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OS1突变肺腺鳞癌合并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Trousseau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OS1突变肺腺鳞癌合并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Trousseau综合征易合并血液高凝状态及多发血栓,预后不佳。现报道1例先后采用塞瑞替尼、洛拉替尼靶向治疗的ROS1突变肺腺鳞癌合并脑梗死为主要表现的Trousseau综合征,针对ROS1突变的靶向抗肿瘤治疗后获得8个月的短暂缓解,针对脑梗死采取单纯抗凝及动脉抽吸术治疗疗效不佳,靶向抗肿瘤治疗耐药后病情进展迅速,整体预后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伊鲁阿克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常见的驱动基因之一。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在中国晚期NSCLC患者中ALK融合基因的阳性率为9.06%。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已经成为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目前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7种ALK-TKIs上市,分别是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伊鲁阿克。伊鲁阿克是中国自主研发的新型ALK-TKI,2023年6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伊鲁阿克上市,用于既往接受过克唑替尼治疗后疾病进展或对克唑替尼不耐受的ALK融合基因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2024年1月16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伊鲁阿克用于ALK融合基因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为了帮助广大医师更好地了解伊鲁阿克的疗效和安全性,使伊鲁阿克得到更合理的临床应用,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和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伊鲁阿克治疗间变性淋巴瘤激酶融合基因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建议(2024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重要的驱动基因之一。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对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患者有显著疗效。截至2023年6月27日,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伊鲁阿克等共7种ALK-TKI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按照获得NMPA批准上市时间排序),为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提供了针对性的治疗选择。为规范ALK-TKI的使用,中国医师协会肿瘤医师分会和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肿瘤内科学分会组织专家编写了《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建议(2024版)》。本专家建议从ALK融合基因检测、ALK-TKI靶向治疗、ALK-TKI不良反应管理以及治疗后患者随诊等4个方面给出推荐意见,为中国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规范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FAERS数据库对ALK抑制剂相关眼部不良事件信号的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挖掘并分析不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相关的眼部不良事件(ADE),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下载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2011年第3季度至2024年第1季度数据,提取ALK抑制剂相关眼部ADE报告,采用报告比值比(ROR)法和信息成分(IC)法进行信号检测.统计眼部ADE的中位发生时间,并使用Weibull分布分析ALK抑制剂使用与眼部ADE发生的时间间隔关系.结果 共收集到ALK抑制剂相关眼部ADE报告1 575份,其中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布格替尼和洛拉替尼相关眼部ADE报告分别为1 107、50、158、110、150份.女性患者占比更高(46.29%),年龄主要分布在18~<65岁(35.17%).塞瑞替尼未检测到风险信号,克唑替尼、阿来替尼、布格替尼和洛拉替尼共检出13个阳性信号,克唑替尼致眼部ADE报告数量和阳性信号数位列第一,克唑替尼致闪光幻觉的信号强度最高[ROR=43.46,95%CI(36.38,51.91);IC=5.18,95%CI(4.89,5.40)]o大部分眼部ADE中位发生时间在开始用药1个月内,ALK抑制剂致失明的中位发生时间最长,为154.00(114.50,225.50)d.视觉损害、视物模糊、闪光幻觉、玻璃体飞蛾症、复视常发生在用药早期,畏光、视野缺损及失明的发生时间随机,不随用药时间变化而变化.结论 不同ALK抑制剂致眼部ADE的风险有所差异,多发生于治疗早期,临床应用时应及时识别并处理ALK抑制剂的眼部ADE.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洛拉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快速卫生技术评估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评价洛拉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为医院新药引进和临床用药决策提供循证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Epistemonikos、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数据库以及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络,经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后,对研究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共纳入19篇文献,包括13篇系统评价(SR)/Meta分析、6篇药物经济学研究.与使用其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克唑替尼、布格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和色瑞替尼等)的患者相比,使用洛拉替尼的患者具有最佳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但在亚洲人群中,与恩沙替尼、低剂量阿来替尼和布格替尼相比,洛拉替尼在延长PFS方面并没有表现出显著优势.在客观缓解率方面,洛拉替尼和低剂量阿来替尼较其他ALK-TKI表现出较大优势;同时,阿来替尼具有最佳的总生存期获益.在安全性方面,洛拉替尼安全性较差,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现有经济学研究显示,洛拉替尼在一线治疗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带来健康获益的同时,治疗成本也更高.结论 洛拉替尼治疗NSCLC有较好的有效性,但其安全性和经济性有待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非小细胞肺癌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的耐药机制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间变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融合基因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除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EGFR)基因之外最常见的驱动基因.ALK融合基因阳性的NSCLC患者能从ALK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TKIs)靶向治疗中明显获益,但是患者最终会发生TKI耐药.探索ALK靶向治疗的耐药机制一直是研究重点.关于第一代和第二代ALK TKIs的耐药机制已有较多报道,第三代ALK TKI洛拉替尼的耐药机制亟待阐述.本文将主要从依赖ALK基因(即on-target resistance)和非依赖ALK基因(即off-target resistance)两方面阐述第三代ALK TKI洛拉替尼的耐药机制,重点总结了经序贯洛拉替尼治疗发生复合突变后对其他TKIs的敏感性以及旁路活化途径,一线洛拉替尼治疗潜在的耐药机制以及第四代ALK TKIs的研究进展,洛拉替尼治疗中液体活检动态监测的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建议(2024版)》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4/7/27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国专家建议(2024版)》(简称专家建议)是依据近年国内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TKI)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获得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由74位相关学科专家经过两轮审阅后共同推荐制定.该专家建议首次系统阐述了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靶向治疗的选择,确定了新一代ALK-TKI,包括赛瑞替尼、阿来替尼、恩沙替尼、布格替尼、洛拉替尼和伊鲁阿克(按照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上市时间排序)在ALK融合基因阳性晚期NSCLC患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该专家建议详细整理了ALK-TKI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管理及患者随访的要求.对该专家建议的学习和理解有利于提高我国肿瘤科及相关诊疗学科医生对ALK融合基因阳性NSCLC的诊疗水平,本文将对该专家建议进行符合我国临床实践的解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用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洛拉替尼的浓度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建立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洛拉替尼的浓度,为其治疗药物监测提供分析方法.方法 在二维高效液相色谱法中,一维色谱柱:SX1E-1A(50 mm ×3.5 mm,5 μm),流速:0.8 mL·min-1;二维色谱柱:SCB-C18(125 mm ×4.6 mm,5 μm),流速:1.0 mL·min-1.柱温:40 ℃;紫外检测波长:317 nm,进样量:500 μL.考察该方法的专属性、标准曲线与最低定量限、精密度与回收率、稳定性.结果 人血浆中洛拉替尼在11.72~1 018.98 ng· mL-1呈现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944.50x-588.90(R2=0.999 7),最低定量限为11.72 ng·mL-1,低、中、高3个质控样品的提取回收率在97.61%~99.86%,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均小于5.29%,证明该方法检测性能良好.结论 该方法具有稳定性能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等特点,适用于人血浆中洛拉替尼的浓度测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临床药师参与1例新型抗肿瘤药物洛拉替尼致血脂异常的药学实践
编辑人员丨2024/3/30
为探讨临床药师在肿瘤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诊治过程中的作用,以1例肺腺癌ALK突变患者使用洛拉替尼后出现药物相关性血脂异常为例,临床药师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参与临床患者诊治,同时评估疗效和不良反应,并在治疗过程中进行药物监护与教育.临床药师参与到临床治疗团队中,有利于提高临床药物治疗水平,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经济的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真实世界数据的ALK抑制剂药物不良事件信号挖掘与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基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挖掘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克唑替尼、塞瑞替尼、阿来替尼、布格替尼和洛拉替尼)的不良事件信号,为其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OpenVigil 2.1 工具,提取自FDA批准上市至2022 年第3 季度5 种ALK抑制剂的不良事件(ADE)报告数据.采用报告比值比法(ROR)和综合标准法(MHRA)对相关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结果 共获得以 5 种 ALK 抑制剂为首要怀疑药物的 ADE 报告 18 200 例,其中克唑替尼 8 669 例、塞瑞替尼 1 918 例、阿来替尼3 756 例、布格替尼1 917 例、洛拉替尼1 940 例.共挖掘到ADE信号699 个,累计19 个系统器官分类(SOC).5 种ALK抑制剂ADE报告数均较多的SOC为实验室检查、呼吸系统、胸及纵隔疾病、全身性疾病及给药部位各种反应等.阿来替尼有溶血相关的特异性不良事件,洛拉替尼有高脂血症和中枢神经系统等特异性不良事件.结论 对5 种ALK抑制剂常见ADE信号及其涉及SOC的挖掘结果与药品说明书具有一致性,但还存在部分说明书未提及的可疑不良反应,临床用药时应对此加以关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