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牙齿发育迟缓的影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应用曲面断层技术研究牙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和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2年01月至2023年06月就诊的5~14岁患者的曲面断层片,共纳入22338张,观察记录牙齿发育迟缓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其他牙齿异常.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分析所得的数据.结果:牙齿发育迟缓的发生率为1.37%(306/22338),牙齿发育迟缓在性别、左右侧和上下颌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发生多于双侧,先天缺牙组多于非缺牙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牙齿发育迟缓以1~2个为主,占96.41%(295/306),最常发生于下颌第二前磨牙,其次上颌侧切牙,再次上颌第二前磨牙.结论:牙齿发育迟缓在临床上常见,大多数为1~2个,多见于单侧,在先天缺牙人群中明显多于非缺牙人群,常见牙位为第二前磨牙和上颌侧切牙,对于牙齿发育迟缓的患儿,建议定期检查,密切关注牙胚发育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歌舞伎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分析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儿,男,7岁3个月,因"发育迟缓"就诊。患儿系G1P1,足月顺产,无窒息抢救史。患儿生后有喂养困难。1岁6月会独走,2岁会说话。父母非近亲婚配,父亲正常,母亲有特殊面容,表现为睑缘深,蓝色巩膜,眉毛外1/3稀疏,其余家系成员表型未见异常,家族中无其他遗传疾病史。查体:身高124.2 cm(P25-50),体重20 Kg(P3-10),特殊面容:长睑裂,弓形眉伴外侧1/3稀疏,蓝色巩膜,眼窝稍凹陷,睫毛深、长,宽鼻根,上唇薄及下唇厚,耳廓大;牙齿排列不整齐,关节过伸,左手通贯掌,第五指较短。辅助检查:智测:智商(IQ)44分;儿童行为量表总分为:40分,提示患儿存在社交退缩及多动行为;视听整合连续测试(IVA-CPT)提示患儿为混合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染色体核型:46,XY;肝脏、双侧肾上腺区及腹膜后B超未见明显异常;双侧腹股沟、阴囊及睾丸B超未见异常,睾丸大小右侧约为2.1×1.0 cm,左侧约为2.0×1.1 cm;颅脑MRI示平扫未见明显异常,蝶窦黏膜局部增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诊断7q36缺失综合征一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男,9岁,因"智力低下"就诊。患儿系第5胎第2产,母亲孕12周时感染水痘。患儿孕39周顺产,出生后大运动发育落后,8个月翻身、11个月抬头、13个月独坐、18个月爬、48个月独立行走。现主要临床表现为轻度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迟缓,小头畸形,特殊面容,多动。查体:身高112 cm(<3 SD)、体重22 kg(<3 SD)、头围46 cm(<3 SD)。短颈,盾状胸,面部特征为鼻梁低平,眼距宽,下颌稍前突,耳大(图1),牙齿排列不规则。韦氏智力量表测试总分51分。眼部检查、脑电图及头部磁共振检查均未见异常。经患儿亲属签署同意书后,对患儿及其父母行相关遗传学检查,患儿染色体核型未见异常;全基因组测序分析(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结果提示患儿7q36.1q36.3区域存在约8.99 Mb缺失(150 082 924-159 068 966)×1(图2)。患儿父母染色体核型及CNV-seq检测均未见异常。本研究经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临审2021-353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三例22q13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3例22q13缺失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点,为其家系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患儿及家系的临床资料,采集其外周血样,进行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 comparative genomic hybridization,aCGH)与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opy number variation sequencing,CNV-Seq)检测,检索DECIPHER、ClinGen、OMIM、PubMed、GeneReview等数据库,分析CNV变异的致病性。结果:3例患儿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发育落后,其中语言落后较为明显。患儿1头颅磁共振成像显示胼胝体异常;患儿2发育落后最为严重,同时伴有牙齿差、肤白、手掌厚等特征,且肌张力低;患儿3症状最轻。患儿幼时语言功能落后显著,追赶发育后明显改善。3例患儿均发现仅在染色体22q13.33q13.33区存在缺失。患儿1缺失0.84 Mb,涉及37个基因;患儿2缺失8.70 Mb,涉及126个基因;患儿3缺失0.90 Mb,涉及34个基因。对3例患儿的父母相应CNV变异区域进行检测结果均发现异常。结论:丰富了22q13缺失综合征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为后续的遗传咨询及产前诊断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一例 UBR1基因新变异所致Johanson-Blizzard综合征患儿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一例表现为发育迟缓、营养不良及特殊面容的患儿进行临床检查和遗传学分析。方法:收集患儿的临床资料,对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用Sanger测序进行验证。结果:患儿具有特殊面容,包括鼻翼发育不全、头皮缺损和牙齿畸形,并有胰腺外分泌不足导致的反复腹泻。基因测序显示患儿携带 UBR1基因c.3167C>G(p.S1056X)和c.1911+14C>G复合杂合变异,分别遗传自其父亲和母亲。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c.3167C>G为无义变异,既往未见报道;c.1911+14C>G为已知剪接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两个变异分别判断为致病和疑似致病变异。 结论:患儿被确诊为 UBR1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导致的Johanson-Blizzard综合征。新发现的变异扩展了 UBR1基因的变异谱,并为该家系的遗传咨询及再生育指导提供了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 COG6基因复合杂合突变所致先天性糖基化障碍(congenital disorder of glycosylation caused by compound heterozygous mutation of the COG6 gene, COG6-CDG)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突变特点。 方法:回顾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附属八一儿童医院2019年8月收治的1例 COG6-CDG患儿的临床资料。以"先天性糖基化障碍ⅡL型、先天性糖基化缺陷ⅡL、 COG6、 COG6-CDG、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 typeⅡL、congenital disorders of glycosylationⅡL"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及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自建库以来至2020年7月收录的文献。总结 COG6-CDG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突变特点。 结果:(1)临床资料:患儿为男婴,胎龄27周 +5,出生体重1 180 g,生后59 d入院,主要表现多系统受累,包括不明原因进行性肝脾肿大伴黄疸、腹水,血小板持续低下,小头畸形、四肢张力低,皮肤少汗、角化过度,反复发热、感染、低血糖,合并心、胃肠道、肺、肾、眼底、凝血系统等功能异常。转入本院后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抗感染、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输注血制品等积极对症支持治疗,患儿临床表现进行性加重,于生后192 d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核心家系全外显子组检测发现 COG6基因(NM_020751.2)存在复合杂合突变,外显子7存在c.662C>T(p.T221M)错义突变,来源于母亲;外显子5存在c.443T>C(p.I148T)错义突变,来源于父亲。这2个突变均未在人类基因突变库中收录,为未报道的新突变。(2)文献复习:共检索到8篇相关文献。文献报告的20例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异常和生长发育迟缓,合并肝脏、心脏、胃肠道、血液、免疫、牙齿和骨骼等系统功能异常,且均有智力障碍和生长发育落后,9例至文献报道时已死亡。文献共报道了11个基因突变位点,深度内含子c.1167-24A>G的剪接突变最多(7例),其次分别是c.1646G>T(4例)和c.511C>T(3例)。 结论:COG6-CDG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多系统、多器官功能障碍,总体临床预后不良,基因检测有助于明确诊断。本例的基因突变为c.662C>T(p.T221M)和c.443T>C(p.I148T)复合杂合突变,为未报道的新突变,拓宽了 COG6基因的突变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低磷酸酶血症治疗新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低磷酸酶血症(HPP)是由编码组织非特异性碱性磷酸酶(TNSALP)的基因变异导致功能缺失引起的。HPP的症状、体征和并发症非常多变,包括骨骼低矿化、钙和磷酸盐代谢障碍、反复发生的骨折、疼痛、活动受限、牙齿过早脱落、生长发育迟缓和癫痫等。针对HPP有不同的治疗尝试,Asfotase alfa是一种骨靶向重组TNSALP,能够显著降低围生期和婴儿HPP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同时可改善生长发育、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这种酶替代疗法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中度。现就近年来对该疾病的治疗新进展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6q25.3缺失致Coffin-Siris综合征1型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总结1例6q25.3缺失致Coffin-Siris综合征1型患儿的临床资料及基因突变特点。患儿为7岁6个月女童,有喂养困难、反复感染、语言及运动发育迟缓、智力低下、喉软骨发育不良等表现,浓眉、牙齿稀疏、背部多毛,伴多动及攻击性行为、癫痫发作、共济失调。先证者染色体核型分析未见异常;基因组拷贝数变异测序(CNV-seq)示染色体6q25.3区域存在约4.27 Mb杂合缺失,包含ARID1B基因在内的17个基因,其父母CNV-seq无异常。家系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示先证者ARID1B基因第1~20外显子全部缺失,父母为野生型。先证者临床症状较重,单倍剂量不足是先证者的遗传学病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唐氏综合征的认知与筛查之路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唐氏综合征(Down's syndrome)是一种较为典型的遗传相关智力障碍,由21号染色体的全部或部分复制引起,通常伴有发育迟缓、轻至中度智力障碍和特征性体征,又称21-三体。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1 000个活产婴儿中就有1个唐氏综合征患儿 [1]。患儿常呈现发育不良、眼睛倾斜、四肢短小、上腭狭窄及牙齿异常等相貌特征(图1)。我国唐氏综合征的发生率约为14.7/10 000 [2]。唐氏综合征患儿的出生通常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自1862年唐氏综合征被首次提出以来,科学家们便不断探索其病因,开发产前筛查方法,以期及时干预唐氏综合征相关妊娠。目前,唐氏综合征筛查已经成为常规的产前筛查项目。本文以唐氏综合征从发现到筛查的历史沿革为主要脉络,旨在呈现唐氏综合征进入医学视阈并逐渐被科学化的历史图景,以了解科学发现对筛查实践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4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 总结Shwachman-Diamond综合征(SDS)临床特点,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SDS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22年2月在北京京都儿童医院治疗的SDS患儿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共纳入4例患儿,男2例,女2例.4例均生后1月以腹泻起病,中位诊断年龄38.5(14-70)个月,均为SBDS基因复合杂合突变.4例均有脂肪泻、淀粉酶减低、胰腺超声或影像学异常、牙齿发育不良及生长发育迟缓.1例严重慢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中位移植时间为44.5(25-73)个月.1例行非血缘外周血干细胞移植;3例行非血缘脐带血移植.4例均进行清髓预处理,并成功植入,1例移植后出现MDS复发行二次移植后再次复发.移植后中位随访时间35(14~92)个月,3例无病存活,1例带病存活.结论 SDS出现严重血细胞减少、MDS及白血病时,allo-HSCT是安全有效的一种治疗方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