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观察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管癌(ESCC)的疗效和生存获益情况.方法 将晚期ESCC患者分为对照组(第1天静脉滴注260 mg·m-2白蛋白紫杉醇+第1~5天静脉滴注20 mg·m-2顺铂)和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第1天静脉滴注卡瑞利珠单抗200 mg).2组均治疗4个周期,1个周期21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疾病控制率、客观缓解率、免疫功能(CD4+、CD8+、CD4+/CD8+)、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99、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安全性及生存获益情况.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纳入48和42例.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控制率和客观缓解率分别为79.17%(38例/48例)和62.50%(30例/48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57.14%(24 例/42 例)和 40.48%(17 例/42 例)](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外周血CD4+/CD8+分别为1.11±0.29和1.87±0.38,血清糖类抗原199分别为(50.03±6.21)和(36.41±4.87)ng·mL-1,血清癌胚抗原分别为(21.25±3.39)和(14.97±2.85)ng.mL-1,血清糖类抗原125分别为(29.82±4.16)和(20.63±3.34)ng·m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5.83%(46例/48例)和80.95%(34例/42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均以蛋白尿、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甲状腺功能异常、胃肠道反应为主,各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改善晚期ESCC患者免疫功能,抑制肿瘤标志物表达,提高生存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AP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血清sMICA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分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AP)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及血清可溶性MHC-1类链相关蛋白A(sMICA)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随机字表法将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期间河南省胸科医院收治的102例NSCLC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51)采用AP方案;研究组(n=51)采用AP联合帕博利珠单抗;分析两组疗效、血清sMICA水平、生活质量评分、随访1年的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 研究组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MICA水平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血清sMICA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生活质量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无失访病例,研究组生存率(44/51)显著高于对照组(35/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1,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顺铂可以提高NSCLC患者疾病控制率,降低血清sMICA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373例儿童血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 了解北京市丰台区儿童过敏原的分布特征,为临床诊疗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0~17岁373例可疑过敏性患儿的血清过敏原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pecific immmunoglobulin E,sIgE)水平及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季节的分布特征,并比较不同过敏原致敏的相关性.结果 吸入性过敏原前四位分别为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36.46%)、猫毛皮屑(30.56%)、狗毛皮屑(23.32%)和户尘螨(20.38%).食入性过敏原前四位分别为牛奶(50.13%)、鸡蛋白(15.01%)、鸡蛋黄(9.65%)和小麦/荞麦(9.12%).过敏原阳性率在患儿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P=1.000).不同年龄、不同季节过敏原种类分布存在一定差异.猫毛皮屑与狗毛皮屑、牛奶与鸡蛋白呈正相关(P<0.05).结论 北京市丰台区儿童吸入性过敏原以念珠菌/点青霉/分枝孢霉/交链孢霉/黑曲霉和猫毛皮屑为主,食入性过敏原以牛奶和鸡蛋白为主,过敏原种类在不同年龄、性别、季节组间存在一定差异,且不同过敏原致敏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红豆杉诱发卡瑞利珠单抗相关心肌炎1例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卡瑞利珠单抗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可造成严重的心脏损害。该文报道1例乳腺癌骨转移患者在应用卡瑞利珠单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红豆杉后发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及左心室收缩功能下降。通过追踪患者的临床症状、肌钙蛋白、B型利钠肽、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的变化,诊断、评价病情变化。最终该患者接受了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随访3个月左心功能未见明显改善。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我们应对其相关的心血管不良反应给予重视,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案有待进一步探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脑病22例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急性脑病的临床及短期预后特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22年12月至2023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22例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急性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及短期预后。按照可能的临床病理机制及影像学特征分为细胞因子风暴组、兴奋毒性组及不能分类的脑病组,对各组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描述性分析。根据末次随访儿童校正版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2分)和预后不良组(>2分),两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 结果:22例患儿中男10例、女12例,起病年龄为3.3(1.7,8.6)岁。11例(50%)有异常既往史,4例有异常家族史。患儿均以发热起病,21例(95%)在发热24 h内出现神经系统症状。首发神经系统症状中抽搐17例,意识障碍5例。病程中脑病表现22例,抽搐20例,言语障碍14例,不自主运动8例,共济失调3例。细胞因子风暴组3例均为急性坏死性脑病(ANE);兴奋毒性组9例,8例为急性脑病伴双相发作及后期弥散减低(AESD),1例为偏侧惊厥偏瘫综合征;不能分类的脑病组10例。天冬氨酸转氨酶升高9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4例,血糖升高3例,D二聚体升高3例;5例检测血清铁蛋白3例升高,9例行血和脑脊液神经丝轻链蛋白检测5例升高,18例检测血细胞因子7例升高,8例检测脑脊液细胞因子7例升高。18例头颅影像学异常,3例ANE均显示对称性、多灶性病灶,8例AESD均存在“亮树征”。22例患儿急性期均给予对症治疗及免疫治疗(免疫球蛋白或糖皮质激素),其中1例ANE予托珠单抗治疗。22例患儿随访50(43,53)d,预后良好组10例,预后不良组12例,两组在流行病学、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启动免疫治疗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新型冠状病毒也是引起急性脑病的重要病原体,AESD和ANE为常见急性脑病综合征,早期甄别发热、抽搐、意识障碍的患儿并积极治疗是改善其预后的关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更正
编辑人员丨5天前
本刊2024年第59卷第4期《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和铂类一线治疗复发转移性头颈部鳞癌:一项前瞻性Ⅱ期临床研究》一文,第324页结果部分第三段中,“经过治疗,患者中位PFS为11.6个月,中位OS为18.9个月”中的中位OS应为18.8个月,第325页图2B中的“mOS:18.0个月”应为“mOS:18.8个月”,特此更正并致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在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1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确诊的初治SAA患者,应用免疫磁珠分选SAA患者外周血CD8 +T细胞,MTT法检测其增殖能力。应用全身照射(TBI)及供者淋巴细胞输注(DLI)方法制备SAA小鼠模型,其中未接受预处理的正常对照组10只;仅接受TBI组10只;接受TBI及DLI组15只。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 +T细胞内穿孔素、颗粒酶的表达及SAA小鼠模型中外周循环CD4 +/CD8 +细胞比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体外培养CD8 +T细胞培养基上清中干扰素γ(IFN-γ)水平。构建SAA小鼠模型研究各组用药后血象恢复情况及生存时间。 结果:共纳入初治SAA患者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22~49岁(中位年龄35岁)。在IL-2浓度20.0、200.0和2 000.0 U/ml刺激时他克莫司可抑制CD8 +T细胞增殖( 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SAA患者CD8 +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IL-2组[(2.25±0.76)%、(6.70±0.82)%比(9.10±1.90)%,均 P<0.05)]。应用他克莫司组CD8 +T细胞IFN-γ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 P<0.05)。给SAA小鼠用药10 d后,他克莫司组SAA小鼠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计数均高于SAA组(均 P<0.05)。他克莫司组SAA小鼠CD8 +T细胞内穿孔素表达低于SAA组[(18.39±6.65)比(29.99±9.83), P<0.05)]。SAA组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18.6 d,90 d存活率为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中位生存时间为44.6 d,90 d存活率为80%。他克莫司组SAA小鼠生存时间长于SAA组( P<0.05)。 结论:他克莫司对SAA患者免疫状态的调节与环孢素A类似,对CD8 +T细胞有免疫抑制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研究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SoJI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10年10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童风湿科住院确诊SoJIA患儿75例,分析SoJIA合并ILD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预后。结果:75例SoJIA中合并ILD 12例(占16%),其中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发病年龄(7.9±2.6)岁。12例均有发热,伴关节炎10例,以大关节多见,按发生率高到低依次为膝、髋、肩关节;起病初无关节受累2例,随访过程中一直无关节症状出现。同时具备发热、皮疹、关节炎三联征9例(75%)。ILD相关的临床表现大多数为非特异性表现,其中咳嗽8例(75%),呼吸急促7例(58%),胸痛3例(25%),肺部查体闻及爆裂音4例(33%),肺动脉高压1例(8%)。实验室检查炎性指标均明显升高,其中CRP为(235±112)mg/L,ESR为(39±25)mm/1 h,血清铁蛋白(SF)为(1 312±384)ng/ml,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为(212±101)mg/L。胸部高分辨率CT(HRCT)表现为网状/线状影12例,实变影7例,小叶间隔增厚5例,磨玻璃影4例,蜂窝状1例。ILD发生在SoJIA早期(病程≤6个月)的4例(占33%),出现在病程中晚期(>6个月)的8例(占67%),但均出现在SoJIA的活动期。12例全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大剂量激素(>1 mg·kg -1·d -1)为11例,其中行甲泼尼龙针冲击治疗2例。均同时应用慢作用抗风湿药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同时需使用两联以上的5例(42%)。肺损害发生前曾使用过生物制剂的1例,其余11例之前未使用过生物制剂,在诊断SoJIA合并ILD后有4例应用托珠单抗。12例患儿中合并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MAS)7例,发生2次及以上MAS占25%。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10例,死亡2例,死因均为呼吸衰竭。 结论:SoJIA合并ILD起病隐匿,与原发疾病活动状态有关,HRCT对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治疗中病情容易反复,容易合并MAS,死亡率高,需引起广大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单克隆抗体治疗IgG4相关疾病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免疫球蛋白G4相关疾病(immunoglobulin-G4 related disease,IgG4-RD)是一类由免疫介导的慢性纤维炎性疾病,其特征是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导致的纤维化和组织破坏。随着对IgG4-RD的病理生理学研究的深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生物靶向治疗为有效控制疾病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减少了药物带来的相关副作用。B细胞表面抗原CD20阻断剂利妥昔单抗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靶向治疗药物,此外,奥贝利单抗、伊奈利珠单抗、埃罗妥珠单抗等多种单克隆抗体也在积极的进行临床试验。文章就单克隆抗体治疗IgG4-RD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IgG4-RD治疗提供依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伊布替尼治疗伴 MyD88突变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预后的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伊布替尼对伴髓样分化因子( MyD) 88突变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 方法:选择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肿瘤科收治的134例难治性DLBC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按2∶1分为训练集( n=94)和测试集( n=40)。其中,训练集患者年龄为60~78岁,男、女性患者分别为41、53例,根据 MyD88基因型将训练集患者分为 MyD88突变型组( n=33)和 MyD88野生型组( n=61)。测试集患者年龄为62~80岁,男、女性患者分别为18、22例。收集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如性别、年龄、病变部位、DLBCL结外累及部位、Hans分型、Ann-Arbor分期、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β2-微球蛋白(MG)水平、CD5表达情况、Ki-67指数、治疗方案、既往治疗方案种类、 MyD88突变等。采用 χ2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伊布替尼疗效等定性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不同患者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不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建立列线图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临床决策曲线分别对模型的区分度、准确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同时建立预测患者预后的危险分层系统。2组患者性别构成比、年龄等一般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本研究经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文号:32846),所有患者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 MyD88突变型组难治性DLBCL患者采取伊布替尼治疗后的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60.6%(20/33)和97.0%(32/33),均高于 MyD88野生型组的34.4%(21/61)和82.0%(50/6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97, P=0.015; χ2=4.33, P=0.037)。训练集94例难治性DLBCL中 MyD88野生型组患者的2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和总体生存(OS)率分别为64.8%和63.7%, MyD88突变型组分别为63.6%和62.3%,2组患者中位PFS期分别为16.0和11.7个月,中位OS期分别为18.1和13.2个月,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②采用伊布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中, MyD88野生型者( n=25)的2年PFS和OS率分别为57.5%和54.7%,均高于 MyD88突变型者( n=21)的50.3%和48.2%,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9.37、 P=0.002, χ2=7.79、 P=0.005)。③对难治性DLBCL患者PFS、OS率进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2分( HR=1.846,95% CI:1.476~2.283, P=0.036),LDH水平≥250 IU/L( HR=2.983,95% CI:2.525~3.358, P=0.008),β2-MG表达呈阳性( HR=3.241,95% CI:2.508~3.956, P=0.005),既往治疗方案种类>2种( HR=3.062,95% CI:2.547~3.618, P=0.011),伴 MyD88突变( HR=3.742,95% CI:3.028~4.439, P=0.041)是难治性DLBCL患者PF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ECOG评分≥2分( HR=3.726,95% CI:1.842~3.677, P=0.014),β2-MG表达呈阳性( HR=2.529,95% CI:1.927~3.124, P=0.027),既往治疗方案种类>2种( HR=2.796,95% CI:2.145~3.425, P=0.018),伴 MyD88突变( HR=2.483,95% CI:2.139~2.917, P=0.024)是难治性DLBCL患者OS率的独立危险因素。④构建预测患者PFS和OS率的列线图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95% CI:0.801~0.924)和0.849(95% CI:0.795~0.918),灵敏度分别为90.28%和88.46%,特异度分别为87.42%和85.93%,对患者预后情况区分度较好。预测患者PFS和OS率的列线图模型的校准曲线评价结果显示,训练集、测试集的预测值和实际观测值拟合度良好( χ2=1.21、 P=0.093, χ2=1.31、 P=0.085),一致性、准确性均较好。预测患者PFS和OS率的列线图模型的临床决策曲线评价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在高风险阈值为0~0.9时,净获益值均为正值,即具有明显的正向净收益,具有良好的临床实用性。⑤根据对难治性CLBCL患者危险评分总分,将40例测试集患者分为3个危险组:低风险组( n=12,总分<65分),中风险组( n=16,5分≤总分<105分),高风险组( n=12,总分≥105分),其中低、中、高风险组难治性DLBCL患者比例分别为30%(12/40),40%(16/40)和30%(12/40)。3组患者的OS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15, P=0.010),提示该危险分层系统能较好区分患者生存情况。 结论:MyD88突变与难治性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伊布替尼疗效有关,采用伊布替尼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可改善伴 MyD88突变患者的预后。预测患者DFS和OS率的列线图模型对预测难治性DLBCL患者预后的区分度较高,准确性和有效性较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