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P300的酒精渴求相关脑电特征及溯源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酒依赖患者酒精视觉线索反应的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s,ERPs)特征及其与主观渴求关系,并寻找渴求相关脑电源活动脑区。方法:招募20例男性酒依赖住院患者(酒依赖组)和18名健康男性(对照组)进行含酒精线索的Oddball范式ERPs检测,以标准化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扫描方法(standardized low-resolution brai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sLORETA)进行ERPs-P300溯源定位。采用视觉模拟标尺(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宾夕法尼亚酒精渴求量表(Penn Alcohol Craving Scale,PACS)评估主观渴求程度。2组ERPs数据差异分析采用混合设计方差分析,脑电溯源差异分析采用置换检验,脑电数据与饮酒特征及量表评分之间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酒依赖组相比对照组在观看酒精线索图片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 F=9.32, P=0.004)、Fz、Cz处波幅增高( F=20.59、14.74,均 P<0.01),P300溯源分析显示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皮质激活增强( P<0.01)。酒依赖组酒精线索图片相比水果图片诱发的P300峰潜伏期延长( F=33.82, P<0.01),Fz、Cz处波幅增高( F=12.56, P=0.001; F=10.92, P=0.002),P300溯源分析显示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皮质激活增强( P<0.01)。酒精线索图片P300波幅与VAS、PACS评分呈正相关( r s=0.590, P=0.048; r s=0.780, P<0.01)。 结论:视觉酒精线索诱发的ERPs可能有助于客观评估酒依赖患者渴求相关心理,双侧背外侧前额叶、右侧顶上小叶、左侧岛叶、右侧海马旁回脑区可能与酒精渴求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015—2020年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流行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河南省患者来源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血清学和分子分型,了解河南省李斯特菌病流行情况,构建患者分离株分子溯源数据库,为李斯特菌病溯源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手册,2015年1月至2020年7月河南省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病例专项监测从16家哨点医院监测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71例,采集阳性病例标本80份进行检测,对获得的阳性菌株71株进行分子分型,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血清分型方法(SN/T 2521-2010)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诊断血清使用说明书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参照国家食源性疾病分子溯源网络使用手册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FGE)聚类分析。结果:共监测到71例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其中38例为围产期病例,33例为非围产期病例。80份李斯特菌病阳性病例标本58.75%(47/80)来自围产期病例,20.00%(16/80)来自非围产期有基础病病例;来自于非围产期年龄>1个月~≤5岁、>5~≤60岁和>60岁人群分别为7.50%(6/80)、12.50%(10/80)和1.25%(1/80)。标本类型分为5类,73.75%(59/80)为血液,15.00%(12/80)为脑脊液,粪便、宫腔拭子、痰液各占3.75%(3/80)。对获得的80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进行血清学分型,分属3个血清型,1/2b型、1/2a型和4b型分别占61.25%(49/80)、35.00%(28/80)和3.75%(3/80);71株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经AscⅠ酶切,获得58种带型,每种带型包括1~4株菌株,相似度为60.8%~100%。GX6A16HA0005、GX6A16HA0011、GX6A16HA0030、GX6A16HA0023、GX6A16HA0029和GX6A16HA0054为优势带型,依次包括4、4、4、3、2和2株菌;GX6A16HA0005带型包括的4株菌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16年(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濮阳市;GX6A16HA0011带型包括的4株分离自2016、2018和2020年,其中2020年2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30带型包括的4株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洛阳市、商丘市和郑州市;GX6A16HA0023带型包括的3株菌分离自2017和2018年,其中2017年中1株和2018年1株均来自洛阳市;GX6A16HA0029带型包括的2株菌均分离自2018年,分别来自开封市和濮阳市;GX6A16HA0054带型包括的2株菌均分离自2020年,分别来自平顶山市和安阳市;4株不同血清型菌株PFGE带型相同。结论:河南省李斯特菌病病例主要集中在围产期、老幼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类型主要是侵袭性感染;流行菌株血清型为1/2a、1/2b和4b,菌株PFGE分型结果呈现多样化,出现跨年度或者同年度不同地区、同年度同地区不同时间带型一致现象;应将多种分型技术联合应用在溯源分析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时距记忆提取阶段的脑电信号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时距记忆提取阶段的行为学指标以及脑电信号在不同提取次数下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2022年11月招募的上海理工大学健康被试30名,采用时间估计任务的再现法,记录被试1 500 ms时距记忆提取阶段的反应时间和脑电信号,计算记忆错误率、精度和准确度以及脑电信号低频段功率,进行时频分析和溯源分析,并对记忆错误率、精度与θ、β节律的相关性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时间差和记忆精度在提取次数间存在主效应[ F(3,1 196)=2.932, P=0.033; F(3,1 196)=3.191, P=0.026],且随着提取次数的增加而变大。记忆准确度不存在主效应,但随着提取次数增加,准确度均值变大。随着记忆提取次数增加,左侧额叶的θ节律功率逐渐变大[ F(3,116)=2.668, P=0.035],额中叶β节律平均功率逐渐减小[ F(3,116)=2.810, P=0.029]。上顶叶体感联合皮层(BA7)、背外侧前额叶(BA9)和前运动皮层(BA6)脑区在第1次与第2次、第2次与第3次、第3次与第4次记忆提取中的电流密度分布差异均出现了增加( P<0.01)。θ节律与记忆精度呈正相关( r=0.258 ,P<0.05),β节律与记忆精度呈负相关( r=?0.404 ,P<0.01)。 结论:时距记忆提取阶段,增加时距记忆的提取次数会提高记忆错误率和精度,记忆精度与左侧额叶θ节律功率增加以及额中央区域β节律减小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q13微缺失胎儿超声表现及出生后随访结果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2q13微缺失胎儿超声表现及生后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2年9月1日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通过羊膜腔穿刺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及单核苷酸多态性微阵列(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array,SNP-array)分析确诊的23例2q13微缺失胎儿。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这些胎儿的产前诊断指征、宫内超声表现、产前诊断结果及生后随访结果。结果:(1)23例2q13微缺失病例产前诊断指征分别为7例(30.4%)血清学筛查高风险,6例(26.1%)胎儿颈项透明层(nuchal translucency,NT)增厚,2例(8.7%)胎儿心脏畸形,2例(8.7%)孕母高龄,2例(8.7%)胎儿脉络丛囊肿(其中1例同时合并血清学筛查高风险),1例(4.3%)胎儿鼻骨部分融合欠佳,1例(4.3%)无创产前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1例(4.3%)胎儿梗阻性多囊肾,1例(4.3%)胎儿室管膜下囊肿,1例(4.3%)胎儿生长受限。(2)胎儿宫内超声表现:6例(26.1%)NT增厚,4例(17.4%)胎儿生长受限,2例(8.7%)心脏畸形,2例(8.7%)脉络丛囊肿,1例(4.3%)羊水过少,1例(4.3%)鼻骨部分融合欠佳,1例(4.3%)长骨偏短,1例(4.3%)羊水多伴腹围大,1例(4.3%)腹围大、长骨短、脑室室管膜下囊肿,1例(4.3%)梗阻性多囊肾;余6例(26.1%)未见异常超声表现。(3)产前诊断结果及溯源:3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余19例未见异常。羊水SNP-array结果提示缺失范围为104~1 745 kb。10例行亲本验证,证实4例遗传自母亲,5例遗传自父亲,1例新发变异。(4)妊娠结局及随访:4例(17.4%)引产终止妊娠,19例(82.6%)活产分娩。19例活产儿均进行电话及儿童保健随访,中位随访年龄为3岁(9~58.8月龄),除2例出生后未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余17例存活新生儿均进行筛查且未见异常。5例随访发现生长发育异常:1例1岁6月龄轻度语言发育迟缓,1例3岁26日龄轻度语言发育迟缓,1例1岁6月龄语言发育迟缓,1例3岁散光,1例2岁6月龄双眼屈光不正;余14例婴幼儿生长发育未见明显异常。结论:2q13微缺失胎儿超声表现无特异性,大部分遗传自亲本,生后随访应关注幼儿神经系统发育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神经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6
近年来,电针以其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在临床上取得的良好疗效,而见诸于临床报道中.与手针相比,电针具有刺激量稳定、可重复性高且不完全依赖医者手法操作等优势,因此在临床上得以广泛应用.作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关于电针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机制的相关研究日益丰富,但尚缺乏归纳与总结,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运用与推广.该文从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等角度出发,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溯源求本,发现电针治疗PSD主要涉及的神经机制,包括调节、兴奋皮质吞咽中枢、皮质下结构、脑干吞咽中枢等中枢神经系统及调节吞咽功能相关的周围神经及肌群等方面.最终,试对电针治疗PSD的神经机制进行梳理总结,以期为电针治疗PSD提供可视化依据,并为未来电针的相关机制研究提供有益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重症辩证思维在1例青年肺性脑病患者诊治中的运用
编辑人员丨2023/12/2
医学的发展史,也是思维的发展史,重症思维具有其特殊性和专业性,运用自然辩证法指导重症临床思维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实例来演绎这种思维模式的临床运用,希望对青年重症医师良好思维模式的养成起到一定帮助.选择 2022 年 6 月 11 日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 1 例青年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既往存在不明原因的慢性二氧化碳潴留,近期出现心、脑功能异常,曾于多家医院就诊,未明确病因.本次因急性肺性脑病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入院后给予机械通气、改善代谢等治疗措施后好转.在重症辩证思维指导下,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分析病情,推断患者为呼吸肌功能障碍所致通气不足.结合患者存在多系统病变,累及脑、心、眼肌、呼吸肌等多个肌群,运用辩证思维中的一元论,即多系统病变往往存在单一根本致病因素,根据症状、体征的共同特点,寻找共同的病理生理机制,高度怀疑患者为先天性肌病综合征.经院内多学科协作诊疗(MDT),制定诊断流程,先后给予肌肉活检、肌电图、基因检测,发现在患者TPM2 基因处出现 1 个杂合变异,判定为致病性变异.运用归纳和演绎思维方式,认为其临床特征与先天性肌病相匹配,考虑为杆状体肌病 4 型.本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是辩证思维在疑难危重症患者中成功应用的典范,值得效仿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2
-
某院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PFGE溯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利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某院新生儿室发生的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进行调查和溯源分析.方法 对某院新生儿室环境和新生儿室患者样本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采用PFGE检测技术进行分子分型.结果 医生工作站电脑键盘分离出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新生儿病房环境监测未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PFGE分析显示,未分离出与院内感染株同源的菌株.结论 应用PFGE技术对新生儿病区的院内感染株进行监测,新生儿病区并未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感染株的暴发流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运动训练对脑活动影响的溯源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 rTMS)联合运动训练可以提高手部运动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rTMS联合运动训练对脑皮层活动的影响作用.募集19名健康受试者,随机分为rTMS联合运动训练组和运动训练组,分别进行为期14 d的1 Hz rTMS联合运动训练和运动训练,利用标准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standardized low resolution electromagnetic tomography analysis , sLoreta)对实验前后采集的静息态脑电信号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rTMS联合运动训练可调制皮层活动从高频向低频偏移,且θ频段皮层活动增加最明显,表现在多个脑区,表明rTMS联合运动训练可能加强了皮层间的协调活动.另外,相比于运动训练,rTMS联合运动训练仅增强了顶叶皮层活动,而额叶皮层活动未发生显著改变,提示rT-MS联合运动训练可能降低了对运动认知脑区的调动,提高了运动认知的效率.本研究加深了对rTMS联合运动训练的脑调控作用理解,有望为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康复提供帮助和指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磁刺激不同经络穴位α波脑皮质功能网络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构建反映实际功能脑区连接的脑皮质功能网络,研究刺激不同经络穴位的大脑协同调控机制.方法 2017年10月至11月,采用128导脑电记录分析系统同步采集14例(男性8例,女性6例)年龄21~25岁的健康被试在静息态、磁刺激光明穴(GB37)和内关穴(PC6)时的脑电信号;利用组独立成分分析、标准低分辨率脑电磁断层成像方法对各状态脑电信号溯源并计算脑电成分的统计关系;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构建对应的α波脑皮质功能网络并进行拓扑结构分析.结果 刺激光明穴时与运动、视觉等相关的脑区在网络中的连接增多;刺激内关穴时与运动、注意力及工作记忆等相关的脑区在网络中连接减少;刺激两个穴位时激活了一些相同的脑区,且一些脑区功能连接变化趋势相似.结论 磁刺激位于不同经络的光明穴和内关穴时脑网络拓扑结构的改变与穴位自身功效基本相符,但也会引起一些脑区功能连接的相似变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1例新生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病原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2019年1月浙江省台州市1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病原学特征分析,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分子溯源依据.方法 对患者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和10名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进行脑膜炎奈瑟菌分离,对分离菌进行生化、血清分群鉴定以及体外药敏试验,同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进行分子分型分析.结果 从患者血液标本和2名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3株脑膜炎奈瑟菌,患者和1名密切接触者的菌株血清群均为B群,另1名密切接触者的菌株为不可分群.药敏结果显示,3株菌株对头孢呋辛钠、头孢曲松、美洛培南等敏感,对米诺环素不敏感,对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耐药,对青霉素G和氯霉素中介.PFGE分型显示,3株菌的相似度为100%,MLST均为ST-5664型,属于高致病性ST-4821克隆群.结论 台州市人群中存在高致病性ST-4821克隆群B群脑膜炎奈瑟菌,并引起了感染病例,提示应当加强对本地区健康人群携带情况及菌株分子特征的监测,为流脑感染病原菌的溯源调查与控制提供实验室支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