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龟鹿二仙胶处方变革、现代药理及临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中医名方龟鹿二仙胶具有温肾益精、补气养血功效,主治久病肾虚、腰酸膝软、精血不足,遗精阳痿,在后世典籍收录中方药剂量、制法及功效等多有变革与拓展。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可健骨、抗肿瘤、减轻骨髓抑制、改善精子质量、缓解创伤后应激障碍等。该方现代临床应用范围得到拓展,可用于化疗后不良反应、肝硬化低蛋白血症、骨质疏松症、骨性关节炎、AD等病症的治疗,多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联合应用,常获佳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运用三期进阶法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经验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认为输卵管性不孕症病位在胞脉,以瘀阻胞脉为核心病机,并根据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机变化特点,提出"三期进阶法"治疗方案.一期祛邪期以外感热毒合内生湿、郁、瘀邪壅滞胞脉为病机特点,治以清热利湿、行气活血,自拟盆炎消方;二期消癥期以气血阻滞、胞脉闭塞为病机特点,治以破血行气、逐瘀通络,自拟通管方;三期扶正助孕期以胞脉瘀阻日久、肾精亏损为病机特点,治以温肾化瘀、益气养血,自拟毓麟助孕方.同时注重中西医协同诊疗,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本体虚弱,湿瘀毒蕴"论治溃疡性结肠炎
编辑人员丨2024/8/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常见的疑难杂病,其病情迁延难愈,易反复发作.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水湿内停,气血不畅,久成瘀毒,留注肠络,渐成湿热→血瘀→浊毒内伏的恶性循环.脾气亏虚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之本,久之脾肾两虚,且湿、热、瘀、毒等病理因素为标.故紧抓病机,从以下三方面辨治:清热化湿,活血化瘀,祛除毒邪;疏肝健脾,养血安神,宣发肺气;益气健脾,温肾助阳,防邪潜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中药分期治疗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3/16
认为不孕症采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的患者以肾虚为根本病机,以肝郁脾虚、冲任失调为关键病机.提出以补肾为主、肝脾同治为治疗大法,运用中药辅助IVF-ET控制性超促排卵方案进行分期论治.降调期治以补肾填精、健脾养肝,方以六味地黄丸加减;促排期治以温肾助阳、祛瘀养血,方以温经汤加减;移植前内膜准备期治以健脾益气、活血化瘀,方以参苓白术散加减;移植后治以健脾补肾、益气养血,方以寿胎丸或胎元饮加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诸方受基于"命门火衰"论治骨质疏松症之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骨质疏松症为中老年人尤其是绝经后女性常见的慢性骨病,其发生伴随着较高的脆性骨折风险."命门火衰"源于《难经》中的"命门"学说,即命门阳气亏虚.江苏国医名师诸方受教授认为,骨质疏松症多发于天癸将竭之岁,人体元阳渐衰,命门阳气亏虚,生化之气不足,且病情不同阶段可出现气血亏虚证、脾肾阳虚证、寒瘀痹阻证、肝肾阴虚证.在治疗方面,诸师认为应把握主要病机,注重温补命火、宣痹壮骨,而后根据证型行益气养血、温补脾肾、散寒通痹、滋补肝肾等法,随证调治,临证获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从肾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临证撷要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强直性脊柱炎(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关节病,其发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难愈,西医尚无根治方法.本病病因病机复杂,肾虚督亏为致病之本,脾虚湿盛为发病关键.临证治疗坚持温肾强督健骨以固本,健脾祛湿化痰以浚源,辅以柔肝养血缓急之品,加用虫类药物搜剔沉疴痼疾,拟"温肾健脾定脊汤",验之临床,疗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葛根黑苏汤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后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葛根黑苏汤改善克罗米芬促排卵后子宫内膜容受性低下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9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阴性对照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简称阿司匹林组)、联合治疗组,每组30例.各组均采用克罗米芬+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治疗;阿司匹林组于月经第5天开始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d;联合治疗组月经第3天开始加服葛根黑苏汤(药物组成:葛根、紫苏梗、菟丝子、巴戟天、当归、黑豆等),每日1剂,早、晚口服,月经第5天开始加服阿司匹林肠溶片;各组均连续用药至排卵后第14天.比较各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回声类型、子宫动脉阻力指数、宫颈黏液评分及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结果 (1)联合治疗组的周期排卵率82.54% (52/63)和妊娠率36.51% (23/63)高于阴性对照组65.67% (44/67)、20.90% (14/67)及阿司匹林组66.67% (48/72)、20.83% (15/7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阿司匹林组及联合治疗组的排卵日子宫内膜厚度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P<0.01);联合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高于阿司匹林组(P<0.01);(3)联合治疗组排卵日A+B型子宫内膜率高于阴性对照组(P<0.05);(4)联合治疗组的宫颈黏液评分高于阴性对照组及阿司匹林组(P<0.05);(5)联合治疗组、阿司匹林组的子宫动脉阻力指数低于阴性对照组(P <0.01,P<0.05);联合治疗组子宫动脉阻力低于阿司匹林组(P<0.05).结论 以温肾暖宫、养血活血为主要功效的葛根黑苏汤能辅助改善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及血流阻力,提高宫颈黏液评分,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周期排卵率及临床妊娠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蒋士卿教授从正虚痰瘀辨治肺癌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蒋士卿教授认为肺癌病机为正虚痰瘀,病理因素以痰瘀为多,主张扶正培本、适时祛邪为基本治则,治疗多以益气养血、温肾健脾、化痰散结、活血化瘀等为法,临床处方用药常以千金苇茎汤为主方,辅以肺癌专药金荞麦、炒白芥子、露蜂房等,辨证灵活,疗效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六经辨证理论探析痹症临床辨治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从“六经为百病立法”之说入手,结合古今医家的阐释和临床应用分析《伤寒论》六经辨证的临床指导意义.六经辨证不独为外感病而设,亦可指导杂病的辨证治疗.故以痹症为例,通过系统梳理《伤寒论》六经病证相应的理法方药,结合痹症发展不同阶段的病机特点,初步探讨痹症的六经证治规律.痹症初起多见邪在三阳之证,可按三阳证相应之法治疗:风湿在表,治以发汗散邪;邪郁化热,治以清热宣痹;少阳气郁,治以调气和血.若痹症日久从阳入阴,正虚邪恋,则取决于中焦脾胃的功能状态,以及肝肾阴血、阳气充盛与否,分别治以调补脾胃、温肾养肝、养血通脉,即按六经病三阴之证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金匮要略》情志病治法
编辑人员丨2023/8/6
《金匮要略》中治疗情志病的方法有养阴清热法,主要运用于百合病及虚劳虚烦不得眠病证中;化痰解郁,顺气降逆法,主要用于梅核气的治疗;降逆平冲法,用于肝气不疏、气郁化火所致冲脉上逆和阳气受伤不固,冲气上逆而发奔豚;温中补虚,和里缓急法,适用于虚劳病脾胃阴阳两虚证;益气养血安神法,适用于心之气血亏虚证;温通心阳,镇静安神法,适用于心阳亏虚,神气浮越之证;养心安神,和中缓急法,适用于脏躁脏阴不足,心脾两虚证;温肾补虚法,适用于肾阳虚弱,温煦失职,膀胱气化不利,浊阴上扰所致心烦诸证;温肾补阳救逆法,适用于肾阳虚衰,阴盛格阳,虚阳浮越所致戴阳郁冒证;行气散结法,适用于气血郁滞,气机不畅而化热证;活血破瘀法,适用于瘀血闭阻较甚,瘀血内结上扰心神所致神志异常;清热活血,调和少阳法,适用于邪热传经入里与瘀血互结于血室,扰于心神而所致谵语;温经活血,养阴清热法,适用于冲任虚寒,瘀血内阻,阴虚内热所致咽干烦热证;清热祛湿法,适用于湿热之邪内蕴中焦,扰于心神所致各种情志异常;泻热通腑法,适用于实热结于胃肠之阳明腑实证;清热泻火法,适用于邪热之火上扰心神所致心烦懊恼不适之证,此虚烦非阴虚等虚证,而是指无形邪热未与有形之邪相结;祛痰化饮法,适用于痰饮之邪壅盛于内,闭阻气机,心神受扰所致烦躁不安、坐不得眠等症;安蛔杀虫止烦法,适用于因蛔上扰所致心烦之证,也可用于寒热错杂所致心烦不适.《金匮要略》对神志病的辨证准确详实,为后世情志病辨证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书中对情志病相关治疗的论述远不止上述所列,比如湿家诸烦的治疗,也比如针刺的治疗,也比如呕吐法的运用等,在情志异常相关疾病诊疗中需要因人而异,因病因病机不同而异,切忌千篇一律,离开辨证施治可能就会谬之千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