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儿童叙事疗法理论植入游戏在患儿肠道准备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将儿童叙事疗法的理论及方法植入游戏软件对提高患儿肠道准备质量的应用效果,为患儿肠道准备选择护理干预方法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选取甘肃省妇幼保健院2021年1—12月行肠道准备服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的62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8例和试验组34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肠道准备服药指导,试验组应用儿童叙事疗法理论植入游戏软件实施肠道准备服药干预,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肠道准备充分率、完整服药率、肠道清洁度及家长满意度情况。结果:试验组肠道准备充分率、完整服药率分别为94.12%(32/34)、52.94%(18/34),高于对照组的46.43%(13/28)、10.71%(3/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5.23、10.41,均 P<0.01);试验组Boston肠道准备评分总分为(7.65 ± 1.07)分,高于对照组的(6.07 ± 1.4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 = - 4.87, P<0.01);试验组家长满意度为97.06%(33/34),高于对照组的64.29%(1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12.74, P<0.05)。 结论:通过应用儿童叙事疗法理论植入游戏软件,能促进患儿完整服用高剂量清肠剂,提高患儿肠道准备质量,可作为患儿肠道准备的护理干预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内生"五邪"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思路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内生"五邪"是脏腑经络和气血津液生理功能异常所致的综合性病机变化,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发病及病理改变关系密切,从内湿、内火、内风、内寒、内燥的角度阐述UC的中医病机及治法对于临床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内生"五邪"所致UC的病机及相应治法主要有:内湿:脾虚阳微,痰湿内停;治宜健脾益阳,运化痰湿;内火(内热):火热内生,血溢瘀阻,治宜清(虚)热泻火(热),兼清湿热化瘀;内风:肝风内结,风伤肠络,络损血溢,治宜疏肝理气,清肠疏风,凉血止血;内寒:脾肾阳虚,寒凝血瘀,治宜温肾暖脾,活血止痛;内燥:燥伤津血,肠络失养,治宜生津润燥,滋养肠道.在临床实际中,UC并非单一病机致病,可为"五邪"兼夹为病,并易变生痰浊瘀血,临证应随证治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中医药抗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诊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阐明的好发于直肠和结肠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其具有周期性、反复发作等发病特点,此与中医学"伏邪理论"认识趋同.该文试从中医"伏邪理论"入手,回顾相关典籍,结合本团队的临床经验,对UC的中医发病机制进行重新探讨.认为湿热、瘀血是伏邪的重要组成部分,脾虚是伏邪产生的基础,而伏邪所致的肠络受损是UC发生的病理基础,因此临证遣方用药时谨遵扶正祛邪、透邪外出的治疗总纲,提出清热利湿是祛除伏邪的首要治则,健脾温中为重要保障,理气活血是主要方式,而顾护胃气则需贯穿治疗始终,由此创立的清肠温中方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并能有效防治UC的复发.该文分别从"伏邪理论"源流、伏邪在UC发病中的特点及在诊疗中的应用等探讨了中医药抗UC复发的诊疗策略,并附本团队防治UC复发的经验,以期对该病的临床治疗有所裨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肠肾轴理论探讨耳穴压豆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探讨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对尿毒症透析患者肠源性尿毒素的影响.方法: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2021 年01 月—2022 年01 月住院的52 例尿毒症透析患者,均给予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法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清肠源性尿毒症毒素硫酸对甲酚(PCS)、硫酸吲哚酚(IS)、便秘症状积分,使用 16S rDNA测序分析观察微生态指标肠道菌群变化.结果:治疗后、随访4 周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清肠源性尿毒症毒素PCS、IS、便秘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透析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多样性明显增加,尿毒症透析患者治疗后肠道菌群仍旧以变形杆菌、厚壁菌门为主,其中拟杆菌门相对比治疗前丰度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肠肾轴理论耳穴压豆可有效减轻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肾功能受损程度,降低PCS、IS水平,调节大便性状,改变肠道菌群结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基于"湿热致病"理论探讨清肠化湿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基于"湿热致病"的理论内涵,认为大肠湿热丛生,蕴结肠道,导致热盛肉腐、气血阻滞是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形成的关键.中医认为UC病位在肠,以湿热为标,证候以大肠湿热证为主,治则以清利大肠为纲.在临床应用上清肠化湿类方剂治疗UC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具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特点.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清肠化湿类方剂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修复肠黏膜屏障、维持肠道免疫平衡、减轻肠道炎症、缓解氧化应激等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笔者通过整理文献,对近年来清肠化湿方治疗UC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分析,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以期为阐释清肠化湿法治疗UC的科学内涵提供科学依据,为评价和挖掘经典中药及其复方治疗UC的潜力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基于寒热错杂理论探析恶性肿瘤病机及其经方辨治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目的]基于阴阳失衡、寒热错杂理论,探究恶性肿瘤病机、证治分型及经方治疗.[方法]通过查阅古籍文献,溯源"寒热错杂"理论,探究恶性肿瘤寒热错杂病因病机的演化过程,并汇通中西,充分认识西医抗肿瘤多元治疗进一步对机体阴阳、寒热平衡的影响,以《伤寒论》为指导,运用八纲及脏腑辨证探讨其经方论治,并以临床验案佐证.[结果]恶性肿瘤病机冗杂,临床表现多具有矛盾性和寒热错杂的特点,辨治颇为棘手,阴阳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本源,从阴阳、寒热失调认识并辨治恶性肿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伤寒论》开寒热错杂辨证论治之先河,通过参悟仲景思想,认为治疗上可从清肺温脾、清肝温肾、清温中焦、清肠温肾等立法,代表经方包括麻黄升麻汤、乌梅丸、半夏泻心汤、薏苡附子败酱散等.所附肺癌放疗后放射性皮炎验案,其证型归属于脾阳亏虚夹痰热蕴肺之证,治以上清肺热,下温脾寒,方予麻黄升麻汤加减,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阴阳失衡、寒热错杂是恶性肿瘤的关键病机及临床表现,临证中常运用经方治以寒温并用、平调阴阳,患者多有获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1
-
苦豆草治疗大肠湿热证大鼠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中药苦豆草具有清肠燥湿的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菌痢、肠炎等疾病,但对于其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以探究苦豆草治疗大肠湿热证作用机制为目的,采用高温高湿环境、高糖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产肠毒性大肠杆菌的方法建立大肠湿热证模型.通过检测大鼠血常规和促炎细胞因子,观察其肠道组织病理学变化,并结合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与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二级质谱(UHPLC-Q/TOF-MS/MS)联用技术的血清代谢组学方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苦豆草能够缓解大肠湿热证症状,改善肠道组织病变及调节体内促炎细胞因子IL-1β、IL-2、IL-6和TNF-α的含量异常.经血清代谢轮廓分析发现牛磺酸、色氨酸、溶血磷脂酰乙醇胺、溶血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酸、甘油二酯、鹅去氧胆酸硫酸氢盐、2-十二碳烯二酸和7-酮基脱氧胆酸等9种差异代谢物可能是苦豆草治疗大肠湿热证的潜在代谢标志物,其涉及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甘油磷脂代谢、甘油酯代谢、色氨酸代谢和初级胆酸合成等5条代谢路径.本研究运用血清代谢组学方法揭示了苦豆草干预大肠湿热证的作用机制,为苦豆草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清肠愈溃汤联合切开挂线术治疗复杂性肛瘘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清肠愈溃汤与切开挂线术联合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为复杂性肛瘘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我院治疗的100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挂线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清肠愈溃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愈合时间以及术后肛门wexner评分,术后1 d、3 d、7 d、14 d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疼痛情况,随访1年,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7例,治疗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人数42例,治疗总有效率84.00%(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肛门wexner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7 d、14 d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杂性肛瘘采用清肠愈溃汤与切开挂线术联合治疗能显著降低愈合时间,缓解术后疼痛,降低并发症与复发率,提升临床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辟谷-服气-服药”三联法治疗脊髓损伤及并发症的理论初探
编辑人员丨2023/8/6
辟谷是中国古代养生术的一种,它指的是通过服药、服气等方法达到节制食量、辟谷清肠的目的.首先,辟谷不仅可以抑制炎性反应,控制感染;也有神经保护作用,促进神经重建、肢体恢复,其对SCI及其并发症有良好的调控作用.其次,通过多历代辟谷方药的研究,发现大量辟谷辅助药饵的功效与SCI的治则吻合,其一可补气而令人不思食;二可通过药物通阳活血,补肾填精,直指病机.第三,服气法不仅通过服气吐纳,通调气机,增强肺通气;其“开合毛孔”“以意驭气”所暗涵的运动想象疗法也是治疗SCI及并发症的一大利器.总之,辟谷三联法对脊髓损伤及并发症,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值得继续研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节食主义中的“清肠理论”探析瘀滞型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编辑人员丨2023/8/6
基于节食主义中的“清肠理论”阐述了断食、辟谷疗法治疗瘀滞型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认为该病病位在大肠,病在血分,气血凝滞,病久瘀积于内;以节食主义中的“清肠理论”为理论基础,提出本病治疗当祛瘀消积、扶正祛邪,清里透邪,从里治表,防止传变,脏腑同调;生发胃气,调和气血,疏布津液,兼顾脾肾.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