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嗜酸性粒细胞性筋膜炎 18F-FDG PET/CT显像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58岁,全身疼痛6个月。2021年8月患者因受凉就诊于当地诊所,臀部肌注药物(具体不详)后出现注射部位疼痛,并逐渐出现双侧小腿、大腿、上肢疼痛,伴双下肢水肿、下蹲困难、双上肢上举受限、双手握拳不能。体格检查无关节疼痛、雷诺现象、口腔溃疡、牙齿片状脱落、皮疹、光敏感等不适。入院查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未见异常,血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39(0~15) mm/1 h(括号内为正常参考值范围,下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 26(0~6) mg/L,γ球蛋白百分比24.6%(11.1%~18.8%),肌酸激酶40(50~310) U/L;抗核抗体谱(antinuclear antibodies, ANA)阴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一种洗胃管固定器的设计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前现有的洗胃管固定装置的固定开关过小易打滑、咬合口过小或凹槽不符合人体牙槽生理结构、固定胶布过粘或易脱落。患者在洗胃过程中容易发生牙齿及口腔黏膜损伤、舌咬伤、胃管脱出等问题,影响洗胃效果。洗胃管需要胶布固定,给洗胃管的拔除和深浅程度的调节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笔者设计了一种夹持稳定、易于操作、防止滑落的洗胃管固定器,现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症中的双重免疫调控作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周炎是由菌斑生物膜引起的牙周组织慢性感染性疾病,可导致牙龈出血、牙齿松动并最终脱落。在牙周炎的发展过程中,中性粒细胞发挥着双重作用,既可以保护牙周组织免受病原体的侵害,也可能对牙周组织产生破坏性影响。本文从呼吸爆发、中性粒细胞细胞外诱捕网、脱颗粒作用以及吞噬作用等4个方面介绍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中的保护和破坏牙周组织的双重作用机制,以期深入阐述中性粒细胞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了解牙周炎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牙周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特征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观察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患者血管神经眼科的临床特征。方法:单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2018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神经眼科病区收治的CRAO患者49例49只眼纳入研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管危险因素、发病特点、颈内动脉血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特征、治疗方式、与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及出院1个月随访血管事件等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视力、头颅CT和或磁共振成像检查。同时行颈内动脉血管DSA检查35例;头颈部CT血管造影检查14例。将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分为纡曲、折曲、盘曲;主动脉弓分为Ⅰ型、Ⅱ型、Ⅲ型、牛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保守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1个月。功能性视觉定义为视力≥20/100。血管事件为随访期间发生卒中、心血管事件、死亡和新生血管青光眼。结果:49例49只眼中,男性40例40只眼(81.6%,40/49),女性9例9只眼(18.4%,9/49);平均年龄(60.7±12.9)岁。合并高血压、2型糖尿病、脑血管疾病分别为33、17、16例;既往有吸烟史、牙齿脱落病史分别为27、34例。服用降血压、降血糖、抗血小板聚集/抗凝、降血脂药物治疗分别为15、5、8、5例。发病前有一过性黑矇11例,醒后发现CRAO 17例。合并患侧脑组织梗死软化灶33例(67.3%,33/49)。行DSA检查的35例,患侧颈内动脉狭窄率70%~99% 、100%分别为3 (8.6%,3/35)、4 (11.4%,4/35)例。患侧眼动脉起源于颈外动脉5例(14.3%,5/35)例。颈内动脉颅外段解剖变异纡曲、折曲分别为17 (54.8%,17/31)、2 (6.5%,2/31)例。主动脉弓Ⅱ型、Ⅲ型、牛型分别为15 (42.9%,15/35)、6 (17.1%,6/35)、2 (5.7%,2/35)例。行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治疗分别为13、29例。发生治疗中并发症2例;治疗后症状波动3例,影像学无症状新发梗死灶10例。行抗血小板聚集/抗凝和降血脂药物治疗48例。出院及治疗后1个月时,恢复功能性视觉分别为7、17例。治疗后1个月,因心肌梗死死亡1例;发生新生血管青光眼2例。结论:CRAO患者合并血管危险因素和患侧颈内动脉异常比例较高;采用静脉溶栓和(或)动脉溶栓治疗及卒中二级预防后预后相对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遗传性口腔疾病相关牙齿替换障碍的早期治疗原则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齿替换障碍表现为乳牙脱落异常及恒牙萌出障碍。涉及多颗牙齿替换障碍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包括颅骨锁骨发育不全、骨硬化症和加德纳综合征(Gardner syndrome)3种。这3种疾病较罕见,治疗难度大,治疗原则存在较大差异。本文以这3种遗传性疾病为例,阐述遗传性口腔疾病相关牙齿替换障碍的临床表现、早期治疗原则,以及口腔医师在多种遗传性疾病早期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疑似干燥综合征的成人先天性无痛无汗症2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SS是一种累及分泌腺导致皮肤黏膜干燥、牙齿块状脱落为主要表现的多系统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鉴别诊断尤为重要。本文介绍2例有皮肤干燥、牙齿块状脱落的先天性无痛无汗综合征患者,通过对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基因二代测序和Sanger测序验证发现致病基因位点c.851-33T>A,并结合国内外文献分析c.851-33T>A纯合子突变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类疾病的认识,利于制定治疗方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间充质干细胞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转化研究及应用前景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周炎是发生于牙周支持组织的口腔感染性疾病,其破坏牙齿周围软硬组织,最终引发牙齿松动脱落。目前的临床治疗手段可有效控制牙周感染及炎症,但对已遭到破坏的牙周组织,由于受到牙周缺损局部状况和患者全身因素的影响,传统牙周治疗方式尚不能达到满意且稳定的牙周组织再生。近年基于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的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代表了一种很有前景的治疗策略,在现代再生医学中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本文结合近10年MSC在牙周组织工程中的临床转化应用研究及本课题组前期研究成果,对MSC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机制、MSC在牙周组织再生治疗中的临床前研究、临床转化研究及MSC未来的应用前景进行总结和阐述,以期为后续开展MSC相关研究及临床试验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由无乳链球菌引起的内源性眼内炎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患者,男,74岁。因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5 d"于2018年6月5日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眼科就诊。患者入院前5 d,无明显诱因下突现右眼红痛伴视力下降,因在国外诊治不便,遂于1 d前回国,至某专科医院急诊就诊,查体右眼视力无光感可疑,眼睑肿胀,前房积脓,诊断为"右眼眼内炎,右眼眶蜂窝织炎待排",给予头孢他啶2.0 g和奥硝唑0.5 g静脉滴注,同时给予局部抗生素(可乐必妥、托百士滴眼液点眼1次/h,迪可罗眼膏每晚点眼)及散瞳(l%阿托品眼膏点眼2次/d)治疗。患者于外院治疗1 d后,自觉右眼眼睑肿胀,睁眼困难加重,因病情发展较快,且合并全身疾病,转至我院就诊。既往病史:肝硬化6年,2年前因肝癌行肝切除手术;21个月前因牙齿松动缺损行整牙修复手术;20个月前因右手、双足甲癣行中药化腐清创术。否认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心脏疾病史,反复询问患者及其家属,均否认眼部外伤史,其余个人史及家族史均无阳性发现。全身查体示:神志清,精神稍差,表情较痛苦,体质瘦弱;体温37.0℃,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30/52 mmHg(1 mmHg=0.133kPa);头颈、胸腹部检查未见异常,左下肢中部胫骨前区局部红肿,约5 cm×10 cm,触之有痛感,皮温高于周围,表面破溃、结痂、干燥(见图1);双下肢皮肤色素沉着,下肢及踝部浮肿色稍红,皮温不高,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未见足癣表现。眼科专科检查示:右眼视力无光感,眼压无法精确测量,指触大致正常;右眼眶周软组织高度红肿、触痛;右眼睑肿胀且睑裂不能睁开,眼球突出伴眼球运动障碍;右眼球结膜混合充血、高度水肿,角膜雾状混浊,角膜上皮片状脱落,前房可见黄白色积脓约4 mm,房闪(++),虹膜纹理尚清,瞳孔圆、小,直径1 mm,直接对光反射迟钝,晶体混浊,余结构窥不清;左眼裸眼视力0.6,前节及眼底未及明显异常;右眼眶压升高(T+2)/左眼眶压正常(Tn)。初步诊断为:右眼眼内炎,右眼全眼球炎,肝硬化、肝癌术后,收入我院眼科治疗。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示:血液检查、眼分泌物及皮肤破损处分泌物分别送微生物培养。血常规检查示:白细胞5.20×10 9/L(3.50~9.5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2.5%(40%~75%);淋巴细胞0.48×10 9/L(0.80~4.00/L)、血小板数目68×10 9/L(125~350/L)、血小板百分比10.4%(20.0%~40.0%)、红细胞计数3.15×10 9/L(4.30~5.80/L)以及血红蛋白91 g/L(130~175 g/L)均较之前明显降低;尿常规示:尿蛋白(++),尿葡萄糖(弱阳)。血生物化学检查示:空腹血糖8.9 mmol/L(3.9~6.1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4.0%~6.0%)、白蛋白31 g/L(32~48 g/L)、球蛋白45 g/L(23~35g/L)、白/球蛋白比0.7(1.1~1.9)、肌酐103 μmol/L(55~96)。血培养结果示:无真菌、厌氧菌生长,结膜囊分泌物细菌培养显示无细菌生长。来我院就诊前2 d,外院眼部B超示:右眼玻璃体混浊伴后脱离可能、视网膜脱离可能、脉络膜水肿增厚、球壁水肿(见图2);外院眼眶CT示:右眼睑、眼球壁表面及其周围、视神经前段及眶周弥漫性软组织肿厚,伴泪腺稍肿大。考虑为炎症性病变(见图3)。患者右眼眼内炎诊断明确,考虑眼内炎已快速进展为全眼球炎,同时患者年龄大、全身合并肝硬化且有肝癌手术史,入我院后发现糖尿病,且下肢存在感染灶,若保眼球治疗则感染扩散的风险大,结合患者自身及其家属要求,故在麻醉监护下行右眼球内容物剜出术。术中沿角膜缘做切口后可见晶状体及大量黄白色黏稠脓液溢出,眼内容物均为脓性物。将色素膜去除干净,注射10 mg/ml万古霉素于巩膜壳内浸泡,5 min后采用37℃大量0.9%氯化钠溶液冲洗。将眼内容物送检验科行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显示:无乳链球菌感染;敏感抗生素:苄青霉素、万古霉素、四环素等;耐药抗生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红霉素等。无乳链球菌感染致内源性眼内炎极少见,进一步追问病史得知患者曾于2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下肢红肿伴痛感,未予诊治,肿痛自行有所缓解;就诊7 d前曾同家人至俄罗斯旅行,否认疫区及动物接触史。最终诊断为:右眼内源性无乳链球菌感染性全眼内炎,右眼全眼球炎;左下肢感染,2型糖尿病,肝硬化(代偿期),肝癌术后。右眼眼内容物剜除术后4 d,患者眼部情况及眶周症状明显好转,转至内科住院继续治疗2周。术后2周患者至我科复查(见图4),右眼眶区无肿胀,眼睑无红肿,结膜囊薄壳在位,未见脓性分泌物,结膜无红肿、渗出,切口对合良好,缝线在位。随访3个月全身情况稳定,未见复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牙齿脱落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牙齿脱落是老年人常见疾病,其中慢性牙周炎是引起牙齿脱落的主要原因。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伴有认知功能损害的原发性退行性大脑疾病,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改变。本文就牙齿脱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及相关机制等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短根异常青少年双期矫治1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短根异常(short root anomaly, SRA)是一种牙根发育性疾病,患病率0.6%~10%,临床表现为牙根短小圆钝,严重者会造成牙齿的过早脱落。牙根吸收是正畸治疗的常见并发症,而短根异常的牙齿,是否可以进行常规的正畸治疗,是否会导致更为严重的牙根吸收,甚至牙齿脱落,目前仍存在争议。现将我院一例短根异常的青少年矫治病例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