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开放性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应用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的手术方式。方法:选取河南省人民医院甲状腺外科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行甲状腺癌根治术的18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90例患者应用传统甲状腺外侧入路(对照组),另90例患者应用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声音嘶哑、低钙症状;术后引流量、拔管时间、术后住院天数;术后1、3、5、30 d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a 2+及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轶和检验及 χ2检验。 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10±4) ml、(67±8) min比(18±5) ml、(95±12)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6.687、-3.121, P<0.05),低钙症状患者分别为观察组1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731, 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3、5、30 d血清Ca 2+[(2.23±0.15)、(2.25±0.18)、(2.24±0.14)、(2.28±0.12) 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2.12±0.13)、(2.15±0.22)、(2.18±0.19)、(2.20±0.15)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0.243、0.312、0.358、0.406, P<0.05);观察组血清PTH[(22.3±6.8)、(25.2±5.8)、(24.8±6.3)、(33.7±5.1) 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15.8±5.6)、(16.3±7.9)、(18.2±8.5)、(24.6±7.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982、0.284、0.233、0.282, P<0.05)。 结论:甲状腺癌根治术应用甲状腺内侧气管旁入路,操作快捷,术野清晰,能很好的保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的功能,手术入路安全可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甲状腺叶瓣修复喉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甲状腺叶瓣在喉癌喉部分切除术后喉瘘修复中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收治的6例喉癌术后发生严重喉瘘,经保守治疗10~45 d无效后行甲状腺叶瓣修复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1~68岁。术中甲状腺峡部切断缝扎后,自下而上游离甲状腺叶,将带蒂甲状腺叶瓣向上内侧翻转覆盖关闭喉瘘口。结果:甲状腺叶瓣5例以甲状腺上极为蒂,1例以甲状腺下极为蒂,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术后1周行喉镜检查证实喉腔瘘口均愈合良好,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为8~18 d,术后7~16 d恢复经口进食,术后30~60 d均拔除气管套管。随访5~48个月,所有患者呼吸通畅,吞咽及发音功能较好,均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及甲状旁腺功能受损等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甲状腺叶瓣就近转蒂修复喉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安全可行、疗效满意等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蛋白相关性杆状体肌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63岁,1年前开始出现左下肢无力、变细,继而右下肢也出现同样症状,随后双上肢抬举费力,右上肢近端肌肉萎缩,入院前出现吞咽困难。既往腰椎间盘突出5年、颈椎间盘突出1年,家族史阴性。入院查体:行走呈鸭步。双上肢肌力:肩外展:左侧3级,右侧2级;屈肘:左侧4+级,右侧4-级;伸肘:左侧4级,右侧3级;余正常。双下肢肌力:屈髋:左侧3级,右侧3级;屈膝:左侧4级,右侧5级;伸膝:左侧4+级,右侧4+级;余正常。右上肢近端肌肉及左下肢肌肉明显萎缩,双侧翼状肩。全身肌肉无压痛。病理征(-)。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137 U/L(参考值38~174 U/L),乳酸脱氢酶(LDH)258 U/L(参考值91~245 U/L);甲状腺功能六项正常;风湿系列正常;血生化:球蛋白43.7 g/L(参考值20~40 g/L);血清免疫固定电泳游离L轻链阳性;尿免疫固定电泳阴性;血清蛋白电泳阴性;心脏超声、脑动脉超声、颈部超声均未见异常;胸部CT:双肺条索影;磁共振成像(MRI):双侧股前肌群、股内侧肌群、股后肌群对称性略萎缩,双侧小腿周围肌肉,包括外侧肌群及后部肌群对称性略萎缩,双侧盆腔周围臀区肌群、髂区肌群及股前肌群对称性轻度萎缩。骨髓象:浆细胞占1%,形态大致正常。骨髓流式细胞术未见异常浆细胞。肌电图:双侧股四头肌、肱二头肌、左侧三角肌静息下可见不同程度正尖样波或纤颤样波,部分肌肉可见窄小电位、左侧腓肠肌可见少量宽大电位,部分所检肌呈肌源性损害+自发电位表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胸肌变异伴腋静脉3支变异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66岁,因“发现左乳包块2 d”于2021年3月31日入住铜陵市人民医院乳腺和甲状腺外科。查体:双乳对称,皮肤表面无红肿、橘皮样改变及酒窝征。左乳内上象限距离乳晕约3.0 cm处可触及1枚约2.0 cm×1.5 cm肿物,质韧,边界不清,活动度较差,无明显压痛,无乳头溢血、溢液。右乳未触及明显肿物,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区未触及明显肿大淋巴结。既往有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史。乳腺彩超检查示左乳11~12点钟方向、距乳头约3.0 cm处可见约17 mm×18 mm×11 mm低回声结节,边界欠清晰,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改变,纵横比大于1,包膜不明显,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分级4A级。乳腺钼靶示左乳内上象限中带11~12点钟方向可见一不规则形肿块,高密度,边缘呈毛刺状,局灶性不对称,并段性分布的细小多形性钙化,BI-RADS 5级。初步诊断:左侧乳腺肿物。2021年4月6日在全身麻醉下行左侧乳腺肿物切除术,术中冷冻切片病理检查:左乳浸润性癌,前哨淋巴结1/2枚见癌转移。遂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术中行左侧乳房切除时发现一处长约12 cm的变异肌肉(图1A),位于左侧胸大肌内侧、胸骨左侧,上下端均为扁平的肌束,覆盖在左侧胸大肌内侧上方,肌纤维走向与左侧胸大肌呈60°左右夹角,从肌肉的形状和位置判断为胸前壁的异常肌,考虑为胸骨肌,临床上较为少见。同时,对该患者行腋窝淋巴结清扫,解剖、分离腋静脉时发现左侧腋静脉呈3支变异,在胸小肌外侧缘距离腋静脉入口约2.0 cm处可见3支静脉共同汇合成腋静脉,目测3支静脉直径相近,约为0.5 cm(图1B)。术后病理报告:左乳腺浸润性导管癌Ⅱ~Ⅲ级,大小约35 mm×15 mm×15 mm,未见明确神经、脉管侵犯,左侧腋窝前哨淋巴结1/2枚、左侧腋窝淋巴结4/17枚见癌转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颈动脉内侧异位甲状腺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本文报道1例临床上较为罕见的颈动脉内侧异位甲状腺患者的诊治经过。患者男,53岁,因“发现颈部包块2年余”入院。术前甲状腺彩超及颈部CT均提示甲状腺右叶肿物,但术中探查及病理证实为颈动脉内侧异位甲状腺。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复查甲状腺彩超、甲状腺功能均未见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的解剖分类和在头颈重建领域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的解剖特点,以及在头颈重建领域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12月湖南省肿瘤医院收治的74例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的口腔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12例,年龄31~69岁,平均50.2岁。其中舌癌39例,牙龈癌24例,口颊癌11例;T4N1M0 26例,T4N0M0 22例,T3N1M0 15例,T3N2M0 11例。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或颈内静脉吻合。术中记录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软组织缺损大小、游离股内侧皮瓣长、宽、厚以及血管蒂长度和血管蒂来源。术后随访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功能状态和供区恢复情况。结果:口腔恶性肿瘤患者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大小为4.0 cm×3.5 cm~9.0 cm×5.5 cm,全部应用游离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移植修复,皮瓣长(12.5±0.4)cm、宽(7.2±0.4)cm、厚(3.5±0.2)cm,血管蒂长度为(8.6±0.4)cm。所有病例中股内侧穿支恒定存在,具体血管蒂来源分为6类,股内侧肌和长收肌之间的股动脉蒂肌间隔穿支4例(5.4%),长收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6例(8.1%),股薄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16例(21.6%),股薄肌和大收肌之间的股深动脉蒂肌间隔动脉穿支9例(12.2%),大收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29例(39.2%),半膜肌的股深动脉蒂肌皮穿支10例(13.5%)。74例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均直接闭合,随访12~36个月,皮瓣外观满意,吞咽、言语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4例发生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后效果良好。结论:股内侧嵌合穿支肌皮瓣组织量丰富,血管解剖恒定,可选择设计方案多,皮瓣供区损伤小,是头颈肿瘤术后重建的理想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股前区域分叶皮瓣修复口颊癌的制备经验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介绍游离股前区域分叶皮瓣的制备策略和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21年9月湖南省肿瘤医院肿瘤整形外科收治的72例洞穿性口颊癌缺损病例,其中男性61例,女性11例,年龄为31~56岁。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TNM分期:T3N1M0 20例,T3N2M0 13例,T4N0M0 24例,T4N1M0 15例。计划全部采用游离分叶股前区域皮瓣移植修复。仅有一套血管蒂时,穿支血管蒂动脉与甲状腺上动脉吻合,伴行静脉与甲状腺上静脉端端吻合,有两套血管蒂时第二套穿支血管与面动静脉吻合。结果:72例口颊癌肿瘤根治术后遗留的继发软组织缺损面积为5.0 cm×4.0 cm~11.0 cm×7.0 cm;第一块股前区域皮岛面积为5.0 cm×4.0 cm~13.0 cm×7.0 cm,第二块股前区域皮岛面积为5.0 cm×3.0 cm~10.0 cm×7.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闭合。在所有病例中,有35例血管蒂同时携带股外侧肌瓣用于填塞口底腔隙缺损。皮瓣血管蒂主干的平均长度为7.2 cm(范围:6.8~8.2 cm),血管蒂动脉的平均管径为1.6 mm(范围:1.4~2.2 mm),所有皮瓣的血运重建仅吻合1支伴行静脉,伴行静脉的平均管径为2.1 mm(范围:1.6~2.8 mm)。术后有3例患者发生血肿,其中1例发生血管危象,急诊探查后成功挽救其中2例,另1例皮瓣完全坏死,采用带蒂胸大肌皮瓣移植补救。随访12~38个月,皮瓣外观满意,未见明显臃肿,患者张口、语言功能满意,供区仅遗留线性瘢痕,大腿功能未见明显影响。5例患者肿瘤局部复发,再次行肿瘤根治术并以带蒂胸大肌皮瓣转移修复。6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同侧4例,对侧2例),再次行颈部淋巴清扫术。结论:股前内侧穿支血管发出并分布于股前外侧区域分支的解剖基础可以被充分利用于股前区域分叶皮瓣的制备,适用于口颊癌根治手术后遗留的洞穿性缺损修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C7横突入路星状神经节阻滞的超声解剖研究及临床应用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研究C7横突毗邻高频超声解剖特征及其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高频超声获得52例(共104侧)健康成人双侧C7横突平面超声解剖声像图特征后存储,供术者学习并正确标记各组织结构.选取50例接受超声引导下SGB治疗的患者,将其分为BC7组(学习前25例)和AC7组(学习后25例).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SGB成功率、调整针尖次数、麻醉药物剂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C7平面中观察到的主要肌肉是颈长肌和前斜角肌,描述了迷走神经位于颈动脉鞘内、胸膜位于锁骨下动脉后方、喉返神经位于甲状腺下动脉分支附近的超声解剖关系,星状神经节在椎前筋膜深面,颈长肌外侧、椎动静脉及前斜角肌内侧区域可见扁平状低回声结构,并发出数根低回声神经束声像图特征.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超声引导下SGB,并出现霍纳综合征,SGB成功率为100%.BC7组患者手术时间[(5.36±1.11)min]长于AC7组[(3.08±0.86)min],BC7组患者调整针尖次数[(4.20±1.00)次]多于AC7组[(2.24±0.87)次],BC7组患者麻醉药物剂量[(1.82±0.28)mL]大于AC7组[(1.64±0.2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C7横突入路毗邻结构超声学习后SGB穿刺安全性高,简单易操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超声造影诊断颈部深筋膜副甲状腺一例
编辑人员丨2024/7/6
患者32岁,女性,因“乳腺增生、甲状腺结节”就诊。3年前颈部正中发现一“蚕豆”大小包块,外院手术切除,考虑为良性(具体不详)。体格检查:双侧颈部甲状软骨水平均可扪及一直径约1.0?cm的结节,质软,边界清楚,无明显压痛,皮肤完整;颈前下部皮肤见一长约3.0?cm的横行切口痕迹。血常规、凝血四项、血清八项检查均为阴性,肿瘤标志物未查,自述甲状腺功能正常(具体不详)。超声检查:甲状腺位置、大小及形态正常,包膜光滑,右叶上部腺体内可见一囊实性结节,大小约0.5?cm×0.5?cm×0.3?cm,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示结节内未见血流信号;甲状腺腺体回声欠均匀。双侧颈部未见肿大淋巴结,颈前下部切口处皮下软组织未见异常回声。甲状腺双侧叶前方、颈动脉鞘内侧深筋膜层内均可见一等回声结节,左右对称分布,右侧大小约0.8?cm×0.8?cm×0.4?cm,左侧大小约1.1?cm×1.1?cm×0.7?cm(、),边界清楚,形态较规则,内部回声欠均匀,后方回声无增强或衰减,部分切面隐约见“鼠尾”征,CDFI示其内可见丰富的树枝状动脉血流信号,血流起源处似与甲状腺上动脉关系密切(,),频谱显示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为23.8?cm/s,阻力指数为0.68。超声诊断:甲状腺右叶囊实性结节,考虑结节性甲状腺肿。颈前深筋膜层等回声结节,考虑结节性筋膜炎?转移灶?异位甲状腺?神经鞘瘤?为进一步明确诊断对颈前左侧深筋膜层等回声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显示左侧颈部结节动脉期第9秒开始快速均匀增强,与颈前肌层相比呈高增强,与甲状腺相比呈等增强,增强后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增强范围与常规超声相比无扩大,第14秒达峰值强度(),随后与甲状腺同步缓慢消退(早于颈前肌层),呈均匀增强,增强强度与颈前肌层相比呈高增强,与甲状腺相比呈等增强()。结节所在深筋膜与结节同步增强、同步消退,增强强度相当。时间-强度曲线分析发现,颈部结节与甲状腺曲线形态一致,几乎重叠,增强、消退时间及强度均相似()。参量成像分析结节内造影剂到达时间的分布与甲状腺相似()。超声造影考虑为颈部左侧深筋膜内异位甲状腺(副甲状腺)。患者要求明确病理,遂对左侧颈部深筋膜结节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病理提示穿刺组织为甲状腺组织伴腺瘤样增生。结合超声影像表现和病理,临床考虑颈部结节为深筋膜层副甲状腺伴腺瘤样增生,遂未行特殊治疗,随访观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观察磁共振成像技术在2型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PDN)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在本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糖尿病(DM)组(n=12)、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n=14)和PDN组(n=14).分析3组一般临床生化指标.分析并比较3组患者的脑结构及脑区功能.结果 3组的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游离脂肪酸(FFA)、白蛋白(ALB)、肌酐(Cr)、尿酸(UA)、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胱抑素(Cys-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血钙(C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DPN组的左侧角回灰质体积(GMV)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DM组比较,PDN组的右侧小脑蚓部低频振幅(ALFF)及左侧内侧额上回低频振幅分数(fALFF)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PN患者左侧角回GMV异常,可能与其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较高相关.PDN患者右侧小脑蚓部ALFF及左侧内侧额上回fALFF降低,可能与其疼痛的发病机制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