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尔茨海默病海马亚区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利用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uaporin magnetic resonance molecular imaging,AQP-MRMI)技术对海马亚区进行定量分析,探讨AQP-MRMI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9名受试者,包括AD组16名、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22名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21名.分析三组间海马亚区水通道蛋白表观扩散系数(aquapori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QP-ADC)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AQP-ADC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对比NC组,MCI组仅表现为左侧海马角(cornu ammonis,CA)1的AQP-ADC值升高(P<0.05),AD组则表现为双侧齿状回(dentate gyrus,DG)-CA4、双侧CA1-3、左侧下托、双侧海马旁回及左侧内嗅皮层的AQP-ADC值升高(P<0.05);对比MCI组,AD组表现为双侧DG-CA4、双侧CA1-3、右侧下托及右侧海马旁回AQP-ADC值升高(P<0.05).除右侧下托外,各海马亚区的AQP-ADC值均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呈负相关,其中左侧DG-CA4(r=?0.607,P<0.001)、左侧CA1-3(r=?0.633,P<0.001)与MMSE评分表现出较显著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的分析发现,多个海马亚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AQP-ADC值可用于鉴别NC与AD、MCI,其中以左侧DG-CA4及左侧CA1-3的AQP-ADC值在NC与AD组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AUC=0.905、0.940),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本研究中多个海马亚区的AQP-ADC值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特别是左侧DG-CA4及左侧CA1-3亚区有助于评估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在鉴别AD与认知正常老年人上具有较优越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左侧海马CA1亚区AQP-ADC值或许有望成为AD早期的潜在生物标记物.AQP-MRMI作为新兴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D的病理生理变化,在分子水平上为A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P300的酒精渴求相关脑电特征及溯源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酒精视觉线索反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特征及其与主观渴求关系,并寻找渴求相关脑电源活动脑区。方法:招募20例男性酒依赖住院患者(酒依赖组)和18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含酒精线索的Oddball范式ERPs检测,以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方法(standardized low-resolution brai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sLORETA)进行ERPs-P300溯源定位。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enn Alcohol Craving Scale,PACS)评估主观渴求程度。2组ERPs数据差异分析采用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脑电溯源差异分析采用置换检验,脑电数据与饮酒特征及量表评分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依赖组相比对照组在观看酒精线索图片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 F=9.32, P=0.004)、Fz、Cz处波幅增高( F=20.59、14.74,均 P<0.01),P300溯源分析显示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皮质激活增强( P<0.01)。酒依赖组酒精线索图片相比水果图片诱发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 F=33.82, P<0.01),Fz、Cz处波幅增高( F=12.56, P=0.001; F=10.92, P=0.002),P300溯源分析显示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皮质激活增强( P<0.01)。酒精线索图片P300波幅与VAS、PACS评分呈正相关( r s=0.590, P=0.048; r s=0.780, P<0.01)。 结论:视觉酒精线索诱发的ERPs可能有助于客观评估酒依赖患者渴求相关心理,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脑区可能与酒精渴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舱室内颅脑爆震伤后大鼠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舱室内轻型颅脑爆震伤(bTBI)后早期相关血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起爆器引爆模拟舱室内的点爆源,建立舱室内爆炸冲击波致伤的大鼠bTBI模型。选择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bTBI组(18只),bTBI组又分为3,24,72 h亚组,每亚组6只。爆炸过程中测量大鼠头部的冲击波压力变化;于bTBI后3,24,72 h观察爆后大鼠的一般状况;心脏穿刺取血,之后迅速断头取脑,对各组大鼠的脑组织行大体观察;HE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损伤情况;留取血清用于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αⅡ-血影蛋白分解产物-145(SBDP-145)和Tau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大鼠头部冲击波压力曲线最大峰值为(818.2±33.3)kPa,持续时间约为1 000 μs。爆后大鼠的活跃程度明显下降,被毛无光泽,食欲下降。大体观察可见脑组织明显肿胀,脑表面血管增粗,部分有少量的斑片状出血,但未见明显的脑挫裂伤。HE染色可见大鼠海马CA1区的部分神经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血清IL-6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55.3±10.7)pg/ml、(171.3±25.3)pg/ml和(155.6±18.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116.3±7.3)pg/ml]明显升高( P<0.05);NSE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2.0±1.0)ng/ml、(11.0±1.0)ng/ml和(11.0±1.2)ng/ml,均较正常对照组[(8.1±0.5)ng/ml]明显升高( P<0.05);S100-β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71.9±10.7)pg/ml、(58.0±11.5)pg/ml和(56.5±12.2)pg/ml,均较正常对照组[(35.2±2.5)pg/ml]明显升高( P<0.05);SBDP-145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29.4±2.8)ng/ml、(24.5±4.8)ng/ml和(20.7±2.1)ng/ml,仅bTBI 3 h亚组较正常对照组[(20.9±1.2)ng/ml]明显升高( P<0.05);Tau在bTBI 3,24,72 h亚组分别为(141.4±11.7)pg/ml、(189.5±28.2)pg/ml和(179.1±32.5)pg/ml,较正常对照组[(97.8±5.9)pg/ml]明显升高( P<0.05)。 结论:轻型bTBI大鼠的血清IL-6、NSE、S100-β、SBDP-145及Tau水平在早期呈不同程度上升,可为血清标志物用于轻型bTBI的早期诊断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不同海马亚区在阿尔茨海默病病程中的结构和功能连接变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病程中不同海马亚区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变化。方法:选择中国认知下降纵向研究队列(SILCODE)中117例受试者,采用神经心理学测试评估受试者的认知功能,通过PET-MRI检测分析受试者脑内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将受试者分为Aβ阴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68例)、Aβ阳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29例)、Aβ阳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组(20例),比较3组受试者神经心理学特征以及海马各亚区体积、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与Aβ阳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Aβ阴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Aβ阳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组受试者的简明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基础版(MoCA-B)评分、听觉词语学习测验(AVLT)-短期延迟回忆(SR)评分、AVLT-长期延迟回忆(LR)评分、动物词语流畅性测试(AFT)评分、波士顿命名测试(BNT)评分均降低,形状连线测试B(STT-B)评分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阳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Aβ阴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Aβ阳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组受试者的左侧和右侧海马CA1、CA2、CA3、齿状回、内嗅皮质及下托区体积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Aβ阴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Aβ阳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受试者海马各亚区的结构连接有升高和降低变化,而功能连接几乎均呈现升高趋势。与Aβ阴性的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Aβ阳性的认知功能障碍组受试者海马各亚区的结构连接几乎均呈现升高趋势,而功能连接几乎均降低。 结论:在AD的不同病程阶段,海马各亚区的体积变化、结构和功能连接的变化模式是不同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TAT-GluA2CT干扰GluA2/TARPγ-8耦合对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大鼠神经损伤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应用干扰肽TAT-GluA2CT对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持续状态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以及最合适的给药时间。方法:应用氯化锂-匹罗卡品建立大鼠癫痫持续状态模型(雄性,72只),同时设立对照组(12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分为癫痫组(12只),对照肽组(12只),干扰肽组(48只),根据给药的时间不同将干扰肽组又分为前1 h组(12只),后2 h组(12只),后4 h组(12只)和后6 h组(12只)。选择对照组、对照肽组、前1 h组、后2 h组、后4 h组、后6 h组各6只,采用Nissl染色、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变化、凋亡发生;选择对照组、对照肽组、前1 h组、后2 h组、后4 h组、后6 h组各6只,采用Western blot和免疫共沉淀实验检测α-氨基-3-羟基-5-甲基异 唑-4-丙酸(AMPA)受体第二亚单位GluA2表达和GluA2/AMPA受体胯膜调节蛋白家族γ-8(TARPγ-8)复合物耦合的变化情况。采用 t检验比较2组间数据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各组间差异的比较。 结果:应用干扰肽后,与癫痫组相比,各干扰肽组神经元数量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20.07±3.51,前1 h组39.40±2.39,后2 h组38.43±2.42,后4 h组30.30±2.55,后6 h组27.93±3.20, F=235.28, P<0.05);各干扰肽组与癫痫组相比,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31.47±3.19,前1 h组7.30±3.45,后2 h组9.27±3.81,后4 h组12.86±3.08,后6 h组14.43±3.13, F=248.60, P<0.05);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癫痫后海马GluA2表达量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21 626.53±2 700.58,癫痫组14 578.16±2 917.02,前1 h组13 375.47±3 180.54,后2 h组15 244.10±1 390.41,后4 h组15 799.16±4 559.49,后6 h组15 722.95±1 756.01, F=3.83, P<0.05),各干扰肽组与癫痫组之间GluA2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F=0.45, P=0.77);与癫痫组相比,各干扰肽组GluA2/TARPγ-8耦合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24 509.80±3 718.54,前1 h组12 055.18±5 847.11,后2 h组9 630.51±5 805.17,后4 h组12 749.35±7 108.45,后6 h组11 092.98±7 330.08, F=10.68, P<0.05);与癫痫组相比,前1 h组大鼠发作潜伏期延长、发作评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癫痫组潜伏期(18.58±3.99) min,前1 h组(103.25±9.21) min, t=29.23, P<0.05]。 结论:干扰肽TAT-GluA2CT可减轻癫痫大鼠海马区神经元损伤,在匹罗卡品前1 h或后2 h应用干扰肽对于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最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功能性电刺激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和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突触素-微管相关蛋白2通路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功能性电刺激是否改善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是否增加海马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突触素(SYN)-微管相关蛋白2(MAP2)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用清洁级成年雄性Wistar大鼠9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安慰刺激组和电刺激组,每组大鼠30只。安慰刺激组和电刺激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法制作全脑缺血模型。3组大鼠根据治疗时间的不同再分为治疗3、7、14 d 3个亚组,每组10只大鼠。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开始,电刺激组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假手术组和安慰刺激组给予假刺激,每日1次,每次30 min。功能性电刺激3、7和14 d后,应用Morris水迷宫评估大鼠学习记忆功能。3组大鼠处死后,应用原位杂交法检测BDNF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检测SYN和MAP2蛋白的表达。结果:功能性电刺激14 d后,定位导航测试的第3、4、5天,安慰刺激组的逃逸潜伏期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 P<0.05);第6天的空间探索测试结果显示,安慰刺激组的原平台象限停留时间短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 P<0.05)。治疗3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5);治疗7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14 d后,安慰刺激组海马CA1区BDNF mRNA的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显著降低( P<0.05)。治疗7、14 d后,安慰刺激组的MAP2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电刺激组( P<0.05)。治疗7 d后,安慰刺激组的SY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假手术组( P<0.05);治疗14 d后,安慰刺激组的SYN蛋白含量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和假手术组( P<0.05)。 结论:功能性电刺激治疗可上调BDNF-SYN-MAP2通路中的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是其促进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恢复的原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对犬缺血性脑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13只比格犬,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亚低温灌注组(6只)和常温灌注组(7只)。自颈部离断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缺血停循环1 h后,利用基于自体血的灌注液经双侧颈总动脉持续灌注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的灌注液温度分别设定在33℃和37℃。灌注0,1,2,3,4,5,6 h,记录两组血氧饱和度,评价灌注液血氧含量;抽取灌注液,检测灌注液Na +、K +和Ca 2+离子、葡萄糖浓度和pH值。灌注结束后,取两组每一只犬顶叶脑组织,评价脑组织含水量;取额叶皮质区和海马区组织,采用尼氏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细胞结构形态完整性;采用神经元核抗原(NeuN)染色评价锥体神经元结构和形态完整性;采用免疫荧光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染色评价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片段完整性和活跃性。 结果: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和常温灌注组血氧饱和度和Na +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0,1,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K +浓度分别为(4.57±0.12)mmol/L、(4.67±0.14)mmol/L、(4.27±0.12)mmol/L、(4.45±0.10)mmol/L、(6.60±0.15)mmol/L、(7.37±0.18)mmol/L、(9.03±0.16)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4.84±0.10)mmol/L、(5.31±0.13)mmol/L、(5.44±0.24)mmol/L、(5.70±0.18)mmol/L、(7.79±0.18)mmol/L、(10.44±0.40)mmol/L、(11.40±0.41)mmol/L显著降低( P均<0.01)。灌注0,1,2,3 h,亚低温灌注组Ca 2+浓度分别为(0.72±0.15)mmol/L、(1.55±0.16)mmol/L、(1.62±0.15)mmol/L、(1.88±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0.41±0.13)mmol/L、(0.99±0.12)mmol/L、(1.29±0.13)mmol/L、(1.57±0.11)mmol/L显著提高( 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0,1,2 h,亚低温灌注组的葡萄糖浓度为(5.75±0.19)mmol/L、(5.17±0.15)mmol/L和(4.72±0.15)mmol/L,较常温灌注组的(5.30±0.22)mmol/L、(4.89±0.20)mmol/L和(4.30±0.17)mmol/L显著提高( P均<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灌注2,3,4,5,6 h,亚低温灌注组pH值分别为7.32±0.06、7.25±0.02、7.23±0.02、7.24±0.02、7.24±0.02,较常温灌注组的7.26±0.01、7.21±0.01、7.17±0.02、7.15±0.02、7.08±0.02显著提高( P<0.05或0.01),其余时间点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亚低温灌注组脑组织含水量为(74.9±0.4)%,明显低于常温灌注组的(79.9±0.9)%( P<0.01)。尼氏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前额叶皮质区和齿状回区锥体神经元细胞完整。NeuN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锥体神经元细胞形态结构状态较好,轴突清晰可见,而常温灌注组胞体饱满膨胀,轴突少。GFAP和Iba1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亚低温灌注组较常温灌注组胶质细胞结构完整,细胞异常活跃,轴突增厚,各方向轴突完整性较好。 结论:与常温顺行机械灌注相比,亚低温顺行机械灌注能够通过持续稳定供能供氧、平衡离子稳态和灌注液酸碱度、减轻组织水肿、维持锥体神经元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及小胶质细胞低代谢等,对犬脑组织进行保护,减缓缺血性脑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海马Chrnb4在老龄小鼠术后谵妄中的作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海马含β4亚基的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Chrnb4)在老龄小鼠术后谵妄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C56BL/6J小鼠48只,18月龄,体质量29~35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胫骨骨折手术组(TF组, n=6)、假手术组(Sham组, n=6)、胫骨骨折手术+阿地芬宁组(TA组, n=9)、胫骨骨折手术+对照溶剂组(TV组, n=9)、假手术+阿地芬宁组(SA组, n=9)和假手术+对照溶剂组(SV组, n=9)。采用七氟烷麻醉下胫骨骨折手术制备术后谵妄模型。假手术为仅进行麻醉和皮肤切口并缝合。TA组、TV组、SA组、SV组于术前5 d置入脑室微量给药套管,每组再随机选取3只小鼠,置入海马CA1区微丝阵列电极。于术后30 min时,TA组和SA组脑室输注阿地芬宁(62.5 nmol/μl)2 μl,TV组和SV组给予对照溶剂2 μl,间断24 h给药,连续给予7 d。TF组及Sham组于术后24 h时,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海马组织Chrnb4 mRNA表达水平。TA组、TV组、SA组、SV组分别于术后第7、8天采用旷场实验及O迷宫实验评价冲动样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及囊泡谷氨酸转运蛋白1(Vglut1)的表达,旷场实验期间记录小鼠海马CA1区局部场电位。 结果:与Sham组相比,TF组海马Chrnb4 mRNA表达上调( P<0.05);与TV组相比,TA组和SV组旷场实验中心路程百分比和O迷宫开放象限停留时间百分比降低,CA1区场电位β波功率降低,海马CA1区GFAP和Vglut1表达下调,GFAP +-Vglut1 +共染面积减少( P<0.05)。SA与SV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海马Chrnb4可能参与了老龄小鼠术后谵妄的发生机制,该过程可能与抑制神经元兴奋性毒性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超短波对创伤性脑损伤小鼠损伤修复和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9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小鼠分为假手术组、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每组30只小鼠,在此基础上,再将3组小鼠随机分为2个亚组,每个亚组15只小鼠,分别进行行为学检测和组织与分子学检测。脑损伤组和超短波组使用经典的控制性皮质冲击(CCI)法构建小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假手术组只进行麻醉和颅骨切除术,不撞击脑组织。造模成功24 h后,对超短波组进行超短波治疗,每日1次,连续干预7 d。3组小鼠的行为学检测包括,于造模成功后第3~5天进行平衡木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6~8天进行疲劳转棒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5天对3组小鼠进行Y迷宫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9天进行旷场实验。于造模成功后第7天对3组小鼠取材,然后采用免疫荧光实验观察3组小鼠损伤灶海马组织微管结合蛋白2(MAP2)和离子钙结合适配器分子1(IBA1)的表达,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3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的促炎因子水平和小胶质细胞活化标记物水平。结果:造模成功后第4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为(11.81±3.47)s,显著长于假手术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穿越平衡木的时间显著长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后第8天,脑损伤组疲劳转棒实验的在棒时间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5天,脑损伤组Y迷宫实验的新区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造模成功后第9天,脑损伤组旷场实验的中心区域探索时间和距离均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脑损伤组小鼠损伤区脑组织的BDNF相对mRNA水平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MAP2的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亦显著低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 P<0.05)。脑损伤组的TNF-α、IL-1β、IL-6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脑损伤组损伤灶海马组织IBA1阳性细胞的平均荧光强度值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且脑损伤组小鼠损伤灶周围组织Cx3cr1、CD68 mRNA水平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超短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超短波刺激可能通过促进神经元损伤的修复,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以及降低其促炎因子的水平来改善创伤性脑损伤小鼠的运动功能、空间识别记忆能力和焦虑情绪。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烟瘾者海马及岛叶亚区与其他脑区间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烟瘾者海马、岛叶亚区与其他脑区间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的变化及其与烟瘾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向社会招募56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烟瘾者27例(烟瘾组),无烟瘾者29例(健康对照组)。烟瘾组受试者均接受多维度烟瘾量表测试。2组受试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比较2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海马及岛叶各亚区与其他脑区间rs-FC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检验烟瘾组受试者海马及岛叶各亚区与其他脑区间rs-FC值与烟瘾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烟瘾组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年龄、受教育年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烟瘾组受试者左侧海马内嗅皮质亚区与左侧壳核的rs-FC增强;左侧海马-杏仁核过渡亚区与左侧顶下缘角回、左侧顶上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及左侧枕上回的rs-FC减弱;左侧后部岛叶亚区(PI)与双侧楔前叶、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rs-FC增强;左侧腹侧前部岛叶亚区与右侧缘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沟盖的rs-FC增强,与双内侧额上回的rs-FC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烟瘾者左侧岛叶的PI亚区与左侧楔前叶的rs-FC值与法氏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TND)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表(HSI)呈正相关关系( r=0.462, P=0.015; r=0.492, P=0.009);左侧岛叶的PI亚区与右侧楔前叶的rs-FC值与FTND、HSI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r=0.417, P=0.031; r=0.472, P=0.013);左侧岛叶的PI亚区与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rs-FC值与FTND、HSI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r=0.485, P=0.010; r=0.496, P=0.009)。 结论:烟瘾者海马、岛叶亚区与其他脑区间存在异常改变的rs-FC模式,且这些变化与烟瘾的严重程度及依赖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