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裘生梁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的]总结裘生梁主任中医师采用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法治疗痞满的临床思路.[方法]通过日常跟诊学习及医案收集,结合相关资料,总结裘师从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治疗痞满的经验,并附临床验案以佐证.[结果]因生活环境、工作节奏快及饮食不节的原因,现代人脾胃易损伤,导致中焦气机不利形成痞满,临床上裘师常采用健脾祛湿、兼补脾阳的方法治疗痞满,效果显著.文中所举医案中,患者因脘胀反复、大便黏滞前来就诊,裘师辨为脘痞之脾虚湿盛证,治以健脾祛湿、温运脾阳、消食安神之药,治疗后病情好转明显.[结论]裘师从健脾祛湿兼补脾阳法治疗痞满,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分享学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杨燕运用温运理气法治疗小儿厌食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22
小儿厌食是儿科常见疾病,杨燕教授在临证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基于小儿阳气未充、脾常不足、脾升胃降、肝喜条达等生理特点,认为脾虚失运、气机升降失调是小儿厌食的主要病机,脾虚气滞为本病的主要证型.在治疗时,要抓住脾阳稚弱、气机阻滞的特点,以运脾为先,恢复脾胃功能,同时佐以理气之品,调理脾胃气机,则厌食可愈;临床运用温运理气法治疗小儿厌食取得较好的疗效,注重芳香醒脾,燥湿助运药物的使用,拟定了温运理气汤,为中医药治疗小儿厌食提供了良好的经验.所附小儿厌食医案2则,以温运理气为治则,使患儿症状得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湿胜则濡泻"的病机内涵及其温运脾阳治则之现代机制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湿胜则濡泻"出自《黄帝内经》,其不仅是对泄泻病机的阐释,也是指导中医临床治疗泄泻的重要原则之一."濡泻"病机既可源于外湿侵袭,又可来自内湿停聚,内湿与外湿合而为患,内伤脾阳,脾阳不振,而成泄泻.基于"湿胜则濡泻"脾阳不振、水湿停聚的病机,其治则当温运脾阳.现代中医临床实践及相关机制研究表明,温运脾阳治则与现代医学之线粒体功能密切相关.苓桂术甘汤、附子理中汤等温阳健脾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有关;升阳益胃汤、升阳除湿汤等通过升阳除湿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炎症状态下的线粒体损伤有关;小建中汤、理中汤等通过运脾以缓解"濡泻"的机制与改善线粒体氧化损伤有关."湿胜则濡泻"的病机内涵及其温运脾阳治则的现代机制探索将为湿邪的病因病机、湿证的证候研究提供借鉴,并可对居于岭南、长江中下游地区等潮湿气候环境下及在现代社会不良膳食结构复合影响下的泄泻防治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杨燕运用温运脾阳法治疗儿童功能性腹痛临床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儿童功能性腹痛(FAP)是儿科门诊常见疾病,西医尚未明确本病的病因、病机,对症治疗后疗效不佳,甚至腹痛反复发作.杨燕教授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治疗有独到见解,强调要结合疾病特点、脾胃特点及小儿生理病理特点等因素综合考量,认为本病以脾阳不振型最为常见,运用温运脾阳法治疗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从"一气周流"论治功能性消化不良
编辑人员丨2023/8/26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提出"一气周流"理论,强调以中土脾胃之气为核心,以顺应天地之气、调畅人身气机运行为原则.功能性消化不良以脾虚湿困、中气失调为根本病机,肝木郁滞、疏泄失职,肾虚水寒、温煦无力是该病发生发展的关键.基于"一气周流"理论,临床可治以温运脾阳,以复中土升降之枢,辅以疏肝解郁,以复肝木疏泄之责,加温补脾肾,以复气机运行之源,使人体气机周流畅运,疾病乃愈.附验案1则以佐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治
编辑人员丨2023/8/6
萎缩性胃炎因病因及病程长短不同,所致的病机在不同的时期呈现出的不同的特点,因而需要分阶段分期辨证,不同时期其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不变,但发病期多以实证表现为主,实证中以气滞、湿热、内热为主,或以胃阴不足虚热证为主,稳定期以虚证为主,虚证中以脾阳气亏虚为主,标实则以痰浊、瘀血为主,或兼见胃阴不足.在发病期及稳定期的病机转变中,虚实主次又常因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诱发而转变.萎缩性胃炎病位重在脾,与肝胃肾有关.故治疗上以温运脾阳为主,分阶段分期治疗,标本兼顾,改善症状的同时,从根本上改善其内在病变,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治疗时要注意:重视情志饮食调摄;萎缩性胃炎的中医治疗需要时间较长,需坚持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袁海波教授辨治缓慢性心律失常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袁海波教授认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以心、脾、肾三脏阳气虚弱为根本病机,并在阳虚基础上产生气滞、湿阻、血瘀等病理产物和一系列的病机变化.临证可见心脾阳虚、心肾阳虚、心脾肾三阳俱虚等证型.治疗当以温脾阳、扶肾阳、养心阳为本病的基本治法,其中温阳三法首重温运脾阳,且要三阳共治.温阳同时不忘养阴、益气、理气、驱阴邪.袁海波教授创立的袁氏苏心醒方为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基本方药,临证根据证候变化,灵活加减化裁.同时袁老提出“医嘱调护,实为无形之药”.认为用药之外的调护,在心脏病的治疗中同样重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络病"病机分阶段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中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发病与"络病"密切相关,其"脾虚—阳虚—痰瘀"的病机演变较为符合络病"络阻—络虚—络损"的发病特点,因病程长短不同,故治疗上所侧重点也不同.因疾病"有诸内而未形诸外"仅凭宏观所辨的"证"难免偏颇.在临床中可遵循"宏观为主,微观为辅;宏观不足,求之微观"的原则分阶段治疗.在疾病初期,脾胃虚弱,络脉受阻,以治标为主,治本为辅;在疾病中期,脾阳不足,络脉空虚,采用温运脾阳之法;在疾病后期,痰瘀互结,络脉损伤,运用"甘温益气"之法,加以活血之品.本文拟通过论述基于"络病"病机分阶段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为该病提供新的中医诊疗思路,发挥中医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脾论治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
编辑人员丨2023/8/5
基于脾通过脑髓与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建立的间接联系、脾与BPSD的直接联系及现代机制研究阐述从脾论治BPSD的理论依据,并提出补益脾胃、益气升清法,温运脾阳法,滋养脾阴法,清脾祛湿法,健脾化浊、活血通络法等洽法,并附验案2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名老中医崔闽鲁诊治慢性胃炎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3/8/5
崔闽鲁论治慢性胃炎病机属气阳两虚、湿热郁阻、寒热互结,致使升降失调、胃失和降,因此立其治疗原则重在顾护中阳、运脾化湿、消痞除胀、复其升降.慢性胃炎常与心理因素相关,中医从五脏藏神、脾为枢轴及脾胃升降之枢来看,应着重调理脾胃,复其升降,佐以安神之品;认识到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慢性胃炎,更贴合中医药学中的湿毒学说.治法上取三因制宜结合闽南地域特点,上半年生长有余,下半年收藏不足,春夏长,秋冬短,湿热多见,体质中阳多见不足,后期脾肾多亏,故在清热化湿的基础上,注重顾护中阳,故多主张温运脾阳以助清化湿热,健脾当先醒脾运脾,并结合现代医学进展进行微观辨证,结合内镜下病变,注重特殊用药加减,后期注重滋肾潜阳,顾其根本,复其升降,值得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