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nt3a促进牙周膜干细胞成骨分化及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再生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究Wnt3a对人牙周膜干细胞(periodontal ligament stem cell,PDLSC)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确定Wnt3a对小鼠实验性牙周炎牙槽骨再生的作用。方法: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Wnt3a(0、20、100、200、500 μg/L)刺激PDLSC(计为5组),培养2、4、7或10 d后通过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培养21 d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Ⅰ型胶原、runt 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的表达情况。将Wnt3a蛋白包裹在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复合透明质酸水凝胶中,注入牙周炎小鼠的龈沟中。在1、2、4和8周取上颌牙槽骨样本,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HE染色及骨形成标志物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Runx2和骨钙蛋白免疫组化染色评估牙槽骨再生情况。结果:培养10 d后,与0 μg/L Wnt3a组相比,Wnt3a在20~500 μg/L时均可显著促进PDLSC增殖( P<0.01)。培养21 d时,0、20、100、200及500 μg/L组Ⅰ型胶原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0.96±0.27、1.90±0.47、2.18±0.24、2.32±0.15、1.99±0.43,Runx2 mRNA的表达量分别为1.08±0.15、3.19±0.17、6.19±0.28、9.19±0.41、5.55±0.06,Ⅰ型胶原和Runx2 mRNA的表达与0 μg/L Wnt3a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注射水凝胶第1、2、4、8周后,包裹Wnt3a的水凝胶组小鼠上颌第二磨牙颊侧釉质牙骨质界至牙槽嵴顶的距离[分别为(497.3±18.2)、(455.7±12.5)、(401.0±8.5)、(362.3±15.5) μm]与牙周炎组小鼠[分别为(710.3±10.2)、(614.0±16.4)、(564.3±12.5)、(502.3±6.8) μm]相比均显著减少( P<0.01),牙周炎症减轻。注射水凝胶4周后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与牙周炎组相比,Wnt3a水凝胶组成骨相关基因ALP(0.72±0.01)、Runx2(0.77±0.03)及骨钙蛋白(0.72±0.0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 P<0.01)。 结论:Wnt3a可以促进PDLSC的增殖、迁移和成骨分化以及实验性牙周炎小鼠的牙槽骨再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釉基质蛋白促进牙周组织再生作用的再认识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釉基质蛋白(enamel matrix proteins,EMP)在牙骨质形成前沉积在发育中的牙根表面,并可能在牙骨质形成中发挥作用,釉原蛋白(amelogenins,Am)是EMP中的主要组分和活性成分。研究显示EMP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EMP可通过影响生长因子和炎症因子的表达,作用于各类牙周组织再生相关细胞,发挥促进血管形成、抗炎抑菌和加速组织愈合等功能,从而达到牙周组织再生的临床效果(新生牙骨质、牙槽骨并有牙周膜功能性穿通)。单独使用EMP或EMP联合植骨材料或屏障膜,可用于骨内缺损、上颌颊侧和下颌Ⅱ度根分叉病变的再生性手术治疗;EMP还可以辅助治疗退缩类型为1或2类的牙龈退缩,使暴露的根面重新获得真正的牙周组织再生。随着学界对EMP的牙周再生原理和当前临床应用的全面了解和认识,可进一步展望EMP未来的发展。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开发重组的人Am以替代动物来源的EMP,研究EMP与其他胶原生物材料的联合应用,以及探讨在重度牙周软硬组织缺损和种植体周病变中EMP的具体应用方式,都是未来EMP相关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度牙周炎造成的牙松动、移位常伴 创伤,而持续的 创伤又可进一步加剧牙松动。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可起到固定松动牙、便于去除菌斑、控制炎症的目的。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压入移动获得角形骨缺损,为牙周再生手术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报道1例牙周联合正畸早期介入治疗重度牙周炎松动牙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在保存重度牙周炎松动牙、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等方面均效果满意,为牙周联合正畸保存天然牙提供临床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三种骨移植材料应用于牙周再生术后的中长期效果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3种骨移植材料治疗牙周再生术后牙周炎的中长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17年7月至2018年11月天津市口腔医院行牙周再生术的牙周炎患者16例,根据骨移植材料不同随机分为3组:脱蛋白牛骨矿物基质(Bio-Oss)组( n=6)、同种异体骨修复材料(Bio-Gene)组( n=5)和胶原基骨修复材料(Bone 3)组( n=5)。比较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4年3组患者的临床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的变化。 结果:术后6个月、4年,3组患者的探诊深度(PD)和临床附着丧失(CAL)较术前均明显降低(均 P<0.05),PD的变化(ΔPD)和CAL的变化(ΔCA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4年,3组患者的牙龈退缩(GR)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GR的变化(ΔGR)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4年,ΔGR、ΔPD及ΔCAL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4年,3组患者的剩余牙槽骨高度(RBH%)较术前均明显升高(均 P<0.05),其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个月~4年,RBH%变化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3种骨移植材料治疗牙周再生术后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为临床再生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引导骨再生对下颌后牙种植体边缘骨吸收影响的十年回顾性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通过临床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对下颌后牙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影响,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10月至2011年6月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种植科进行下颌后牙种植修复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是否进行GBR以及种植时间分为对照组(未植骨)、植骨同期种植组和植骨延期种植组。于最终修复后即刻和10年随访时拍摄的X线片上测量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高度,计算边缘骨吸收。修复后10年复查种植体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龈乳头高度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对照组、植骨同期种植组和植骨延期种植组分别随访到26、32、13例患者,58、76、26枚种植体;随访时年龄分别为(46.5±9.9)、(45.5±10.7)、(58.3±6.4)岁,随访时间分别为(11.2±0.7)、(11.1±0.8)、(11.1±0.9)年;种植体10年存留率分别为100%(58/58)、100%(76/76)、100%(26/26);边缘骨吸收分别为(0.91±0.28)、(0.84±0.27)、(1.01±0.27)mm,植骨同期种植组与植骨延期种植组边缘骨吸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两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3组改良菌斑指数、改良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龈乳头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下颌后牙区使用自体血混合颗粒状骨粉的GBR同期或延期种植对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长期影响与未植骨者一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寡核苷酸药物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寡核苷酸药物具有靶向性、可修饰性和高生物安全性。近年研究表明,寡核苷酸可用于制作生物传感器、疫苗佐剂,并具有抑制牙槽骨吸收、促进颌骨和牙槽骨再生修复、抗肿瘤、破坏菌斑生物膜以及精准控制药物释放的功能。因此寡核苷酸在口腔医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将从寡核苷酸的分类、作用机制以及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旨在为寡核苷酸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多学科联合诊治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伴有错 畸形及牙列缺损的重度牙周炎病情较复杂,其治疗应在完善牙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进行多学科联合诊治,以达到恢复牙周组织健康、重建咬合功能及改善前牙美观的目标。在牙周再生性手术修复牙槽骨缺损过程中,可通过正畸整体移动、伸长、压低以及直立患牙等进行辅助治疗。本文报道1例多学科联合诊治广泛型重度慢性牙周炎病例的全过程,纵向观察4年,分析正畸压低在改善前牙区美学缺陷中的作用,并探讨牙周再生性手术与正畸治疗时机的个性化选择,以期为重度牙周炎的多学科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重度牙周炎牙周-正畸联合治疗修复美学区软硬组织缺陷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重度牙周炎患者牙周支持组织破坏严重,往往在治疗后出现牙龈退缩现象。目前针对前牙美学区“黑三角”问题,常规治疗难以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报道1例重度牙周炎合并美学区软硬组织缺陷的病例,通过个性化牙周手术联合正畸治疗,获得了稳定的牙槽骨再生及良好的根面覆盖。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弱激光照射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牙周病是一种主要由牙龈卟啉单胞菌、螺旋体等革兰阴性致病菌导致的慢性、感染性口腔疾病,对牙周组织(包括牙龈、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具有慢性破坏性。目前,牙周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清除菌斑来达到控制牙周疾病的发展进程为目的。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和其在口腔临床的普及,激光在牙周病治疗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强激光手术和弱激光照射是常见的激光治疗方式。弱激光照射主要通过光生物刺激效应和光动力效应,促进牙周病的组织修复与再生、抑制炎症、缓解疼痛、杀菌消毒等,其在牙周病的临床治疗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针对弱激光照射在牙周病的治疗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肥胖影响牙周组织再生的机制及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5天前
肥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可导致机体处于慢性低水平炎症状态,是高血压、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多种慢性疾病的诱因。牙周炎作为一种常见的口腔慢性感染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牙龈炎症、牙周袋形成、牙槽骨吸收、牙齿松动等。牙周炎治疗的最终目的是实现缺损区域牙周组织的再生。肥胖作为牙周炎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牙周炎症微环境,最终影响牙周组织再生的效果。因此,本文将从肥胖与牙周组织再生的关系、肥胖影响牙周组织再生的机制、肥胖状态下牙周组织再生的治疗策略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肥胖状态下牙周组织再生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