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烛香蒲与无苞香蒲化学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检测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对水烛香蒲花粉和无苞香蒲的花粉和茎叶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以期探讨香蒲属植物化学成分差异.方法 于2022年5—10月,对从南京市建邺区江心洲采集到的两种蒲黄进行了分析.首先通过扫描电镜对两种蒲黄花粉进行显微鉴定,其次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进行分析,色谱条件为ACQUITYTM UPLC HSS T3柱(100 mm×2.1 mm,1.8μm),以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柱温30℃,进样量4μL.通过已知对照品、质谱及文献对化合物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鉴定出来的两种香蒲分别是水烛香蒲和无苞香蒲.花粉及茎叶中共解析出58个化合物,包含黄酮类27个,有机酸类19个,有机酮类3个,有机酯类3个,聚酮类1个,氨基酸类1个,酰胺类1个,有机醇类1个,苯类1个以及核苷类1个,其中的21个化合物在两种香蒲之间有差异,花粉与茎叶之间也有明显差异,但花粉中黄酮类成分差异不大.结论 UPLC-Q-TOF-MS/MS测定方法简便、重现性好,为蒲黄的临床用药与质量标准的建立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成人草酸钙尿石症血液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技术,通过血液代谢组学寻找成人草酸钙尿石症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代谢机制,以指导草酸钙结石的临床诊治.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7年10月—2018年7月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36例双侧上尿路草酸钙结石患者的血液样本并与3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液样本对照.采用U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指纹图谱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对多元数据进行分析.通过对比人类代谢组数据库确定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最后对所鉴定的化合物行代谢通路分析并构建代谢网络图.结果 PCA和O PLS-DA结果显示健康对照者与结石患者血液代谢物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鉴定出包括亚油酸、枸橼酸、尿酸等29种与草酸钙结石患者血液相关的代谢物,以及胆汁酸合成通路、脂肪酸生物合成通路、甘油磷脂代谢通路、鞘脂代谢通路和嘌呤代谢通路等9条血液代谢通路.结论 基于UPLC-Q-TOF/MS平台进行血液代谢组学分析,找到了 29种成人草酸钙尿石症的潜在血液生物标志物,而嘌呤代谢与脂质代谢可能与草酸钙结石的成因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复方苦参注射液生物碱类成分及血中移行成分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离子化—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HPLC-ESI-QTOF/MS)结合 UNIFI构建靶向筛查策略分析复方苦参注射液(Compound Kushen Injection,CKI)的生物碱类成分及血中移行成分.方法 首先,采用ESI-QTOF/MS的全信息串联质谱技术采集经UHPLC分离的CKI样品及其空白样品、CKI给药后的大鼠血浆样品及空白血浆样品的信息;然后,建立CKI生物碱化学成分数据库,与MSE数据一同导入UNIFI进行靶向筛查;依据母离子、碎片离子的精确质量对筛查出的化合物进行识别;最后,使用MassLynx 4.1工作站对UNIFI输出的结果进行核实.结果 本实验共分离、鉴定了 20种CKI生物碱,其中17种生物碱能在大鼠血浆中被检出.结论 该方法能够快速分析CKI生物碱类成分及其血中移行成分,可为CKI的质量控制及药效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芍药苷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研究芍药苷(Paeoniflorin,PF)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小鼠结肠组织中的动态分布,并探讨其治疗UC的途径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C57BL/6小鼠在实验第1~7天自由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水溶液制备UC模型,第8天,UC小鼠灌服黄芩汤(含芍药苷),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仪(UPLC-Q-TOF-MS)检测芍药苷在结肠中的含量变化,检测时间点为给药0.5,1,3,12h.另取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吡啶组(Sulfasalazine,SASP)和芍药苷组,每组8只.同时,SASP组(50 mg·kg-1)和芍药苷组(25 mg·kg-1)分别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10 d,并记录体质量变化.实验第11天,取小鼠脾脏称质量;采用动物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单核细胞数量;苏木素—伊红染色(HE)观察结肠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和肠系膜中巨噬细胞的分布;超高分辨率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onfocal)检测结肠组织巨噬细胞和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 family,pyrin domain-containing 3,NLRP3)蛋白共定位.ELISA试剂盒检测结肠匀浆上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 UPLC-Q-TOF-MS检测结果表明,芍药苷在结肠中可以检测到,并且芍药苷可显著减轻小鼠结肠溃疡症状并显著促进UC小鼠体质量(P<0.05)和脾指数恢复(P<0.001),降低UC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比例(P<0.01).减少结肠和肠系膜中巨噬细胞浸润的数量,并通过抑制结肠巨噬细胞中NLRP3炎症小体活化进而降低结肠组织上清中IL-1β含量(P<0.01).结论 芍药苷可以在结肠中检测到,并可改善UC小鼠病理症状,抑制肠系膜和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的浸润,抑制结肠巨噬细胞中NLRP3蛋白并抑制细胞因子IL-1β的释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UPLC-Q-TOF/MS技术的不同生长年限防风中香豆素成分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一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对1、2、3年生防风样本进行分析,确定不同生长年限防风中香豆素类成分的含量变化.方法:使用超高效液相BEHC18色谱柱(2.1 mm ×100 mm,1.71μm),以0.1%甲酸水(A)-0.1%甲酸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进行洗脱;使用高分辨飞行质谱仪,配置ESI离子源,在正、负离子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使用Markerview数据处理软件对高维质谱数据进行PCA处理,初步筛选目标化合物为香豆素类成分,根据高分辨质谱采集到的精准质量数及同位素等信息进一步确定质谱碎片的分子式,利用精确分子质量等信息与对照品及高分辨质谱自备数据库谱图进行比对从而得到鉴定结果,利用此结果进一步分析其含量变化规律.结果:鉴定或推断出不同生长年限防风中含量差异较大的13种香豆素类成分,其中补骨脂素等5个成分的含量逐年增加,而8-羟基补骨脂素等7个化合物含量以2年生最高,3年生略有下降,仅2-[(8-Methoxy-4-methyl-6-oxo-6H-benzo[c]chromen-3-yl)oxy] propanoic acid的含量以1年生最高.结论:该方法快速、准确,为不同生长年限防风中香豆素成分分析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崇左金花茶花朵和叶片类黄酮UPLC-Q-TOF-MS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崇左金花茶(Camellia chuangtsoensis)为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联用技术定性定量分析其花朵(花瓣、雄蕊)和叶片(老叶、新叶)中类黄酮成分与含量.结果 表明,崇左金花茶中共检测到14种类黄酮成分,木犀草素、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芸香柚皮苷、圣草素和染料木苷为山茶属金花茶组植物中首次发现,其中槲皮素-3,7-O-二葡萄糖苷、芸香柚皮苷、圣草素和染料木苷主要存在于花朵中,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在花朵中含量高于叶片,雄蕊中高于花瓣;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素-7-O-葡萄糖苷、槲皮素-3-O-芸香糖苷和山柰酚-3-O-葡萄糖苷为金花茶组植物叶片中首次发现,其叶片中含量远低于花朵,老叶中远低于新叶,雄蕊中远低于花瓣;儿茶素和表儿茶素在花朵中含量高于叶片,雄蕊中高于花瓣;槲皮素和山萘酚在花朵和叶片中含量均较低.崇左金花茶花瓣和雄蕊中含量较高的类黄酮为儿茶素类、木犀草素类和槲皮素类,主要是表儿茶素、木犀草素和槲皮素-3-O-葡萄糖苷;叶片中为儿茶素类和木犀草素类,主要是表儿茶素、木犀草素和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崇左金花茶花瓣和雄蕊中儿茶素类、木犀草素类及类黄酮总量均高于叶片,且雄蕊高于花瓣;花瓣和雄蕊中槲皮素类远高于叶片,且花瓣中远高于雄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指标综合评价关防风适宜干燥加工方法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关防风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有效成分的变化,通过多指标综合评价确定适宜的干燥加工方法.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关防风中总色原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3-O-乙酰亥茅酚、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含量,采用高分辨质谱数据解析技术测定关防风不同干燥加工方法样品成分,利用高分辨质谱解析软件(MarkerView)进行PCA分析并标记其差异离子,利用工作站计算质谱碎片的精确质量数及差异离子的分子式,通过比对现有对照品及高分辨质谱仪自带工作站中药多级质谱数据库的谱图数据、结合已解析成分的裂解规律及文献,最后确定差异离子的结构式.结果:关防风的有效成分随不同干燥加工方法产生明显的变化,根据推断出的10个差异化合物成分变化分析,关防风色原酮含量受到不同干燥方法的明显影响,其中以晒干、冻干、60℃烘干、80℃烘干有效成分含量较高,而阴干及40℃烘干会导致有效成分大量损失,对关防风质量影响较大.结论:确定关防风的适宜干燥加工方法为晒干或80℃烘干,产地初加工可选择晒干,规模化集约化生产则选择80℃烘干.该方法快速,准确,并提供用于标识关防风的化学组成成分分析的新策略用以显示不同的干燥方法对关防风活性成分的动态变化,并确定其药用合理的加工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双环醇、联苯双酯、五味子丙素的UHPLC-ESI-Q-TOF-MS分析及其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分析双环醇、联苯双酯和五味子丙素的质谱裂解规律,鉴定双环醇原料药中的杂质.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以电喷雾电离源为离子源,在正离子模式下,利用飞行时间质谱对双环醇、联苯双酯和五味子丙素的准分子离子及其特征碎片离子信息进行分析,根据碎片质量变化推测可能的裂解途径,分析总结其质谱裂解规律;双环醇原料药样品首先通过液相色谱分离,寻找其中的杂质峰,然后利用质谱对杂质峰进行分析,结合裂解规律辅助鉴定杂质的结构.结果:3种化合物在正离子模式下均产生[M+H]+的准分子离子,经碰撞诱导解离后发生C—O键、C—C键的简单断裂以及氧环的开环断裂,并伴随以CH2O为主,CO2、CO、CHO为辅的中性碎片丢失,解离均集中在中高质量区.3种化合物只有支链结构和/或氧环结构发生C—C、C—O键的简单断裂,而联苯母核结构未曾改变.其中,双环醇由于含有苄位羟基结构,故在酸性流动相条件下,会以[M+H-H2O]+的形式稳定存在;五味子丙素因其含有八元环结构,故碰撞电压下率先出现开环,继而再出现中性碎片丢失.双环醇原料药中杂质的二级质谱与联苯双酯的二级碎片表现出的质谱裂解行为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归纳了3种五味子衍生物的质谱裂解规律.双环醇原料药中出现的杂质可能为联苯双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同病异证"理念的HIV/AIDS患者代谢组学初步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代谢组学技术在同病异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40例艾滋病脾气虚和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HPLC-Q-TOF-MS)对其代谢产物进行检测,应用主成分分析(PCA)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的方法探讨两组代谢物的差异.结果 脾气虚和脾肾亏虚证患者血清代谢物经PCA分析得到7个主成分的模型(R2=0.521,Q2=0.151),模型经OPLS-DA置换检验,R2Y=0.944,Q2=0.892,能够明显将两种证型区分,并确定了14种差异代谢物并涉及花生四烯酸、糖基化磷脂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类脂物、嘌呤代谢通路.结论 运用代谢组学技术可以将艾滋病脾气虚和脾肾亏虚证明显区分,为艾滋病中医证候辨证分型提供初步参考,同时为"同病异证"及"同病异治"提供实验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