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子衍宗丸通过下调IL-17通路减少细胞凋亡治疗少弱精子症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探究五子衍宗丸(WZYZP)治疗少弱精子症(OAS)的药效与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环磷酰胺(CTX)诱导的SD大鼠作为OAS的体内模型,通过ig0.5、1.5 g·kg-1 WZYZP探究其治疗OAS大鼠的体内药效与作用机制.通过全自动精子分析系统检测大鼠精子参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睾酮的量,通过HE染色法观察给药后OAS大鼠睾丸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网络药理学预测WZYZP治疗OAS的具体靶点.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大鼠睾丸组织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通过TUNEL染色测定大鼠睾丸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睾丸组织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情况;Western blotting检测Caspase-3、热休克蛋白90AA1(HSP90AA1)、磷酸化核因子κB(p-NF-κB)、核因子κB(NF-κB)、磷酸化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p-ERK1/2)、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1/2(ERK1/2)、p-p38和p38的表达水平.使用HPLC检测WZYZP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并与网络药理学所得靶点进行分子对接模拟以探索其具体机制.结果 体内实验结果表明,WZYZP可显著改善CTX诱导的OAS大鼠精子参数、血清睾酮水平(P<0.001)和睾丸组织形态学.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WZYZP与OAS的关键通路为IL-17,关键靶点为Caspase3、p38、NF-κB、HSP90和ERK1/2.TUNEL染色结果表明,1.5 g·kg-1 WZYZP可显著降低OAS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ting 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1.5 g·kg-1WZYZP 组 Caspase-3(P<0.001)和HSP90AA1(P<0.0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NF-κB(P<0.05)、ERK1/2(P<0.05)和p38(P<0.05)磷酸化水平明显降低.分子对接模拟结果发现,8种主要活性成分(槲皮素、五味子醇甲、金丝桃苷、山柰酚、紫云英苷、五味子甲素、异槲皮素和绿原酸)和IL-17通路5种相关靶点(HSP90AA1、ERK、p38、NF-κB和Caspase3)的结合能均小于-20.92 kJ·mol-1,具有较好的结合亲和力.结论 WZYZP可通过下调IL-17通路减少细胞凋亡发挥治疗OAS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和动物实验探讨菟丝子醇提物抗乳腺癌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及体内实验验证探讨菟丝子醇提物抗乳腺癌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借助SwissADME平台筛选课题组前期通过UPLC/Q-TOF-MS分析得到的 46 个菟丝子醇提物候选化合物,利用TCMSP、ETCM、BATMAN-TCM数据库预测其潜在靶点;GeneCards、OMIM、DrugBank数据库收集疾病靶点.取交集构建"成分-靶点"和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功能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建立"成分-靶点-通路"网络,采用AutoDock等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建立 4T1荷瘤小鼠模型,设置模型组、环磷酰胺(20 mg/kg)组和菟丝子醇提物低、中、高剂量(3.12、6.24、12.48 g/kg)组,连续给药 14 d,观察菟丝子醇提物对小鼠体质量、脾脏和胸腺指数的影响;小动物活体成像检测肿瘤细胞光子数;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检测瘤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ting检测肿瘤组织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PI3K/Akt)信号通路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结果 网络药理学筛选得到 17 种菟丝子活性成分及靶点 428 个,乳腺癌疾病靶点 1 534 个,交集靶点 184 个,其中AKT1、雌激素受体 1(estrogen receptor 1,ESR1)、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肿瘤蛋白p53(tumor protein p53,TP53)等 9 个为核心靶点,与槲皮素、芹菜素等 7 个核心成分分子对接结果良好.通过KEGG和GO分析发现,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菟丝子抗乳腺癌的重要途径.动物实验结果证实成功构建 4T1 荷瘤小鼠模型,与模型组比较,菟丝子醇提物组小鼠体质量、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0.01),脾脏指数及肿瘤细胞光子数显著降低(P<0.05、0.01),同时瘤组织可见部分坏死区域,细胞核呈溶解现象.菟丝子醇提物组显著下调p-PI3K、p-Akt、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表达(P<0.05、0.01),上调Bcl-2 相关X蛋白(Bcl-2 associated X protein,Bax)表达(P<0.05、0.01),升高Bax/Bcl-2 值(P<0.05、0.01).结论 菟丝子醇提物能够明显抑制荷瘤小鼠肿瘤的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PI3K/Akt通路、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齐墩果酸对B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索其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研究齐墩果酸对B淋巴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在实验第1~5天每天给昆明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以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从造模第6天开始每天给予25 mg/kg齐墩果酸处理,连续28d作为干预组,同时设置模型组和空白组作为对照.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小鼠的骨髓B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为探索齐墩果酸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使用PubChem数据库获得齐墩果酸的化学结构,用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齐墩果酸的药物靶点,通过String平台对潜在的药物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基因本体(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在给药28d后,模型组的成熟B细胞亚群(IgD与B220双阳性细胞)百分率为(2.585±0.248)%,明显低于空白组的(8.235±0.36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免疫抑制动物模型成功建立;而齐墩果酸干预组的成熟B细胞亚群百分率为(3.395±0.445)%,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筛选到PTPN1、CD81等齐墩果酸的潜在药物靶点.经String平台分析和Cytoscape绘图计算后,连通性排名前5的节点蛋白有PPARG、PTGS2、PPARA、MAPK3和HMGCR.通过GO生物过程富集分析及KEGG信号通路分析得出,齐墩果酸的药理作用富集于脂质储存的负调控等生物过程及B细胞受体(BCR)信号通路.结论:齐墩果酸能够增加骨髓成熟B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BCR信号通路在B淋巴细胞的发育过程中发挥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基于代谢组学和网络药理学探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1/20
[目的]联合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分析针灸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借助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Gene Cards数据库查找作用靶点;Cytoscape 3.9.1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STRING数据库获得PPI网络图;最后利用David平台进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分析各组大鼠代谢轮廓变化,借助Metabo Analyst数据库查询相关代谢通路.[结果]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共筛选出 49 个基于血清的代谢生物标志物(P<0.05),主要代谢途径为甘油磷脂代谢、亚油酸代谢、α-亚麻酸代谢、乙醚脂质代谢、赖氨酸降解、花生四烯酸代谢,其中包含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磷脂酰胆碱、溶血磷脂酰胆碱、脂肪酸及磷脂酰乙醇胺.[结论]针灸治疗可能通过多靶点、多通路来改善脑血管微循环、促进血管生成、减少脂质沉积、减缓炎症反应等改善机体免疫.结合文献数据,认为针灸的治疗具有组分多、目标多、路径多的特点,对于缺血性脑卒中有一定疗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20
-
p-糖蛋白170的表达水平与SRNS的关系及不同药物的干预效果比较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p-糖蛋白170(P-gp170)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与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的关系及环磷酰胺(CTX)和他克莫司(TAC)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60例原发性肾病(INS)患者分为激素敏感型肾病综合征(SSNS)组(A组)和SRNS组(B组),各80名,以3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C组).分别于发病初未用糖皮质激素(GC)治疗前(T1)、GC治疗4周后(T2)、B组GC治疗后加用TAC/GTX治疗4周后(T3)及B组加用TAC/GTX治疗8周后(T4)采集外周血标本,比较不同时间各组 P-gp170的表达水平.[结果]T1时A组与B组P-gp170表达量均高于C组(P <0.05),且T2时P-gp170表达均较T1时明显升高(P <0.01);B组 T3,T4时 P-gp170表达量均较 T1时明显回落(P <0.01);CTX治疗总有效率(60%)显著低于TAC(80%).[结论]GC可诱导INS患者 PBMC中P-gp170高表达,参与激素耐药的发生发展,选用免疫抑制治疗SRNS时,TAC干预效果强于CTX.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益气补肾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抑制抵抗作用及药理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分析益气补肾方对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抑制抵抗作用及药理学影响.方法:选取清洁级SD大鼠20只,雌雄各10只,鼠龄三个月,平均体重(200.48±15.72) kg,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组,观察组(10只)及模型组(10只);在第1、3、5、7天注射环磷酰胺(含量15mg/kg)于腹腔,同时观察组大鼠每天使用益气补肾方(经计算小鼠最大耐受量是104g/kg/24h)灌胃给药,模型组大鼠每天等剂量蒸馏水灌胃,两组大鼠均在末次给药以后将其处死;取大鼠胸腺与脾脏,计算免疫器官指数,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FN-γ、IL-2、IL-4、IL-10、单胺氧化酶(MAO)、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MTT法检测淋巴因子激活杀伤(LAK)细胞及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观察组大鼠胸腺指数与脾脏指数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血清IFN-γ、IL-2、IL-4及IL-10含量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LAK及NK细胞活性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血清MAO及MDA含量低于模型组,SOD含量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补肾方可恢复环磷酰胺所造成小鼠机体免疫抑制状况,提高小鼠自身免疫功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丹酚酸B抗氧化应激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凉血消痈的功效,近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丹参具有强心、改善微循环、抗血栓等作用.临床当中常用丹参的水煎剂,丹参的水煎剂的溶解成分主要为丹酚酸类物质,其中丹酚酸类物质当中的丹酚酸B是丹参水溶性成分之一,具有很强的生理学活性,丹酚酸B是丹酚酸类物质当中抗氧化作用最强的.丹酚酸B在体内具有调节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氧化酶,脱偶联型内皮一氧化氮合酶(eNOS),并通过调节Janus蛋白酪氨酸激酶2/信号转导子和转录激活子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JAK2/STAT3/VEGF)和肿瘤阻抑蛋白(p53),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抗凋亡通路,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JNK/MAPK),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p38MAPK)和雌激素受体α/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核转录因子-κB(ERα/PI3 K/Akt/NF-κB)抗炎通路,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Kelch样ECH联合蛋白1-抗氧化反应元件(SIRT1/Nrf2/Keap1-ARE)和NAD依赖性脱乙酰酶sirtuin-3/β细胞上的叉头转录因子1/超氧化物歧化酶(SIRT3/FOX01/SOD2)抗氧化通路和促自噬通路抑制氧化应激,保护组织器官免受氧化损伤.本文从丹酚酸B抗氧化应激损伤的通路研究出发,综述近五年发表在国内外期刊的相关研究,为扩大丹酚酸B临床应用范围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对卵巢癌 CAOV3 细胞 cyclinD1 及GADD1 5 3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对卵巢癌CAOV3 细胞周期蛋白 D1(cyclinD1)及其生长抑制和DNA损伤诱导蛋白 153(GADD153)表达的影响.[方法]以购置的卵巢癌 CAOV3 细胞分为三份,依次记录为空白对照组、多西他赛组及联合用药组.空白对照组常规加入培养液进行培养,多西他赛组单一给予多西他赛干预,联合用药组为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进行干预,三组均进行 72 h干预,采用 MTT法测定三组不同时间点细胞增殖率;采用PI单染流式细胞术完成两组细胞周期的测定;采用 Western Blot法检测三组 cyclinD1 及 GADD153 表达水平.[结果]联合用药组培养后 24 h、36 h及 72 h细胞增殖率均低于多西他赛组与空白对照组(P <0.05);联合用药组卵巢癌CAOV3 细胞 G0/G1 期低于多西他赛组和空白对照组,细胞S期高于多西他赛组和空白对照组(P <0.05);联合用药组细胞培养后24 h、36 h、72 h cyclinD1 水平均低于多西他赛组和空白对照组,GADD153 表达水平高于多西他赛组和空白对照组(P <0.05).[结论]多西他赛联合异环磷酰胺能诱导、促进卵巢癌CAOV3 细胞凋亡,有助于改善 cyclinD1 及 GADD153 表达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血清化学与网络药理学关联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小鼠的作用机理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基于肝癌模型小鼠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的血清化学成分,通过网络药理学、血清化学和实验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液质联用技术,确定复方苦参注射液血清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应用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将成分-靶点网络与肝癌-靶点网络进行映射,构建成分-肝癌靶点网络.对网络中核心靶点进行代谢通路(KEGG)富集分析.采用H22肝癌荷瘤小鼠模型,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波、及复方苦参注射液与环磷酰胺协同给药在肝癌治疗中的作用.结果:共鉴定出10个血清中的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如金雀花碱、N-甲基金雀花碱、苦参胺碱、槐胺碱、槐果碱、苦参碱、赝靛叶碱、氧化槐果碱、氧化苦参碱、5α,9α-二羟基苦参碱,可能是通过直接作用于Wnt、Notch、JAK/STAT、PI3K-Akt、ERK等多条通路达到其治疗肝癌作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具有抑瘤作用,与环磷酰胺协同给药可提高环磷酰胺的肿瘤抑制率,并降低肿瘤组织两面神激酶2(JAK2)、信号转导及转录活化因子(STAT3)的蛋白表达.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中的入血成分多为生物碱类成分,复方苦参注射液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作用于肝癌.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
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人参配伍石菖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8/5
目的:预测人参配伍石菖蒲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靶点及信号通路,为实验研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在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人参和石菖蒲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AD的靶基因,绘制人参和石菖蒲活性成分与作用靶点网络图,构建作用靶点蛋白互作网络(PPI),得出石菖蒲、人参及AD三者共同的作用靶点,并将人参与石菖蒲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进一步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富集分析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得到人参与石菖蒲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189个,AD的靶点基因575个,两者共同的作用靶点36个.GO功能富集和KEGG通路富集的结果提示,人参配伍石菖蒲治疗AD与甾体激素的生物合成、代谢通路以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环磷酸腺苷(cAMP)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5-羟色胺能突触、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有关.结论:初步预测了人参配伍石菖蒲治疗AD可能通过三者共同作用的36个靶点蛋白及相关信号通路起作用,结论尚待进一步药理实验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