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莓中甲型肝炎病毒检测方法的比较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对草莓中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检测的两种检测方法进行优化比较,以选出最佳的检测方法,用于草莓中甲肝病毒的检测。方法:向已知阴性冷冻草莓标本表面接种不同浓度的HAV,优化碱性洗脱-PEG浓缩法中的牛肉浸出粉的浓度以及选择最适核酸提取试剂盒,优化直接裂解法中的最适裂解缓冲液体积,对草莓标本进行处理,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回收的病毒量,应用SPSS2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将优化后的两种方法用于实际标本的检测。结果:优化后的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的牛肉浸出粉浓度选择3%,病毒核酸提取试剂盒选择试剂盒B。优化后的直接裂解法的裂解缓冲液体积选择6 ml。对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直接裂解法在添加HAV不同浓度水平进行比较,两种方法的HAV病毒回收率分别为21.50±1.06%、5.82±0.01%,结果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四个地区共60份草莓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优化后的碱性洗脱-PEG浓缩法灵敏度更高,更适用于草莓标本中HAV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花黄精松针炭疽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明确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炭疽病菌松针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ioriniae的生物学特性,筛选防治松针炭疽菌的化学农药和生物农药.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血球计数板测定不同培养基、光照、温度、pH和氮、碳源对菌落生长和产孢量的影响,测定5 种化学农药和6 种生物农药对松针炭疽菌的抑菌作用.结果:PDA培养基、24 h光照、28℃、pH 6.0、氮源为牛肉浸膏和碳源为葡萄糖时有利于松针炭疽菌菌落生长;PDA培养基,24 h光照、28℃、pH 6.0、氮源为酵母粉和碳源为葡萄糖有利于其产孢.5 种化学农药中,抑菌效果较好的为45%咪鲜胺微乳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和 500 g/L 异菌脲悬乳剂,其EC50 值分别为 0.048、0.066 和0.088 μg/mL;6 种生物农药中,0.5%大黄素甲醚水剂、28%井岗霉素可溶粉剂和 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对松针炭疽菌抑菌力较强,EC50 分别为 0.048、0.077、0.082 μg/mL.结论:培养基、光照、温度、pH和碳、氮源对松针炭疽菌菌落生长和产孢量均有一定影响.咪鲜胺和大黄素甲醚等杀菌剂对松针炭疽菌有较好的抑菌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快速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一种氮源的酶解优化策略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采用复合蛋白酶酶解法优化调整一种牛肉浸粉的成分,为开发快速检测病原菌的培养基配方提供参考.建立液体摇瓶培养OD600值和平板培养法菌落统计相结合的评价方法,筛选蛋白酶的组合和水解控制条件,考察和分析不同酶解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作用影响的一些规律.在底物浓度12%,自制复合蛋白酶加酶量200 U/g,pH 7.5,50℃,酶解1 h条件下,比较几种不同细菌生长曲线发现,酶解产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明显的促进生长作用,且对冷冻负伤的该菌有显著性的复原能力.最优酶解条件下的牛肉浸粉,可以使得其中的多肽和游离氨基酸成分分布达一定的状态,这个状态下多肽分子量集中在小于500 Da,其中分子量小于170 Da高达31.79%,其中的支链氨基酸含量较高时,更有利于促进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个新型牛樟芝PR-PKS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为了解牛樟芝中聚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机理及聚酮合酶基因功能,从牛樟芝基因组挖掘并克隆得到一个部分还原型PKS(PR-PKS)基因(AcPKS3),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表达谱分析.结果显示,AcPKS3(GenBank登录号:MG988206)DNA全长8286 bp,有22个内含子,其外显子共编码2285个氨基酸;结构域依次为KS-AT-KR-ACP-SDR,各结构域的活性保守位点为β-酮基合成酶(DTACSS)、酰基转移酶(GHSAGETA)、酮基还原酶(YLLVGGIG)、酰基转移酶(YGLDSITSA)、短链醇脱氢酶与NAD(P)H结合的N端保守序列(IT-GTTGSFG)及活性保守位点(YTESK);AcPKS3与6-甲基水杨酸合成酶的亲缘关系较近;不同碳源中葡萄糖,不同氮源中牛肉浸粉、酪蛋白胨、土豆蛋白胨可促进AcPKS3基因表达.本研究为牛樟芝聚酮合酶功能研究及牛樟芝基因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个源于皮革肾岛衣地衣型真菌中的HR-PKS基因克隆与鉴定
编辑人员丨2023/8/6
本研究通过对皮革肾岛衣(Nephrmopsis pallescens)地衣型真菌转录组数据的分析,首次克隆得到一种高度还原型聚酮合酶(Highly reducing PKS)基因全长,并对该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该基因在不同培养基上的表达量.该基因cDNA全长7491 bp(命名为NpPKS1),可编码2496个氨基酸,是一种稳定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的非分泌蛋白;结构域与其他真菌的洛伐他汀九酮合成酶(LNKS)结构域极为相似,且聚类分析与其他真菌的洛伐他汀九酮合成酶(LNKS)聚为一类;在以葡萄糖和麦芽糖作为碳源的情况下,番茄浸粉、牛肉浸粉、酪蛋白胨等作为氮源可强烈刺激NpPKS1基因的表达,而胰蛋白胨对该基因的表达存在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本研究为皮革肾岛衣地衣型真菌中的基因资源利用、聚酮化合物异源表达和其合成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株香蕉枯萎病拮抗菌HQB-1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编辑人员丨2023/8/6
[背景]香蕉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Foc)引起的一种真菌毁灭性土传病害,近年来施用生防菌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良好防效的生防菌,并通过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提高生防菌数量及抑菌效率.[方法]以福建省漳州蕉园中根际土壤为样品,以香蕉枯萎病致病菌(4号生理小种)为指示菌,通过稀释涂布、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抑菌活性的拮抗菌株HQB-1.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及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其种属,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设计优化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结果]初步鉴定HQB-1菌株为Burkholderia stagnalis;最适培养基为:牛肉膏5.0 g/L,酵母浸粉10.0 g/L,NaCl 5.0 g/L;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27℃,pH 7.0,转速200 r/min,接种量1%,培养时间36h.[结论]使用该条件培养获得的有效活菌数及抑菌率较优化前明显提高,其中OD600由优化前的1.251提高至1.881,抑菌率由优化前的9.18%提高至34.60%.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碳氮源对花脸香蘑胞外酶活性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5
以花脸香蘑Lepista sordida为材料,研究其分别在9种碳源和11种氮源液体培养条件下不同阶段pH值和葡萄糖浓度的变化,以及不同碳氮源对其所分泌的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pH值在不同碳源培养后期变化显著(P<0.05),而在不同氮源培养阶段无明显变化(P>0.05),葡萄糖浓度和菌丝量在不同碳氮源中也无显著差异(P<0.05).不同碳源和氮源培养基对花脸香蘑木质素过氧化物酶、羧甲基纤维素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活性均具有影响(P<0.05).木糖和米糠有利于花脸香蘑分泌羧甲基纤维素酶(P<0.05),红糖和牛肉浸膏有利于其分泌漆酶(P<0.05),白砂糖和豆粉有利于其分泌锰过氧化物酶(P<0.05),木糖和尿素有利于其分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P<0.05).本研究为选择合适培养基以提高花脸香蘑生物转化效率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白术叶斑病菌草茎点霉的生物学特性、药剂筛选及田间防效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测定白术叶斑病菌草茎点霉的生物学特性,筛选室内化学杀菌剂,同时进行田间防效研究.方法:用十字交叉法分别测定了不同碳、氮源和pH值的菌落生长直径,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白术草茎点霉对10种杀菌剂的敏感性,开展田间试验测定了防治效果.结果:各碳源对菌丝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以牛肉浸膏、硝酸钾作为氮源的菌丝生长较快,且菌丝生长的最适pH值为6~7.500 g/L异菌脲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种杀菌剂对草茎点霉的毒力最强,EC50均小于1 mg/L.同时,田间试验末次施药20 d后,3种杀菌剂的防治效果较好,均高于90%,且各杀菌剂对白术的生长无显著性影响.结论:该病原菌生长的最适氮源为牛肉浸膏,最适pH值为6~7,500 g/L异菌脲悬浮剂、50%咯菌腈可湿性粉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种杀菌剂的抑菌效果和田间防效较好,可作为白术叶斑病的主推药剂试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的鉴定及其对豆蚜的生物防治潜力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蚜虫是农业生产中最具破坏性的害虫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农业经济损失.本研究旨在对从死亡蚜虫虫体上分离获得的一株真菌HK-1进行鉴定,分析其生物学特性,并测定其分生孢子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成蚜的毒力及其对常用化学农药的敏感性,以期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的大规模生产和应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结合形态特征和多基因联合分析对HK-1菌株进行鉴定;通过单独改变培养基、pH、碳源和氮源来测定菌株的菌丝生长速率、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率;采用浸渍法测定孢子悬浮液对豆蚜成蚜的致死率和致死中时(median lethal time,LT50);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常用农药对该菌株的半效应浓度(median effective concentration,EC50).[结果]经鉴定本研究分离的菌株HK-1为蜡蚧菌Lecanicillium araneicola HK-1;生物学特 性研 究结果表明,L.araneicola HK-1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PDA)培养基上的生长、产孢量和孢子萌发的状态均较其他培养基上的表现好;pH 9.0时生长速率最快,pH 6.0和7.0时产孢最多,pH 6.0时孢子萌发最好;碳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产孢最适碳源为山梨醇和麦芽糖,孢子萌发最适碳源为甘露醇和葡萄糖;氮源利用方面,L.araneicola HK-1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氮源为牛肉膏,产孢最适氮源为氯化铵.室内毒力测定发现,1×108孢子/mL L.araneicola HK-1悬浮液处理豆蚜成蚜6 d内累计死亡率为61.67%;其对豆蚜成蚜的LT50值为3.35 d,且LT50值随着所测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大而降低.5%啶虫脒乳油、10%烯啶虫胺乳油和6%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对L.araneicola HK-1的EC50值分别为32.01,3 250.46和164.02 μg/mL.[结论]本研究分离得到的蜡蚧菌L.araneicola HK-1对豆蚜成蚜具有较好的生物防治潜力.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