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超声特征与预后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超声特征并进行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8年8月长沙市妇幼保健院诊断为脉管性疾病的31例胎儿,超声仔细观察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血流分布,追踪随访,分析预后。结果:31例胎儿中,10例经引产后尸体解剖证实,21例经产后局部观察外观或手术与病理证实。其中静脉畸形肢体肥大综合征(KTS)4例(包括Parkes-Weber综合征1例),血管瘤3例,原发性先天性淋巴水肿1例,淋巴管瘤23例。31例病灶均与超声定位诊断吻合,其中头颈部9例,躯干部15例,上肢1例,下肢6例。3例胎儿病灶内有动静脉瘘血流频谱,28例胎儿病灶内无明显血流信号。结论:产前超声检查及随访对胎儿脉管性疾病的诊断、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作用。胎儿脉管性疾病的预后与病变的部位、大小、对周围组织的影响以及病灶内血液的分流量密切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不同形式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缺损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21年3月湖南省肿瘤医院应用游离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28例口腔肿瘤根治术同期口腔缺损修复的病例资料,男性患者22例,女性6例,年龄35~62岁。其中舌癌共24例,包括舌缘癌11例,舌腹癌9例,口底癌累及舌4例;另外4例为口颊癌。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具体切取形式包括4种类型,①单穿支皮瓣6例,②双穿支皮瓣7例,③不显露穿支的皮瓣10例,④嵌合穿支肌皮瓣5例。受区血管选择甲状腺上动脉和甲状腺上静脉,第二支伴行静脉与颈内静脉端侧吻合。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8例皮瓣长(9.7±0.4)cm、宽(4.4±0.3)mm、厚(1.1±0.4)cm。血管蒂长度为(7.1±0.6)cm,范围为6.0~8.0 cm;桡侧副动脉管径为(1.1±0.3)cm,范围为0.8~1.3 mm。伴行静脉一支型有11例(39.3%),两支型有17例(60.7%),管径大小为(1.1±0.3)mm,范围为0.8~1.3 mm。28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受区伤口均一期愈合,皮瓣外观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上臂功能未见明显影响。随访12~43个月,皮瓣质地柔软,部分黏膜化,再造舌及重建口颊形态良好,吞咽、语言功能满意,在3例接近全舌切除的病例中吞咽、语言功能得以最大程度保留,但仍有较大影响。随访肿瘤局部未见复发,有1例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进一步进行淋巴清扫术和综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桡侧副动脉穿支皮瓣血管蒂解剖恒定,可以制备不同形式的皮瓣以提高手术安全性,同时做到供区损伤尽量减小,是口腔肿瘤术后中小面积缺损修复的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为受区血管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即刻乳房再造术4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作为即刻乳房再造胸部受区血管的可行性和优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至2023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应用胸背血管远、近心端同时作为受区血管的乳房再造术的患者临床资料。术前行胸腹部血管造影检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定位腹壁下血管主干及其穿支。先行乳腺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然后分离腹部皮瓣双侧穿支和主干血管,再离断双侧腹壁下动脉主干、暴露血管蒂,分别与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行端端吻合。然后经切口将塑形好的皮瓣植入乳腺切除后的腔隙内,行再造乳房塑形摆位,患者屈膝曲髋位调整再造乳房形态,关闭腹部供区,重建脐孔,放置负压引流管,关闭乳房切口。术后随访观察皮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调查患者对再造乳房的满意度。结果:共纳入4例女性患者,年龄(46.0±6.5)岁(37~52岁)。4例患者供区血管均为双侧腹壁下血管蒂,3例受区血管为胸背血管远、近心端,1例为胸背血管前锯肌支的远、近心端。术后7~10 d拔除全部引流管,顺利出院。术后随访1~15个月,平均6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发生皮瓣相关并发症。4例患者对再造乳房效果均很满意。结论:胸背动静脉远、近心端的同时应用既可保证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的成活,又减少了对肋骨、肋间肌的损伤,达到了更好的乳房美学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简体中文版下肢淋巴水肿功能、残疾与健康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简体中文版下肢淋巴水肿功能、残疾与健康问卷(Lymph-ICF-LL)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首先对Lymph-ICF-LL进行汉化,形成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依据纳入和排除标准招募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在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美容外科门诊就诊的61例下肢淋巴水肿患者进行研究。按照筛选流程将纳入患者所填写问卷分别归为样本1~样本4。回收的术前有效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作为样本1(55份),其填写者包括男1例,女54例,年龄(51.0±9.4)岁(24~70岁);55例患者中,28例行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抽取其术前及术后半年随访时所填写的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均为28份)作为样本2和样本3;将样本1患者术前所填写的简体中文版淋巴水肿生活质量问卷(LYMQOL)(55份)作为样本4。采用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评估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的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80表示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0.70表示分半信度良好。由3名整形外科专家对该问卷与英文原版内容的符合性进行判断,对问卷的内容效度进行认定。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和校标关联效度评估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的结构效度。校标关联效度评估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样本1中Lymph-ICF-LL得分与样本4中LYMQOL得分的相关性。采用配对 t检验对LVA术前和术后半年的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得分进行比较。 结果:(1)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37,说明其内部一致性信度良好;该问卷的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系数为0.700,提示分半信度良好。(2)通过对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与英文原版问卷内容的符合性作出分析判断,认定此问卷的内容效度良好。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5个公因子,分别是一般症状、心理症状、日常生活能力、下肢功能和工作/社交生活。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得分与简体中文版LYMQOL得分呈正相关( r=0.73, P<0.001),提示校标关联效度良好。(3)LVA术后半年患者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得分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0.70±15.13)分vs. (54.40±15.70)分, t=5.96, P<0.001],提示LVA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提高。 结论:简体中文版Lymph-ICF-LL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评估我国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生活质量的工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静脉结扎部位的研究进展与争议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直肠癌根治术中肠系膜下动静脉结扎部位的选择依旧是至关重要且充满争议的,也是决定淋巴结清扫是否彻底、术后相关神经血管是否损伤、肠管的供血及吻合口是否受到影响,以及患者生活质量是否得到保证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因此,本文查阅近年来国内外文献并总结了肠系膜下动静脉结扎位置的处理方法,阐述不同的结扎部位对肿瘤学效益及功能预后的影响,旨在为外科医师针对此类问题提供临床参考,以达最佳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分期手术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多频生物电阻抗分析(MFBIA)在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BCRL)的联合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4月至10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淋巴外科住院的30例单侧BCRL患者行分期脂肪抽吸术与淋巴管静脉吻合术(LVA)治疗的临床资料,术后采用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于术后1年及2年来院复诊,测量患者双上肢各部位周径、前臂及臂长度,计算肢体体积;同时进行MFBIA,记录肢体生物电阻抗、细胞外水(ECW)及细胞外水分比率(ECW/TBW)。应用SPSS 21.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检验联合手术前、后患肢体积及电阻抗分析仪各测量值的变化,再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将手术前、后患肢健肢体积差值与电阻抗分析仪各测量值的差值、比率采用配对 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并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脂肪抽吸术后患肢健肢体积差由术前的(1 147±484)ml减小至(261±304)ml,体积差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CW、各频率电阻抗(1~1 000 K)的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LVA术后患肢与健肢体积差进一步减小至(17±264)ml,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患肢ECW由术前的(1.115±0.207)L减至(0.937±0.164)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CW/TBW由(0.412±0.008)减至(0.405±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各频率生物电阻抗均显著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LVA术后患肢体积差与ECW差值正相关(相关系数0.602, P<0.05),与ECW/TBW差值正相关(相关系数0.560, P<0.05),与各频率电阻抗比值负相关(相关系数0.529~0.545, P<0.05)。 结论:在对BCRL患者的分期手术治疗中,通过应用MFBIA,发现淋巴脂肪抽吸术去除了肢体病变脂肪组织,使患肢体积明显减小,但是淋巴液瘀滞不缓解,肢体水肿无明显减轻,二期LVA术后淋巴液回流改善,肢体水肿缓解,体积接近健侧。MFBIA可用于肢体淋巴水肿的评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经辅助切口注射吲哚菁绿在荧光成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目前存在不少争议,容易误诊和漏诊转移淋巴结。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对于淋巴结定位和清扫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探讨辅助切口注射ICG在荧光成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31日广东省人民医院普通外科胃肠专业组收治的29例右半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患者手术时先经辅助小切口注射ICG,继而行荧光成像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结果:29例患者中,男13例,女16例;年龄为(60.8±7.7)岁,体质指数(24.3±2.8)kg/m 2,术前肿瘤分期Ⅰ期3例、Ⅱ期19例、Ⅲ期7例。全组均有肠旁淋巴结、中间组淋巴结和中央组淋巴结显影,其中3例患者幽门下淋巴结(No.6)显影;均无肠系膜上静脉左侧淋巴结显影,显影淋巴结(14.2±6.1)枚;中央组淋巴结显影时间(36.2±3.7)min;清扫淋巴结(22.4±8.2)枚。手术中无显影剂外渗,未出现过敏、腹腔大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为(113.1±10.7)min,术中出血量为(22.4±3.9)ml,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为(1.2±0.4)d,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1.7±0.7)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0.7±0.4)d,术后住院天数为(5.8±1.5)d。手术后无吻合口出血、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切口感染等手术相关并发症。 结论:经辅助切口注射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血管化淋巴管皮瓣治疗继发性淋巴水肿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继发性淋巴水肿是一种慢性进行性淋巴系统紊乱的疾病,主要的病因是肿瘤术后和(或)放射治疗,其次是严重软组织创伤和慢性炎症过程。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案也随之涌现。目前淋巴水肿的治疗方案主要集中于淋巴管与淋巴管吻合(LLA)、淋巴管与静脉吻合(LVA)、血管化淋巴结皮瓣移植(VLNT)、血管化淋巴管皮瓣的移植(VLVT),显微外科治疗淋巴水肿均以重建生理性淋巴循环为主。LLA和LVA需要较高的显微技术;VLNT存在着供区医源性淋巴水肿的风险,并且对受区外观有一定影响;VLVT较好地规避上述治疗方案的不足,并且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供区可以直接缝合。本文就VLVT的发展、治疗机理、临床疗效、手术技术要领和技巧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临床治疗淋巴水肿提供更多、更新的治疗理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股总静脉内血管内筋膜炎超声表现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儿女,12岁,左下肢疼痛、肿胀10 d。于外院诊断为股总静脉血栓形成,予以抗凝治疗后无明显缓解,为进一步治疗就诊。查体:左下肢肿胀,皮肤颜色正常,未见曲张静脉。实验室检查:凝血五项中D-二聚体升高(0.7 mg/L),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无异常。超声检查示:左下肢隐股交界水平股总静脉内可见实性低回声,实性回声上下径2.4 cm,前后径1.0 cm,左右径0.8 cm,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示实性回声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可见动脉血流频谱(图1),左侧腹股沟区及髂窝区未见肿大淋巴结。超声提示:左下肢股总静脉实性占位性病变。行左股总静脉内占位切除+血管吻合术,术中见血管腔内红色肉样肿物(图2)。术后病理结果:(左侧股总静脉)梭形细胞增生性病变,排列呈不规则的交织状,细胞异型性不明显,局灶见个别核分裂象,病变间质内可见红细胞外渗及少许淋巴细胞、多核巨细胞浸润,边缘并可见增生的薄壁毛细血管(图3),结合病变发生部位,符合血管内筋膜炎。免疫组化:平滑肌肌动蛋白(SMA)阳性,Ki-67阳性(梭形细胞及炎细胞,5%~15%)。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完全腹腔镜保留幽门胃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完全腹腔镜保留幽门胃切除术(TLPPG)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至2021年5月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38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例,女20例;年龄为60(39~73)岁。患者均行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观察指标:(1)手术及术后情况。(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门诊、微信、病案复查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营养状况、残胃功能、胆囊结石情况及患者复发、转移和死亡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 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 结果:(1)手术及术后情况。38例患者均行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无中转开腹手术;手术时间为(180±28)min,术中出血量为(58±38)m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2.7±0.6)d,术后首次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4±0.7)d,术后住院时间为(10.3±2.8)d。38例患者中,6例术后发生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并发症。(2)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情况。38例患者肿瘤长径为(1.8±0.5)cm,近端切缘距离肿瘤(3.4±0.2)cm,远端切缘距离肿瘤(4.3±0.4)cm,近、远端切缘均为阴性;淋巴结检查数目为(23.3±3.9)枚/例,第6组淋巴结检查数目为(3.4±1.1)枚/例;病理学T1期38例(病理学T1a期23例、病理学T1b期15例);病理学N0期36例,病理学N1期2例;病理学TNM分期ⅠA期36例,ⅠB期2例。(3)随访情况。3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8(12~48)个月。38例患者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清总蛋白分别为(125.4±5.8)g/L、(42.4±2.3)g/L、(71.6±2.1)g/L;术后12个月内镜检查评估患者残胃功能,4例残胃中等量食物残留,无患者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反流性胃炎及胆汁反流。38例患者术后均未行化疗,无复发、转移和死亡。结论:保留胃网膜右静脉第一分支TLPPG应用于肿瘤位于胃中段1/3的早期胃癌安全、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