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力残疾老年人失能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听力残疾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预测因素,并构建其失能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二手数据研究方法,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选择2015年≥60岁的374例听力残疾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n=261)和验证集(n=113),根据其2018年是否发生失能为依据进行分组,分为随访期间未发生失能组(n=164)和随访期间发生失能组(n=97).采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运算符(LASSO)多元逻辑回归筛选可能影响失能发生的变量.使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模型及绘制列线图,并进行外部验证.结果训练集失能率37.2%.高血压、肝脏疾病、关节炎/风湿病、文化水平、牙齿掉光、晚上睡眠时长、认知功能、吸烟、午间睡眠时长是听力残疾老年人发生失能的预测因素.训练集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703,95%CI为0.636~0.769,敏感度为69.1%,特异度为67.1%;校准曲线与理想曲线相近,Brier得分为0.207;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3,95%CI为0.606~0.821,敏感度为76.3%,特异度为68.0%.结论 高血压、肝脏疾病、关节炎/风湿病、文化水平、牙齿掉光、晚上睡眠时长、认知功能、吸烟、午间睡眠时长是听力残疾老年人发生失能的独立预测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良好,对听力残疾老年人失能风险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在近视矫治中的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选用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研究其眼球成像特征,分析其对眼球光学质量及对比敏感度视力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自身前后对照临床研究。随机选取2019年5月—12月于杭州西湖之江眼科医院视光诊疗中心验配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近视患者29例(29眼),年龄19~38(25.9±5.2)岁,近视等效球镜度(SE)为(-3.80±1.34)D,角膜曲率为(42.77±1.14)D,最佳矫正视力(BCVA)不低于5.0。配镜当天采用日本尼德克像差仪(OPD-SCAN Ⅲ)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镜片矫正后的6 mm瞳孔直径下的波前像差;采用西班牙视量双通道客观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II检测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与框架眼镜(本院提供的试镜架)测量受检者客观散射指数(OSI)和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MTF cutoff)。2种不同矫正方式下BCVA、三叶草差、MTF cutoff的比较采用配对 t检验;球差(SA)、彗差、全眼总高阶像差(tHOA)和OSI的比较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 结果::受检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全眼SA、彗差、三叶草差和tHOA均显著高于其配戴框架眼镜( Z=-4.68, P<0.001; Z=-4.68, P<0.001; t=-6.48, P<0.001; Z=-4.68, P<0.001)。采用2种不同的屈光矫正方式分别达到其BCVA的情况下,患者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MTF cutoff显著低于配戴框架眼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10, P<0.001);OSI显著高于配戴框架眼镜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21, P<0.001)。 结论::配戴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全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像差提高,对比度敏感度视力下降,但BCVA不变。近视患者选择周边离焦软性角膜接触镜时宜权衡这一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影响因素及控制对策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体缺损修复体的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在临床的工作流程和技工加工环节均与传统间接修复不同,主要表现在数字化印模的获取和应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修复体并由数控机床切削制作。牙体预备的质量和预备体呈现的参数可直接影响口内扫描获取信息的准确性和效度,修复体自动化的设计和制作也存在一些限制因素,这些影响均可降低修复体对患牙牙体缺损的适合性,尤其是修复体边缘更是敏感的关键部位。本文围绕影响椅旁CAD/CAM修复体边缘适合性的相关因素,梳理并探讨各操作环节中的应对策略和质量控制细节,以促进椅旁CAD/CAM修复临床疗效的进一步提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于深度学习的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基于深度学习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为正畸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的正畸患者头颅侧位X线片2 894张,构建数据集,包括1 351例男性和1 543例女性,年龄(26.4±7.4)岁。先由1名正畸专业主治医师和1名博士研究生(正畸工作年限分别为8和5年)进行人工定点,测量头影测量项目并进行初分类,再由1名正畸专业主任医师和1名主治医师(正畸工作年限均超过20年)进行核查,内容包含8项骨性和牙性诊断分类。数据按7∶2∶1的比例分别纳入训练集、验证集和测试集。使用开源DenseNet121网络(一种深度学习模型)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模型训练后,使用测试集计算模型的分类准确性、精确性、敏感性、特异性,输出受试者工作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性能;输出热力图,可视化模型关注区域。结果:成功构建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其对1张头颅侧位X线片作出8项诊断分类平均需要0.112 s。其中5项诊断分类的准确性为80%~90%,包括矢状骨面型、下颌发育、垂直骨面型、上前牙倾斜情况和下前牙突出情况;3项诊断分类的准确性为70%~80%,包括上颌发育、下前牙倾斜情况、上前牙突出情况。各项诊断分类的总体95%可信区间曲线下面积均≥0.90。热力图显示,分类成功的头颅侧位X线片的激活区域分布于分类相关结构区域。结论:本项研究基于DenseNet121网络构建了头颅侧位X线片自动诊断分类模型,其可实现8项临床常用诊断项目的快速分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基因突变与牙体硬组织发育异常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体硬组织发育异常是非龋性疾病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釉质发育不全和牙本质发育异常。这些疾病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往往会造成牙体组织敏感、缺损,甚至牙缺失,影响咀嚼功能和面部美观。目前很多口腔医师对此类疾病认识不足,亟需全面关注和重视此类疾病和患病人群。本文在总结目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重点对此类疾病的临床分类、疾病表型及突变基因和致病机制等进行阐述和分析,以期为广大口腔医师和患病人群提供帮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羟基磷灰石脱敏剂对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含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的脱敏剂对不同粘接模式下通用型粘接剂粘接性能的影响,为脱敏处理后粘接剂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因阻生而拔除的第三磨牙60颗(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提供)。将4颗牙制备为1 mm厚牙本质片,1%柠檬酸处理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为对照组(无任何处理)、脱敏牙膏A和B组(分别用含HA的脱敏牙膏Biorepair和Dontodent Sensitive处理)、脱敏糊剂组(HA糊剂处理)(每组2片),扫描电镜观察各组牙本质表面形貌。剩余牙暴露冠中部牙本质并建立牙本质敏感模型,分入上述4组进行相应处理。每组再分为2个亚组,使用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G-Premio Bond)分别在酸蚀-冲洗模式或自酸蚀模式下进行粘接,堆塑树脂,制备树脂-牙本质片状试件(每亚组4个)、微拉伸试件(每亚组20个)和片状试件(每亚组6个),分别进行粘接界面微观结构和纳米渗漏情况扫描电镜观察、微拉伸强度(粘接强度)测试及断裂模式记录、粘接界面水渗透情况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扫描电镜显示,脱敏牙膏和脱敏糊剂处理均可部分或完全封闭多数牙本质小管。对于酸蚀-冲洗模式,脱敏牙膏A、B组和脱敏糊剂组粘接强度[分别为(40.98±4.60)、(40.89±4.64)和(41.48±3.65)MPa]均显著大于对照组[(38.58±4.28)MPa]( F=3.89, P<0.05);对于自酸蚀模式,4组粘接强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F=0.48, P>0.05);各组自酸蚀粘接模式粘接强度均显著大于同组酸蚀-冲洗粘接模式( P<0.05)。4组总体断裂模式主要为混合破坏和界面破坏。扫描电镜观察显示,酸蚀-冲洗模式下粘接界面银染颗粒沿混合层底部呈斑点状分布,自酸蚀模式几乎不存在银染颗粒沉积。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显示酸蚀-冲洗模式混合层内存在连续线状渗透,自酸蚀模式混合层内呈不连续线状渗透。 结论:含HA的脱敏剂处理对中强酸型通用型粘接剂的粘接性能无不利影响,搭配自酸蚀粘接模式可获得良好的粘接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高压氧联合甲硝唑膜治疗糖尿病牙周炎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高压氧(HBO)联合甲硝唑膜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系统检索8个数据库(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CBM、VIP、WanFang Data和CNKI),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相关研究资料,并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方法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STATA 15软件进行敏感性分析,采用Egger’s检验检测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12项随机对照试验(RCTs)。HBO联合甲硝唑膜治疗能显著提高糖尿病牙周炎的疗效[ OR=3.76,95% CI(2.62~5.41), P<0.01]。改善患者咀嚼功能:咬力[ WMD=109.66,95% CI(90.20~129.12), P<0.01]、咀嚼效率[ WMD=13.05,95% CI(7.59~18.51), P<0.01];且改善患者牙周状况:探诊深度[ WMD=-1.00,95% CI(-1.59~-0.41), P<0.01]、牙周袋深度[ WMD=-0.88,95% CI(-1.22~-0.54), P<0.01]、牙龈出血指数[ WMD=-0.80,95% CI(-1.12~-0.48), P<0.01])。Egger’s检验结果显示存在发表偏倚( t=3.47, P<0.05)。 结论:HBO联合甲硝唑膜治疗糖尿病牙周炎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咀嚼功能及牙周状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锥束CT三维重建技术应用于骨性Ⅲ类错 患者上前牙牙根吸收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应用锥束计算机体层摄影技术(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与三维重建技术研究骨性Ⅲ类错 患者上前牙的牙根吸收。 方法:选取正畸正颌联合治疗的25例成年骨性Ⅲ类错 患者,治疗前(T0)、术前正畸结束(T1)、治疗结束(T2)3个时期拍摄的大视野CBCT,应用数字化三维重建技术,测量上中切牙、上尖牙的牙根长度、牙根体积及根颈部、根体部牙根体积,探究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牙根吸收的特点及不同牙位牙根形态变化的比较。 结果:(1)上中切牙在术前正畸(T1-T0)及术后正畸(T2-T1)阶段牙根长度及牙根体积均有显著减小( P=0.000),上尖牙牙根长度在术前正畸(T1-T0)阶段显著减小,牙根体积在术后正畸阶段(T2-T1)显著减小( P=0.000);(2)上中切牙、上尖牙根颈部牙根体积吸收量(T2-T0)及其所占体积百分比均显著小于根体部,吸收量比例约为1∶2;(3)治疗过程中(T2-T0),上中切牙与上尖牙体积吸收量无显著差异[上中切牙牙根体积吸收量(21.26±13.33) mm 3,上尖牙(20.02±10.75) mm 3],上中切牙体积吸收量百分比(13.10±7.65)显著大于上尖牙(8.91±4.88)( P=0.031)。 结论:骨性Ⅲ类错 患者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过程中,上中切牙及尖牙牙根长度和体积均发生了有统计学意义的牙根吸收,不能忽视根颈部的体积减小。上中切牙较尖牙牙根损伤程度更明显。牙根体积测量为探索牙根吸收提供了更多角度、更敏感的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科焦虑症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科焦虑症是人群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牙科心理问题,可导致患者出现疼痛敏感性增高、耐受性降低、逃避治疗、延迟复诊等诸多负面行为问题,给口腔诊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患者的口腔健康维护带来很大挑战。本文回顾了牙科焦虑症研究的发展过程、流行病学、病因、干预及结局研究的现状,认为我国目前牙科焦虑症的研究应注意开展大样本基于普通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加强多学科合作和综合干预、深入开展病因和结局研究、开展全生命周期牙科焦虑症预防,不断降低人群牙科焦虑水平,推动牙科舒适和无痛治疗的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回忆20年前的一篇“读者来信”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笔者并非口腔医学专业学历背景,得益于口腔医学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需求,于1996年正式进入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学数字化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是国内第一个成立独立建制专职口腔数字化技术研发实体科室的口腔医学院。进入数字化研究中心后,笔者开始以自学结合课堂旁听的形式进行口腔医学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并主动与口腔医学各专业的老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请教。几年后,在工作中涉及口腔医学中特有的一个字: (1930年,华西口腔医院的周少吾教授首创“ ”字,1945年,邹海帆教授将“ ”正式收入《牙医学字典》,至今已有90余年的历史了)。笔者为理工科背景,又是从事口腔计算机技术应用的研发工作,1998年开始也从事相关的教学工作。首先想到从文献数据库进行检索,并希望查全查准,才发现中文主要的数据库(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医学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当时并不支持“ ”字的存储、显示和检索。追溯一番才发现是当时的各类计算机操作系统(个人电脑的Windows或服务器的Unix等)的系统字库中没有包括这一特殊的中文字。基于对信息技术的敏感,笔者认识到彻底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中文汉字编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字符集以及字体库、输入法等。另一方面,为解决当下日常学术交流,也可以结合最流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的造字功能进行统一编码。解决这一问题并不容易,但总得有一个开始,于是笔者想到在口腔行业影响力最大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写了一篇约400字的短文发给编辑部,很快收到了回复,并得到了杂志编辑的认可,以“读者来信”的方式刊登于杂志( 图1)。应该说这篇“读者来信”多多少少促进了这一问题的解决。据了解2010年Unicode编码收录了“ ”字,2013年开始有更多的口腔同行发声呼吁,今天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部分手机、部分输入法已经有了一些解决方案,相信最终一定会全面解决这一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