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补骨脂炮制工艺优选与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优选盐补骨脂不同盐制工艺,比较不同盐制品的差异。方法:建立补骨脂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特征图谱,采用综合评分法,以补骨脂素和异补骨脂素总含量、特征图谱峰面积为评价指标,优选“盐炙”“盐蒸”“盐喷”“盐微波”4种不同炮制工艺;采用熵权TOPSIS法及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比较不同补骨脂盐制品的质量差异。结果:优选的盐补骨脂“盐炙”工艺为170 ℃炒制13 min,“盐蒸”工艺为蒸制1 h,“盐喷”工艺为110 ℃炒制13 min,“盐微波”工艺为微波加热105 s。熵权TOPSIS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质量排序为盐炙品>青盐炙品>盐喷品>盐微波品>盐蒸品;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可聚为2类,其中盐炙品与青盐炙品聚为一类;盐喷品、盐蒸品和盐微波品聚为另一类;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补骨脂盐制品可聚为4类,其中盐炙品、青盐炙品、盐喷品分别单独聚为一类,盐微波品与盐蒸品聚为同一类。结论:不同盐制方法炮制的盐补骨脂化学成分存在差异,研究结果可为盐补骨脂的炮制工艺优化和不同盐制品识别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樟帮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优选樟帮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方法:以桑皮苷A、绿原酸、白藜芦醇、白藜芦醇苷、氧化白藜芦醇、桑色素、桑酮G、桑辛素8个成分总含量为考查指标,对樟帮酒润麸炒桑枝中麦麸用量、黄酒用量、炒制温度、浸润时间、炮制时间5个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考察,运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试验设计,优选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结果:响应面法优选樟帮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为浸润时间116 min,麦麸用量19%,黄酒用量10%,炒制时间7 min,炒制温度237 ℃,该工艺条件下,桑枝饮片中8个成分平均总含量为787.8 μg/g, RSD值为0.98%。 结论:优选的樟帮酒润麸炒桑枝最佳炮制工艺稳定可靠、重复性好,可更好保障樟帮酒润麸炒桑枝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盐菟丝子工艺优化和含量测定研究
编辑人员丨2周前
目的:优选盐菟丝子最佳炮制工艺,并测定不同产地盐菟丝子中总黄酮与金丝桃苷含量,为后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与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盐菟丝子总黄酮和金丝桃苷含量,通过熵权法计算其熵权值以计算其综合评分.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法,考察炒制温度、炒制时间和氯化钠溶液质量分数3个因素,确定盐菟丝子最佳炮制工艺参数.用优选出的最佳工艺参数炮制12批不同产地菟丝子,进行含量测定,完善盐菟丝子质量标准研究.结果:盐菟丝子最优炮制工艺为1%氯化钠溶液浸泡2h,100~110 ℃炒制15 min.用预测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平行试验3次,实际测得平均综合评分为93.57,与理论预测值96.61相对误差为3.14%,与响应面分析预测值接近.12批菟丝子经过炮制后总黄酮含量增加,金丝桃苷含量减少.盐炙品总黄酮含量在27.23~41.26 mg/g之间,金丝桃苷含量在2.72~3.49 mg/g之间.结论:Box-Behnken Design响应面优化盐菟丝子炮制工艺可靠稳定,具有实用价值.盐菟丝子总黄酮含量高于生品,金丝桃苷含量低于生品,建议在盐菟丝子质量标准中加入总黄酮作为含量测定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周前
-
多指标综合评价优选怀牛膝酒炙法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7/27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怀牛膝饮片中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3种牛膝甾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方法,优选怀牛膝酒炙法炮制工艺.方法:采用Kromasil(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水-甲酸(16?84?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检测时间40 min.取生牛膝加10%黄酒闷润至黄酒吸尽(约3~4 h),以牛膝中3种牛膝甾酮为指标,单因素考察不同炒制温度(140、160、180℃)及不同炒制时间对牛膝中,优选牛膝酒炙法炮制工艺参数.结果:3种牛膝甾酮均在定量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103.5%~104.9%.牛膝酒炙过程中,β-蜕皮甾酮、25S-牛膝甾酮的含量均未见明显变化;25R-牛膝甾酮含量在160℃和180℃炒制后略有下降,3种成分的总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综合牛膝中牛膝甾酮类成分含量及生产效率、炮制程度控制,确定优选怀牛膝酒炙工艺为:牛膝加10%黄酒闷润至黄酒吸尽(3~4 h),160℃炒制20~25 min.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稳定,重复性好,准确度高.怀牛膝酒炙过程中在文火条件下(140、180℃)炒制,炒制温度变化对怀牛膝中牛膝甾酮含量影响较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多指标综合评分结合层次分析法优化桑黄蜜炙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 优化桑黄蜜炙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结合层次分析法,以内在质量(麦角甾醇、原儿茶醛、原儿茶酸含量)和外观性状评分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桑黄蜜炙工艺中的关键因素(蜜水比、蜜水与桑黄质量比、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进行考察,确定桑黄蜜炙最佳工艺参数.结果 桑黄蜜炙最佳工艺为取桑黄生品(1 cm3方块状),加适量辅料拌匀(每100 kg的桑黄用炼蜜与水各25 kg),闷润2 h至辅料被吸尽,置于炒制容器内,在炒制温度130~140℃下炒制5 min,取出,置于50℃烘箱内2 h,取出,晾凉.3次验证实验结果的RSD为0.68%.结论 优选出的桑黄蜜炙工艺稳定、可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基于止血药效的地榆炒炭工艺及质量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地榆经炒炭后止血活性显著增强被广泛报道与应用,而药典中规定的指标性成分鞣质与没食子酸经炒炭后含量下降,这与止血效应增强相矛盾.由此,该研究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并全面解析地榆及其不同程度炮制品的成分,由此探寻止血物质基础.结果表明,250℃炒制 14 min的炮制品符合药典对炭药的性状描述,该炮制品展现出显著优于生地榆的快速凝血与血液吸附能力(P<0.05).在大鼠断尾、肝脏出血、肌肉创伤模型中都能显著缩短出血时间,显著优于生品、炒炭过度品及氨甲环酸(P<0.05).鞣花鞣质、鞣花酸、没食子酸甲酯、焦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镁(Mg)、钙(Ca)、锰(Mn)、铜(Cu)、锌(Zn)等物质的含量与止血效应呈强或极强正相关,或为地榆炭止血的物质基础,其中鞣花鞣质、鞣花酸、Mg、Ca含量高,在 14 min地榆炭中分别达(106.73±14.87)、(34.86±4.43)、(2.81±0.23)、(1.21±0.23)mg·g-1.最后,地榆炮制品与生地榆的粉末色差值(ΔE?ab)与上述止血物质的含量呈强或极强正相关.综上,根据止血药效优化地榆炒炭工艺:250℃炒制14 min止血效果最佳;提出增设鞣花酸和/或饮片粉末色度值为地榆炭炮制工艺指标与质量控制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CRITIC-AHP复合赋权法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优选蜜桑叶的炒制工艺.方法 以炒制温度、炒制时间、辅料用量为考察因素,以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水分为指标成分,采用CRITIC熵权法及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成分的权重,以上述指标成分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选蜜桑叶炒制工艺并验证.结果 优选的炒制工艺为加 25%辅料,170℃炒制 10 min.绿原酸、芦丁、异槲皮苷、紫云英苷、醇溶性浸出物、总黄酮平均含量分别为 1.412,1.038,2.207,1.231,31.816,106.702 mg/g,水分平均含量为 10.99%.综合评分的理论值为 98.019 分,实测值(97.585 分)与之接近(RSD为 0.843%).结论 优选出的蜜桑叶炒制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蜜桑叶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基于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和电子眼的栀子姜炙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6/15
目的 对栀子姜炙过程中的外观性状、含量变化进行客观量化,以此优选出姜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建立Box-Behnken 设计-响应面法(Box-Behnken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BBD-RSM)考察炒制火力、炒制时间、姜汁用量3因素对姜炙过程的影响;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电子眼)从外在角度测定栀子姜炙后的颜色变化(同时辅以姜炙后的气味变化综合得分);选取栀子苷与西红花苷Ⅰ 2个指标性成分的含量作为内在指标,结合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变化进行组合加权评分,以评分作为响应值,在此基础上优选出姜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并用试验进行验证.结果 姜栀子的最佳炮制工艺为炒制功率400 W、炒制时间4.5 min、姜汁用量10%.最佳工艺的色度范围为L*:44.600~45.500,a*:21.800~22.700,b*:23.500~23.700,Eab*:55.300~56.600.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栀子饮片经姜炙后京尼平龙胆双糖苷、栀子苷的含量均有上升,西红花苷Ⅰ、Ⅱ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成功优化了姜栀子的炮制工艺参数,以仿生技术对栀子姜炙过程中的色泽变化进行研究,为基于外观性状研究中药饮片炮制工艺提供了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15
-
多指标综合评分法结合响应曲面法筛选蜜炙款冬花的最佳炮制工艺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基于响应曲面法,从多指标综合评价的角度建立蜜炙款冬花的最佳炮制工艺.方法 用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定量分析,以款冬酮、绿原酸、异绿原酸A和芦丁含量的综合评分值为考察指标,以加蜜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为单因素,用响应曲面法优选出蜜款冬花的最优炮制工艺并进行验证实验.结果 优选的蜜炙款冬花最佳炮制工艺为加蜜量为 4 倍药材量,炒制温度为 195℃,炒制时间为 12 min.验证实验中 3 批样品提取后的综合评分值(94.16%)与预测值(95.92%)相比,相对误差为0.93%.结论 该实验的方法学考察结果准确、重复性好,用响应曲面法优选的蜜炙款冬花的最佳炮制方案可行,为制定蜜炙款冬花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牛膝盐炙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目的:探究牛膝最佳盐炙工艺.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以牛膝补肾壮骨的5种有效成分——β-蜕皮甾酮、25R-牛膝甾酮、25S-牛膝甾酮、人参皂苷R0及竹节参皂苷Ⅳa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设计方法,选择加盐量、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优化牛膝的盐炙工艺.结果:牛膝盐炙最佳工艺为2%加盐量,炒制温度100℃,炒制时间20 min.结论:所得牛膝盐炙工艺稳定可靠,有利于提高牛膝盐炙品的质量均一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