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麻醉记录单标准》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本刊讯]2024年8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麻醉记录单标准》等7项卫生行业标准,旨在进一步完善卫生行业标准体系,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其中,麻醉记录单标准(代替WS 329-2011)作为强制性卫生行业标准,强调了麻醉过程中记录的重要性和规范性,要求医疗机构严格按照新标准执行,确保麻醉信息的完整、准确和可追溯;其余6项为推荐性卫生行业标准,包括医疗机构标志标准(代替WS 307-2009)、医学X线检查操作规程(代替WS/T 389-2012)、CT检查操作规程(代替WS/T 391-2012)、正电子发射及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PET/CT)性能保障技术指南、医护人员院前医疗急救培训标准、口腔门诊医院感染管理标准.这些标准的发布和实施,将有力推动我国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平的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医疗卫生服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对我国外科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思考
编辑人员丨1天前
医工结合是指将医学与理工科学进行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的模式,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外科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更多的是指医疗器械的改进、创新和研发,而医疗器械行业将传统工业与生物医学工程、现代医学影像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是一个国家制造业和高科技水平的一个体现。我国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发展模式主要是指,在国家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扶持下,将医科类院校与理工科院校合并,促进不同学科相互交叉,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依托大型综合性医院和研究所,成立众多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从而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笔者及其团队在医工结合的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包括实用新型专利"可重复使用的简易扩肛器"及"经肛多通道腔镜手术操作平台的切口保护套"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超细腹腔镜、胃内气囊等项目已通过相关研发团队论证并拟行转化生产;同时,于2020年1月10日,在广东省药学会的批准下,联合有志于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代表,成立了广东省药学会医药创新与转化专家委员会,为医疗同道、科研机构和企业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我们体会到,临床实践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源泉;临床医生是医工结合、协同创新的原动力。目前,我国医工结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研究阶段医工结合学科融合不充分、应用研究阶段临床应用需求互动少、科研成果转化难和"产学研用"全链条不贯通。如果能加大科研投入和政策激励力度、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互动、关注成果推广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以及打通医工结合全流程、完善医工结合创新能力评价机制,我国的医工结合、协同创新必将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国产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现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近年来,国家对医疗机构建设和医疗行业发展的不断投入,对医疗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国产医疗设备得到创新发展及推广应用。同时核医学普及率及临床需求的逐渐提高,使国产核医学设备数量大幅增加,在PET/CT、PET/MR及SPECT/CT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创新及发展。笔者就目前国产核医学影像设备的发展情况及现状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人工智能在病理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在医疗行业介入最多的部门当属医学影像/图像较为集中的科室,包括放射科、病理科、超声科和内窥镜相关科室。随着医疗实践中计算机的普及与应用,尤其是最近10年医学检查的自动化程度提高,电子化医疗档案与数字化医学影像呈暴发式增长,丰富的医疗大数据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宝贵资源。病理科是依赖于医疗图像诊断疾病、特别是诊断肿瘤的部门,但传统的病理学图像载体是玻璃切片,使得人工智能介入病理学图像诊疗过程有别于放射科影像、超声科影像和内窥镜图像(这些影像学科室在检查过程中形成的图像即是数字化图像)。该文面向病理学与医疗影像研究的人工智能研发人员,介绍病理学图像的特点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的相关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基层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基于德尔菲法构建基层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旨在为基层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评价细则》为骨架,结合文献报道和基层医院特点,制定基层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专家函询问卷,采用德尔菲法于2021年2—11月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15名行业内专家进行2轮问卷函询,根据专家意见对指标进行调整,并计算专家权威系数和协调系数。结果:经过2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适应证、品种选择、溶媒及配伍、超说明书用药),30个二级指标的评价体系。2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00%(15/15),专家平均权威系数为0.85。第2轮函询后,指标重要性及可操作性的专家协调系数分别为0.217和0.269,协调性检验均 P <0.001。 结论:构建的基层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合理使用评价指标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及一定可信度,可用于指导和规范基层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合理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电子竞技选手健康问题和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电子竞技简称电竞,是区别于常规体育运动的一项竞技活动,电竞选手也逐渐成为一项新兴职业。随着电竞行业的快速发展,电竞选手人数激增,一些优秀选手由于健康问题过早退役,使得电竞选手的职业相关健康问题受到社会高度关注。由于其职业性质特殊,电竞选手的健康问题也有别于同龄人。科学地识别电竞选手这个特殊职业群体所存在的健康隐患和常见健康问题,对其开展有效的健康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国内外目前发表的电竞选手健康问题和健康管理研究的文献进行综述,关于健康问题的描述性研究较多,而干预性研究和健康管理方面的研究相对缺乏。这也为未来针对电竞选手群体开展的健康服务和研究工作提供依据与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上海市某工业园区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与需求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查上海市一工业园区职业人群的健康状况与需求,并探讨其原因。方法:该研究为混合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形成职业人群健康需求清单。然后,在职业人群健康需求清单基础上编制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健康状况、就医情况、健康需求4个部分。于2022年9月16日至10月9日,采用方便抽样法遴选上海市莘庄工业园区内规模和行业具有代表性的3家企业,根据职工总数等比例分配目标样本量,发放电子调查问卷二维码(问卷星)。最后,基于问卷调查结果编制访谈提纲,以深入了解职工健康需求的内涵及原因等,访谈时间为2022年10月15至22日。结果:共调查企业职工819人,其中男性580人(70.82%),年龄主要集中在19~44岁[621人(75.82%)]。其中,348人(42.49%)超重或肥胖,388人(47.37%)定期进行体检,仅有224人(27.35%)进行了主动健康干预。被调查人群的健康需求排在前5位的依次为缓解视疲劳[365人(44.57%)]、改善睡眠[355人(43.35%)]、缓解体力疲劳[343人(41.88%)]、口腔健康[333人(40.66%)]和增强免疫力[332人(40.54%)]。访谈对象来自2家大型企业,共12人。访谈结果显示,手机使用过多、压力大、人际关系与社交困惑、报复性熬夜、久坐、应酬等是造成健康问题的主要原因。结论:上海市莘庄工业园区职业人群健康状况不乐观,健康需求明确,他们的健康问题和需求与工作模式的特点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中国肝胆胰脾胃肠食管疝领域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天前
2023年7月20-23日,由《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胆胰外科专业委员会、重庆市医学会、重庆抗癌协会主办,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军肝胆外科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二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在重庆成功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名誉院长赵玉沛教授担任名誉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院长、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总编辑董家鸿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本次会议以“聚力消化求创新,引擎外科向未来”为主题,7位院士领衔的著名消化外科领域专家参会,围绕消化外科创新理念、前沿技术、行业标准、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等领域,通过院士讲坛、大师讲坛、名家观点、菁英论坛、消化外科道与术、手术演示线上直播、云联盟、优秀论文报告、电子壁报等形式融合百家学术经典、引领消化外科前沿。2 000余位专家同道线下参会,50余万人次线上参会。会议经人民网、中新网、重庆日报、新重庆等多家权威媒体报道,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关注量超100万人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国内肺功能检查开展情况的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2020年1至6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期间国内肺功能检查开展情况,为今后疫情防控期间肺功能检查的安全开展提供参考。方法:横断面研究。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向2020年1-6月期间全国多家医院肺功能检查室工作人员开展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COVID-19疫情期间肺功能检查室开诊情况、患者排查手段、操作员防护措施、检查感染控制措施、工作量和工作心态。结果: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76人份,调查范围覆盖我国20个省。(1)有17.61%(31/176)的肺功能检查室疫情期间几乎没有停诊;有10.80%(19/176)的肺功能检查室几乎没有开展过检查;71.59%(126/176)的肺功能检查室在疫情严重时停诊而在疫情控制后恢复检查。(2)在患者排查方面,96.02%(169/176)的肺功能检查室会对门诊待检患者进行COVID-19排查,其中53.98%(95/176)会同时采用至少是核酸检测加肺CT的排查手段;对已住院患者排查比例为88.07%(155/176)。(3)在个人防护方面,77.30%(136/176)的检查操作者采用外科口罩、一次性帽子和一次性手套的防护措施。医用防护口罩的最高佩戴率为50.00%(88/176)。(4)在感染控制方面,有97.73%(172/176)的肺功能检查室在检查中使用了呼吸过滤器,有98.30%(173/176)的肺功能检查室能够做到每日消毒,其中有45.45%(80/176)的肺功能检查室能够做到一患一消。但也只有44.89%(79/176)的工作人员认为自己科室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患者排查手段能够保证患者和操作者的安全。(5)COVID-19疫情对肺功能检查工作量产生较大影响,有80.11%(141/176)的肺功能检查室工作量不足去年的二分之一,只有6.82%(12/176)的肺功能检查室能够达到去年同期工作量的80%以上。(6)在工作心态方面,有78.41%(138/176)的工作人员担心疫情成为常态,并为肺功能整个行业的未来担忧。结论:COVID-19疫情对肺功能检查造成了较大影响,肺功能检查室应建立合理有效的患者排查制度、严格遵守各项感染控制原则、做好人防护配备,时刻警惕,不恐慌也不心存侥幸,是保证日常工作有序开展的重要内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眼科专科门诊电子病历专家共识(2024)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眼科是专科化程度较高的科室,通用门诊电子病历无法满足其专科特殊业务需求。推行眼科专科门诊电子病历可规范诊治流程,提升病历产出效率,强化慢性眼病的进展监测,辅助诊疗决策。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依据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结合通用门诊电子病历在眼科临床使用的痛点及眼科医生在临床诊疗、科研中的实际需求,经过认真、全面、充分讨论达成共识性意见,制定《眼科专科门诊电子病历专家共识(2024)》,旨在为眼科门诊电子病历的设计、应用和管理提供更加专业、精细和实用的载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