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烟瘾者海马及岛叶亚区与其他脑区间静息态功能连接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烟瘾者海马、岛叶亚区与其他脑区间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的变化及其与烟瘾之间的关系。方法:自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向社会招募56例受试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烟瘾者27例(烟瘾组),无烟瘾者29例(健康对照组)。烟瘾组受试者均接受多维度烟瘾量表测试。2组受试者均接受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检查。比较2组受试者一般资料、海马及岛叶各亚区与其他脑区间rs-FC的差异。采用相关性分析检验烟瘾组受试者海马及岛叶各亚区与其他脑区间rs-FC值与烟瘾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烟瘾组与健康对照组受试者年龄、受教育年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烟瘾组受试者左侧海马内嗅皮质亚区与左侧壳核的rs-FC增强;左侧海马-杏仁核过渡亚区与左侧顶下缘角回、左侧顶上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楔前叶及左侧枕上回的rs-FC减弱;左侧后部岛叶亚区(PI)与双侧楔前叶、双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rs-FC增强;左侧腹侧前部岛叶亚区与右侧缘上回、右侧颞上回、右侧中央沟盖的rs-FC增强,与双内侧额上回的rs-FC减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烟瘾者左侧岛叶的PI亚区与左侧楔前叶的rs-FC值与法氏烟草依赖评估量表(FTND)评分、吸烟严重度指数表(HSI)呈正相关关系( r=0.462, P=0.015; r=0.492, P=0.009);左侧岛叶的PI亚区与右侧楔前叶的rs-FC值与FTND、HSI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r=0.417, P=0.031; r=0.472, P=0.013);左侧岛叶的PI亚区与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的rs-FC值与FTND、HSI量表评分呈正相关关系( r=0.485, P=0.010; r=0.496, P=0.009)。 结论:烟瘾者海马、岛叶亚区与其他脑区间存在异常改变的rs-FC模式,且这些变化与烟瘾的严重程度及依赖程度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不同制剂肺表面活性物质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探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高危因素,对比分析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猪肺磷脂注射液两种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20年7月在聊城市人民医院产科出生并于24 h内收住新生儿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早产儿临床资料,包括围生期情况、一般资料、PS治疗效果及预后等。根据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诊断标准将早产儿分为NRDS组和非NRDS组,首先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NRDS的相关因素,再通过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此外,根据PS替代治疗方案将患儿分为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组和猪肺磷脂注射液组,对比两种PS制剂的疗效。结果:①共1 690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NRDS患儿297例,NRDS发病率为17.6%。NRDS组与非NRDS组比较性别、胎龄、胎次、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剖宫产、胎膜早破、胎膜早剥、母亲妊娠期糖尿病和父亲烟瘾(母孕期烟雾暴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71.0%比59.0%;胎龄:<28周为4.1%比0.1%,28周≤胎龄<34周为70.0%比29.9%,34周≤胎龄<37周为25.9%比70.0%;胎次:2(1,3)比2(1,3);出生体重:<1 000 g为4.1%比0.4%,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为31.3%比6.5%,1 500 g≤出生体重<2 500 g为51.5%比58.9%,2 500 g≤出生体重<4 000 g为12.8%比33.1%,≥4 000 g为0.3%比1.1%;新生儿窒息:50.8%比14.6%;剖宫产:71.7%比65.0%;胎膜早破:66.7%比42.2%;胎膜早剥:11.4%比5.2%;妊娠期糖尿病:12.1%比7.0%;父亲烟瘾:80.8%比71.5%,均 P<0.05),而产前使用地塞米松(DEX)情况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80.1%比84.1%, P>0.05)。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性别、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父亲烟瘾和新生儿窒息为早产儿RDS的高危因素〔优势比( OR)和95%可信区间(95% CI)分别为0.621(0.557~0.693)、2.043(1.478~2.825)、1.365(1.036~1.797)、0.697(0.506~0.961)、3.223(1.906~5.449)、1.836(1.261~2.673)、3.596(2.622~4.933),均 P<0.05〕。②共有160例Ⅲ/Ⅳ级NRDS患儿纳入PS替代治疗疗效分析,其中42例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118例使用猪肺磷脂注射液。与猪肺磷脂注射液组比较,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组总用氧时间缩短〔d:9.0(5.0,19.0)比13.0(6.0,26.0)〕,住院费用降低〔万元:3.46(2.88,5.18)比4.58(3.08,6.06)〕,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率降低(11.9%比2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除胎龄、性别、剖宫产、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窒息外,父亲烟瘾(母孕期烟雾暴露)是导致早产儿RDS的一项重要高危因素;产前应用DEX预防早产儿RDS的疗效受胎儿期烟雾暴露、用药时机、多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在降低BPD发生率方面优于猪肺磷脂注射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戒烟阻碍和促进因素的相关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吸烟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是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可预防的危险因素之一.2011年WHO全球烟草流行报告指出,20世纪已有1.1亿人死于烟草流行,每年因烟草导致的死亡达600万人,预计在2030年将增长到800万以上每年.戒烟可降低或消除吸烟导致的健康危害.但目前对患有吸烟相关疾病的患者进行的健康教育似乎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没有真正引起吸烟者的高度重视,戒烟效果并不理想.戒烟是帮助吸烟者产生戒烟愿望到最终戒断烟瘾的连续过程.该文通过对吸烟影响因素进行大量的文献检索,分别从阻碍和促进戒烟的角度梳理了影响吸烟者戒烟行为的因素,对戒烟阻碍和促进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吸烟者静息态fMRI脑功能连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采用静息态fMRI分数低频振幅技术(fALFF)及功能连接方法分析吸烟者脑功能活动.方法 收集53名吸烟者(吸烟组)和53名不吸烟者(对照组)的静息态fMRI资料,并将吸烟组分为少量吸烟亚组与大量吸烟亚组、轻度成瘾亚组与重度成瘾亚组,计算受检者fALFF值,观察2组及不同亚组间fALFF值、全脑功能连接差异.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吸烟组左侧边缘叶等脑区fALFF值增加,右侧颞上回等脑区fALFF值下降;与少量吸烟亚组相比,大量吸烟亚组右侧颞上回等脑区fALFF值升高,双侧边缘叶等脑区fALFF值下降;与轻度成瘾亚组相比,重度成瘾亚组双侧额中回等脑区fALFF值增加,左侧边缘叶等脑区fALFF值下降.吸烟组较对照组可见多发功能连接增强和减低的脑区.结论 吸烟者与成瘾相关脑区活动增强、情绪控制脑区活动减弱,且部分脑区活动改变与吸烟量及烟瘾程度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浙江省4城市备孕男吸烟者短信戒烟干预效果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备孕男吸烟者短信戒烟干预的效果,为戒烟干预的普及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干预研究设计,以2016年6至11月在浙江省4城市新婚登记处登记的552名备孕男吸烟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干预组307名,接受短信戒烟干预,并使其配偶介入戒烟干预计划;对照组245名,不接受干预.运用卡方检验比较随访后1、6个月时两组的自我健康评估、烟草使用情况的差异.结果 戒烟干预后,研究对象中自我健康评估为"非常好"的比例整体呈先下降到上升的趋势,干预组从原来的26.4%到1个月的15.3%再到6个月的21.8%,对照组从原来的19.2%到1个月的11.4%再到6个月的20.4%;干预组的戒烟率(1个月为13.0%,6个月为16.3%)高于对照组(1个月、6个月均为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干预组中研究对象认为戒烟成功主要原因是"自己决心"(1个月为61.9%,6个月为60.9%),未成功戒烟的主要戒烟阻碍是"烟瘾发作"(1个月为47.2%,6个月为48.9%),受到"身边有其他吸烟者"对戒烟影响(1个月为8.1%,6个月为5.2%).结论 通过对备孕男吸烟者开展短信戒烟干预和配偶介入干预计划,极大地加大了支持其戒烟信念,强化其戒烟动机,提高其戒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析莪术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研究莪术药理作用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搜索莪术的化学成分、作用靶点、治疗疾病.从而建立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靶点-疾病网络、基因-通路网络、基因本体(GO)功能和通路富集分析,研究莪术作用机制.结果 筛选得到6个化合物,36个靶点(其中两个化合物没有相应的靶点)相对应疾病102种.PPI网络中有32个靶点,关键靶点有ESRI、AR、NR3C1等.基因功能富集分析共涉及13个条目,其中细胞组成5个,分子功能6个,生物过程2个.通路富集分析得到三条通路,包括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信号通路、逆行内源性大麻素信号通路、烟瘾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初步验证莪术药理作用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中国戒烟专线呼入量变化特点与呼入者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中国戒烟专线(4008885531)运营近3年的呼入量变化、地区分布特点与呼人者特征,为我国完善和推广戒烟热线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查询中国戒烟专线信息系统,回顾性收集2016-2018年中国戒烟专线6 366个呼入电话,分析呼入量的变化及地区分布,筛选其中2 192名接受人工咨询且基本信息完整的呼人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特征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一般线性模型分析、t检验x2检验与趋势性x2检验等.结果 2016-2018年中国戒烟专线呼人量呈逐年下降趋势(P<0.05);春夏季呼入量多于秋冬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人电话地区覆盖我国大陆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东部地区的呼人量3 488个(54.79%)明显高于西部地区的1 793个(28.17%)和中部地区的1085个(17.04%).在2 192名接受人工咨询的呼人者中,主要为男性(82.4%)、年龄40岁以下(59.5%)和现在吸烟者(62.5%);在现在吸烟者中82.6%为中重度烟草依赖者、45.8%有戒烟史、76.3%愿意接受戒烟热线帮助,且大多数(83.4%)戒过烟的吸烟者仅凭毅力戒烟.现在吸烟者烟龄越长、烟瘾越重咨询戒烟药物的比例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烟量越大、烟瘾越重者咨询戒烟门诊的比例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中国戒烟专线覆盖范围广,但呼入量存在地区和季节差异,呼入的吸烟者主要为多次戒烟失败的中重度烟草依赖者.提示可根据不同呼人者需求优化服务模式,增加可及性,以更好地提供戒烟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曾经为药,流散成毒——民国中医药期刊中的鸦片知识记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完善中医戒毒理论的基本发展脉络,填补对于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中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空白.方法:以段逸山先生《中国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为资料库,手工检索题目与鸦片、烟毒、罂粟等概念相关的文章,对其中相关内容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鸦片从药到毒的发展历程伴随物质、性味改变和逐渐发现副作用、功效逐渐转变为消遣以及不同医家从中医、西医及中西贯通的角度对于鸦片烟瘾形成、毒瘾发作过程、戒后并病的病机病理的认识,主要包括中医从虚实、气血津液、阴阳、藏象辨证认识烟毒损害人体机理等方面.结论:民国时期在中医戒毒方面有许多新探索,至今仍具有历史和研究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针刺结合耳穴按压治疗烟草依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耳穴按压治疗烟草依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成针刺结合耳穴组(试验组)、针刺组及耳穴组,每组30例.试验组干预措施为针刺结合耳穴按压;针刺组为单纯针刺,耳穴组为单纯耳穴按压,针刺组及耳穴组取穴均同试验组.均每周治疗2次,8周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戒断率为40.0%(12/30),针刺组为30.0%(9/30),耳穴组为33.3%(10/30).3组烟草依赖患者呼出气体CO含量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对于呼出CO气体含量减少程度优于针刺组(P<0.05).3组FTND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组与针刺组对AUTOS量表总评分治疗前后差值的改善均优于耳穴组(P<0.05).试验组和针刺组在AUTOS量表3个维度(戒断症状、精神依赖及烟瘾诱因)方面优于耳穴组(P<0.05).试验组和耳穴组治疗后患者每日吸烟量减少的速度和程度均优于针刺组(P<0.01).结论:针刺结合耳穴按压对烟草依赖有明确的临床疗效,且综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及单纯耳穴按压,单纯针刺能更好控制患者的戒断综合征,耳穴按压能更快更好地减少患者的每日吸烟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应用智能手机的吸烟者对戒烟APP的需求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了解应用智能手机的吸烟者对戒烟应用程序(APP)的态度以及他们所期待的戒烟APP的具体功能,在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方面为专业戒烟APP的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于2022年4-7月在北京市朝阳医院戒烟门诊、门头沟区中医医院及北京市西城区社区招募现在吸烟者和戒烟者共40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吸烟与戒烟情况、戒烟APP 了解和使用情况、对传统戒烟服务和戒烟APP的态度、对戒烟APP的功能期望.使用NVivo 11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和总结.结果40名访谈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4.8±16.2)岁,男性居多(92.5%).80%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尝试戒烟APP,便捷性和灵活性是受访者愿意使用戒烟APP的重要原因.受访者期望戒烟APP具有趣味性、个性化和公信力,期望戒烟APP内容包括患病吸烟者现身说法、警示性图片、其他吸烟者成功戒烟经历、吸烟生活"痛点"、科学戒烟方法及步骤、情感支持、应对烟瘾的帮助、临床戒烟医生指导交流以及其他戒烟服务具体信息等.结论 应用智能手机的吸烟者对戒烟APP持积极态度,专业戒烟APP研发应在戒烟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对吸烟者期望的内容和功能给予考虑,以提高使用者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使用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