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绵羊腰椎CT纹理参数与骨质疏松关系的体外实验研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 建立绵羊体外腰椎骨质疏松模型,寻找具有鉴别意义的纹理参数并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DXA)测量的骨密度、骨灰分密度及骨灰度建立回归公式联系.方法 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Na2)溶液(0.4916 mmol/L)浸泡法,对120例绵羊腰椎L1~L3三联椎体进行浸泡脱钙,去除肌肉及附件骨,随机分成4组(A、B、C、D组),每组30例,室温下浸入10%甲醛溶液中24 h防腐.A、B、C、D组分别浸入制备好的EDTA-Na2溶液中脱钙0、4、9、15 d制备体外骨质疏松模型.对上述腰椎进行薄层CT扫描和DXA骨密度测量,并测量每个椎体的体积和椎体干重,之后于马弗炉中1100℃恒温煅烧6 h,测量骨灰分重量,计算骨灰分密度和骨灰度.采用MaZda纹理分析软件对上述CT图像椎体骨松质进行纹理分析,分别采用Fisher系数、分类错误概率联合平均相关系数、交互信息及三者的联合方法(FPM)进行纹理特征筛选,采用原始数据分析(RDA)、主成分分析(PCA)、线性分类分析(LDA)和非线性分类分析(NDA)对4组骨密度进行分类分析.对上述方法筛选的纹理参数分别与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行相关分析,寻找与其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以相关性最强的纹理参数为自变量,以骨密度、骨灰度和骨灰分密度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获得回归方程.结果 随着脱钙时间的延长,CT图像显示骨皮质逐渐变薄,骨松质密度减低,骨小梁变稀疏.FPM结合NDA的鉴别能力最强,错判率仅为2.5%.其中灰度共生矩阵中的对比度(Contrast)与骨灰度呈强负相关(r=-0.938).灰度共生矩阵中的熵(Entropy)与骨灰分密度(r=-0.927)和骨密度(r=-0.896)呈强负相关.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表示为:骨灰度=0.692-0.002×Contrast,骨灰分密度=0.802-0.121×Entropy,骨密度=1.301-0.200×Entropy.结论 绵羊腰椎CT薄层图像的部分纹理参数与骨密度相关参数间存在明显相关性,可以建立回归公式联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纳米弱晶态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2
目的:通过制备一种纳米弱晶态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与国内同类产品对比,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对成骨性能的影响,探讨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脱脂、去蛋白以及煅烧等工序制备煅烧骨修复材料,并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生物相容性;通过与市场上的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其二者理化性能的差异,以及差异对成骨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制备的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和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的主要成分均为弱结晶态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均为纳米级,孔径范围和分布基本一致,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的比表面积为91.96 m2/g,长针状晶型,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2.51 m2/g,圆形晶型,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较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保留了更多的碳酸盐;生物学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和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都能够有效抑制拔牙后的牙槽骨萎缩以及促进骨组织的修复,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为一种纳米弱晶态的骨修复材料,保留骨组织无机盐的成分和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比格犬动物试验中,能够有效抑制牙槽骨萎缩,促进骨组织修复,有望用于临床.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2
-
人体骨组织数值与形态特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目的:研究确立骨组织数据的基准参照点,为医学、生物学和人类学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昆明市区10例,汉族、30岁±1岁男性的正常额骨和股骨新鲜解剖学教学标本作为研究材料,制作骨磨片.获取额骨鳞部垂直位、水平位骨磨片和股骨中段水平位骨磨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骨组织的类型和各自的细胞数量(代表骨组织所占百分比例);并测量骨细胞的长径、宽径和厚径.分别直接测量与应用生物力学测量仪测量"额鳞中部"新鲜骨、脱脂脱水骨和煅烧骨的密度与抗压强度.结果:额骨鳞部骨组织分为编织骨(62.0%)、板层骨(28.8%)和束状骨(9.2%)3种类型;骨细胞亦呈扁椭圆形,但体积大于股骨骨细胞;其中编织骨骨细胞椭圆面平行于颅骨表面.股骨中份骨组织分为骨单位(68.5%)、间骨板(27.3%)和环骨板(4.2%)3种类型;股骨多数骨细胞长径与骨单位中央管平行."额鳞中部"新鲜骨、脱脂脱水骨和煅烧骨的密度与抗压强度的相关系数为0.6074.结论:获得一特定人群中额骨与股骨的骨细胞的方向和径值、骨组织的类型和占比,确立了骨组织结构数据的一个基准参照点.额鳞中部骨的密度与抗压强度呈线性正相关关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3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牙齿煅烧颗粒修复骨缺损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牙齿煅烧颗粒可作为骨性支架为骨组织的生长提供空间支持,而且在骨再生过程中够提供钙和磷等成分;富血小板血浆具有促进软、硬组织再生的作用,两者单独应用均有不足.目的: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复合牙齿煅烧颗粒修复颅骨缺损的效果.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9只,在大耳白兔颅骨中缝两侧各制备标准一致的骨缺损,选择左侧植入兔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与人牙齿煅烧颗粒混合物,作为实验组;右侧植入兔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作为对照组.植入后4,6,8周分别取颅骨标本,进行软X射线摄片、苏木精-伊红及改良Gomori染色观察.结果与结论:①软X射线检查:实验组植入后6,8周的骨小梁面积大于对照组(P < 0.05或P < 0.01);②苏木精-伊红染色: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两组骨缺损处新形成骨结构纤维成分逐渐减少,骨结构趋向于有序的层状排列,钙化程度增高,但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新骨成熟度更高,骨小梁排列更规则,成骨细胞也更多;③改良Gomori染色: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两组骨缺损处新生骨逐渐成熟,实验组骨成熟度高于对照组;④结果表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结合牙齿煅烧颗粒具有更明显的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天然煅烧骨粉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联合对牙周骨缺损修复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天然煅烧骨粉(calcined natural bovine bone,CBB)植骨术和CBB植骨联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牙周骨缺损修复作用和疗效.方法 选择2016年2-6月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口腔中心就诊,符合纳入条件的重症牙周炎患者10例(8例慢性牙周炎和2例侵袭性牙周炎)作为研究对象.在完成牙周基础治疗1个月后,对10例牙周炎患者的20个骨下袋分别行CBB植骨术(CBB组)和CBB植骨联合bFGF治疗(CBBbF组),在术前及术后6、12个月分别测定两组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出血指数(bleeding index,BI)、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PD)、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并测定两组影像学差异.结果 CBBbF组术后1个月牙龈组织愈合良好者所占比率(90%)优于CBB组(40%),术后12个月时骨缺损区骨充盈明显增强者所占比率(90%)大于CBB组(60%).两组在术后6、12个月时的BI、PD和CAL均比术前明显减少(P<0.05),CBBbF组在术后6、12个月时BI、PD、CAL改善程度明显优于CBB组(P<0.05).两组在术后6、12个月时骨缺损区充盈程度均比术前明显增加,CBBbF组在术后6、12个月时骨充盈程度优于CBB组.结论 CBB骨移植与CBB植骨联合bFGF修复牙周骨缺损均有良好临床疗效,后者疗效优于前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煅烧鹿角松质骨在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早期血管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前期研究成功制备了煅烧鹿角松质骨材料,并证实其可明显促进骨缺损的修复.目的:考察煅烧鹿角松质骨修复骨缺损的早期血管化作用.方法:去除鹿角皮质骨,将鹿角松质骨经脱脂脱蛋白和高温煅烧制备成颗粒状骨填充材料煅烧鹿角松质骨,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仪对其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和晶相结构检测.将小鼠前成骨细胞MC3T3-E1接种于煅烧鹿角松质骨支架材料上,共培养1 d后扫描电镜观察细胞铺展情况.制备兔双侧下颌骨临界尺寸骨缺损模型,一侧植入煅烧鹿角松质骨材料,另一侧植入 Bio-Oss?颗粒,空白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术后 4,8周取下颌骨标本,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Masson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成骨和成血管情况.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观察可见煅烧鹿角松质骨为互通多孔结构,棱柱状规则磷灰石晶体,X 射线衍射图谱显示煅烧鹿角松质骨各特征峰与人骨一致,为结晶度良好的羟基磷灰石相;②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铺展良好,并与羟基磷灰石晶体紧密结合;③材料植入兔下颌骨缺损4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煅烧鹿角松质骨组和Bio-Oss?组植入材料周围有明显新生血管;Masson染色和CD3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两组材料周围有新生成的胶原纤维和新生血管,且煅烧鹿角松质骨组较Bio-Oss?组血管化效果更为明显;④材料植入8周后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煅烧鹿角松质骨组、Bio-Oss?组骨缺损处均有大量新骨形成;⑤结果表明,煅烧鹿角松质骨在早期骨缺损修复过程中具有良好的血管化作用,这可能是其促进骨缺损修复的关键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牙周组织工程人工骨支架材料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牙周骨支架材料为应用于牙周植骨术中,促进细胞在缺损部位生长,引导或诱导骨生成,以重建牙周组织的支架材料.目前用于植骨术中的支架材料主要有三大类: 人工合成材料,如聚乳酸聚羟基乙酸聚合物、羟基磷灰石、β - 磷酸三钙及生物活性玻璃等;天然生物衍生材料,如天然骨、胶原和珊瑚等;复合材料,如胶原纳米羟基磷灰石及胶原凝胶复合煅烧骨等.本文就牙周常用人工骨支架材料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牡蛎壳羟基磷灰石多孔骨修复材料制备工艺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验证水热反应法(220 ℃、6h)制备牡蛎壳羟基磷灰石(HA)的可行性,建立一种制备牡蛎壳HA多孔骨修复材料的方法,并实现对材料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的调控.方法 先采用水热反应法(220℃、6h)制备牡蛎壳HA,再以海绵浸渍和高温煅烧来获得HA多孔骨修复材料,并通过对浸浆次数和海绵吸附的浆料质量来调控材料的孔隙率和抗压强度.结果 220℃、6h的水热反应条件可使牡蛎壳CaC03有效转化为HA.浸浆次数为1、2、3次的正方体HA多孔骨修复材料(体积为1 cm3)所吸收的浆料质量分别为0.184 8、0.318 1、0426 1 g,对应的材料孔隙率分别为91.5%、82.9%、78.5%,抗压强度分别为1.06、3.99、8.49 MPa.结论 牡蛎壳粉末在220℃、6h的水热反应条件下可有效转化为HA,采用海绵浸渍法制备HA多孔骨修复材料可得到理想的孔隙率和机械强度,但需通过调控海绵浸浆次数和吸收HA浆料的质量方可实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联合天然煅烧骨对颅骨缺损修复作用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 rich fibrin,PRF)和天然煅烧骨(calcined natural bovine bone,CBB)对颅骨缺损修复疗效,为骨缺损修复提供依据.方法 选18只成年兔在颅骨左右侧分别制作10 mm直径大小圆形骨缺损,分为实验1组(植入CBB)、实验2组(植入PRF和CBB)和对照组(不植骨).在术后4周、12周、20周取颅骨标本,分别行甲苯胺蓝染色、四环素荧光染色、影像学CT测定各组骨缺损区新骨形成面积、成骨速度、移植物吸收和骨密度值.结果 在术后4周、12周和20周时实验1组和实验2组新骨形成速度、成骨面积、成骨钙化程度及骨密度值均大于对照组;实验2组成骨面积和骨密度大于实验1组(P<0.05),中央网孔内成骨明显;对照组在12周和20周新骨形成明显减少.结论 CBB对颅骨缺损修复有明显疗效,PRF可促进CBB对骨缺损修复作用,可能与PRF的骨诱导作用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磷酸镁骨水泥及其复合物在骨修复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磷酸镁骨水泥(MPC)是由煅烧后的氧化镁(MgO)、磷酸盐、缓凝剂等组成的一种新型无机材料.MPC不会产生细胞毒性,能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在动物体内MPC能连接骨折断端,与骨组织形成骨性愈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因其初始强度高、凝固时间短、降解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基本一致等优点而作为骨修复材料开始在骨修复领域应用.本文在简要介绍磷酸镁骨水泥制备的基础上,从性能和在骨修复领域方面的应用对磷酸镁骨水泥和其复合物进行综述.认为MPC是一种具有潜力的骨修复材料.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