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人机在卫勤保障中的应用现状及进展
编辑人员丨2天前
随着科技飞速发展,智能无人系统技术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本文从战场搜救、伤员运送、医用物资投送、卫勤侦察、卫生防疫等层面梳理了无人机在卫勤保障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并从伦理问题和制约条件两方面提出了无人机用于卫勤保障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院外猝死的特征和复苏效应
编辑人员丨2天前
目的:收集互联网有关"猝死"的新闻报道,分析猝死患者的特征和复苏效果,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借鉴。方法:应用互联网,在"百度"和"360搜索"网站,以"猝死"和"心脏骤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收集猝死事件报道时间限定为2013年1月至2022年12月,记录并分析猝死患者的年龄、性别、猝死发作特征、心肺复苏(CPR)实施特点及院前和最终临床结局等。分别对院前及最终临床结局进行亚组分析;采用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猝死患者院前及最终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结果:最终确定了177篇新闻报道,涉及猝死患者177例,其中男性152例(占85.9%),女性25例(占14.1%);年龄(37.27±16.82)岁,其中16~45岁占53.1%;触发因素主要包括剧烈运动(29.9%)、心脏病史(7.9%)、过度劳累(6.2%)、熬夜失眠(4.0%)、情绪激动(2.8%)等,有48.0%的患者无明显诱因。经现场急救,有104例(58.8%)患者院前实现自主循环恢复(ROSC),其中18例(10.2%)恢复意识;入院后经临床治疗,最终109例(61.6%)实现ROSC,其中86例(48.6%)恢复意识,有22例(12.4%)未报道最终结局。亚组分析显示,与院前实现ROSC患者( n=104)比较,非ROSC患者( n=73)猝死发生在睡眠中和居住地的比例更高,且未立即实施CPR、未全程实施CPR或未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除颤的比例更高;最终临床未恢复意识患者( n=91)与恢复意识患者( n=86)相比,也表现出相似的特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立即CPR 〔院前ROSC:优势比( OR)=8.06,95%可信区间(95% CI)为2.36~27.46;最终恢复意识: OR=9.10,95% CI为2.46~33.68〕和AED除颤(院前ROSC: OR=36.31,95% CI为4.53~291.19;最终恢复意识: OR=3.53,95% CI为1.45~8.61)均有利于猝死患者院前实现ROSC并最终意识恢复。 结论:院外猝死主要发生在年轻群体,剧烈运动是院外猝死的潜在因素之一,近一半猝死患者无明显诱因。立即快速CPR和AED除颤是最简单有效的现场急救方法,加强公众CPR技能及AED除颤的教育和培训、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提高猝死患者生存率与减少猝死发生的有效途径。结合实际临床抢救经验,旁观者CPR实施者为医务人员也是影响猝死患者临床结局不可忽略的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天前
-
突发事件医警联动协同机制的构建及建模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 解决现有医警联动协同机制响应缓慢、效率低下的问题,建立新型突发事件医警联动协同机制.方法 通过实地调研,了解现行存在问题,针对因素进行特性分析和流程分解,拟定医警联动机制和关键流程初稿.而后形成焦点专家小组集中进行讨论,确立最终医警联动协同机制,使用CPN tools基于前期构建的流程进行建模.结果 根据实地调研和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医警的信息共享未畅通,警察极少参与现场的急救任务,双方协同不足.本研究构建了"接警-信息搜集和评估-现场处置-伤员转运"全流程的医警联动协同模式.并绘制了流程图.在建模中充分考虑不同规模事件、不同伤情类别和不同应急场景下医警协同的可能,形成了医警联动协同模型.结论 本研究创新了新型院前医警联合急救的系统优化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分析和模型验证,能够为公共应急事件的应对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某部边防巡诊医疗队高原寒区救治批量冻伤的措施及体会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高原寒区医疗队暴风雪中现场急救批量冻伤的方法和措施. 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暴风雪中冻伤住院患者,157例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中的32例住院冻伤患者在暴风雪中冻伤发生部位、程度、现场快速处理措施、伤员转运、早期创面处理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总结. 结果 32例冻伤患者现场搜寻平均时间10.5 h/人,力担架转送平均时间12.5 h,救护车转送平均7.0 h.Ⅰ度、浅Ⅱ度、及深Ⅱ度冻伤30个部位均治愈,治愈率93. 75%,平均住院11.45 d;6例Ⅲ度冻伤中的2个部位下肢冻伤后期,经过院内切痂植皮治疗后无自觉不适,无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70 d,2个部位双足趾Ⅳ度冻伤干性坏死患者,院内观察42 d后行截趾手术,平均住院75 d,治愈出院,1例全身冻僵患者入院经评估确定死亡. 结论 采取快速的现场急救、现场早期复温、早期院内治疗前移治疗、快速通畅的转运等综合措施,可有效的降低冻伤患者在寒冷环境中迟滞时间,是降低冻伤发病率,缩短冻伤愈合时间,提高冻伤的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安徽省应急救援护士灾难准备度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分析安徽省应急救援护士灾难准备度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7年11月由安徽省护理学会举办的灾难护理及实践学习班中抽取的48家三级和二级医院的应急救援护士261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版护士灾难准备度量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护士灾难准备度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180.00(164.50,201.00)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3个维度得分中,灾难知识条目均分得分最高为4.50(4.00,5.50)分,灾后管理次之为4.20(3.50,5.00)分,灾难技术得分最低为4.00(3.00,5.00)分;学历(H=7.968~40.324,P<0.01或0.05)、救援护士资质等级(H=13.341~61.550,P<0.01)、医院等级(Z=-3.927~-1.202,P<0.01或0.05)、灾难教育学分(H=19.517~65.061,P<0.01)、参加应急演练(Z=-5.041~-3.583,P<0.01)和参加灾难救援(Z=-8.219~-6.280,P<0.01)是应急救援护士灾难准备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安徽省应急救援护士的灾难准备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在灾难技术及灾后管理方面还需进一步的提升,应将灾难护理学纳入应急救援护士继续教育的常规项目中,开展专题讲座,并定期开展应急演练,组建护理应急救援人力资源培养团队,对应急救援护士进行层层培训,同时对灾难救援事件进行搜集和分析,使灾难救援现场的实战经验得以分享和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中国海上医学救援现状和分级救治探索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以中国海上医学救援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国海上医学救援的分级救治模式.方法 回顾中国海上医学救援的历史,分析现阶段海上医学救援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国内外海上医学救援及浙江省人民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建设经验,提出中国海上医学救援分级救治模式.结果 发展中国海上医学救援分级救治,提高海上灾害的救援能力,需努力增强海上从业人员的自救互救能力、现场医学救援能力,加快医院船及基地医院的建设.结论 海上医学救援是应对海上突发灾害的重要机制,通过分级救治,提高海上灾害医学救援能力,为中国海洋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的保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丽水市首例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调查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报告丽水市一例新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为SFTSV感染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该患者进行个案调查、 病毒实验室检测,对患者居住和工作环境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媒介生物监测,对当地接触者进行血清学筛查,分析致病原因.结果 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 乏力、 腹泻、 意识障碍和多器官功能损害;血常规显示外周血小板减少(最低5×109/L),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最高75 mg/L),红细胞降低(最低1.07×1012/L),白细胞降低(最低1.80×109/L);血液样本检测SFTSV核酸阳性;经抗病毒、 抗感染对症治疗后,抢救无效死亡.患者有野外作业史和蜱虫叮咬史,但活动地区的蜱检测SFTSV核酸阴性.采集患者家属及周边居民的血液标本32份,检测SFTSV抗体,发现血清学阳性1例,病例搜索未发现其他病例.结论 该患者确诊为丽水市首例新布尼亚病毒感染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传染来源高度怀疑为当地蜱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某部遂行“东方之星”沉船救援事件卫勤保障的实践与思考
编辑人员丨2023/8/6
2015年6月1日21时30分,隶属于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豪华游轮“东方之星”,在从南京驶往重庆途中突遇龙卷风,在长江中游湖北监利水域沉没.船上共有人员454人,其中游客403人、船员46人、旅行社工作人员5人,最终12人获救,442人遇难.接到命令后,某部派出医务人员组成卫勤保障分队,紧急奔赴一线,执行现场搜救、医疗救治、卫生防疫、心理疏导等伴随保障任务,卫勤保障人员以顽强的战斗精神、精湛的专业技术、优良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完成了各项保障任务,确保了任务部队“无疫情发生、无战斗减员、无心理危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无人机在灾害救援领域的应用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无人机在灾害救援领域的应用提出思考和建议.方法 从无人机的发展特点探讨其在灾害救援医学领域的应用实际.结果 中国无人机应用于灾害救援起步虽晚,但发展迅速,目前已经应用于灾害现场实时监视、灾后伤员搜寻、物资投送、医疗用品运送和现场干预、通信中继和灾后灾情评估等工作.结论 无人机技术应用于灾害救援成效显著,未来还需要进一步改进技术、建立健全无人机规范流程、加强相关专业人员培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四甲基氢氧化铵的危险性及应急救援措施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了解四甲基氢氧化铵 (tetramethylammonium hydroxide, TMAH) 的危害性质, 减少TMAH危害暴露.[方法]搜集TMAH中毒和死亡案例, 查阅TMAH中毒机理的文献研究, 寻找防护对策.[结果] 1996年至今, 据可查资料因接触TMAH死亡6人, 致中毒11人, 导致人员死亡的TMAH水溶液中TMAH质量分数均在8%以上, 质量分数5%以下时均生还.TMAH危害性主要表现为经口和经皮急性毒性、对皮肤和眼具有腐蚀和刺激性, 致死率高.其OH-离子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造成皮肤和黏膜组织灼伤;TMA+基团对人体产生类似毒螺类的神经毒素, 会抑制呼吸肌肉群, 从而导致呼吸衰竭.[结论]企业应建立完整的TMAH安全操作规程, 作业人员要严格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作业现场应设置喷淋设施, 配备高效解毒剂敌腐特灵.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