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体感应调控子AphA对河弧菌Ⅵ型分泌系统VflT6SS2的调控研究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研究河弧菌群体感应调控子AphA对Ⅵ型分泌系统VflT6SS2功能活性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河弧菌野生株、 aphA缺失株(Δ aphA)和 aphA回补株中VflT6SS2标志性组件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的表达和分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启动子- lux 融合冷光系统检测野生株和Δ aphA中VflT6SS2核心基因簇和附属基因簇代表基因 tssB2 、hcp( tssD2)和 vgrG( tssI2)以及群体感应调控子HapR的mRNA 相对表达量和启动子活性。采用定点突变实验结合启动子活性测定确定AphA在 tssD2b启动子区的调控结合位点;采用电泳迁移率位移测定(EMSA)确定AphA与 hapR启动子的结合。 结果:Δ aphA中 tssB2 、hcp( tssD2)、 vgrG( tssI2)和 hapR的mRNA相对表达量及Hcp蛋白的表达分泌明显高于野生株。VflT6SS2核心基因簇 、tssD2a 、tssI2a和 hapR的启动子活性在Δ aphA中均高于野生株,而 tssD2b启动子活性则低于野生株。 tssD2a和 tssD2b的启动子序列分析显示-335 bp~-229 bp区差异较大,在 tssD2b中该区域存在2个潜在AphA结合位点,将其中的保守位点ATG替换为CGA, tssD2b启动子活性明显降低。EMSA结果显示,AphA与 hapR启动子直接结合。 结论:AphA在转录水平直接抑制 hapR的表达,间接参与对VflT6SS2核心基因簇和附属基因簇的调控。AphA对 tssD2a和 tssD2b呈现相反的调控模式,AphA可直接与 tssD2b启动子区(-335 bp~-229 bp)结合正向调控 tssD2b的表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霍乱弧菌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的原核表达、纯化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原核表达、纯化霍乱弧菌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 coregulatory protein,Hcp),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PCR扩增霍乱弧菌Hcp基因并克隆入pET28a载体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将重组载体pET28a-hcp转化E coil BL21(DE3)中,进行表达条件优化及表达形式鉴定.获取可溶性Hcp蛋白行Ni-NTA柱纯化,纯化的Hcp蛋白免疫BALB/c小鼠以制备多克隆抗体,并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体效价,以评估其免疫原性.再以Western blot法分析抗体对霍乱弧菌Hcp蛋白的特异性识别.结果 重组载体pET28a-hcp的酶切片段与预期相符,测序结果与GenBank数据库中hcp基因序列一致,成功构建pET28a-hcp重组质粒,重组质粒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相对分子量为28kD的目的蛋白;经Ni-NTA柱纯化后获得较纯的Hcp蛋白,免疫小鼠可获得效价为1∶512 000的抗Hcp多克隆抗体(anti-Hcp);Western blot鉴定结果显示anti-Hcp具有识别霍乱弧菌Hcp蛋白的特异性.结论 成功获得可溶形式表达的Hcp蛋白,免疫小鼠后获得高效价的抗Hcp多克隆抗体,为后续研究Hcp蛋白在非O1/非O139群霍乱弧菌T6SS致病过程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溶血磷脂酸信号损伤对糖稳态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通过自分泌运动因子(ATX)/溶血磷脂酸(LPA)信号对糖稳态的损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利用基因芯片数据库分析HBV对ATX表达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V细胞株HepG2215、稳定表达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的HBx-HepG2和PreS2-HepG2细胞、对照组HepG2细胞的ATX蛋白表达水平.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HBx和PreS2对ATX启动子作用.构建稳定表达HBx和Pre-S2的小鼠分泌胰岛素细胞HBx-NIT、PreS2-NIT,检测两者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利用rAAV8-1.3HBV经尾静脉注射C57BL/6小鼠复制HBV小鼠模型,NC为注射同体积生理盐水的C57BL/6小鼠.小鼠按2 g/kg腹腔注射葡萄糖进行糖耐量试验(GTT).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和血糖分析仪分别检测小鼠血清LPA、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浓度.结果 HepG2215细胞AT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epG2(P<0.05).PreS2与ATX启动子共转染组萤光素酶活性高于ATX启动子转染组(P<0.05),HBX与ATX启动子共转染组的萤光素酶活性高于ATX启动子转染组(P<0.05).HBx-HepG2细胞ATX蛋白相对表达量高于HepG2细胞(P<0.05),PreS2-HepG2细胞高于HepG2细胞(P<0.05).添加不同浓度LPA后NIT细胞胰岛素分泌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3 μmol/L LPA相对表达量与胰岛素分泌呈负相关(r=-0.990,P<0.05).HBx-NIT细胞添加Ki16425前的胰岛素水平低于NIT细胞(P<0.05),PreS2-NIT细胞低于NIT细胞(P<0.05).NIT、HBx-NIT和PreS2-NIT细胞添加Ki16425后的胰岛素水平较添加前高(P<0.05).实验组血清LPA相对表达量、平均空腹血糖浓度、注射葡萄糖后的60、120 min平均血糖浓度和血糖浓度曲线下面积(AUC)平均值较对照组高(P<0.05).实验组注射葡萄糖后15 min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胰岛素水平的AUC值较对照组低(P<0.05).用HBV小鼠GTT血糖AUC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曲线面积为 0.770(95%CI:0.556,0.984),特异性为 60.00%(95%CI:0.122,0.738),敏感性为 90.00%(95%CI:0.555,0.998).用HBV小鼠空腹血糖浓度绘制的ROC曲线显示,曲线面积为0.865(95%CI:0.703,1.027),特异性为80.00%(95%CI:0.444,0.975),敏感性为60.00%(95%CI:0.262,0.878).实验组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均小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HBV反式调节蛋白HBx和Pre-S2上调ATX的表达,增强ATX/LPA信号,导致胰岛素分泌抑制,糖耐量异常,糖稳态受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炎调方调节RhoA/ROCK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肠屏障损伤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 观察炎调方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肠屏障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8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炎调方低剂量组、炎调方高剂量组、乌司他丁组、溶血磷脂酸(LPA)组、炎调方+LPA组,每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他组构建AP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立即进行给药处理,每6小时给药1次,共4次.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淀粉酶、脂肪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水平;HE染色检测大鼠胰腺组织和回肠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大鼠回肠组织中ZO-1、Occludin蛋白平均光密度;Western blotting检测回肠组织中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胰腺组织和回肠组织病理损伤严重,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D-乳酸、DAO水平及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升高,ZO-1、Occludin蛋白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炎调方低剂量组、炎调方高剂量组、乌司他丁组大鼠胰腺组织和回肠组织病理损伤减轻,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D-乳酸、DAO水平及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降低,ZO-1、Occludin蛋白平均光密度升高,LPA组对应指标变化趋势与上述相反(P<0.05);与炎调方高剂量组比较,炎调方+LPA组大鼠胰腺组织和回肠组织病理损伤加剧,淀粉酶、脂肪酶、TNF-α、IL-6、D-乳酸、DAO水平及RhoA、ROCK1、ROCK2蛋白表达升高,ZO-1、Occludin蛋白平均光密度降低(P<0.05).结论 炎调方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改善AP大鼠炎症反应及肠屏障损伤.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番茄红素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相关激酶信号通路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脑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1/6
目的 探讨番茄红素(LYC)调节RAS同源基因家族成员A(RhoA)/Rho相关激酶(ROCK)信号通路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的脑血管内皮细胞(EC)凋亡的影响.方法 未做任何处理的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HBMECs)设为NC组;采用ox-LDL处理的HBMECs分为ox-LDL组、LYC组(0.5 μmol/L的LYC处理HBMECs)、溶血磷脂酸(LPA)组(5 μmol/L RhoA/ROCK 信号通路激活剂 LPA 处理 HBMECs)、LYC+LPA 组(0.5 μmol/L 的 LYC 以及 5 μmol/L LPA 共同处理HBMECs);处理24 h后用于后续实验.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MECs细胞因子水平;CCK-8法检测HBMECs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HBMECs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CD31)、平滑肌(SM)22a、BCL-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蛋白(Bcl-2)、裂解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RhoA/ROCK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与NC组相比,ox-LDL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IL)-6、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 1(VCAM-1)、HBMECs 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SM22a、RhoA、ROCK1 蛋白水平升高,OD 值、Bcl-2、CD31蛋白水平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ox-LDL组相比,LYC组MCP-1、IL-6、VCAM-1、HBMECs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SM22a、RhoA、ROCK1蛋白水平降低,OD值、Bcl-2、CD31蛋白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PA组趋势相反;LPA减弱了 LYC对ox-LDL诱导的HBMECs凋亡的改善作用.结论 LYC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信号通路来减轻HBMECs凋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6
-
细菌VI型分泌系统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VI型分泌系统(Type VI secretion system,T6SS)是革兰阴性菌中的一种重要的分泌系统,可参与细菌的致病性,并与生物膜的形成、识别异己和应激反应以及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有关.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 co-regulated protein,Hcp)是T6SS的核心组成部分,构成其内管结构,形成六聚环允许效应物质通过,并可保护效应物质避免其被降解.对Hcp蛋白功能的探讨及阐述T6SS的作用机制至关重要.研究发现,Hcp是一种在不同细菌中具有多样功能的分泌蛋白,如可影响细菌的运动能力、黏附能力、在靶细胞内定植的水平、参与细菌间竞争的能力、在动植物宿主内定殖的能力以及影响细菌的生物膜形成等.现将T6SS的核心组分Hcp的研究进展作一简明的概述,从而为全面认识T6SS的功能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浆置换治疗儿童溶血尿毒综合征专家共识解读
编辑人员丨2023/8/6
溶血尿毒综合征(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HUS)是一类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和急性肾衰竭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按病因可分为典型HUS和非典型HUS.典型HUS又称腹泻相关性HUS,主要是志贺毒素大肠杆菌引起的HUS (STEC-HUS );非典型HUS(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aHUS)是指补体旁路调节蛋白的异常.补体调控蛋白包括H因子、I因子、B因子、C3、膜辅蛋白(membrane cofactor pro-tein,MCP)及血栓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HBD )等.分为先天性及获得性.随着近几年对HUS发病的认识,对于病因的治疗大大改善了患儿的预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铜绿假单胞菌Ⅵ型分泌系统和群体感应系统参与生物被膜形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铜绿假单胞菌中Ⅵ型分泌系统(T6SS)和群体感应(QS)系统在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将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被膜阳性的模式菌株PAO1制备成生物被膜菌和浮游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菌株中T6SS相关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cp)基因Hcp1、Hcp2和Hcp3,QS系统相关基因LasR,胞外多糖相关多糖合成位点基因A(PslA)和菌膜基因A(PelA),以及Ⅳ型菌毛基因(PilA)和鞭毛蛋白基因(FliC)的表达水平.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PAO1生物被膜菌与浮游菌中上述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 PAO1生物被膜菌PslA、PelA、PilA和FliC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浮游菌,分别为浮游菌的714、274、604和42倍(P均<0.05),提示制备的PAO1生物被膜菌形成了具有鞭毛和菌毛结构的成熟生物被膜.PAO1生物被膜菌Hcp1、Hcp2、Hcp3和LasR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浮游菌,分别为浮游菌的1045、11268、6654和1226倍(P均<0.05),提示T6SS和QS系统与PAO1菌生物被膜的形成有关.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中T6SS和QS系统可能参与生物被膜形成,其具体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利用Red重组系统敲除鼠伤寒沙门氏菌Ⅵ型分泌系统相关基因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沙门氏菌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可引起广泛的胃肠炎以及伤寒、副伤寒,其致病机制一直未被阐明.基因敲除技术在研究沙门氏菌致病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的敲除技术仍存在费时、成功率低的问题.研究发现鼠伤寒沙门氏菌含有Ⅵ型分泌系统,其组成成分之一溶血素共调节蛋白 (Hemolysin-coregulated protein,Hcp) 可能在其致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的]拟通过对3个编码Hcp蛋白的基因进行敲除,在鼠伤寒沙门氏菌中建立一套方便快捷的重组系统,从而用于沙门氏菌致病性的研究.[方法]以pKD4为模板,扩增两端带有目的基因同源序列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片段,将片段导入含重组酶系统的目的菌,重组后再导入质粒pCP20消除抗性基因片段,达到无痕敲除的效果.[结果]对3个单独的hcp基因及其组合进行了敲除,得到了所需的基因缺失株,并总结出了一些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方案.[结论]Red重组系统可用于鼠伤寒沙门菌的基因敲除,通过优化同源片段的长度、PCR模板浓度、L-阿拉伯糖加入时间、实验过程中的温度等实验条件,提高Red重组系统在沙门氏菌中的重组效率.此方法简单、快速,重组效率高,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铜绿假单胞菌溶血素共调节蛋白的表达纯化及抗血清的制备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纯化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溶血素共调节蛋白(Hemolysin co-regulated protein,Hcp)并制备抗血清. 方法 从NCBI网站查到铜绿假单胞菌Hcp蛋白序列,采用Signal IP 4.1预测定位及信号肽情况;登录Swiss model网站预测三级结构情况;登录www.iedb.org网站预测其B细胞表位.根据Hcp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铜绿假单胞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Hcp基因,经双酶切后连到pET28a.将重组质粒pET28a-Hcp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 (DE3),然后用IPTG诱导重组Hcp蛋白表达.使用镍柱亲和层析法纯化目的蛋白.用Hcp蛋白免疫BALB/c小鼠,ELISA法检测抗血清效价. 结果 Hcp定位在细菌细胞浆,无信号肽,6个单体蛋白组成一个环状的中空结构,含有多个B细胞表位.构建的表达质粒pET28a-Hcp能表达23.9×103大小的Hcp蛋白,镍柱层析后得到高纯度的Hcp蛋白,重组Hcp蛋白诱导的抗体效价大于1∶10 240. 结论 成功重组表达铜绿假单胞菌Hcp蛋白及高滴度的抗血清,为研究Hcp的功能奠定了实验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