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茱萸丸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氧化损伤及铁死亡减轻动脉粥样硬化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旨在探讨茱萸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小鼠AS模型,造模周期为12周.造模成功的50只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即模型组,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阿托伐他汀钙组,每组10只;C57BL/6J小鼠10只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无菌蒸馏水灌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给予130.54、261.08、522.16 mg·kg-1灌胃,阿托伐他汀钙组给予10.40 mg·kg-1灌胃,每日1次,共12周.给药结束后,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主动脉、肝脏、附睾脂肪的病理学变化,并计算主动脉斑块面积占比、附睾脂肪面积、非酒精性脂肪肝活动性积分(NAS);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观察主动脉脂质及胶原纤维沉积,并计算主动脉红染脂质面积占比、主动脉胶原沉积面积占比;比色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铁离子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主动脉环氧合酶2(COX2)、铁蛋白重链1(FTH1)、胱氨酸/谷氨酸逆向转运蛋白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蛋白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主动脉肿瘤蛋白53(p53)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主动脉p53、SLC7A1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小鼠主动脉p53、SLC7A11、GPX4、FTH1、前列腺素G/H合酶2(PTGS2)、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1(NOX1)mRNA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扩大,胶原纤维沉积增加,肝脏脂质沉积增加,脂滴变多,附睾脂肪细胞体积扩大;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升高,SOD、GSH-Px水平降低;p53、COX2蛋白表达升高;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TGS2、NOX1 mRNA表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茱萸丸低、中、高剂量组及阿托伐他汀钙组小鼠主动脉斑块面积明显缩小,胶原沉积减少,肝脏脂质沉积减少,脂滴变少,附睾脂肪细胞体积缩小;血清中铁离子、MDA含量降低,SOD、GSH-Px水平升高;p53、COX2蛋白表达降低;主动脉FTH1、SLC7A11、GPX4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TGS2、NOX1 mRNA表达降低.综上所述,茱萸丸对小鼠AS主动脉斑块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控p53/SLC7A11信号通路介导的氧化损伤及抑制细胞铁死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囊泡介导的转运相关基因构建透明细胞肾细胞癌预后模型和列线图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讨囊泡介导的转运相关基因(VMTGs)与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cRCC)预后的关系,构建预后风险评分模型及列线图。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分别获取601例和55例信息完整的ccRCC临床和转录组数据,从Reactome数据库下载722个VMTGs。使用"DEseq2"R包分析得到TCGA中肿瘤和正常样本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与VMTGs取交集得到142个差异表达的VMTGs,其中96个上调基因,46个下调基因。通过单因素Cox分析筛选得到59个预后相关基因。依次通过最小绝对值收敛与选择算子(LASSO)回归、逐步回归分析及多因素Cox分析构建模型。根据模型评分将患者分为高、低风险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高、低风险组的生存差异。用GEO数据集对风险评分模型进行验证,分析高、低风险组生存差异。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分析评估风险评分模型的预后价值。结合风险模型评分和临床特征构建列线图。结果:通过分析得到7个预后相关的VMTGs[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8B(KIF18B)、分拣蛋白1(SORT1)、溶质载体家族18成员A3(SLC18A3)、驱动蛋白家族成员13B(KIF13B)、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锚蛋白3(ANK3)以及缝隙连接蛋白β1(GJB1)],用于构建风险评分模型,低风险组的预后优于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0, P<0.01)。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ROC)中1、3、5年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5、0.740、0.739,提示风险评分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GEO队列中低风险组的预后优于高风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6, P<0.05),且1、3、5年的AUC分别为0.914、0.873、0.763,表明预测预后效能较好。单因素[风险比( HR)=2.718,95%置信区间( CI)=2.253~3.280, P<0.01]和多因素( HR=2.100,95% CI=1.717~2.570, P<0.01)Cox分析结果显示风险评分模型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列线图1、3、5年的AUC(分别为0.869、0.812、0.783)表明预测预后效能较好。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显示列线图的预测准确性较好。 结论:基于VMTGs的风险评分模型及列线图可以准确预测ccRCC患者的预后生存,且能对患者进行有效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基因芯片数据的肾嫌色细胞癌生物信息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肾嫌色细胞癌基因表达谱芯片,寻找肾嫌色细胞癌发生的关键基因。方法:从GEO数据库下载肾嫌色细胞癌基因芯片数据GSE15641和GSE11151,利用R软件中的"affy"、"limma"等R软件包进行差异表达基因筛选,结合DAVID和STRING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调控网络分析并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Hub基因。结果:共筛选出肾嫌色细胞癌差异表达基因261个,包括194个表达下调基因,67个表达上调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基因富集(GO)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以挖掘其生物学功能,其中GO富集分析中的生物学过程(BP)主要富集于细胞分泌、糖异生和细胞增殖调控;在细胞组成(CC)主要富集于细胞外泌体、细胞质膜及其组成部分;在分子功能(MF)主要富集于肝素结合,在KEGG通路分析中主要富集于代谢通路、抗体的生物合成、蛋白质消化吸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工具构建PPI网络,通过Cytoscape软件中的Cytohubba插件筛选前10位Hub基因,分别是胡椒酸和肌氨酸氧化酶(PIPOX)、羟基酸氧化酶2(HAO2)、犬尿氨酸-3-单加氧酶(KMO)、溶质转运家族2成员2(SLC2A2)、甲酰亚胺基转移酶环脱氨酶(FTCD)、血管生成素(ANG)、催化多肽-1(APOBEC1)互补因子(A1CF)、重组表达醛脱氢酶8A1(ALDH8A1)、维生素D结合蛋白(GC)、血浆富含组氨酸糖蛋白(HRG)。结论: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肾嫌色细胞癌的差异表达基因,可有效发掘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相互作用信息,为肾嫌色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溶质转运家族2成员2基因突变致严重胰岛素抵抗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报道1例溶质转运家族2成员2基因( SLC2A2)杂合突变所致严重胰岛素抵抗患者的诊疗经过。患者为12岁6月龄男童,以“全身多处皮肤褶皱处渐进性发黑2年”为主诉入院,测空腹胰岛素150.10 mU/L,餐后2 h胰岛素>1 000.00 mU/L,伴有超重及脂肪肝。应用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对患者外周血DNA进行检测并使用Sanger测序验证,发现其 SLC2A2基因9号外显子区域存在c.1093C>T p.Arg365Ter杂合无义突变,父母该位点均正常,患者为 de novo突变。提示临床对于严重胰岛素抵抗患者,除关注胰岛素受体通路、脂肪营养不良及综合征相关基因外,还应考虑葡萄糖转运相关基因问题。该患者目前以生活方式干预及二甲双胍口服缓解疾病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LCO2A1基因相关慢性肠病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2A1(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2A1,SLCO2A1)基因相关慢性肠病(chronic enteropathy associated with SLCO2A1 gene,CEAS)是一种因SLCO2A1基因突变所致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特征在于持续性、顽固性、非特异性小肠溃疡导致血液和蛋白质慢性丢失。目前CEAS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内镜检查可见特异性小肠溃疡及肠腔狭窄,病变部位以回肠为主。因发病罕见,且临床表现与克罗恩病、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肠病等疾病相似,临床容易混淆。治疗上尚未建立有效的方法,可予补铁、输血及肠内或肠外营养对症治疗,病情严重时可行外科治疗,但均疗效短暂,通常在治疗结束后病情反复,生命预后尚不明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草酸钙结晶肾损伤小鼠肾脏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联合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了解草酸钙结晶肾损伤过程中肾组织基因及蛋白的动态变化,探讨草酸钙结晶肾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1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草酸钙结晶肾损伤组(模型组),应用乙醛酸(50%,9 mmol/L)腹腔注射(100 mg·kg -1·d -1,持续5 d)建立草酸钙结晶肾损伤小鼠模型,对照组小鼠予等体积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使用HE染色、PAS染色、Masson染色及Von Kossa染色观察模型组小鼠是否造模成功。对小鼠肾组织进行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测序,根据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结果筛选与草酸钙结晶肾损伤有关的基因和蛋白并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及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图、热图及火山图进行肾组织转录组学和蛋白组学分析。采用韦恩图分析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的重叠内容。 结果:模型组小鼠肾脏HE染色、PAS染色结果显示肾组织形态结构异常,Masson染色结果显示肾组织存在纤维化,Von Kossa染色结果显示皮髓交界处大量钙盐沉积,血肌酐、血尿素氮等肾损伤标志物显著升高,提示草酸钙结晶肾损伤小鼠模型构建成功。转录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相比对照组,模型组共存在2 815个显著差异基因,其中2 004个基因上调,811个基因下调;蛋白组学分析结果显示,模型组共存在1 197个差异蛋白,其中353个蛋白上调,844个蛋白下调。共有338个差异基因与差异蛋白相对应,其中324个差异基因与差异蛋白趋势一致。在表达上调及下调对应的差异基因和差异蛋白中均选取表达差异较大的5个差异分子,分别为血清淀粉样蛋白A1(SAA1)、微小染色体维持蛋白4(MCM4)、精氨酸酶2(ARG2)、S100钙结合蛋白A6(S100A6)、白细胞分化抗原14(CD14)、葡萄糖-6-磷酸酶催化亚基(G6PC)、溶质转运家族22成员6(SLC22A6)、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A1(SLCO1A1)、磷酸烯醇丙酮酸羧激酶1(PEPCK1)和吲哚胺N-甲基转移酶(INMT)。GO分析表明2个组学相关的差异分子富集的共同通路主要涉及线粒体功能、多种能量代谢通路及免疫失调;而KEGG富集分析显示2个组学相关的差异分子主要的富集通路包括转运体异常、线粒体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病变、氨基酸代谢通路异常、氧化磷酸化等能量代谢通路异常等。结论:草酸钙结晶肾损伤小鼠肾脏基因和蛋白层面均发生明显变化。线粒体功能障碍、多种能量代谢通路异常及免疫失调可能作为重要机制参与草酸钙结晶肾损伤的发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溶质载体转运蛋白家族11成员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免疫微环境的关系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溶质载体转运蛋白家族11成员1(SLC11A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免疫微环境的关系。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结直肠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基因表达及临床数据,分析SLC11A1其在结直肠癌样本中的表达水平及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的关系,采用配对样本 t检验分析其表达差异, χ2检验分析其与相关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其与预后的关系。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探讨SLC11A1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通过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sGSEA)及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索SLC11A1表达与结直肠癌不同亚型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 结果:与正常组织比较,结直肠癌中SLC11A1高表达(1.207±0.694比0.276±0.166, t=8.281, P<0.01)。SLC11A1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 χ2=5.38, P<0.05)呈明显相关。SLC11A1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χ2=6.43, 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表达[风险比( HR)=1.126,95%可信区间( CI):1.001~1.266, P<0.05]为影响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基因集富集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可能通过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自然杀伤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等参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ssGSEA分析结果表明SLC11A1表达与DC细胞( r=0.526, P<0.01)、巨噬细胞( r=0.796, P<0.01)、中性粒细胞( r=0.679, P<0.01)等多种免疫细胞浸润相关。 结论:SLC11A1在结直肠癌中显著高表达,且与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相关,可能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预后标志物及治疗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滇南地区人群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和载脂蛋白E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滇南地区人群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1b1(SLCO1B1)和载脂蛋白E(ApoE)基因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诊治的患者104例的资料,分析SLCO1B1和ApoE基因分布情况,分析其与民族、性别及年龄的关系,并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结果:滇南地区人群SLCO1B1基因的5种表型*1a/*1a、*1a/*1b、*1b/*1b、*1a/*15、*1b/*15所占比例分别为4.81%、32.69%、42.31%、12.50%、7.69%,未检测到*1a/*5、*5/*5、*5/*15和*15/*15,携带SLCO1B1正常代谢型占79.81%,中间代谢型占20.19%,未检测到弱代谢型。滇南地区人群ApoE基因的5种表型E2/E2、E2/E3、E3/E3、E3/E4、E4/E4所占比例分别为0.96%、16.35%、70.19%、11.54%、0.96%,未检测到E2/E4基因,ApoE保护型基因、正常型基因及风险型基因的人群占比分别为17.31%、70.19%及12.50%。SLCO1B1和ApoE基因的多态性位点突变频率观察值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 P > 0.05),具有恒定性及群体代表性。使用Fisher检验发现,滇南地区人群少数民族与汉族SLCO1B1基因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SLCO1B1基因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少数民族与汉族、不同性别及不同年龄的ApoE基因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 0.05)。 结论:滇南地区人群SLCO1B1基因与民族有关,与性别及年龄无关;ApoE基因与民族、性别及年龄无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SLC2A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2周前
背景与目的:溶质载体家族2成员1(SLC2A1)基因编码的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与糖酵解途径密切相关,而糖酵解是恶性肿瘤供能的主要生理途径,因此,SLC2A1可能与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鉴于SLC2A1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并不完全清楚,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和临床研究探讨SLC2A1在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TCGA)下载HCC患者的RNA-seq数据与临床信息,分析SLC2A1在HCC中的表达、预后价值,以及对不同SLC2A1表达水平HCC患者差异表达基因做富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收集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80例临床HCC患者的手术标本与临床病理资料,分析SLC2A1在HCC中的表达情况,以及SLC2A1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并筛选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TCGA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SLC2A1 mRNA在HCC中高表达,并且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期(HR=2.50,95%CI=1.76~3.56,P<0.001)、疾病特异性生存期(HR=2.13,95%CI=1.34~3.37,P=0.001)和无复发间期(HR=1.42,95%CI=1.05~1.93,P=0.025)均明显差于低表达患者;其表达水平与RNA甲基化、免疫细胞浸润程度有关(均P<0.05).80例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比较分析结果显示,SLC2A1蛋白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SLC2A1表达水平与TNM分期、乙型病毒性肝炎和血管侵犯明显有关(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HR=1.921,95%CI=1.365~1.554,P-0.01)、血管侵犯(HR=1.925,95%CI=1.253~2.958,P=0.003)、乙型病毒性肝炎(HR=1.365,95%CI=0.624~1.654,P=0.029),甲胎蛋白(HR=1.629,95%CI=1.063~2.479,P=0.025)和 SLC2A1(HR=1.934,95%CI=1.261~2.965,P=0.002)与患者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表明,血管侵犯(HR=1.657,95%CI=1.036~2.652,P=0.035)和 SLC2A1(HR=1.753,95%CI=1.132~2.715,P=0.012)是 HCC 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SLC2A1在HCC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SLC2A1除了具有参与糖酵解功能外,还可能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对其进一步研究有望为HCC的防治及预后评估找到新的靶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转录组学数据挖掘结合"临床-动物"研究验证识别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全病程的证素标志基因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采用转录组数据挖掘与实验验证相结合的研究策略,识别表征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ONFH)痰、瘀、虚证素的标志基因.首先,利用项目组前期临床转录组学检测所得SONFH痰瘀阻络证、经脉痹阻证、肝肾亏虚证共性差异表达基因集,整合差异表达趋势分析与功能挖掘,分别预测出表征痰、瘀、虚证素的候选标志基因集.再利用来源于临床SONFH患者的全血样本、SONFH大鼠的全血和受累股骨头组织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检测上述候选标志基因的表达量;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客观评价上述候选标志基因的辨证效能.转录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痰证素候选标志基因为超长链脂肪酸延伸酶6(ELOVL6),瘀证素候选标志基因为锚蛋白1(ANK1)、血型糖蛋白A/B(GYPA/B)、Rh相关糖蛋白(RHAG),虚证素候选标志基因为溶质载体家族2(促进葡萄糖转运体)成员1(SLC2A1)、胃口素(STOM).qPCR验证结果显示,与非SONFH组比较,ELOVL6在痰瘀阻络证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在SONFH大鼠造模4周外周血和受累股骨头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P<0.01),且对大鼠造模4周的辨证效能(AUC=0.850,P=0.006)优于其他造模时间点(8、12、16、21 周 AUC 分别为 0.689、0.766、0.588、0.662).与非 SONFH 组比较,ANK1、GYPA、RHAG 均在经脉痹阻证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最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在SONFH大鼠造模12周外周血和受累股骨头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P<0.01),且对大鼠造模 12 周的辨证效能(ANK1:AUC=0.855,P=0.006;GYPA:AUC=0.861,P=0.012;RHAG:AUC=0.854,P=0.009)优于其他造模时间点(4、8、16、21 周,ANK1 的 AUC 分别为 0.630、0.658、0.657、0.585;GYPA 的 AUC 分别为 0.646、0.573、0.691、0.617;RHAG 的 AUC 分别为 0.592、0.511、0.515、0.536).与非 SONFH 组比较,SLC2A1和STOM均在肝肾亏虚证患者外周血中表达量最低(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在SONFH大鼠造模21周外周血和受累股骨头组织中的表达量最低(P<0.05,STOM在大鼠外周血中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除外),且SLC2A1对大鼠造模21周的辨证效能(AUC=0.806,P=0.009)优于其他造模时间点(4、8、12、16周AUC分别为0.520、0.580、0.741、0.774),STOM的辨证效能无意义.综上,SONFH中痰证素的标志基因为ELOVL6,瘀证素的标志基因为ANK1、GYPA和RHAG,虚证素的标志基因为SLC2A1,有助于从基因水平揭示SONFH痰、瘀、虚证素的生物学内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