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allmann综合征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Kallmann综合征是具有遗传异质性和表型异质性的一种罕见遗传疾病,是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常见类型之一。男性较女性多见,该病由胚胎发育过程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神经元发育和迁徙异常所致,主要表现为性腺发育不良和嗅觉的缺失或减退。在青春发育之前作出早期诊断存在困难,小青春期的激素检测是早期诊断的机会之窗,此外非生殖表现和基因检测有利于该病的早期发现。此文通过回顾文献,总结了kalllmann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早期诊断、逆转和复发以及治疗方面的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CHD7基因变异致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症1例的临床特点与遗传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1例 CHD7基因变异所致嗅觉正常的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腺功能减退症(nIHH)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 方法:以2022年10月就诊于安徽省儿童医院的1例nIH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患儿主要表现为第二性征发育迟缓,但嗅觉功能未见异常。基因检测提示患者 CHD7基因存在c.3052C>T(p.Pro1018Ser)杂合变异,其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该变异在PubMed及HGMD数据库均未见收录。同源性分析提示相关位点在进化中高度保守,蛋白质模拟分析提示可能破坏局部结构的稳定性。根据美国医学与遗传学学会变异指南,该变异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2+PM2_Supporting+PP2+PP3+PP4)。 结论:该患者第二性征发育迟缓表现可能缘于 CHD7基因的变异。上述发现进一步拓展了 CHD7基因的变异谱。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22例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患者 CHD7基因变异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对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和遗传学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本科诊治的IHH患者临床资料及表型,应用全外显子测序(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结合Sanger方法进行变异分析及验证。结果:22例IHH先证者中卡尔曼综合征(Kalman syndrome,KS)12例、嗅觉正常的IHH(nIHH)10例。体格检查男性表现为阴茎短小、睾丸体积小、喉结小或不明显、声音尖细、乳腺发育,女性出现乳腺发育不良、原发性闭经等。性激素检查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雌二醇水平均降低或处于正常下限。8例患者存在9种 CHD7基因错义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遗传变异指南判定 CHD7基因中c.307T>A(p.Ser103Thr)、c.3143G>A(p.Gly1048Glu)、c.6956G>T(p. Arg2319Leu)和c.3145A>T(p.Ser1049Cys)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S1+PP1+PM2;PM2+PM6+PP2+PP3;PM2+PM5+PM6+PP2+PP3和PM2+PM6+PP2+PP3)。余14例IHH患者基因筛查阴性。 结论:CHD7基因变异可能与IHH疾病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合并1型糖尿病一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文中报道一例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就诊的26岁男性患者,查体发现患者消瘦,外生殖器未发育。实验室检查显示糖化血红蛋白10.7%,C肽0.38 ng/ml。谷氨酸脱羧酶抗体阳性。促卵泡激素、促黄体生成素、睾酮均低于正常。骨龄14岁。染色体核型分析为46,XY。诊断为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合并1型糖尿病。基因检测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错义杂合突变。IHH合并1型糖尿病非常少见,发生机制不明,基因检测结果相关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33例临床特点及StAR基因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类固醇生成急性调节蛋白(StAR)基因变异所致的先天性类脂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LAH)患儿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至202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诊断及随访的33例CLAH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基因检测结果及随访情况(截至2021年12月)。结果:33例CLAH患儿中17例染色体核型为46,XX,16例为46,XY;31例社会性别为女性,2例为男性。33例CLAH确诊年龄为9.0(3.0,34.5)月龄,其中包含30例经典型和3例非经典型,30例经典型CLAH均于新生儿或婴儿期起病,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28例,93%)、呕吐和(或)腹泻(19例,63%)、体重不增(8例,27%)等,患儿均表现为女性外生殖器。实验室检查提示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均升高[21例患儿(70%)>275 pmol/L]、皮质醇降低[47(31,126)nmol/L]、低血钠[(126±13)mmol/L]、高血钾[(5.7±1.1)mmol/L]、17α-羟孕酮水平均正常。3例非经典型CLAH患儿同样有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表现,其中2例(1例46,XY和1例46,XX)于1岁后起病且外生殖器分别为男性和女性,另外1例(46,XY)于2月龄起病,外生殖器为男性伴小阴茎和尿道下裂。17例46,XX女性患儿中,≥10岁的4例均有自发性青春期发育。共发现25种StAR基因变异,常见的变异为p.Q258*(27%,18/66)、p.K236Tfs*47(12%,8/66)和p.Q77*(9%,6/66),发现6种未报道的新变异(c.358T>G、c.713_714del、c.125del、c.745-1G>A、c.179-2A>C和外显子1缺失)。结论:经典型CLAH主要表现为婴儿早期出现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且外生殖器为女性外观。p.Q258*、p.K236Tfs*47和p.Q77*是CLAH患者常见的致病性变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Klinefelter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9/16
目的 探讨Klinefelter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1例Klinefelter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为青年男性,双侧乳房增大伴疼痛3年.入院后查体发现男性第二性征发育不全,睾丸硬小,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水平显著升高,睾酮水平明显下降,行相关检查后诊断为高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进一步完善染色体核型分析后明确诊断为Klinefelter综合征.给予睾酮替代治疗及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治疗后乳腺发育明显缓解.结论 Klinefelter综合征早期诊断率低.早期诊断、及时的睾酮替代治疗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影响.临床医师需要加强对Klinefelter综合征的认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16
-
GnRH脉冲治疗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9/2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GnRH)脉冲治疗是利用一个微型输入装置模拟下丘脑分泌GnRH的生理模式,脉冲式皮下注射Gn-RH 类似物,作用于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LH)及卵泡刺激素(FSH)]分泌脉冲,进而促进性腺发育、合成分泌性激素,最终促进并维持第二性征发育、满足患者生育需求的一种治疗方案,因符合下丘脑-垂体-性腺(hypothalamic-pituitary-gonad,HPG)轴生理调节机制,GnRH脉冲治疗在生殖及助孕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临床已在多种疾病模型中展开应用,如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diopathic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IHH)、功能性下丘脑性闭经(functional hypothalamic amenorrhea,FHA)、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垂体柄中 断综合征(pituitary stalk interruption syndrome,PSIS)等,且均已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9/2
-
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治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先天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是因促性激素释放激素或促性腺激素产生不足、分泌障碍或活性缺失导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为性征缺失和不育.目前已发现多种致病基因与之相关,同时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等因素也参与、促进该病形成.该病常见的疾病类型有Kallmann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多垂体激素缺乏症等.新生儿期和婴儿早期是该病诊断的黄金时期.对于青春期的患者,临床医师需注意将其与体质性青春期生长发育延迟相鉴别.在治疗方式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及对生育能力的要求进行选择.治疗的方法有性激素替代治疗、促性腺激素治疗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泵治疗.尽早诊断与治疗可诱导并维持第二性征,诱导男性精子形成和女性排卵,减少因该病导致的心理问题.该文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出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低IHH合并严重胰岛素抵抗一例并文献复习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症(IHH)的临床特点及该症合并严重胰岛素抵抗的原因.方法 分析1例非肥胖青少年IHH合并严重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并以"特发性低促性腺激素性性腺功能减退/idiopathie hypogonadotropic hypogonadism"和"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为检索词,在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并分析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16岁,因"发现阴茎、睾丸小10余年"入院,有勃起,无遗精,无胡须、腋毛、阴毛.颈背可见黑棘皮样改变,阴茎呈幼稚型.实验室检查显示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睾酮水平均低,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人体绒膜促性腺激素兴奋试验均阳性,染色体核型为:男性,XY型.基因检测:未发现染色体非整倍体变异及已知的、致病性明确的100 kb以上的微缺失/微重复变异.葡萄糖钳夹实验提示严重胰岛素抵抗.检索文献,收集到IHH和胰岛素抵抗相关的国内外文献共23篇,提示IHH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但未见IHH合并胰岛素抵抗的个案报道,有关IHH疾病的报道中较少出现胰岛功能和代谢相关指标检测.结论 IHH合并严重胰岛素抵抗较少见,临床症状不典型.胰岛素抵抗与IHH相关,两者可相互作用,IHH患者常合并代谢异常,建议常规评估其胰岛功能、糖代谢情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不同病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显微取精获精率的初步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 初步探讨不同病因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显微取精的获精率.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山东大学生殖医学研究中心完成睾丸显微取精的67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获精率与患者年龄、睾丸体积、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不同病因的相关性.结果 睾丸显微取精术总体获精率为40.30%(27/67),按照手术是否获取精子,分为未获精组(n=40)与获精组(n=27),两组患者在年龄、睾丸体积、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不同病因分为六组:获精率分别为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后组100.00%(7/7)、隐睾下降固定术后组42.86%(3/7)、AZFc缺失组37.5%(3/8)、克氏综合征组36.36%(4/11)、特发性无精子症组30.30%(10/33)和低促性腺激素型性腺功能减退综合征组0%(0/1),不同病因之间整体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组间,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后组与特发性无精子症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睾丸显微取精术是治疗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一种有效手段,获精率与年龄、睾丸体积、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无明显相关性,不同病因的非梗阻性无精子症之间,获精率存在显著差异,腮腺炎合并睾丸炎后的患者较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有更高的获精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