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血液灌流早期临床指标对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探讨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行血液灌流患者早期相关临床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 2018 年 3 月至 2022 年 10 月收治的 91 例重度AOPP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体质量指数(BMI)、服毒量、服毒至洗胃时间、血液灌流次数、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尿素氮(BUN)、血清胆碱酯酶(ChE)活性、淋巴细胞计数、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K+、Na+、Cl-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 Ⅱ)、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等,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 72h内预后将患者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指标的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OPP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死亡组年龄明显高于存活组,合并冠心病比例、服毒量、服毒至洗胃时间、入院时WBC、ALT、TNF-α、IL-1β、IL-6 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血液灌流次数、TBil、ChE活性、PaCO2 水平均明显低于存活组(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均是影响AOPP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1.865(1.032~3.370)、2.282(1.406~3.703)、2.522(1.258~5.057)、2.843(1.036~7.802)、2.077(1.107~3.897),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及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对AOPP患者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以联合检测的预测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UC)=0.976,95%CI为 0.919~0.996;其预测AOPP患者预后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100.0%和 85.7%,均P<0.05;随着血液灌流次数的增多,与入院时比较,患者WBC、ALT、AST、TBil、血肌酐(SCr)、ChE活性、TNF-α、IL-1β、IL-6 水平呈明显下降趋势,PaCO2、PaO2 水平呈明显上升趋势(均P<0.05).结论 重度AOPP患者早期服毒量、血液灌流次数、ALT、ChE活性、TNF-α有助于预测短期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碘解磷定注射液急诊治疗农药中毒患者的效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碘解磷定注射液急诊治疗农药中毒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 2022年 3月—2024年 3月松原市中心医院收治的 90例农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5例.所有患者均行体表农药清理、洗胃、导泻、补充电解质,对照组采用硫酸阿托品注射液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碘解磷定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神经功能.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 95.56%,高于对照组的 8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胆碱酯酶活性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7 d后,研究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治疗农药中毒患者中进行碘解磷定静脉输注可提升临床疗效,缩短恢复正常时间且可改善神经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一种洗胃管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前现有的洗胃管固定装置的固定开关过小易打滑、咬合口过小或凹槽不符合人体牙槽生理结构、固定胶布过粘或易脱落。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容易发生牙齿及口腔黏膜损伤、舌咬伤、胃管脱出等问题,影响洗胃效果。洗胃管需要胶布固定,给洗胃管的拔除和深浅程度的调节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夹持稳定、易于操作、防止滑落的洗胃管固定器,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197例急诊药物中毒患者临床特征及治疗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分析急性药物中毒的临床特点,为急诊中毒患者的诊疗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期间197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服药时间、就诊时间、药物种类、药物毒检浓度、伴随症状、住院时长、治疗方式、液体复苏、患者转归及预后)。纳入标准:年龄≥14周岁,符合急诊急性中毒标准;排除标准:年龄<14周岁;临床资料不完整;农药中毒;急性有害气体中毒;其他非药物中毒患者。根据患者出院时转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用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临床特征、药物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情况。 结果:纳入的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年龄为(38.9±20.4)岁,以青年患者居多,占比68.0%(134例),伴随症状以意识障碍106例、头晕56例、乏力38例、恶心呕吐42例常见。药物相关资料:就诊时间为7.17±0.89 h(0.5~96 h),服药种类分布以镇静安眠药105例(53.2%)、抗精神病药物73例(37.1%)、抗生素17例(8.6%)、解热镇痛药20例(10.2%)常见。临床资料分析:存活组患者入室GCS评分(12.47±3.05)高于死亡组(7.60±4.43),且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死亡组患者在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心肌肌钙蛋白I、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均高于存活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与转归:治愈187例,死亡10例,接受洗胃治疗159例,血液净化治疗23例,对134例进行毒检患者治疗前后的毒物浓度进行比较发现,治疗后浓度均较前明显下降,其中艾司唑仑、佐匹克隆、西酞普兰、劳拉西泮、喹硫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急诊急性药物中毒以镇静安眠药、抗精神病药、解热镇痛药为主,临床上开展毒化实验室检查对指导患者治疗有指导意义,对于常见的急性药物中毒建立规范的监测系统和诊疗路径是未来的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经互联网途径获取毒物的中毒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通过互联网购物(网购)途径获取毒物导致中毒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收集本院急诊医学科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期间通过网购途径获取毒物的中毒患者临床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就诊方式、中毒原因、暴露途径、毒物类别、患者接受洗胃及毒物检测情况和预后等临床信息,并以同期非网购途径获取毒物的中毒患者作为对照,比较网购途径中毒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结果:共纳入318例中毒患者,其中网购途径中毒患者44例(13.8%),与对照组相比,网购途径中毒患者的年龄更低( P<0.001)、自杀占比更高( P=0.006)、口服途径暴露更多( P=0.029)、外院洗胃比例更高( P=0.001);网购途径的毒物种类以农药为主,与对照组比较毒物种类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农药中毒分布特征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网购药品中毒以混合药物中毒占首位(27.8%),其次分别为右美沙芬(16.7%)和艾司唑仑(15.5%),对照组亦为混合药物中毒为主(38.8%)。 结论:青年是选择网络途径购买毒物的主要群体,应加强对此群体的健康教育,网购平台在监管交易时应重视商品可能的使用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急性噻虫嗪中毒1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噻虫嗪属于第二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其急性中毒病例国内未见报道。本文回顾1例患者口服噻虫嗪中毒后出现呕吐、全身抽搐、神志不清、氧饱和度下降。经洗胃、呼吸机支持,并使用丙泊酚、咪达唑仑、苯巴比妥钠、丙戊酸钠仍无法控制抽搐。后予盐酸戊乙奎醚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患者最终康复出院。结合已发表的新烟碱类中毒文献,我们建议急性重度噻虫嗪中毒主要的治疗是洗消和对症支持治疗,盐酸戊乙奎醚和血液灌流联合血液滤过治疗可能改善患者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医院低年资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需求及干预对策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医院低年资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需求及干预对策。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随机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8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低年资护士9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需求现状,以将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进行规范化。结果: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该院90例低年资护士中有81.1%认为有必要进行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及不同护龄的低年资护士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培训的认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该院90例低年资护士均接受过岗前培训,91.1%的护士在培训后理论知识得到拓展,只有54.4%的护士技术操作得到规范;在24项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有8项技术需求率达90.0%以上,分别为:无菌操作技术、导尿管安置、口腔护理、鼻饲技术、洗胃技术、药物过敏试验、护理文件书写及吸痰技术。 结论:低年资护士作为医院临床护理团队及护理工作的骨干,应结合临床护理需求及个体化需求,逐步建立系统化、规范化、多层次及科学化的培训方案,充分调动低年资护士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引导其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技术,并进行系统化考核,以促进医院护理团队整体护理质量的提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误服硝氯酚中毒死亡3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例1,男,5岁1个月。以“误服硝氯酚片4 d”于2020年2月3日入院。4 d前患儿误服硝氯酚10片(规格100 mg/片),服药1 h后出现恶心、呕吐,伴脐周疼痛,持续2~4 min可自行缓解,就诊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利尿等对症治疗。治疗3 d后恶心、呕吐症状减轻,偶有腹痛,出现精神差,住院期间查肝功提示丙氨酶氨基转移酶643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4 025 U/L;肌酸激酶23 346 U/L,肌酸激酶同工酶:3 159 U/L。因病情重,转诊至我院。入院查体:体温37.0 ℃,脉搏155次/min,呼吸30次/min,血压90/59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19 kg,嗜睡状,颜面稍苍黄,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皮疹及出血点。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 mm,对光反射灵敏。口唇红润,颈软,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率155次/min,心律齐,心音有力,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4次/min。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正常,双侧膝腱反射正常,双侧巴氏征阴性、布氏征阴性、克氏征均阴性。入院后急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2.18×10 9/L、中性细胞计数8.2×10 9/L、血红蛋白浓度110.0 g/L、血小板计数260×10 9/L;凝血功能正常;肝功能:总蛋白53.7 g/L、白蛋白31.0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593.0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2 574.0 U/L,肌酸激酶22 000.0 U/L、肌酸激酶同工酶517.0 U/L。肾功能、电解质正常。诊疗经过:入院后立即予再次洗胃,磷酸肌酸钠营养心肌、多烯磷脂酰胆碱、肌苷片、葡醛内酯片保肝、甘露醇减轻脑水肿、头部亚低温治疗,行血液灌流2次治疗。入院4 h后患儿出现发热伴大汗淋漓,体温最高达39.5 ℃,精神极度萎靡,同时伴有四肢关节疼痛,肌肉酸痛。6 h后患儿出现昏迷,昏迷评分7分,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细湿啰音。入院11 h患儿突然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全身肌张力增高,双上肢屈曲、僵直,立即高质量心肺复苏,静推盐酸肾上腺素,同时行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内涌出大量鲜血,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江苏省某县级市医院480例急性中毒住院患者四年的回顾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调查县级医院中毒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救治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江苏省人民医院溧阳分院中毒住院患者的资料。结果:共有480例急性中毒病例,农药(51.67%)和药物(28.75%)是最常见的毒物种类,以有机磷农药和镇静安眠类药物居多。自杀是最常见的原因(80.00%),90.00%为经口摄入中毒,77.65%的经口摄入中毒予以洗胃、3.23%予以催吐。42例行机械通气治疗,5例行血液净化治疗,5例行心肺复苏治疗。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治愈组、死亡组和自动出院组,其构成比分别为69.17%、1.67%和29.17%。结论:农药中毒的发生率最高,经口摄入是最常见的中毒途径,中毒的原因以自杀最为多见,洗胃、催吐、拮抗剂、机械通气等治疗已被常规开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蚊香液中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成功救治一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儿,女,1岁7个月,体重10 kg,因“误服蚊香液7 h”入院。患儿于7 h前误服电蚊香液(含有0.8%氟氯醚菊酯)10 mL,家属发现后给予催吐处理。患儿随后出现呕吐伴有呛咳,误服约10 min后出现抽搐,表现为呼之不应、双眼上翻、口唇发绀、四肢抖动,持续约5 min难以缓解,急至当地医院予抗惊厥、清理呼吸道、洗胃等处理。因血氧难以维持,遂予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通气。考虑病情危重,联系120转至我院急诊科,经会诊后转入PICU进一步治疗。患儿既往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家族史无特殊。无食物、药物过敏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