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比较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PRP)对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的疗效及对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7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被确诊为重度NPDR后行PRP治疗且随访6个月以上的患者57例(93眼)。其中27例(46眼)行单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分3~4次完成PRP,作为对照组;30例(47眼)行532 nm多点扫描模式激光治疗,分2次完成PRP,作为观察组。根据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计算治疗有效率。激光治疗后当天根据数字分级法进行疼痛评分。比较2组患者激光能量、光斑数量、能量密度,并测量2组治疗前1 d和治疗后1、3、6个月的30°~60°环形范围内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MS)、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a、b波振幅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CMT)。比较2组术前1 d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无灌注区面积及术后6个月新生血管以及无灌注区情况。数据分析采用 χ2检验、独立样本 t检验和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和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36, P=0.5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t=6.84, P<0.001)。2组激光能量和能量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24, P=0.02; t=12.84, P<0.001),光斑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1、3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30°~60°环形范围内MS、F-ERG a波振幅及CMT与治疗前1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01)。2组患者治疗后1、3、6个月F-ERG b波振幅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均 P<0.001)。术前1 d 2组患者FFA无灌注区面积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术后6个月FFA示2组均未出现新生血管及明显无灌注区病例。 结论::532 nm激光单点与多点扫描模式治疗重度NPDR患者术后6个月视网膜结构和功能变化无差异,但多点扫描模式治疗耗时更短,疼痛感更轻,可提高患者依从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凝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并比较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与经尿道电凝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9年9月在本院诊断为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1例,分别行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和经尿道电凝术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总有效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半导体激光组的平均手术时间、膀胱冲洗时间、留置尿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电凝组( 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电凝组治疗有效率为52.4%(11/21),半导体激光组治疗有效率为85.7%(18/21),半导体激光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电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经尿道半导体激光汽化术治疗出血性放射性膀胱炎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的建立及评价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索在新西兰兔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模型中行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PPV)联合反搏术构建新型视网膜缺血-再灌注(RIR)损伤模型。方法:选用20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兔,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个组,每组10只:激光组单纯行视网膜动脉激光光凝术,反搏术组于光凝术后行PPV联合反搏术,均取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玻璃体腔氧分压(PO 2)评估灌注恢复情况,观察视网膜电图(ERG)的振荡电位(OPs)变化评估视网膜功能改变,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视网膜结构改变。 结果:反搏术组术中即可观察到视网膜灌注恢复;术后2 h,FFA检查示所有眼视网膜动静脉完全恢复灌注,早期即见视网膜动脉充盈,随后静脉充盈,充盈时间无延迟,无血流中断。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激光组和正常对照组PO 2百分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330.87, P<0.001; F时间=985.70, P<0.001),其中激光后、术后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玻璃体腔PO 2百分数分别为(18.67±6.29)%、(38.82±1.48)%、(57.33±4.25)%、(84.51±3.91)%和(89.20±2.97)%,高于激光组的(23.24±1.95)%、(31.44±3.29)%、(40.21±3.05)%、(43.65±3.82)%和(58.07±2.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不同时间点反搏术组、激光组和正常对照组OPs百分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164.09, P<0.001; F时间=447.91, P<0.001),其中术后3 d、7 d、2周和1个月反搏术组OPs百分数分别为(47.23±2.73)%、(70.79±3.09)%、(78.39±3.63)%、(76.69±4.08)%和(82.18±1.78)%,较激光组的(46.83±2.89)%、(55.32±1.58)%、(51.08±4.02)%、(52.32±6.59)%和(53.46±6.46)%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反搏术组视网膜内层结构破坏较小,有髓神经纤维层(MFL)结构疏松,大量空泡状改变。激光组MFL、内丛状层、内核层和外丛状层结构紊乱,Müller细胞神经纤维破坏。 结论:在新西兰兔CRAO模型中行PPV联合反搏术可构建新型RIR损伤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递法明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评估递法明片对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视网膜功能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纳入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108例10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PRP+递法明组患者56例56眼,于PRP后口服递法明片;PRP组患者52例52眼,未服用递法明片。于PRP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国际视力表检查患眼视力;采用Humphrey视野计检查30°~60°环形视野并采用RETLscan系统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别于PRP后6个月、12个月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眼底新生血管情况。结果:PRP+递法明组末次随访时视力治疗有效率为57.14%(32/56),明显高于PRP组的32.69%(1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56, P<0.05)。2个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F分组=4.77, P<0.05; F时间=6.51, P<0.05),2个组治疗后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RP+递法明组治疗后3、6、12个月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值均高于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PRP+递法明组第3、4、5环的P1波振幅密度高于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MT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分组=3.57, P>0.05; F时间=1.23, P>0.05)。治疗后12个月,所有患眼均未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 结论:口服递法明片可促进NPDR患眼PRP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两种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9/2
目的:探讨两种胎儿镜下激光凝固术(FLP)治疗双胎输血综合征(TTT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22年5月于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FLP治疗的TTTS 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式,纳入病例被分为选择性吻合血管激光凝固术组(SLPCV组,57例)和所罗门术组(Solomon组,55例).评估两种FLP的手术情况、妊娠结局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孕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至少一胎存活、双胎存活、单胎存活、早产≤30孕周、早产>30孕周和流产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LPCV组与Solomon组术后并发症包括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羊膜腔感染以及术后双胎死亡,总体发生率相近(89.47%vs.89.09%),两组的并发症中胎膜早破发生率最高(分别为77.19%、80.00%).结论:两种FLP治疗对改善TTTS妊娠结局均具有良好的效果,正确识别参与病理机制的胎盘血管交通支,优化手术流程以避免交通支遗漏,远期疗效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点阵CO2激光联合高频电凝术治疗化脓性肉芽肿60例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价点阵CO2激光联合高频电凝术治疗化脓性肉芽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入选的116例化脓性肉芽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予点阵CO2激光联合高频电凝术治疗,对照组(56例)仅予高频电凝术治疗.每次治疗结束后3周判定疗效,并记录末次治疗后6个月内的不良反应.结果 试验组1次治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次治愈率(78.57%),试验组伤口愈合时间[(7.65±1.31)d]和瘢痕发生率(3.33%)明显短于对照组伤口愈合时间[(8.74±1.48)d]和瘢痕发生率(21.43%),且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试验组色素沉着发生率为6.67%,无伤口感染患者,对照组依次为14.29%和7.14%,且两组患者治疗时出血量均较少,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该3项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 点阵CO2激光联合高频电凝术治疗化脓性肉芽肿治愈率高,伤口愈合快,治疗中出血量少,术后色素沉着、伤口感染及瘢痕发生率均较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均优于仅予高频电凝术治疗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磨削术治疗皮脂腺瘤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们采用皮肤磨削术,辅以切除术、电凝术及激光手术,对结节性硬化症面部的皮疹(血管纤维瘤)进行治疗,共收治12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对其中资料完整的7例报告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探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临床价值.方法:前瞻性研究.纳入2017-08/2019-08我院收治的DR患者182例326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91例164眼)与对照组仅行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91例162眼),治疗前、治疗6mo均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检查,记录a、b波振幅、峰值时间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新生血管荧光素渗漏面积、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及视网膜微循环参数的变化,记录两组患者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时间,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6mo,两组患者a、b波振幅均较治疗前降低(P<0.001),观察组b波振幅高于对照组(P<0.05),但a、b波峰值时间及a波振幅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6mo,两组患者均较治疗前BCVA改善,黄斑区渗漏面积、CMT降低(P<0.001),观察组BCVA优于对照组,黄斑区渗漏面积、CMT低于对照组(P<0.001),视网膜中央动脉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血管阻力指数及搏动指数低于对照组(P<0.001),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氩激光视网膜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疗效优于单独应用氩激光视网膜光凝,可促进视力改善,减少荧光素渗漏,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及渗出吸收,有助于改善视网膜微循环,抑制新生血管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血府逐瘀汤对激光光凝术后眼底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及视觉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血府逐瘀汤对激光光凝术后眼底病患者眼部血流动力学和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接受激光光凝术治疗的80例眼底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术后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辅以血府逐瘀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视力、视网膜功能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玻璃体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33(IL-33)及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闪光视网膜电图振荡电位(ERG-OPs)O1、O2、O3波峰潜伏期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缩短,O1、O3、O4波峰振幅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各波峰振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值(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升高,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研究组玻璃体液中VEGF、IL-33和NO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对眼底病行激光光凝术治疗的患者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视网膜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视力恢复,减少毒副作用和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及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视力变化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观察视网膜激光光凝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治疗效果及患者视网膜电图震荡电位(ERG-OPs)、视力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124例(146眼)DR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差异分为对照组(n=60,70眼)与研究组(n=64,76眼),对照组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实施视网膜激光光凝,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容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ERG-OPs、视力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黄斑中心凹容积、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O1、O2波峰潜伏期明显较对照组更短,O1、O3、O4波峰振幅明显较对照组更高,视力变化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视网膜激光光凝可对DR产生良好疗效,明显改善视网膜功能与视力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应用价值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