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替罗非班联合高压氧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无复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联合高压氧(HBO)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0年1月在龙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治疗的ACS PCI术后无复流患者12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A、B、C组。A组患者40例,予以低分子肝素、阿司匹林及地尔硫卓等常规对症治疗。B组患者42例,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替罗非班治疗;C组39例,在B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HBO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血小板聚集率及主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含量,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内皮素-1(ET-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C组患者ST段压低、ST段抬高及缺血损伤导联数明显低于B组,B组患者ST段压低、ST段抬高及缺血损伤导联数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7.7%)明显低于B组(19.0%),B组患者治疗后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19.0%)明显低于A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B组,B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血清hs-CRP、ET-1及血浆MPO水平明显低于B组,B组患者血清hs-CRP、ET-1及血浆MPO水平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HBO联合替罗非班治疗ACS患者PCI术后无复流临床疗效明显,其主要是通过降低机体血液炎性因子及血小板聚集率实现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开放性骨水泥技术结合胸大肌推进肌瓣治疗冠脉搭桥术后慢性胸骨骨髓炎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开放性骨水泥技术结合胸大肌推进肌瓣分期治疗冠脉搭桥术(CABS)后慢性胸骨骨髓炎的疗效,总结分期手术、综合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CABS后胸骨慢性骨髓炎开放性骨水泥技术治疗的患者5例,年龄54~72岁,冠心病病史5~12年,入院时慢性胸骨骨髓炎时间3周~3个月。围手术期整体把控患者全身情况并进行全身营养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一期行彻底清创加开放性骨水泥技术加VSD以控制感染,二期行骨水泥取出并行胸大肌推进肌瓣填塞死腔,术后密切观察患者伤口张力情况、引流管通畅情况及引流情况。出院后随访时观察患者伤口愈合情况、瘢痕增生问题及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术后伤口缝线张力适中,引流管引流通畅,引出少量血性液体,引流液无浑浊。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并获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随访期间无骨髓炎复发或再次形成窦道,末次随访均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均对疗效表示满意。结论:开放性骨水泥技术结合胸大肌推进肌瓣是治疗CABS胸骨慢性骨髓炎的有效方法,短期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致重症眼表损伤3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例1,患者,男,48岁,因左眼反复发红、磨痛、视力下降2个月及热泪溢出感4 d于2017年1月13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就诊。患者1年前因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在外院接受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早期出现脾脏排斥反应,应用抗排斥药物后病情稳定,半年前停药。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1,矫正视力0.2,眼压17 mmHg(1 mmHg=0.133 kPa),球结膜充血,角膜上皮粗糙,晶状体密度增高,其余未见明显异常;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眼压T-1,球结膜明显充血,角膜中央穿孔,白色分泌物附着,角膜基质水肿,KP(-),前房浅,前房闪辉(+),瞳孔欠圆,晶状体密度增高,位置前移,眼内窥不入(图1)。左眼溪流试验(+),角膜刮片未见微生物生长。Schirmer Ⅱ试验:右眼3 mm/5 min,左眼4 mm/5 min。诊断:左眼角膜穿孔;双眼干眼(继发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 graft-versus-host disease,cGVHD),入院后使用抗细菌和抗炎滴眼液及人工泪液点眼。2017年1月14日行左眼穿透角膜移植术(penetrating keratoplasty,PKP),术后佩戴角膜绷带镜。病变角膜细菌培养示克氏库克菌生长,药物敏感性试验示对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氧氟沙星、夫西地酸敏感。术后全身应用氢化可的松注射液150 mg静脉滴注,左眼局部应用质量分数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体积分数20%自体血清、质量分数0.3%玻璃酸钠滴眼液,角膜上皮修复后加用他克莫司滴眼液抑制排斥反应;右眼用0.1%氟米龙滴眼液代替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和眼膏,其他药物同左眼。出院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3,矫正视力0.6,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上皮略粗糙。左眼视力0.05,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轻度水肿,角膜上皮完整(图1)。术后1个月左眼角膜植片上皮缺损,调整局部用药后未修复,2017年3月2日再次入院。左眼视力0.04,不能矫正,球结膜轻度充血,角膜植片中央轻度混浊,上皮缺损4 mm×3 mm。Schirmer Ⅱ试验:右眼5 mm/5 min,左眼1 mm/5 min。角膜刮片无微生物生长。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查示病灶区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诊断:左眼角膜植片溃疡;左眼PKP术后;双眼干眼(继发性);cGVHD,局部用药同右眼出院前,症状无明显缓解,2017年3月3日行双眼下泪点栓塞,角膜仍无明显修复。2017年3月6日行左眼睑缘粘连术,上下睑缘中内、中外1/3做睑缘创面永久性缝合,病情稳定后出院,1周后拆除皮肤缝线,角膜上皮愈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河南"4.26" 60Co辐射事故中3例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免疫系统变化的20年医学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河南"4.26" 60Co辐射事故中3例中、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免疫系统的远期效应,总结急性辐射损伤后免疫系统长期的变化特点。 方法:对1999年河南"4.26" 60Co辐射事故中2例中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天"和"旺",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37岁和8岁)和1例重度骨髓型急性放射病患者("梅",女性,38岁)进行临床随访。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患者的外周血血清免疫球蛋白(Ig) A、IgG、IgM和补体C3的水平以评估体液免疫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CD3 +、CD3 +CD4 +、CD3 +CD8 +T细胞的百分比及CD3 +CD4 +/CD3 +CD8 +T细胞的比值以评估细胞免疫情况。 结果:随访时间截至2019年9月4日,共随访11次。体液免疫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梅"在受照后半年和第2年,补体C3水平均下降,第5、11、13、20年,IgG水平均升高;患者"天"在受照后第3年,IgM水平下降,第5年,IgG水平升高;患者"旺"在受照后第1、5年,补体C3水平均升高。Ig的异常频次及延续时间表现为"梅">"天"="旺"。细胞免疫评估结果显示,患者"梅"在受照后半年,CD3 +、CD3 +CD4 + T细胞的百分比及CD3 +CD4 +/CD3 +CD8 +T细胞的比值均显著下降,第7、11年,CD3 +、CD3 +CD4 +、CD3 +CD8 + T细胞的百分比均下降,第15年,CD3 +、CD3 +CD4 + T细胞的百分比均下降;患者"天"在受照后第5、11年,CD3 +CD4 + T细胞的百分比均升高,第7年,CD3 +、CD3 +CD8 + T细胞的百分比均下降;"旺"在受照后第7年,CD3 +、CD3 +CD4 +、CD3 +CD8 + T细胞的百分比均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频次及延续时间表现为"梅">"天"> "旺"。 结论:急性照射对免疫系统的损伤存在长期性、剂量依赖性和可逆性。对于个体而言,免疫系统的受损情况与受照剂量呈正相关,年龄和性别是其可能的影响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带状疱疹样皮疹的播散性隐球菌病合并艾滋病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38岁,因头痛、发热1周,加重3 d就诊。患者起病前1周着凉后出现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自觉发热(当时未测体温),当地医院治疗3 d,症状稍好转。3 d前头痛加重,呈搏动性;外院脑脊液涂片隐球菌阳性,HIV抗体待查转我院。入院后第7天,患者右前臂伸侧、右手掌、右胸背逐渐出现红斑、簇状小水疱,伴阵发性、烧灼样痛,无痒感。既往身体健康,否认水痘病史。否认皮损部位外伤史及鸽粪接触史。2014年有静脉吸毒史,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曾发生无保护措施的男男性行为。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家族史无特殊。体检:一般状况可,慢性病容,神清,检查配合。肺部和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余体格检查未发现阳性体征。皮肤科检查:右前臂伸侧、右手掌、右胸背部可见红斑、斑丘疹、丘疱疹,簇状小水疱,疱液多混浊,部分皮损中间干涸、结痂(图1)。初诊为带状疱疹,予伐昔洛韦、膦甲酸钠等治疗2周,皮损仍增加,疼痛无改善。实验室及辅助检查:中性粒细胞比例0.889(参考值:0.5 ~ 0.7,下同);CD4 + T细胞计数4个/μl(500 ~ 1 600个/μl),辅助性与抑制性T细胞比值0.02(1.4 ~ 2.0),HIV抗体阳性,HIV核酸定量1.38 × 10 2/ml;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人巨细胞病毒阴性;血隐球菌荚膜抗原阳性;血、脑脊液、肺泡灌洗液真菌培养发现新型隐球菌。脑脊液检查:白细胞计数64 × 10 6/L,脑脊液墨汁染色:隐球菌阳性。肺泡灌洗液人巨细胞病毒检测:阳性;骨髓细菌、真菌培养:阴性。肺部CT示双肺上叶感染;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右前臂伸侧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轻度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鳞状上皮局部增生,少许淋巴细胞、浆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图2)。皮肤浅表过碘酸希夫染色及六胺银染色均见散在隐球菌菌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胃黏膜MyD88、ATF2、NF-κB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化浊解毒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胃黏膜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活化复制因子2 抗体(ATF2)、核因子-kB(NF-κB)蛋白表达情况分析化浊解毒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于 2021 年 1 月~2023年5 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治疗的 120 例CAG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 60 例.A组给予幽门螺杆菌根除三联疗法,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化浊解毒方加减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 周.比较两组治疗2 周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 2 周后的胃镜黏膜征象积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3(FGF-23)、白细胞介素-32(IL-32)、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人表皮生长因子(EGF)、胃黏膜MyD88、ATF2、NF-κB蛋白表达情况,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B组治疗 2 周后的总有效率高于A组(88.33%vs 71.67%,P<0.05).两组治疗 2 周后的胃镜黏膜征象各项评分均比治疗前低,且与A组比较,B组较低(P<0.05).两组治疗 2 周后的血清FGF-23、IL-32、EGF水平均比治疗前低,且与A组比较,B组较低;两组血清CGRP水平比治疗前升高,且与A组比较,B组较高(P<0.05).两组治疗 2 周后的胃黏膜MyD88、ATF2、NF-κB蛋白表达均比治疗前低,且与A组比较,B组较低(P<0.05).B组和A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0%vs 11.67%,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加减治疗可有效减轻CAG患者胃黏膜炎症反应及胃黏膜损伤程度,分析其机制可能与其能调节胃黏膜MyD88、ATF2、NF-κB蛋白的表达有关,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联合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有预测价值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探究联合检测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对脓毒症并发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120例脓毒症患者,分为AKI组47例与非AKI组73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2组血清肌酐、C反应蛋白、胱抑素C、HMGB1、sTREM-1水平;检测2组血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2组乳酸水平;使用免疫比浊法检测2组白蛋白水平.2组均进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APACHE Ⅱ)评分.比较2组以上指标,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血肌酐、胱抑素C、乳酸、HMGB1、sTREM-1水平、SOFA评分、APACHE Ⅱ评分为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HMGB1联合sTREM-1诊断脓毒症AKI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79,优于HMGB1、sTREM-1单独诊断(AUC分别为0.778、0.823).结论:血清HMGB1、sTREM-1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KI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HMGB1、sTREM-1对于诊断脓毒症并发AKI的价值优于单独检测,可作为评估该类患者病情的敏感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血浊理论探讨风痰瘀阻型中风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20
风痰瘀阻证是临床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证型之一,传统中医治法疗效欠佳,预后不良,致残率高,因此寻求新的治疗思路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基于血浊理论对其发病机制进行探讨,阐述了血浊致脏腑虚、脑髓伤为发病之基,致风痰瘀阻、脑络伤为核心病机;结合现代研究证实血浊为该病的病理枢纽,提出在传统治则加用化浊行血中药治疗风痰瘀阻型中风,以期提高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基于"时脏"理论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
编辑人员丨2024/7/20
"时脏"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其内容蕴含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五脏一体"和"天人合一"的学术思想.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中医学认为,PSCI病位在脑,但痰、郁、虚、瘀等致病因素皆由五脏病损所致,因此,单纯从脑论治PSCI难免局限.本文基于"时脏"理论从四时五脏分别论述PSCI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春季气机失调则选用逍遥丸以疏肝解郁理气机,夏季血少神伤则选用天王补心丹以养血宁心安脑神,长夏脾虚痰阻则选用开心散以健脾醒神除瘀滞,秋季气少魄离则选用温肺降浊方以补肺降浊养神明,冬季髓减毒生则选用地黄饮子以豁痰填精益神智.从"时脏"理论论治PSCI体现出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为PSCI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从"玄府-脑络-毒邪"探讨中风病的中医病机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玄府具有分布上的广泛性,结构上孔、隙的细微性及功能上开阖、通利的动态性特点,其功能主要包括流通气液、渗灌气血和运转神机.玄府开阖失司,形成痰瘀、水浊之邪,日久蕴积成毒邪,毒损脑络,络损神伤,络损髓伤,与脑络、毒邪共同参与中风病各阶段的病理过程,如中风先兆、急性期脑组织损伤及中风后意识障碍和痴呆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