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至2021年郑州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大气PM2.5中多环芳烃源解析与健康风险评估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分析郑州市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中多环芳烃(PAH)的污染特征,推测其可能的来源并评估对人群健康的影响.方法:检测郑州市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M2.5 及各种PAH浓度,利用特征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和PMF模型推测PAH的来源,根据相关技术指南对PAH吸入途径的致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采暖期PM2.5和总PAH浓度中位数分别为72.00 μg/m3 和7.28 ng/m3,非采暖期为50.00 μg/m3 和7.16 ng/m3.特征比值法分析结果显示,郑州市PAH污染主要来源于生物质和煤的燃烧以及机动车排放.主成分分析和PMF分析结果显示,采暖期PAH的主要来源为燃煤,非采暖期为机动车排放.郑州市大气PM2.5 中PAH对部分人群具有潜在的致癌风险.结论:郑州市采暖期PM2.5中PAH主要来源于燃煤,非采暖期主要来源于机动车排放.PAH对人群具有潜在致癌风险,制定排放监测和控制方案势在必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长春西汀注射液杂质谱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优化长春西汀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方法,并研究其杂质谱,明确杂质来源及其与生产工艺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ACE Excel C18柱(4.6mm×250 mm,5 μm),以乙腈-0.2 mol·L-1乙酸铵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柱温35 ℃,检测波长280 nm,测定7家企业生产的79批次长春西汀注射液中有关物质,采用UHPLC-Q-TOF对最大未知杂质结构进行推测,结合酸、碱、氧化、高温和氧化破坏试验及工艺分析和模拟灭菌工艺,确定检出杂质,归属杂质来源.结果 优化后的检测方法,可对长春西汀杂质A、B、C、D、F及长春胺、苯甲醛和糠醛等8个已知杂质进行有效分离和测定.7家企业生产的长春西汀注射液均检出3~6种已知杂质和1~3种未知杂质,杂质A是最大已知杂质,结果中位数为0.22%~0.31%,最大未知杂质为长春西汀结构类似物,结果中位数为0.034%~0.082%,杂质总量结果中位数为0.53%~0.73%.不同厂家的杂质谱不尽相同.结论 本法适用于长春西汀注射液中有关物质的测定和质量控制,工艺处方分析结果表明,糠醛和苯甲醛为辅料维生素C和苯甲醇氧化降解引入的杂质,杂质A、B、C、D、F和长春胺为工艺杂质,其中杂质A、F也是降解杂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基于电子舌、GC-IMS技术和人工感官评价对小儿感冒颗粒的气味分析及口感改善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改善小儿感冒颗粒的口感,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方法: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法(GC-IMS)分析小儿感冒颗粒气味并确定气味来源,采用电子舌分析评价热浸温度、加水量、矫味剂、贮存期等参数对小儿感冒颗粒口感的影响,并结合排序+评分法(ISEM)综合评价矫味剂对小儿感冒颗粒的矫味效果.结果:通过GC-IMS分析在小儿感冒颗粒中共检测出 57 个挥发性物质,气味主要来自挥发油、挥发油滤液和热浸液中的有机酸类及部分醛类;电子舌分析结果表明,生产工艺中不同参数各中间产品口感上的差别并不影响颗粒的最终口感,结合ISEM评价体系进行人工感官评价,最终得出添加 2‰氯化钠矫味可以明显改善小儿感冒颗粒的口感,其口感会随贮存期发生变化.结论:通过GC-IMS分析、电子舌智能感官评定与人工口尝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科学合理地筛选出小儿感冒颗粒的最佳矫味剂组合,显著地改善其口感,优化制剂配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脑胶质瘤瘤周水肿区细胞外间隙改变及机制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脑胶质瘤作为全球难治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瘤周水肿(PTBE)作为其主要临床特征之一,被证实是肿瘤浸润复发的主要来源区域。该区域细胞外间隙(ECS)组织间液引流分区系统及脑分区稳态存在明显改变,具体表现为ECS空间结构如体积分数及迂曲度、组织液引流、物质扩散及空间物理极性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过程涉及多种分子生物学机制。本文重点从脑细胞微环境角度阐述脑胶质瘤PTBE区ECS具体改变及相关机制,以进一步探究该区域病理生理学改变,为基于ECS的脑胶质瘤诊疗新模式提供理论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在皮肤修复与再生中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与多向分化潜能的祖细胞,在特定条件下可分化成各种成体细胞,是再生医学研究中应用范围最广的细胞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MSCs在组织修复与再生中的相关机制可能与其旁分泌活性有关,尤其是具有关键调控作用的外泌体(exosomes),而外泌下、细胞外囊泡释放的多种生物活性物质可能是MSCs发挥各项生理功能的核心要素之一。本文将对MSCs来源外泌体在皮肤修复与再生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总结外泌体提高皮肤损伤修复速度与质量的机制与潜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合并皮肌炎一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neoplasms,NENs)是来源于具有神经内分泌标志物的细胞且可以产生生物活性物质和/或多肽类激素的一类肿瘤,其中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NEC)是病理分级为高级别的一种NENs。有报道称,皮肌炎(dermaomyositis, DM)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但合并胰腺癌较为少见,合并胰腺NEC的更是鲜有报道,我科收治了一例胰腺NEC合并皮肌炎的患者,明确诊断后给予抗肿瘤治疗,二者均好转,本文旨在讨论胰腺NEC的诊治经过以及皮肌炎与恶性肿瘤发生的内在联系,为临床提供借鉴。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源性外泌体治疗角膜及眼表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间充质干细胞(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通过携带的蛋白或核酸等物质调节局部炎症反应、血管生成及免疫应答,从而为角膜外伤、干眼及免疫性眼病等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外泌体非细胞的特性避免了干细胞治疗中细胞存活、肿瘤发生及移植物排斥等问题,并且有成为治疗药物的生物载体的潜力。本文拟介绍近年来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在角膜及眼表疾病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神经干细胞来源外泌体对神经干细胞的调节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移植的神经干细胞(NSCs)主要通过旁分泌效应来促进神经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而不是单纯地替代神经细胞。外泌体是最重要的旁分泌效应介质,可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参与细胞的通讯而发挥功能效应。本文围绕NSCs来源外泌体对NSCs自身的调节及其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NSCs来源外泌体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外泌体在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病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外泌体是一种直径为30~150 nm的脂质包裹体结构,由体内大多数细胞分泌,内部包裹其分泌细胞来源的蛋白、脂质、核酸等物质,在机体细胞间相互作用过程中起着介导免疫应答、炎症反应、细胞迁移和分化等多种生物学作用。近年来,外泌体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且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外泌体在心肌细胞间、心脏与外周组织间发挥通信作用,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策略。该文综述外泌体在心力衰竭、病毒性心肌炎、川崎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诊治中的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细胞外囊泡促进糖尿病溃疡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细胞外囊泡(EV)是大多数真核细胞分泌的纳米级颗粒,在细胞间的物质转运和信息传递中扮演重要角色,参与炎症、血管生成、抗原呈递、细胞凋亡及分化等生物学过程。间充质干细胞(MSC)培养上清液中富含EV,EV可调控创面愈合和组织修复的关键步骤——新血管形成,而糖尿病溃疡迁延不愈与创面血管网络的形成受阻密切相关。该文就MSC来源EV在促进糖尿病溃疡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溃疡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