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TaqMan探针非洲猪瘟病毒E301R基因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E301R基因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PCR)检测方法,并进行验证,以期应用于临床样本中ASFV的检测.方法 通过对ASFVE301R基因序列进行分析,选择基因保守区设计特异性引物和TaqMan探针.PCR扩增E301R基因片段,克隆至pCAGGS载体,构建质粒标准品,建立基于TaqMan探针的qPCR检测方法,并验证方法的线性范围、精密性、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采用建立的方法检测92份临床样本,并与商品化ASFV荧光PCR试剂盒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另采用建立的方法对E301R基因转录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 质粒标准品在1.6×(101~108)拷贝/μL范围内,与C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3.239 x+40.774,R2=0.994;重复性及中间精密性验证CV均<2%;除 ASFV外,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及猪圆环病毒2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PCV2)均未出现扩增曲线;最低可稳定检出1.6× 101拷贝/μL的质粒标准品;浓度为1.6× 102和1.6× 101拷贝/μL质粒标准品的加标回收率在90%~110%之间.建立的方法与商品化ASFV荧光PCR试剂盒对92份临床样本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6.7%(Kappa=0.932,P=1.000).E301R基因可能为ASFV感染的中期转录基因.结论 建立的基于TaqMan探针的qPCR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精密性、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可用于临床样本中ASFV的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猪用疫苗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和非洲猪瘟病毒双重荧光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验证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 建立同时检测猪用疫苗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和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2种病原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 根据NCBI中收录的BVDV 5'UTR和ASFV VP72基因序列,分别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和1条TaqMan探针,建立一种能同时检测BVDV和ASFV的双重荧光PCR方法.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和精密性验证.采用建立的方法分别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活疫苗和猪瘟病毒(classical swine fever virus,CSFV)活疫苗(76批次)以及添加 BVDV 和重组质粒pMD-VP72的猪PRV活疫苗(各5瓶)中的BVDV和ASFV,并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兽药典》三部(2020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172号规定的方法分别对BVDV和ASFV进行复核检测.结果 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法最低可检测浓度为4.2拷贝/μL的BVDV重组质粒和浓度为8.7拷贝/μL的ASFV重组质粒;不与其他常见病原体发生交叉反应;重复性和试验间精密性检测的变异系数(CV)均不高于2%.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双重荧光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精密性好,可用于猪用疫苗中外源病毒的快速检测及猪用疫苗等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新型动物纳米疫苗佐剂的作用机制与研发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13
目前,动物疫苗佐剂主要以铝佐剂和油乳佐剂为主,存在免疫效果差、副作用明显等问题,亟须安全有效的新型佐剂替代.随着纳米颗粒在佐剂应用领域研究的深入,其良好的免疫增强作用、生物相容性、纳米尺寸效应、抗原负载能力、抗原缓释效应和组织靶向性等优势引起了研究人员的极大关注,有望作为新型动物疫苗佐剂用于动物疾病防治.迄今为止,针对如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猪流行性腹泻、非洲猪瘟、牛病毒性腹泻、口蹄疫、禽流感和新城疫等重要动物传染病纳米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综述总结了国内外动物疫苗纳米颗粒佐剂的应用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影响纳米颗粒佐剂免疫增强效果的理化因素,以期为新型动物疫苗佐剂研制及开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13
-
非洲猪瘟病毒拮抗宿主cGAS-STING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4/27
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拥有多种逃逸宿主免疫应答的策略,造成病毒难以被宿主清除.cGAS-STING信号通路介导的天然免疫在抗ASFV感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病毒编码的多个蛋白靶向该通路中的不同分子以拮抗宿主的I型干扰素应答.利用基因编辑技术敲除这些病毒基因后,ASFV对宿主的致病性降低,成为基因缺失疫苗的研制潜在靶点.本文对目前已知参与调控宿主cGAS-STING信号通路的病毒蛋白进行总结,旨在阐明这些蛋白免疫逃逸cGAS-STING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加深对ASFV免疫逃逸策略的理解,以期为ASFV致病机制研究与疫苗创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管式磁微粒非洲猪瘟病毒pp62蛋白化学发光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编辑人员丨2024/4/6
[背景]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作为高致病性传染病,给我国生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快捷、灵敏的诊断方法至关重要.[目的]建立一种管式非洲猪瘟病毒pp62 蛋白化学发光抗体检测方法.[方法]以重组pp62 蛋白作为包被抗原,羧基磁珠(carboxylic magnetic beads)作为固相载体,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P)标记的兔抗猪IgG作为酶标二抗,通过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采用非洲猪瘟国家参考品作为溯源血清绘制出标准曲线,建立基于ASFV pp62 蛋白的化学发光抗体检测方法.[结果]用建立的化学发光方法检测 277 份临床样品血清,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确定阴性、阳性临界值,并确定判定标准:浓度值>140.02 U时为抗体阳性,浓度值<140.02 U时为抗体阴性.此方法对 6 种不同的病原血清抗体进行检测均无交叉反应,且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 10%以内,与商品化非洲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的符合率达 96.7%.[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管式非洲猪瘟病毒化学发光抗体检测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敏感性和重复性,可为非洲猪瘟早期监测及试剂盒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6
-
非洲猪瘟病毒I226R蛋白抑制cGAS-STING通路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
编辑人员丨2024/3/30
本研究旨在探究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I226R 蛋白(I226R protein,pI226R)抑制 cGAS-STING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PCR)证明pI226R显著抑制cGAS-STING通路介导的I型干扰素及干扰素刺激相关基因的产生.免疫共沉淀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试验发现pI226R与cGAS蛋白相互作用.免疫印迹分析证明 pI226R 通过自噬-溶酶体途径促进 cGAS 蛋白的降解.同时,pI226R阻碍了cGAS与E3 泛素连接酶三基序蛋白 56(tripartite motif protein 56,TRIM56)的结合,导致cGAS的单泛素化减弱,从而抑制了cGAS的活化和cGAS-STING通路的激活.总之,本研究证明ASFV pI226R通过拮抗cGAS进而抑制宿主的抗病毒天然免疫反应,进一步增加了对研究ASFV免疫逃逸机制的理解,为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蜱及蜱传疾病研究领域发展趋势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 通过文献计量,比较分析国内外近20年蜱及蜱传疾病研究的现状、热点和发展前景,为我国蜱及蜱传疾病研究的发展提出建议.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WoS)检索2003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有关蜱及蜱传疾病文献,使用CiteSpace6.2.R2对关键词、作者、机构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经过筛选后纳入中文文献944篇,英文文献27 428篇.国内外蜱及蜱传疾病主题文献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英文文献数远超过中文文献.国内研究热点为森林脑炎、莱姆病、非洲猪瘟、长角血蜱、草原革蜱等;国外研究热点为莱姆病、森林脑炎、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蓖子硬蜱、微小扇头蜱等.国内外研究热点整体方向一致,但又各有不同的侧重点.国内研究前沿依旧侧重于森林脑炎、巴贝虫病、非洲猪瘟等疾病,并逐渐将分子技术应用于蜱传病原体检测等;国外研究前沿侧重于分子检测、疫苗、复合感染诊断等.结论 近20年,蜱及蜱传疾病造成的疾病负担越来越重,国内外均在加强该领域的研究,将多学科前沿技术和One Health(全健康)理念应用于蜱及蜱传疾病的防控.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处于世界前列.但我国的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与国外相比,仍需扩大先进技术的应用、完善与其他各国研究机构的合作网络,以全健康理念为防治我国蜱及蜱传疾病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非洲猪瘟新型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12/9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感染猪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2018年,我国发生的ASF疫情对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和疫苗用于治疗和预防ASF,主要通过临床诊断和扑杀感染动物来控制疫情传播.建立快速、精准和高效的诊断方法对于疫病防控至关重要.综述当前国内外ASF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诊断靶标的选择以及病原学、血清学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为ASF新型诊断方法的研发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实验小型猪生产和使用现状调研报告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了解当前实验小型猪产业现状,促进实验小型猪产业良好发展.方法 应用"问卷星"设计调研内容,通过定向推送和自愿填写的方式进行调研,对回收的有效问卷,采用EXCEL2010软件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35个主体参与调研,其中生产主体12家,使用主体23家.35个主体中共有1623名从业人员,大专以下学历927人(57.12%),本科及以上学历696人(42.88%),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最多,生产主体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高于使用主体,但使用主体近5年的科研产出(发表论文和获得专利)率高于生产主体.12个生产主体当前的小型猪存栏总量5353头,其中巴马猪数量3471头(64.84%),普通级5243头(97.95%),猪瘟和口蹄疫的疫苗免疫率100%,其中7个主体的动物病死率≤3.0%;普通级小型猪平均盈利954元/头,SPF级小型猪平均盈利10037元/头.结论 建议加强市场监管,扩展专业技术人才引进渠道,加快质量检测新技术研究,推动小型猪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并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加强供需双方信息沟通等.希望与广大同仁一起努力,共同推进实验小型猪产业向标准化、规范化健康稳定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猪戊型肝炎病毒SYBR Green Ⅱ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猪戊型肝炎病毒(HEV)的方法.方法 针对HEVORF2基因保守序列设计1对引物,基于SYBR GreenⅡ染料,建立了检测HEV的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结果 该方法只能对猪戊型肝炎病毒检测到荧光,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瘟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猪嵴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轮状病毒均不能检测到荧光信号,特异性好;检测HEV时,在4.10×102~4.10×108拷贝/μ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灵敏度可以达到1.00×102拷贝/μL,扩增相关系数为0.996,扩增产物的熔解温度为84.0℃±0.1℃,该检测方法组内变异系数为0.83%~0.94%,组间变异系数为0.83%~0.94%,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方法对临床61份来自四川各地的猪肠内容物进行检测,检出9份阳性,且与常规PCR检测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100%.结论 建立的针对HEV的荧光定量RT-PCR有效可行,对HEV的临床检测和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