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芪甲苷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小鼠性激素水平及卵巢衰老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AST)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小鼠性激素水平及卵巢衰老的影响.方法 30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AST组,每组10只.小鼠连续21 d颈背部皮下注射脱氢表雄酮(70 mg/kg)联合腹腔注射D-半乳糖(200 mg/kg)制备PCOS模型;黄芪甲苷干预组在造模成功后每天1次黄芪甲苷(50 mg/kg)灌胃给药,连续4周.给药最后10 d通过阴道涂片观察各组小鼠动情周期;给药结束后计算卵巢指数,HE染色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雌二醇(estradiol,E2)、睾酮(testos-terone,T)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衰老标志物β半乳糖苷酶l(GLB1)、P16、磷酸化P65(p-P65)表达水平,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卵巢组织GLB1、P16、p-P65及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指数增加(P<0.05),卵巢呈多囊样改变,血清中T和LH含量显著增加(P<0.05),E2和FSH含量显著降低(P<0.05),卵巢组织GLB1、P16、p-P65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AST组小鼠动情周期恢复,卵巢指数降低(P<0.05),卵巢多囊样明显减少,血清中T和LH含量显著减少(P<0.05),E2和FSH含量显著增加(P<0.05),卵巢组织中GLB1、P16和p-P6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P65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黄芪甲苷能有效平衡PCOS小鼠的性激素水平,缓解卵巢组织衰老,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瑞戈非尼致严重手足皮肤反应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因确诊肝恶性肿瘤4月余的患者,2023年1月13日经瑞戈替尼片120 mg治疗,1月16日出院后患者自行将瑞戈替尼片加量至160 mg,服药10 d后出现全身皮肤发红、发痒、手部和足部为著,口腔黏膜糜烂、出血,手部脱皮、发痒、水泡,伴发热(最高40℃).临床药师结合患者的用药史,采用Naranjo's评估量表进行评估,判断该不良反应可能为瑞戈非尼所致的皮肤毒性.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不良事件通用术语标准(CTCAE)5.0版,判定此不良反应分级为3级,建议暂停瑞戈非尼靶向治疗,给予激素,漱口液治疗.医师采纳该建议,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50 mg静脉滴注,康复新液漱口、卤米松局部涂抹等对症治疗7 d后好转,皮肤毒性分级降至1级.临床药师及时识别并干预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PCR荧光探针技术对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性检测性能的评价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价PCR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痰液样本中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Mycobacteriumtuberculosis complex,MTBC)和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为进一步开展"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及利福平耐药核酸检测试剂盒"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可行性研究数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参照入组标准收集2021年12月至2022年8月上海市3家结核病定点医院肺科门诊就诊的205例初诊疑似肺结核患者的3份痰液样本(即时痰、夜间痰、晨痰),分别进行痰涂片、BACTEC MGIT 960(MGIT 960)、GeneXpert MTB/RIF(Xpert)和 PCR 荧光探针法检测,评价 PCR 荧光探针法对痰液样本中MTBC及利福平耐药性的检测效能.另对随机选取同期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实验室菌株库中保存的96株MTBC临床菌株(包括利福平表型耐药菌株47株和利福平表型敏感菌株49株)分别进行PCR荧光探针法和Xpert检测利福平耐药性,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利福平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检出情况.结果:205例疑似肺结核患者中,PCR荧光探针法对MTBC的检出率为22.44%(46/205),与MGIT 960[21.95%(45/205)]、Xpert[20.98%(43/205)]和痰涂片[16.10%(33/205)]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14,P=0.904;x2=0.129,P=0.719;x2=2.650,P=0.104).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 荧光探针法、Xpert、MGIT 960 和痰涂片检测 MTBC 的敏感度(95%CI)分别为 48.10%(36.93%~59.56%)、48.10%(36.93%~59.56%)、50.63%(39.23%~61.97%)和 40.51%(29.79%~52.15%),特异度(95%CI)分别为 93.65%(87.47%~97.12%)、96.03%(90.52%~98.53%)、96.03%(90.52%~98.53%)和 99.21%(95.01%~99.96%),一致率分别为76.10%(156/205)、77.56%(159/205)、78.54%(161/205)和 76.59%(157/205),Kappa 值分别为 0.453、0.482、0.507和0.446.PCR荧光探针法检测痰液样本中MTBC的涂阴和极低级别阳性样本的检出率[10.73%(19/177)]与Xpert检测结果[8.47%(15/177)]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793,P=0.373).PCR荧光探针法在检出MTBC的46份样本中同时检出6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3.04%(6/46);而Xpert在检出MTBC的43份样本中仅同时检出1份样本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突变率为2.33%(1/43).在96株临床菌株中,两种分子检测方法均检测到56株菌株发生利福平耐药基因突变,除2株探针突变类型不一致外,其他探针突变类型均一致,且多发生在probe E(529~533)和FAM通道(531/533突变).结论:以临床诊断为参照标准,PCR荧光探针法检测MTBC的效能与MGIT 960、Xpert和痰涂片基本相当,且与Xpert检测MTBC临床菌株的利福平耐药性效果一致,认为PCR荧光探针法不仅是一种等同于Xpert检测功能的新技术,还具有操作简单、价格低于Xpert、真正实现一体化和全封闭等优势.建议在临床推广过程中进一步优化PCR荧光探针法以提高MTBC检出率,并开展多中心临床试验验证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对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对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报道我院2024年1月发现的1例小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病例的检查过程,并回顾既往文献22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病例.结果 连同本文报道1例,共分析23例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病例,真菌培养和组织病理检查是主要的实验室检查方法.23例患者中,只有8例标本同时直接涂片镜检,其中4例观察到无绿藻的特征形态,另外4例为阴性.通过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观察到无绿藻的有2例,其特征性的内孢子结构清晰,呈车轮状或山竹样排列.结论 标本真菌荧光染色直接镜检灵敏度高,能快速识别无绿藻的特征性内孢子,有助于无绿藻致手部感染的早期诊断,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实验室指标特征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究涂阴肺结核患者实验室检测指标特征与涂阳肺结核患者及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方法 研究对象选自 2023 年 3-9 月在云南省传染病医院就诊的 50 例初治肺结核患者,根据诊断划分为涂阴组 22 例和涂阳组 28 例,收集研究对象一般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水平,比较各组间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血常规指标及生化指标之间的差异.结果 涂阴组患者吸烟史、耐药肺结核、痰培养阳性、GeneXpert阳性及有肺部空洞的比例均显著低于涂阳组(P<0.05).涂阴组PTB患者的CD45+、CD3+T、CD4+T、CD8+T和NK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45+、CD3+T、CD4+T、CD8+T和B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涂阳组PTB患者(P<0.05).涂阴组PTB患者IL-1β、IL-6、IL-8、IL-10、IL-17 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IL-12 和IFN-α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涂阴组PTB患者IL-2、IL-5、IL-6、IL-12、IL-17 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涂阳组PTB患者(P<0.05).涂阴组PTB患者中性粒细胞比、CRP和降钙素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红细胞、血红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白球比和前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涂阴组PTB患者单核细胞水平和单核细胞比例显著低于涂阳组PTB患者(P<0.05).结论 肺结核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受损状态,与涂阴肺结核相比,痰涂片阳性肺结核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受损更为严重,细胞因子水平更高,感染程度也更加严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T-LG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诊疗方案.方法:报告1例CD4+CD8-T-LGLL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情况,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为老年女性(70岁),临床进展缓慢,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骨髓增生较低下,血涂片以大颗粒淋巴细胞为主,免疫分型及T细胞克隆重排符合T-LGLL,应用环磷酰胺50 mg/d联合泼尼松(后逐渐减停)治疗,达到部分缓解(PR).结论:CD4+CD8-T细胞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上极为罕见,与CD4-CD8+T-LGLL临床表现存在差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195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分析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cryptococcal meningitis,CM)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对195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预后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以头痛、发热、恶心呕吐、颈强直为主;81.1%的患者CD4+T淋巴细胞计数<100 cells/μL;脑脊液培养和墨汁染色涂片隐球菌阳性率分别为100%、90.8%;抗真菌治疗以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为主(占53.8%);经抗真菌等治疗后病死率为17.4%;单因素分析显示意识障碍、抽搐、颈强直、巴宾斯基征阳性、大小便失禁、未行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脑脊液压力升高、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脑脊液压力>180 mmH2O和CD4+T淋巴细胞计数<50 cells/μL是AIDS合并CM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已行ART是AIDS合并CM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 艾滋病合并CM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主要依靠病原学诊断,预后影响因素复杂,其中脑脊液压力>180 mmH2O、CD4+T淋巴细胞计数<50 cells/μL及未行ART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早期诊断、规范治疗有望降低病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艾沙利酮抑制妊娠加重梗阻性肾病大鼠淋巴管生成及肾间质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艾沙利酮抑制妊娠加重梗阻性肾病大鼠淋巴管生成的机制及对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未经产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艾沙利酮组,每组10只.将模型组与艾沙利酮组大鼠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手术造成肾脏损伤,其余两组仅游离输尿管但不结扎.UUO术后第9周将假手术+妊娠组、模型组和艾沙利酮组的雌鼠进行阴道涂片,将处于动情前期或动情期的雌鼠与雄鼠按2:1比例合笼,并密切观察,将发现阴栓且阴道涂片中含有大量精子细胞确定为妊娠第1天,建立梗阻性肾病妊娠大鼠模型.艾沙利酮组在UUO术后第2天开始给药,给予艾沙利酮1 mg·kg-1·d-1治疗.妊娠后第18天代谢笼留取24 h尿液,次日处死母鼠,留取血清标本,摘取梗阻对侧肾脏.采用常规生化法检测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苏木精-伊红(HE)、马松(Masson)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ELISA法测定血清中醛固酮含量.免疫组化、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盐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活化、淋巴管生成以及相关信号通路、肾纤维化相关指标的表达.结果:肾功能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BUN升高,Ccr下降(P<0.01).肾脏病理显示模型组大鼠肾小管扩张明显,有大量胶原纤维沉积及炎症细胞浸润.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醛固酮含量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MR活化后入核数量增多.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eutrophil gelatinase-associated lipocalin,NGAL)表达显著升高(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肾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和VEGF受体3(VEGF receptor 3,VEGFR3)表达显著增多,主要表达于肾小管间质,real-time PCR检测二者表达显示出相同趋势(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Akt)信号通路被激活,二者的磷酸化表达明显增强,主要位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及间质细胞的细胞核,Western blot检测二者表达也显示出相同趋势(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Ⅲ,Col Ⅲ)表达明显增强,主要表达于肾小管间质,real-time PCR检测其表达也显示出相同趋势(P<0.01).给予艾沙利酮治疗后可改善肾功能,减轻肾脏病理损伤,抑制醛固酮分泌,下调MR、NGAL、VEGF-C、VEGFR3、p-PI3K、p-Akt和Col Ⅲ的表达(P<0.01).结论:艾沙利酮可以阻断醛固酮诱导的MR活化,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减轻梗阻性肾脏病妊娠大鼠梗阻对侧肾脏淋巴管生成,减少胶原沉积,延缓肾间质纤维化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yclin D1表达及分子检测在术前甲状腺细针穿刺不确定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探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联合小组合的分子检测,在Bethesda分类(TBSRTC)不确定类别(Ⅲ~Ⅴ级)细胞学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2月至2021年12月北京医院病理科96例有组织病理学随访结果、术前穿刺细胞学诊断为TBSRTC Ⅲ、Ⅳ及Ⅴ级的病例。细胞学涂片经退染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刮取涂片行BRAF V600E单基因或5基因(BRAF、N-RAS、H-RAS、K-RAS和TERT)检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和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yclin D1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最佳临界值。通过交叉列联表评价各指标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并评价其诊断的准确性。 结果:入组的96例甲状腺结节中,细胞学诊断TBSRTC Ⅲ级42例,Ⅳ级10例,Ⅴ级44例。其中女性79例,男性17例,中位年龄47岁(范围25~75岁)。甲状腺细胞cyclin D1核染色阳性阈值设定为7.5%,其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PPV为100%,NPV为57.1%,灵敏度为81.0%,特异度为100%。BRAF V600E突变检测或联合5基因检测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分别为65.5%和69.0%,而联合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与上述分子检测,其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提高到94.0%和95.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但特异度并未降低,仍为100%和91.7%。与单独使用这些标志物相比,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联合单基因或5基因检测,辅助FNA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准确性提高至94.8%。 结论:对FNA细胞学诊断不确定的病例,加上cyclin D1免疫细胞化学和小组合的分子检测,可以提高细胞学在诊断甲状腺恶性肿瘤中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为细胞病理学医师提供一个简单、准确和方便的诊断方法,同时减少了外科不必要的甲状腺切除手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IL-10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对预后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IL-1)、IL-10水平表达情况,并分析两指标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敏感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接受2HRZE/4HR方案治疗(至少6个月),并在患者治愈后持续随访2年(至2020年5月),随访期间,患者接受痰结核分枝杆菌厚涂片、痰菌培养等检查,并记录相关结果及痰菌复发的情况。根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未复发)与预后不良组(复发)。自制基线资料调查问卷调查患者一般人口学特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IL-10、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NF-γ)水平;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白细胞计数(WBC)。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IL-1、IL-10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治疗后短期预后不良的价值;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检验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和IL-10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00例敏感肺结核患者,其中11例治疗失败剔除本次研究,5例失访,最终184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随访2年,经评估184例敏感肺结核患者中18例治愈后复发,预后不良发生率为9.78%(18/184)。预后不良组患者WBC、CRP、TNF-α、INF-γ、IL-1、IL-10均高于预后良好组( P值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结果显示,敏感肺结核患者IL-1、IL-10与预后有关( OR=1.68、5.00, P值均<0.05);WBC、CRP、TNF-α、INF-γ与肺结核患者预后结局无关( P值均>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入院时血清IL-1、IL-10单独及联合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88、0.93,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检验,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与IL-10水平呈正相关( r=0.28, P<0.05)。 结论:敏感肺结核患者血清IL-1、IL-10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在于预测敏感肺结核患者预后不良,IL-1、IL-10水平高会增加预后不良的风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