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殖道解脲支原体感染患者PCT、CRP水平变化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已婚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感染患者的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变化及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已婚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11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该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已婚妇女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PCT、CRP水平,对比两组的调查问卷结果,对影响生殖道Uu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观察组的PCT、CRP水平分别为(3.71±0.64)μg/L、(34.26±4.23)m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0.49±0.16)μg/L、(4.84±0.75)mg/L]( t=35.05、48.76,均 P < 0.001)。观察组中每次使用避孕套、无流产史、性伴侣为1人、初次性生活年龄 ≥ 20岁、性交频次 ≤ 3次/周、无不洁性接触史和知晓Uu知识感染的患者比例分别为54.55%、24.24%、65.15%、54.55%、42.42%、69.70%、34.8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0.00%、48.00%、88.00%、76.00%、66.00%、94.00%、60.00%(χ 2=9.79、9.33、8.81、6.89、7.89、11.56、9.32, P=0.002、0.009、0.003、0.008、0.005、0.001、0.002)。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流产次数、性伴侣人数、初次性生活年龄 < 20岁、性交频次和不洁性接触史均为影响Uu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2.12、3.58、2.34、2.84、4.24),高频次使用避孕套和知晓Uu感染知识为保护性因素( OR=4.03、3.03)。 结论:已婚女性生殖道Uu感染患者的血清PCT、CRP水平异常升高,可作为早期诊断的敏感性指标。性交频次、性伴侣人数、流产次数偏多、性生活过早及不洁性接触史是导致其发生的危险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核因子κB等细胞因子对不孕不育症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不孕不育症患者血中的核因子κB(NF-κB)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及生殖道(宫颈分泌物、精浆)解脲支原体(UU)的含量,分析其在不孕不育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6月不孕不育夫妻30对为观察对象,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时间段,在过去两年内有生育史的健康夫妻30对,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中 NF-κB、TNF-α含量,采用脲酶比色法检测生殖道分泌物UU。结果:观察组UU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孕不育症患者UU感染者血中NF-κB[(16.72±1.23)mg/L]、TNF-α[(12.00±0.98)ng/mL]水平高于UU阴性者[(11.84±0.48)mg/L、(8.03±0.56)ng/mL)] ( t=-44.347、-36.461,均 P<0.01);观察组NF-κB[(15.82±2.21)mg/L]、TNF-α[(11.27±1.8)n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3.90±0.71)mg/L、(1.75±0.21)ng/mL] ( t=40.511、37.474,均 P<0.01);且NF-κB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 R 2 = 0.9547, P<0.05)。 结论:UU感染可导致患者体内细胞因子NF-κB、TNF-α表达异常,细胞因子平衡失调,降低生殖能力,从而引起不孕不育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宫炎平胶囊对小鼠解脲支原体性生殖道炎症和生育能力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00只雌性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利用解脲支原体(Uu)感染建立生殖道炎症模型。阿奇霉素组小鼠阴道给予阿奇霉素40 mg/kg,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阴道给予宫炎平胶囊50、100 mg/kg,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1次/d,连续给药4周。记录各组生育情况。采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阴道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各组小鼠阴道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MCP-1)、IL-4、IL-12、TNF-α、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GSH-Px水平;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测定小鼠阴道TLR4、NF-κB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阿奇霉素组及宫炎平胶囊低、高剂量组小鼠生育时间、鼠仔死亡数降低,产仔数增多( P<0.05),阴道组织MCP-1、MPO、IL-4、IL-12、TNF-α水平降低( P<0.05),GSH-Px水平升高( P<0.05),TLR4 mRNA[(1.25±0.33)、(2.97±0.92)、(2.32±0.72)比(3.69±1.32)]、NF-κB mRNA[(1.48±0.42)、(2.91±0.99)、(2.13±0.70)比(3.83±1.41)]水平降低( P<0.05),TLR4[(0.63±0.13)、(1.32±0.34)、(1.04±0.33)比(1.63±0.41)]、NF-κB[(0.63±0.14)、(1.36±0.32)、(1.03±0.30)比(1.94±0.58)]蛋白表达降低( P<0.05),且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 结论:宫炎平胶囊对小鼠Uu感染生殖道炎症具有明显治疗作用,可提高小鼠生育能力,其机制可能与宫炎平胶囊抑制小鼠阴道TLR4/NF-κB通路激活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泌尿生殖道生殖支原体感染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是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生殖支原体感染可引起男性尿道炎,女性宫颈炎、盆腔炎、不孕、异位妊娠、早产等疾病,其主要通过与感染者黏膜直接接触传播,诊断方法主要是PCR。支原体耐药形势严峻,阿奇霉素、莫西沙星是目前主要治疗用药。本文对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感染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作一简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观察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治疗结局和安全性。方法:2019年6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性病门诊连续招募经核酸检测确诊的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患者,给予多西环素7 d继以莫西沙星7 d的序贯疗法,治疗结束后2 ~ 3周行病原学或临床判愈。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治疗结局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纳入合格受试者36例,男30例,女6例。18例(50%)完成了治疗后的病原学复测,其中12例达病原学治愈,6例治疗失败;另18例获临床治愈。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治疗生殖支原体尿道炎/宫颈炎的总体有效率为83.3%(30/36,95% CI:70.5%,96.1%),治疗结局与患者年龄、性别、婚姻状态、近1个月性伴数、性病史、近1个月抗生素用药史及合并感染均无显著关联(均 P > 0.05)。 结论:多西环素-莫西沙星序贯疗法对南京地区生殖支原体感染的疗效有限,临床上应用该方案时应警惕治疗失败可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3种常见病原体在泉州地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特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研究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解脲脲原体(UU)在泉州地区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感染中的分布特点及尿沉渣结果特点。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20年7月在本院泌尿外科及皮肤性病科就诊的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1 360例患者,按年龄将患者划分为15~19岁组(51例)、20~29岁组(625例)、30~39岁组(448例)、40~49岁组(171例)、≥50岁组(65例)。采用PCR法检测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生殖道分泌物中的CT、NG、UU,并分析患者尿沉渣结果与感染病原体类别间的相关性。结果:CT和NG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UU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CT、N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15~19岁组的CT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组( P<0.05),而NG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所有其他组(均 P<0.05)。20~29岁、30~39岁组的3种病原体总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50岁组(均 P<0.05)。15~19岁组的CT和NG混合感染高于20~29岁、30~39岁、40~49岁组(均 P<0.05)。15~19岁组的NG和UU混合感染高于20~29岁组;15~19岁组的3种病原体混合感染高于30~39岁组( P<0.05)。尿潜血更多见于NG感染者。单一感染者(69例)和混合感染者(18例)的临床治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34)。 结论:泉州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具有年轻化趋势,处于性活跃期的20~39岁人群的总感染率最高;伴有NG感染患者的尿潜血指标更易出现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脲支原体属感染的影响因素与诊治现状
编辑人员丨6天前
脲支原体属是一种人体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包含两个生物群:生物群1和生物群2,2002年,根据生物群间的差异,将生物群1独立成为新物种,命名为微小脲原体(Up),生物群2称为解脲脲原体(Uu)。Uu感染与多种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相关,如不孕不育、早产、尿道炎等,而Up的致病作用仍存在争议。研究表明,不同血清型在不同疾病和人群中的致病性和耐药性方面存在差异,提示临床对脲支原体属进行分型、分群检测的重要性。本文就脲支原体属感染的影响因素与相关诊治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脲支原体属检测阳性的临床意义和分型分群检测的必要性提供思考,为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欧洲、澳大利亚、英国生殖支原体感染诊疗指南介绍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生殖支原体可导致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等泌尿生殖道感染甚至附睾炎、盆腔炎、早产等并发症。由于近年来生殖支原体感染率的升高以及多种常用治疗药物耐药的普遍出现,2016年欧洲、2017年澳大利亚性健康联盟、2018年英国性健康与HIV协会分别颁布了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诊疗指南,就其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患者与性伴的治疗、随访等方面给出了建议,对我国生殖支原体感染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致多形红斑3例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总结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多形红斑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多形红斑患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3例患儿均有发热、皮肤和黏膜损害,皮肤损害表现为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受累的黏膜包括口腔黏膜、眼结膜及生殖器黏膜,均接受糖皮质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抗支原体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例在治疗过程中继发细菌感染,加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随访均无后遗症发生。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儿童多形红斑,临床少见,常被误诊,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及早予糖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抗肺炎支原体及对症支持治疗往往预后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原发性尿道炎和非特发性尿道炎男性患者第一尿中的细菌菌群鉴定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运用克隆文库法分析原发性尿道炎和非特发性尿道炎男性患者第一尿中的细菌菌群分布情况。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64份尿道炎男性患者(原发性尿道炎和非特发性尿道炎)第一尿的尿液标本,根据基于16S核糖体RNA基因的克隆文库方法分析细菌菌群分布情况。此外,通过常规PCR方法检测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生殖支原体、人支原体、解脲支原体或细小脲原体的菌群情况。结果:64份尿液标本中,42份通过克隆文库方法成功分析出结果;评估了2 781个克隆,并检测到95种细菌系统发育型。微生物系统发育型的克隆文库法检测结果:从6个标本中检测到淋病奈瑟菌,并且是5个标本中的主要细菌种类;从5个标本中检测到生殖器分枝杆菌,并且是3个标本中的优势菌种;从2个标本中检测到解脲支原体;分别在8个和1个标本中分别检测到流感嗜血杆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在10个样本中检测到阴道加德纳菌。常规PCR中TMA方法从15个标本中检测到沙眼衣原体;在8个样本中检测到淋病奈瑟菌,且是5个标本中的优势菌种,在2个样本中占据100%的菌群。常规PCR中TaqMan法在12个样本中检测到生殖器分枝杆菌,且在2个样本中占据50%以上菌群;在1个样本中检测到淋病奈瑟菌,占比100%。结论:克隆文库法可检测菌群中各菌种的占有率,可成为男性尿道炎细菌分析的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