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产液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应用评价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评价睑板腺液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纳入2022年2—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确诊为MGD的患者22例44眼,根据患者意愿分为2个组,液脉动治疗组10例MGD患者20眼进行单次12 min的国产睑板腺液脉动系统治疗;强脉冲光(IPL)治疗组12例24眼进行4次IPL和超声眼部熏蒸联合睑板腺人工按摩治疗,治疗间隔3周。各组间年龄等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治疗后3个月进行睑脂评分、泪膜脂质层质量评分、SANDE问卷评分、首次和平均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角膜荧光素钠染色(CFS)评分、泪河高度(TMH)测定、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 结果: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泪膜脂质颜色评分和平均BU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组别=4.39, P=0.036; H时间=6.30, P=0.043. F组别=4.41, P=0.038; F时间=4.08, P=0.049)。液脉动治疗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睑脂评分、首次BUT、TMH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而IPL治疗组不同治疗时间睑脂评分、泪膜脂质分布占比、首次BUT、TM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各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SANDE问卷、CF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在安全性评估方面,液脉动治疗组MGD患者未出现任何与仪器有关的不良事件,未报告新出现的不适主诉;各组治疗后CFS染色阳性患者减少,无新发CFS染色阳性患者。 结论:国产睑板腺液脉动系统治疗MGD 3个月内可有效改善患者泪膜功能及眼表损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物理治疗手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1秒前
目的:探讨左心室辅助装置(left ventricular assist device,LVAD)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纳入2022年2月至2023年3月期间就诊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重症医学科(ICU)行LVAD植入术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14例,其中男12例,女2例;年龄37~75岁,平均(57.6±9.8)岁。入组患者均植入Corheart 6植入式左心室辅助系统,未使用其他机械辅助循环装置。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入ICU治疗期间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转归。结果:本组患者心力衰竭由扩张型心肌病导致12例,由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所致2例。经胸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植入LVAD后,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0.297±0.074对0.238±0.064, P=0.031)较术前显著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9.0(65.8,74.3)mm对76.5(72.8,83.0)mm, P=0.003]和收缩末期内径[61.5(53.7,65.3)mm对68.3(63.8,71.9)mm, P=0.005]较术前均显著减小。术后第1、3、7天的LVAD转速、流量及脉动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入ICU治疗期间,多巴酚丁胺(13例)是最常用的血管活性药物。针对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9例患者应用磷酸二酯酶Ⅲ型抑制剂治疗。为更好地防治术后并发右心功能衰竭、减轻右心前后负荷,对入组患者进行容量及压力指标的目标性管理:术后72 h内,监测患者的平均肺动脉压为24(22,26)mmHg至26(21,28)mmHg(1 mmHg=0.133 kPa),液体平衡为(-581±778)ml至(-1 209±1 134)ml。入组患者均生存至术后28天,机械通气8(5,28)h,住ICU(8.0±1.8)天,住院33(29,41)天。 结论:LVAD植入有助于改善终末期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延长生存时间,可以作为终末治疗或桥接心脏移植的重要手段。加强对LVAD植入患者围手术期的血流动力学调控及心功能维护,是ICU术后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秒前
-
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3/16
干眼已成为眼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干眼患病人数居世界首位.随着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干眼检查技术发展迅速,目前与泪膜和视力的动态分析相关的无创设备可以实现干眼的诊断、亚型分析和严重程度评估.本文系统性总结了国内外最新的干眼诊断技术如功能性视力测量系统、泪膜稳定性分析系统、条状半月板测量管、泪液干涉成像、睑板腺形态成像、活体共聚焦生物显微镜等检查设备;分析了最新的观点和研究热点,为干眼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此外,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治疗进展,包括神经生长因子、干细胞疗法,强脉冲光治疗、加湿加热护目镜、热脉动治疗等现代物理治疗方法,并对各种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组织工程血管构建过程中平滑肌细胞增殖变化及代谢模式
编辑人员丨2024/1/6
背景:将种子细胞接种于三维支架材料上然后在生物反应器中进行三维培养是一种常见的体外组织工程培养手段,但是生物工程血管构建过程中的细胞增殖变化及代谢模式尚不清楚.目的:探究利用体外生物反应器进行生物血管组织构建过程中细胞耗氧等代谢变化及其原因.方法:以自主搭建的血管生物反应器系统为平台,牛血管壁平滑肌细胞为种子细胞,常规CO2培养箱提供培养过程的外部气体环境.将种子细胞接种于管状多孔隙的聚乙醇酸支架材料上进行三维培养,全过程包括1周的静置期和7周脉动张应力刺激加载期.搭建一套非侵入式监测体系,采用光学溶解氧贴片法监测反应器中培养液溶解氧变化,并通过定期取样测定葡萄糖消耗量及乳酸生成量.采用CCK-8检测平滑肌细胞在聚乙醇酸三维支架材料上增殖情况,通过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氧化态与还原态比值(NAD+/NADH)了解培养早期阶段细胞增殖与代谢状况,采用RT-q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增殖相关基因(Ki67)及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1、LDHA)的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从细胞加注到静置期结束(第1周)培养液的溶解氧水平为(4.314±0.380)mg/L,张应力刺激加载后(后7周)溶解氧水平逐步稳定在(1.960±0.866)mg/L,两者有明显变化(P<0.05);②细胞培养液中乳酸生成量与葡萄糖消耗量的比值YL/G在加注细胞后快速升高,第5天最高值高于1,随后缓慢下降至0.5(静置期YL/G 均值为0.89,加压期均值为0.57,P<0.05);③CCK-8检测显示A450值在细胞加注之后逐渐增大,第5天达到最高值3.17,之后缓慢下降;同时发现Ki67 mRNA在培养第3天上调最显著,之后下降,Ki67蛋白在第3-5天的相对表达量较高;④细胞加注后第5-7天NAD+/NADH明显升高,糖酵解相关基因(GLUT-1、LDHA)表达上调同步改变,前5 d相对表达量较高;⑤结果提示:利用血管生物反应器构建组织工程血管早期,平滑肌细胞以增殖为主并呈现一种低耗氧的代谢特征,在脉动张应力刺激阶段呈现耗氧较高的代谢特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指端容积血流脉动波形特征量化分析评估士兵应激损伤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基于指端容积血流脉动波形特征量化分析技术评估士兵应激反应的可行性.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58名新兵与57名老兵,以负性情绪图片作为刺激材料,采用HC2180-D型指夹式无创血流参数检测系统,对图片刺激前后指端容积血流脉动波形(VBF)特征量化参数进行组内和组间比较,将主观应激报告(简明心境量表)和客观应激参数(唾液皮质醇水平)作为效标.结果 在负性情绪图片刺激条件下,两组特异性指标回缩充盈分数(CDF)与血管回缩期面积重心纵坐标(Y2)值明显升高(CDF:F新兵=7.44,P<0.01,F老兵=4.77,P<0.01;Y2:F新兵=3.60,P<0.05,F老兵=4.98,P<0.01);组间差异比较新兵组大于老兵组(CDF:93.89±10.50/89.83±9.32,t=2.18,P<0.05;Y2:36.39±6.31/34.05±6.07,t=2.00,P<0.05).CDF值与BPOMS总分呈中度正相关(r新兵=0.51,r老兵=0.49,P<0.05);Y2值与BPOMS总分呈中度正相关(r新兵=0.48,r老兵=0.45,P<0.05).结论 基于指端容积血流脉动波形特征的量化分析,对士兵应激状态评估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可操作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热脉动系统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睑板腺功能障碍(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发生发展与睑板腺结构和(或)功能异常密切相关.目前MGD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局部使用人工泪液和眼表润滑剂、局部和(或全身)使用具有抗炎作用的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激素、膳食补充Ω-3脂肪酸等.近些年来逐渐用于临床的热脉动系统LipiFlow可直接对上下眼睑的睑结膜面进行加热,同时从眼睑皮肤面对睑板腺进行脉冲式按摩,由于设计独特,在治疗时可有效避免对角膜及眼球的加热和挤压,大大提高了物理治疗的安全性和患者的依从性.大量临床研究显示LipiFlow治疗MGD的效果并不低于持续3个月、2次/d的传统热敷按摩,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目前LipiFlow在国内的应用还未全面展开,只在部分医院有试验性的应用,该文就LipiFlow治疗MGD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围术期脑保护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主动脉夹层是心血管外科最危急的复杂重症.主动脉内膜局部形成裂口,在强力的脉动血液冲击下,内外膜之间的中层逐步剥离,形成真、假腔,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为Stanford A型(TAAD)[1].TAAD累及弓部的患者需要进行主动脉弓的外科修复,而弓部手术是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需要特殊的脑保护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微机控制的肾保存脉动灌注装置
编辑人员丨2023/8/5
脉动灌注是目前最令人满意的肾脏保存方法。为了获得类似于脉搏波的脉动流,作者研制成功微机控制的脉动灌注装置。由微机控制的泵施加脉冲压于灌注液,通过血管模拟网络产生脉动流灌注肾脏。脉动波形状可通过旁路液阻和弹性腔液容来调节,灌注压力和脉动频率可通过键盘设定。该装置经连续72小时猪肾灌注实验,运行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睑板腺热脉动系统对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及对IL-6、IL-1β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探讨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临床疗效及对眼部症状、睑板腺分泌功能和泪液白细胞介素(IL)-6、IL-1β 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MGD患者100例(200眼),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MGD常规治疗(睑缘清洁、眼部热敷及眼睑按摩,早晚各1次,共3个月),观察组采取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12 min,共1次),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包括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试验(SIT)、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脂质层厚度(LLT)﹞、眼部症状﹝干眼症状评估问卷(SPEED)评分﹞、睑板腺分泌功能﹝睑板腺分泌物性状(MGYSS)评分﹞、泪液IL-6与IL-1β表达水平及不良反应,分析SPEED评分、MGYSS评分与泪液IL-6、IL-1β 的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BUT、SIT、L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FL及SPEED评分、MGY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01).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泪液IL-6、IL-1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PEED评分、MGYSS评分与泪液IL-6、IL-1β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 睑板腺热脉动系统可以提高老年MGD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眼部症状及睑板腺分泌功能,降低泪液IL-6、IL-1β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