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3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167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54例非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用免疫比浊法、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患者血浆D-二聚体、癌胚抗原(CEA)的表达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D-二聚体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D-二聚体与CEA表达的关系。 结果:结直肠癌组D-二聚体表达水平[中位数( P25, P75)]为323.0 ng/ml(150.0 ng/ml,631.0 ng/ml),高于对照组的142.0 ng/ml(89.3 ng/ml,232.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374, P<0.05)。晚期结直肠癌患者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401.0 ng/ml(167.5 ng/ml,735.5 ng/ml),高于早期患者的169.5 ng/ml(25.0 ng/ml,325.3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4.569, P<0.01);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后恶化时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382.0 ng/ml(175.0 ng/ml,735.3 ng/ml),高于治疗后好转时的250.0 ng/ml(163.0 ng/ml,391.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731, P<0.01);结直肠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表达水平为220.0 ng/ml(118.0 ng/ml,446.5 ng/ml),低于术后的320.0 ng/ml(184.5 ng/ml,489.0 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182, P=0.029)。结直肠癌患者CEA和D-二聚体表达水平呈正相关( r=0.509, P<0.01)。 结论:结直肠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提示疾病晚期和预后不良,血浆D-二聚体表达水平可作为预测结直肠癌患者疗效的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母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的队列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妊娠期母体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亚甲减)对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依托马鞍山优生优育队列,将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在马鞍山市妇幼保健院进行首次产前检查的孕妇作为调查对象。收集孕妇基本人口学信息、产科信息、妊娠期暴露等信息,采集孕妇妊娠早、中、晚期空腹静脉血。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回溯性检测母亲血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 4)]和甲状腺自身抗体[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水平,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1.5-5)评估儿童的内、外化行为问题。采用泊松回归模型分析妊娠期母体亚甲减对学龄前儿童内外化行为问题的影响及作用关键期。 结果:本研究制定了马鞍山地区孕妇妊娠期甲状腺功能指标的参考范围( P2.5~ P97.5):妊娠早、中、晚期TSH的参考范围分别为0.04~4.90 μIU/mL、0.75~6.08 μIU/mL、0.58~5.59 μIU/mL;FT 4的参考范围分别为13.19~23.27 pmol/L、9.14~15.32 pmol/L、9.53~17.45 pmol/L。亚甲减检出率妊娠早期为2.0%(25/1 224),妊娠中期为1.6%(19/1 218),妊娠晚期为1.7%(21/1 220)。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妊娠早期母体亚甲减与子代焦虑或抑郁发生风险有关( OR=3.06,95% CI 1.05~8.98),妊娠中期母体亚甲减与子代情绪反应发生风险有关( OR=2.65,95% CI 1.13~6.21)。 结论:建立马鞍山地区孕妇甲状腺激素特异性参考范围有利于该地区孕妇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筛查和诊疗。妊娠期母体亚甲减增加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风险,妊娠早期亚甲减与焦虑或抑郁发生有关,妊娠中期亚甲减与情绪反应发生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外泌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抗原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检测外周血中外泌体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1(GPC-1)抗原对术前协助诊断胰腺癌(PDAC)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河北省人民医院31例PDAC患者(实验组)和22例慢性胰腺炎患者(对照组)的外周血,用超速离心机分离出外泌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SP)法染色,流式细胞仪测定外泌体GPC-1的阳性率,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患者外周血糖类抗原19-9(CA19-9)含量。相关分析打用Person相关分析。结果:GPC-1+外泌体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的表达率明显升高(27.52%比4.96%, Z=-5.14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19-9在实验组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76.40 mg/L比16.07 mg/L, Z=-3.342,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GPC-1+外泌体、CA19-9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中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18、0.771( t=19.440,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泌体GPC-1阳性率的约登指数为0.812,其GPC-1阳性率为12.16%,敏感度为90.30%,特异度为90.90%,误诊率为9.10%,漏诊率为9.70%。将CA19-9与GPC-1+外泌体联合用于PDAC的早期诊断时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22,95%可信区间为0.848~0.997,与GPC-1+外泌体独立诊断PDAC比较(ROC曲线下面积为0.9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664, P>0.05)。 结论:外周血GPC-1+外泌体测定对临床上协助诊断PDAC的参考价值优于CA19-9,且不劣于两指标联合的诊断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细针穿刺洗脱液多项指标检测在良恶性颈部结节鉴定中的意义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评估细针穿刺洗脱液中癌胚抗原(CEA)、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211)、甲状腺球蛋白(TG)、铁蛋白(Fer)和降钙素原(PCT)在鉴别良恶性颈部结节中的应用价值,以期筛选最优鉴别诊断模型。方法:选择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单发颈部结节患者396例,采用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穿刺洗脱液CEA、SCC-Ag、Cyfra211、TG、Fer和PCT水平,以细胞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穿刺洗脱液各指标单项检测以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396例患者中,恶性结节101例,良性结节295例。恶性结节患者穿刺洗脱液CEA、SCC-Ag、Cyfra211、TG和Fer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患者[(27.73 ± 10.63)μg/L比(16.81 ± 8.18)μg/L、(1.59 ± 0.74)μg/L比(1.09 ± 0.83)μg/L、(3.31 ± 1.48)μg/L比(1.66 ± 0.59)μg/L、(144.96 ± 38.93)μg/L比(95.03 ± 47.23)μg/L和(191.18 ± 80.13)μg/L比(137.87 ± 63.22)μg/L],PCT明显低于良性结节患者[(0.61 ± 0.24)μg/L比(1.01 ± 0.52)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单项诊断性能较高指标为CEA、Cyfra211和TG(曲线下面积>0.7,约登指数>0.5);CEA、Cyfra211和TG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任何指标两两联合检测( P<0.05)。 结论:细针穿刺洗脱液CEA、Cyfra211和TG联合检测可有效鉴别良恶性颈部结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伴轻微颈椎外伤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骨代谢标志物及骨密度特点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伴轻微颈椎外伤的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脊髓信号强度和病程等临床特点与骨质疏松(OP)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21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2例伴轻微颈椎外伤的CSM患者。患者在入院后均接受颈椎核磁共振成像(MRI)检查,依据Yukawa分级法进行颈髓信号强度分级,使用改良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程度。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1NP)和骨钙素(OC),通过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骨密度(BMD)。采用R统计分析法评估CSM患者脊髓信号强度和病程与OP的相关性。结果:Yukawa分级越高,β-CTX升高越明显;Yukawa 0级和1级患者P1NP低于正常值,而Yukawa 2级患者P1NP仍在正常范围内;各组患者OC值为(17.31±9.76) ng/ml,与Yukawa分级无相关( t=-0.32, P>0.05)。CSM病程≥24个月患者髋部和腰椎 Z值较CSM病程<24个月患者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髋部:W=1 100.5, P<0.01;腰椎:W=1 090.0, P<0.01);CSM病程≥ 24个月患者与CSM病程<24个月患者比较,髋部较腰椎 Z值变化更明显。 结论:CSM患者相对于健康人群BMD更低,且髋部较腰椎BMD下降更加明显,CSM患者颈椎在受到轻微外伤后容易导致脊髓再损伤,β-CTX可在短期内升高,需重视此类患者OP的预防和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血清25-羟维生素D与前循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体积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梗死灶责任血管为颈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梗死体积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连续入选2017年10月至2019年9月北京博爱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IS患者。于患者入院24 h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评分以判定营养风险;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分析,包括白蛋白(ALB)、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计算脑梗死体积。根据脑梗死体积将患者分为小体积(≤1 cm 3)组、中体积(1 cm 3<梗死体积<20 cm 3)组、大体积(≥20 cm 3)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等指标的差异;用Logistic回归分析梗死体积的影响因素;采用Hosmer-Lemeshow(HL)检验回归模型的拟合优度。 结果:入选224例AIS患者,小体积组92例,中体积组90例,大体积组42例;小、中、大体积组之间血清25(OH)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μg/L:13.21(7.47,19.33)、11.20(7.00,15.07)、9.19(6.30,17.10), H=4.994, P=0.082〕。前循环的AIS患者共124例,小、中、大体积组分别有45、56、23例;随着脑梗死体积的增大,小、中、大体积组血清25(OH)D水平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μg/L:13.22(9.00,19.65)、10.41(6.72,14.92)、8.30(4.70,11.30), H=11.068, P=0.004〕;此外,脑梗死体积越大,前循环的AIS患者年龄越大〔岁:63.0(54.0,75.5)、76.0(63.0,84.0)、82.0(67.5,85.0), H=14.981, P=0.001〕,营养风险比例越高(35.6%、53.6%、73.9%, χ2=9.271, P=0.010),血清hs-CRP水平越高〔mg/L:1.91(0.92,3.40)、4.10(1.73,22.42)、19.74(4.02,68.81), H=21.477, P<0.001〕,ALB水平越低(g/L:42.39±4.12、38.11±5.06、35.14±5.49, F=19.347, P<0.001)。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心房颤动、营养风险、hs-CRP等混杂因素后,25(OH)D仍是前循环AIS患者脑梗死体积的独立保护因素〔优势比( OR)=0.962, P=0.040〕,血清25(OH)D每降低10 μg/L,脑梗死体积升高一个等级的风险将增加47.7%。拟合优度: χ2=5.357, P=0.719。 结论:低血清25(OH)D水平与前循环AIS患者脑梗死体积增加相关;早期检测血清25(OH)D水平有助于AIS患者的风险分层。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胰岛自身抗体检测方法及其在糖尿病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 T1DM)是一种以免疫介导的胰岛β细胞损伤为主的糖尿病,抗体检测技术通过检测特定抗体的存在和滴度,在T1DM的预防、诊断、风险分层和治疗与疗效评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胰岛自身抗体检测的金标准是放射结合分析法(radio-binding assay, RBA)。常见抗体检测方法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 WB)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有待提高。新出现的电化学发光法(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高通量的优势,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此外其他新抗体检测方法也发展迅速。由于各种检测方法阳性检出率、敏感性、特异性、适用性有所差异,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以及联合检测。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抗体检测技术在糖尿病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围绕糖尿病中抗体检测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不同抗体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优势和局限性等方面进行阐述,为临床抗体检测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丹参多酚酸盐干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干预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 NSTEMI)患者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6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81例NSTEMI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过程中,2组各脱落6例,最终对照组34;例、治疗组35例完成研究。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组均连续治疗10 d。采用胶乳免疫比浊法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P, hs-CRP),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电化学发光法检测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 NT-proBNP)、凝固法检测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免疫分析法检测D-二聚体。记录并采集患者住院期间(0~10 d)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以及院内急性心力衰竭、院内再发心肌梗死、院内恶性心律失常、院内死亡等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治疗后,治疗组hs-CRP[(2.46±1.76)mg/L比(3.45±0.67)mg/L, t=2.324]、PCT[(0.52±0.30)ng/L比(0.11±0.08)ng/L, t=2.059]、FIB[(1.30±0.63)g/L比(1.97±0.67)g/L, t=2.16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 P<0.05),NT-proBNP和D-二聚体水平具有下降趋势,但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住院期间,治疗组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低于对照组( t=4.019, P=0.045);院内急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以及院内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和院内死亡的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可在单纯西药治疗基础上降低NSTEMI患者的炎症反应,缓解高凝状态,减少梗死后心绞痛发作次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阿伦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清骨代谢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阿伦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对老年骨质疏松症(OP)患者的疗效及血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阿伦磷酸钠治疗,观察组在阿伦磷酸钠治疗的同时给予高压氧治疗,均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2组患者血清N-端骨钙素(N-MID)、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总I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I型胶原羧基端肽(CTX)水平;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数字评分(NRS)及治疗后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85.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N-MID、BAP、PINP、CTX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阿伦磷酸钠联合高压氧治疗可降低老年OP患者血清N-MID、BAP、PINP、CTX水平,明显缓解患者疼痛,疗效较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高原地区脑性瘫痪患儿免疫功能状态及康复治疗对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脑性瘫痪(CP)患儿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以及在综合康复治疗过程中的水平变化。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西宁市中医院收治的144例CP患儿(CP组)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连续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免疫比浊法、流式细胞术、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检测其外周血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及补体(C3、C4)、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并依据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对不同程度的患儿进行分级和康复疗效评估。另选取5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χ2检验和独立样本 t检验分析两组一般资料的差异。 结果:CP组体液免疫IgG、IgA、IgM、C3、C4水平[分别为(6.42±1.05)、(0.64±0.13)、(0.89±0.13)、(0.80±0.08)和(0.17±0.03)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0.25±0.62)、(1.04±0.06)、(1.06±0.17)、(1.04±0.04)和(0.27±0.04)g/L],不同GMFCS分级的CP患儿,体液免疫IgG、IgA水平[重度(5.40±0.69)和(0.55±0.09)g/L],中度(6.63±0.30)和(0.66±0.14)g/L],轻度(7.57±0.63)和(0.74±0.09)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CP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综合康复治疗后,CP组血清中体液免疫IgG、IgA水平(7.69±1.14)和(0.79±0.17)g/L]较治疗前上升,血清NSE低于治疗前[(12.82±2.49)μg/L比(18.57±3.08)μg/L],GMFM-88量表总分值高于治疗前[(121±27)分比(101±28)分],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IgM、C3、C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高原地区CP患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异常,IgG、IgA可能与CP患儿病情程度和神经元受损有关,综合康复不仅能改善CP患儿运动功能、缓解神经元损伤,还能提升其体液免疫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