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发荣运用角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总结张发荣教授运用角药分期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认为邪热耗伤气阴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病机关键,初期肝郁化火,邪热内盛,耗气伤阴;中期火热炽盛,痰瘀互结,气阴始亏;后期气阴两虚,病久及肾,肝肾亏虚.治疗时,注重扶正祛邪,顾护气阴,分期辨证施治,根据不同时期病机特点总结出8组角药.初期常以柴胡-香附-郁金疏肝解郁,龙胆草-黄芩-栀子清肝泻火;中期常以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清热散结,黄药子-猫爪草-山慈菇化痰散结,丹参-玄参-苦参活血消瘿;后期常以党参-白术-薏苡仁健脾益气,麦冬-北沙参-五味子养阴宁心,黄芪-黄精-地榆养阴益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核心证型、病机演变及中药配伍数据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真实世界临床有效数据,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缓解期核心证型,探索其病机演变规律,并挖掘中药配伍规律。方法:收集2018年8月1日-2021年10月31日江苏省中医院经中药口服干预的UC缓解期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Medcase V3.2数据记录挖掘系统,运用强化FPGrowth算法构建加强关联规则数据挖掘模型,使用Xminer Operation Tool运算工具进行挖掘处理和逻辑分析,运用Medcase Chart对计量性趋势数据进行解构分析与图形表达,探索UC缓解期核心证型、病机演变规律及核心中草药配伍规律。结果:共收集UC缓解期患者302例;以黏液血便、易腹泻、易疲劳、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阵发性腹部隐痛、肠镜检查发现肠息肉为临床核心证候群;脾气亏虚证、脾虚湿困证、脾虚毒蕴证为核心证型;病机演化可分为3个环节:脾气亏虚为UC发病之基;湿热蕴结、气血痰瘀凝滞,为UC加剧之源;病程日久,湿热痰瘀分别形成湿毒、热毒、痰毒、瘀毒,导致内生癌毒,为UC恶化之本。药物配伍方面,脾气亏虚证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砂仁、当归、白芍;脾虚湿困证常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木香、黄连、砂仁、防风;脾虚毒蕴证常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乌梅、槐花、黄连、防风。结论:UC缓解期以脾虚为本,健脾益气为治疗根本,佐以理气、和胃、活血、止血、祛湿、清热、解郁之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王有鹏从郁热论治寒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王有鹏教授认为,寒地冬季漫长,气温较低,寒邪肆虐,易伤肌表肺卫,同时寒地居民多肌肤致密,腠理紧闭,感邪之后由表而解较为困难,多向内发生传变,变生郁热,多犯肺系,形成郁热闭肺的证候。郁热病机贯穿于寒地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始终,治疗可将开肺郁、清肺热作为基本治法,以抗支糖浆为基础方宣肺启闭、清热止咳,并根据外寒、食积、伏风所化郁热之病机差异,相应侧重解表散寒、运脾消滞、搜风润燥,治疗中还可灵活将抗支糖浆与大青龙汤、枳术丸、泻白散合方应用,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清咳平喘颗粒在急性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清咳平喘颗粒(原名清宣颗粒)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在其基础上增加金荞麦、鱼腥草、川贝母、矮地茶、枇杷叶、紫苏子六味清肺、化痰、解毒之品,经现代制药工艺精制而成,具有清热宣肺、止咳平喘、解毒化痰功效,主要用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属痰热郁肺证患者的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UPOINT系统的袁少英辨治慢性前列腺炎用药规律挖掘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挖掘袁少英教授辨治慢性前列腺炎(chronic prostatitis,CP)的用药规律,探讨CP中医证型与UPOINT系统分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袁教授治疗CP疗效肯定的中药内服方,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中医证型频次、UPOINT系统各分型频次、药物频次、四气五味归经频次,根据复杂系统熵聚类获得UPOINT系统中各分型的中医证型及中药。结果:共纳入处方123首,涉及中医证型9个,其中出现频次排名前五的是湿热瘀阻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湿热下注证、肝郁肾虚证,其中,湿热瘀阻证患者以U分型(排尿症状)及I分型(感染症状)为主,肝郁肾虚证患者以P分型(心理症状)及N分型(神经症状)为主,气滞血瘀证患者以O分型(器官特异症状)及T分型(盆底肌疼痛)为主;涉及中药123味,使用频次排名前五为失笑散(五灵脂+蒲黄)、延胡索、甘草、野葡萄根、丹参,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与补虚药为主;归经以肝、脾、肾经为主;药性以寒、平多见,药味以苦、甘、辛多见。U分型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蛇莓、甘草;P分型以疏肝解郁、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甘草、白芍;O分型以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失笑散、延胡索、川牛膝;I分型以清热活血、利湿通淋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野葡萄根、失笑散、甘草;N分型以疏肝通络、活血补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柴胡、三棱、丹参;T分型以活血止痛、补益肝肾类中药为主,使用频次排名前三的中药为延胡索、失笑散、丹参。结论:袁少英教授治疗CP常以"行气-活血-逐瘀"为主轴,注重调理肝脾肾三经,采用行气逐瘀止痛、清热利湿通络为主线的治法。UPOINT系统与中医证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关系,还需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医药综合疗法治疗腋部副乳腺肉芽肿性炎验案一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临床治疗腋部副乳腺肉芽肿性炎1例,主症腋部副乳结块疼痛,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切开排脓加二期清创缝合后伤口久不愈合,结块不消。予中医特色扩创手术及内外合治,内服中药在提脓祛腐期治拟疏肝清热、和营托毒,生肌收口期治拟疏肝解郁、健脾化湿、益气养血;外治前期予藻酸钙蘸取九一丹填塞创腔提脓祛腐,中后期脓腐已尽则避免过度清创,予中药蒸气浴熏洗,外敷清凉油、康复新液、龙珠软膏,保持津液充足的湿性环境。经治患处外形良好,患侧上肢功能恢复,随访4年余,无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庞鹤分期辨治下肢静脉性溃疡经验
编辑人员丨1周前
庞鹤教授认为,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因主要为气虚血瘀、经脉失养、湿浊热毒郁结于下。其中气虚血瘀为本,湿浊热毒既为病理产物,又为致病因素。庞教授提出,本病的治疗当以益气活血贯穿始终,并结合整体证候与局部疮面情况,以辨证治疗为本,分期治疗为纲,需注意把握不同时期疾病特点,灵活选方用药,初期以清热解毒为要,后期以生肌收口为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的中医治疗失眠证治规律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挖掘中医辨证论治失眠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筛选纳入古今医案云平台(V 1.5.7)古代医案、现代医案、名医医案及共享医案数据库中所收录的符合本研究要求的有关失眠的医案,应用平台软件中的频次分析、关联分析、药对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共收集失眠医案664个,主要症状为入睡困难、早醒、睡眠表浅、睡中易醒、多梦等;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证型包括痰热内扰证、心肾不交证、肝郁化火证、心脾两虚证、心神不宁证;共涉及处方664首,药物414味,出现频次排名前5位的药物依次为甘草、茯苓、生地黄、酸枣仁、当归,高频药物多以养心安神、清热化痰、疏肝解郁、滋阴降火药为主,所用药物多为平性、甘味,多归心经;使用频次前5位的药物组合包括牡蛎-龙骨、茯苓-甘草、陈皮-茯苓、当归-生地黄、柴胡-甘草等。结论:中医辨证失眠多从心论治,用药多以养心安神为主,辅以清化痰热、补益心脾、疏肝解郁、滋阴养血等药物,从而标本兼治,改善患者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气虚生毒"理论分期辨治糖尿病胃轻瘫经验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冯兴中教授提出"气虚生毒"理论,认为糖尿病的病情演变不外乎"气虚"与"内毒"的消长.冯教授基于"气虚生毒"理论认为,糖尿病胃轻瘫(DGP)早期多由正气亏虚,脾胃虚弱所致;发展至中期可出现肝气郁结,横逆乘脾犯胃,或气血运行不畅,痰湿内生,或久伤气阴,阴虚火旺,邪结成毒;后期气病及血,瘀血阻滞,顽毒渐剧,耗伤正气,病情迁延难愈."益气解毒"是治疗DGP的总则,早期兼以和胃降逆,中期兼以疏肝解郁、化痰祛湿、滋阴清热,后期兼以祛瘀活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毒性中药抗肝癌活性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3周前
肝癌是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的恶性肿瘤.毒性中药是指药性峻猛,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接近,使用不当可对人体造成严重损害,甚至死亡的中药.近5年来报道的具有抗肝癌作用的毒性中药包括清热解毒的鸦胆子和重楼,化痰散结的半夏和天南星,行气止痛的川楝子,活血化瘀的马钱子和斑蝥,祛湿邪的雷公藤和乌头,攻毒杀虫的蛇床子、蟾酥和砒霜,解毒散结的商陆,破血消癥的千金子及解肝郁的吴茱萸.药理研究表明毒性中药可有效发挥抗肝癌作用,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抗肿瘤血管生成、抑制细胞侵袭和迁移等机制实现.本文旨在总结近5年毒性中药的抗肝癌活性和作用机制,为业内学者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