增殖、侵袭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本综述旨在通过对外泌体及miR-155-5p进行概述,并详细分析外泌体miR-155-5p在癌细胞增殖、侵袭中的机制,同时探讨其在不同类型癌症中的具体作用,以及评估其作为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的潜力,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外泌体miR-155-5p在癌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胞质TGM2依赖GTP抑制TRIM21介导的STAT1泛素化降解促进胃癌恶性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背景 与目的既往研究提示谷氨酰胺转胺酶2(transglutaminase 2,TGM2)是多种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但其在胃癌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中,我们试图揭示TGM2在胃癌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 分析TGM2在胃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通过一系列体内外实验分析TGM2在胃癌中的功能,包括蛋白质印迹、免疫组化、CCK8、集落形成实验、transwell实验、异种移植瘤模型和转移瘤模型.通过基因富集分析、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筛选TGM2在胃癌中潜在的作用靶标.通过功能损益实验和挽救实验验证TGM2对STAT1的调控作用.通过免疫共沉淀、质谱分析、定量PCR和蛋白质印迹筛选STAT1互作蛋白,并阐明其调控机制.最后,通过突变TGM2和使用TGM2的酶活性调节剂(ZM39923和A23187)以明确TGM2通过何种酶活性促进胃癌恶性进展,并阐明其潜在机制.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TGM2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与病理分级密切相关,其高表达预示患者不良预后.TGM2过表达/敲低能够促进/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敲低/过表达STAT1能够逆转TGM2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提示TGM2通过抑制STAT1泛素化/降解促进胃癌恶性进展.TRIM21被鉴定为胃癌中STAT1的E3泛素连接酶.TGM2通过与GTP结合的酶活性促进TRIM21和STAT1解离.A23187能够抑制TGM2对STAT1的作用,并在体外和体内实验中逆转TGM2的促肿瘤作用.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在胃癌中TGM2调控STAT1的作用和机制,提示TGM2可作为胃癌治疗的潜在靶点,了解TGM2与GTP结合的酶活性有助于开发靶向药物,优化现有治疗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基于矢状位T2WI瘤内瘤周影像组学列线图术前预测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矢状位T2加权图像(T2 weighted imaging,T2WI)的瘤内结合不同瘤周区域影像组学特征和临床危险因素的列线图,评估其术前预测宫颈癌ⅠB期和ⅡA期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两家医院术前接受MRI检查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加盆腔淋巴清扫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ⅠB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的实验室检查资料和MRI图像,分为训练组和外部验证组,对矢状位T2WI图像瘤内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和1~6 mm的瘤周环(ROI-1、ROI-2、ROI-3、ROI-4、ROI-5和ROI-6)分别提取影像组学特征,采用Pearson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the 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以最佳者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构建0~6 mm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并筛选出最佳影像组学模型,基于以上最佳影像组学模型评分与临床独立危险因素构建联合模型,并绘制列线图,以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校准度,以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价模型的应用价值.结果由瘤内结合瘤周3 mm区域得到6个有效特征建立的影像组学模型预测效能最佳,在训练组和外部验证组,其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72和0.857.由肿瘤最大径、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RBC)的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临床模型预测效能次之,在训练组和外部验证组AUC分别为0.940和0.847.基于肿瘤最大径、RBC、瘤内结合瘤周3 mm的6个有效特征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效能更稳定,在训练组和外部验证组AUC分别为0.952和0.939,经校准曲线和DCA分析,列线图的校准度较高,临床净收益较大.结论基于T2WI瘤内和瘤周3 mm组学特征构建的影像组学列线图可以较好地术前预测ⅠB期和ⅡA期宫颈癌,对指导患者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临床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泛素样蛋白质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癌细胞增殖作用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 探讨泛素样蛋白质2(UBQLN2)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的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手术获取组织情况,分为正常组、癌旁组和肿瘤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荧光评估UBQLN2在肿瘤组织、远端组织和正常组织中表达;分析UBQLN2与病人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的相关性;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检测UBQLN2在结直肠癌细胞系HT29、SW620、SW480、LOVO、HCT116以及人正常肠上皮细胞HIEC细胞中的表达;分别过表达和干扰UBQLN2在结肠癌细胞中的表达,随后CCK-8检测干扰前后细胞增殖能力变化.结果 UBQLN2在结直肠癌癌旁组织中阳性面积(32.57±12.44)%显著高于肿瘤组织(12.68±9.79)%;UBQLN2 mRNA表达在转移阴性病人肿瘤组织中0.98±0.15显著高于转移阳性病人肿瘤组织0.33±0.08;UBQLN2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病人预后呈正相关;UBQLN2在人正常肠上皮细胞中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细胞,且在HCT116中表达最低;HCT116过表达UBQLN2培养36 h后,与pcDNA3.1-NC组细胞增殖能力0.78±0.23比较,pcDNA3.1-UBQLN-2组细胞0.52±0.18增殖能力显著降低;SW480细胞敲减UBQLN2培养36 h后,与si-NC细胞0.65±0.37增殖能力比较,si-UBQLN-2组细胞0.89±0.36增殖能力显著增加.结论 UBQLN2在结直肠癌肿瘤组织和细胞中明显低表达并与转移呈负相关,UBQLN2可抑制结直肠癌增殖并与病人预后呈正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可视化影像决策模型在评估肺结节浸润程度中的价值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资料、影像征象和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联合模型在术前对肺结节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并通过决策热图及Shapley算法对模型进行可视化分析.方法:回顾性搜集2018年1月—2022年3月在本院经病理确诊的17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CT图像(肺窗平扫).根据肺肿瘤新分类,分为腺体前驱病变组(78例)和浸润性肺腺癌组(101例).采用Deepwise软件,分别提取瘤灶、瘤周3 mm和5 mm区域的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Boruta算法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等特征筛选算法确定各区域的最佳组学特征,然后采用logistics方法分别构建3个单区域及2个多区域(肿瘤+瘤周3 mm及肿瘤+瘤周5 mm)共5个影像组学模型,分析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并计算其影像组学评分(Radsocre).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筛选相关临床指标和结节的主要CT征象,并采用XGBoost算法将筛选出的高危因素结合瘤灶+瘤周3 mm联合模型的影像组学得分构建临床影像联合模型.额外收集浙江省嘉兴市中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6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和CT资料来完成联合模型的泛化性验证.利用决策热图和Shapley算法对模型分别进行可视化和特征贡献度分析.结果:相比单区域影像组学模型(训练集:AUC=0.740、0753、0.768;验证集:AUC=0.841、0.856、0.809),多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在两个数据集中均显示出更高的预测效能(AUC=0.878和0.834).XGBoost联合模型的预测效能得到进一步地提高(AUC=0.948和0.886).Shap-ley分析显示影像组学得分、CT值和结节长度为预测肺结节浸润程度的最重要的3个特征.决策热图算法实现了对浸润性预测推演过程的可视化.结论:XGBoost模型对肺结节浸润性的评估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泛化性.决策热图实现了可解释机器学习算法的可视化从而保障了模型的实用性,为肺结节的临床处理及管理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辅助诊断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