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对大学生认知控制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对认知控制策略的影响。方法:采用诱发积极情绪的音乐为材料,比较积极情绪组和无情绪诱发组在AX型持续操作任务(AX-continuous performance test,AX-CPT)任务和AX-CPT修改任务中行为表现,采用SPSS 18.0对任务反应时和正确率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AX-CPT任务中,对反应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时间间隔主效应显著[ F(1,58)=98.68, P<0.001, η2=0.63],时间间隔为3 000 ms时的反应时长于时间间隔为1 000 ms时的反应时;组间主效应边缘显著[ F(1,58)=3.79, P=0.05, η2=0.06],积极情绪组反应时长于无情绪诱发组;时间间隔与音乐效价交互作用显著[ F(1,58)=9.69, P<0.01, η2=0.01]。进一步多重方差分析,在BX试次上,时间间隔与音乐效价交互作用显著[ F(1,58)=12.11, P<0.01, η2=0.17],在时间间隔为3 000 ms时,积极情绪组反应时显著长于无情绪诱发组[ F(1,58)=5.09, P<0.05];在时间间隔为1 000 ms时,诱发积极情绪组与无情绪诱发组反应时无显著差异[ F(1,58)=0.01, P=0.97]。在AX-CPT修改任务中AY试次上积极情绪组反应时小于无情绪诱发组[ F(1,53)=4.12, P<0.05]。 结论: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减少了线索刺激的干扰,削弱了主动性控制;听觉单通道诱发积极情绪对主动性控制的影响是易变的,受到任务引发的心理疲劳程度、任务经验等因素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大强度飞行训练对飞行员机体影响的代谢组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研究大强度飞行训练对飞行员机体代谢的影响。方法:以25名接受大强度飞行训练的飞行员作为观察组,14名2周内未执行飞行任务的飞行员作为对照组,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的代谢组学技术检测其尿液和唾液,用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进行组间差异代谢物筛选,利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数据库对差异代谢物进行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共9个代谢物有差异表达,包括胍丁胺、次黄嘌呤、腺嘌呤、黄嘌呤、肌苷、肌肽、多巴胺、5-羟基吲哚-3-乙酸、吲哚-3-乙酸,涉及嘌呤代谢、色氨酸代谢、组氨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酪氨酸代谢、精氨酸和脯氨酸代谢6条主要代谢通路。结论:大强度飞行训练可能通过多条代谢通路引起飞行员代谢紊乱,这些通路可能因缺氧及应激诱发,并可能与飞行疲劳的产生相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55例青春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临床特点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青春期起病的迟发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随访。方法:回顾性病例分析。选择2002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确诊的青春期起病的5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患儿症状、体征、检验结果、基因变异等临床资料,每3或6个月通过微信、电话或门诊进行随访(截至2023年12月),对患儿的临床表型、基因型及转归进行总结。结果:55例患儿中男31例、女24例,于10~18岁发病,中位发病年龄为12岁,第二性征发育均正常,就诊时Tanner 2~5期。9例(16%)在感染后起病,5例(9%)在剧烈运动后起病,从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历经2个月至6年。45例(82%)主要表现为神经精神疾病,12例(22%)出现心血管损伤,7例(13%)出现肾脏损伤,12例(22%)合并眼病。54例(98%)患甲基丙二酸血症合并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例患单纯型甲基丙二酸血症(2%)。54例获得了基因诊断,发现20种MMACHC基因变异和2种MMUT基因变异。53例MMACHC基因变异患儿中,1例为PRDX1和MMACHC双基因变异,共105个等位基因变异,前5位高频度变异为39个(37%)c.482G>A、17个(16%)c.609G>A、11个(10%)c.658_660delAAG、10个(10%)c.80A>G、4个(4%)c.567dupT和4个(4%)c.394C>T。所有患儿经过钴胺素、左卡尼汀、甜菜碱和对症治疗后逐渐康复,54例(98%)恢复正常就学和工作。结论:青春期起病的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多为合并型,发病隐匿,部分因疲劳或感染诱发疾病,临床识别困难,容易被延误诊断。生化代谢和基因检测是获得正确诊断的关键,通过钴胺素、左卡尼汀和甜菜碱治疗可以显著改善病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苔藓纤维-颗粒细胞突触可塑性及运动协调功能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长期酒精摄入对小鼠小脑皮层苔藓纤维-颗粒细胞突触可塑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清洁级6~8周龄健康ICR小鼠(性别不限)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和酒精摄入组(酒精组),每组15只,酒精组小鼠每日腹腔注射浓度为15%乙醇(1.6 g/kg),对照组小鼠则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1次/d,连续注射28 d。使用行走障碍实验和转棒疲劳实验观察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电生理膜片钳技术检测吹风刺激诱发的长时程突触可塑性的场电位变化。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独立样本 t检验、配对 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进行两组间及干预前后的比较。 结果:电生理结果显示,吹风刺激后,对照组小鼠场电位N1波的振幅百分比[(130.4±3.3)%]高于刺激前[(100.6±2.7)%]( t=27.07, P<0.01);刺激后N1波的波形下面积百分比[(128.8±4.5)%]较刺激前[(100.2±3.5)%]高( t=19.43, P<0.01)。吹风刺激后,酒精组小鼠N1波的振幅百分比[(97.8±4.3)%],与刺激前[(99.5±5.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93, P>0.05);刺激后N1波的波形下面积百分比[(96.8±3.6)%]与刺激前[(100.2±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2.38, P>0.05)。行走障碍实验结果显示,酒精组小鼠错误总数[(3.14±0.19)次]较对照组[(1.52±0.29)次]高( t=17.87, P<0.01),总错误时间[(63.85±9.34) ms]较对照组[(28.93±7.21) ms]长( t=11.45, P<0.01)。两组小鼠转棒疲劳实验数据使用重复测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小鼠的跌落速度和跌落潜伏期均存在时间和组别的交互作用( F=4.5,455.1,均 P<0.05)。酒精组小鼠第1~7天跌落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酒精组小鼠第1~7天跌落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长期酒精摄入损害小鼠颗粒层突触可塑性并导致小鼠运动协调功能及运动学习能力明显下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飞行员高血压危象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1例直升机飞行员2017年初诊断为高血压1级(低危),未行生活方式干预及系统血压监测。2021年因任务繁重、工作疲劳、压力增大、精神紧张及睡眠失调,诱发高血压亚急症,血压达199/136 mmHg(1 mmHg=0.133 kPa),经药物治疗及生活方式干预后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地面观察1个月后航空医学鉴定结论:飞行合格,健康等级:乙类。提示飞行员高血压早期干预以及精准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以吞咽困难为首发症状的咽肌型重症肌无力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女,54岁,因吞咽困难1年余,加重伴言语不清2 d就诊我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吞咽困难,程度较轻,伴咽部异物感,吞咽时明显,偶有咽喉部隐痛等不适,多次于院外就诊,考虑慢性咽喉炎,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2 d前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加重,无法饮水进食,伴有言语不清,说话如口中含物,咽喉部疼痛不明显。纤维咽喉镜检查:咽喉黏膜慢性充血,悬雍垂居中,双侧扁桃体无明显肿大,舌根及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肥大,会厌左侧舌面见一直径大小约1.5 cm的淡黄色囊性新生物,表面光滑,杓间区黏膜苍白增厚,双侧声带轻度水肿,运动闭合可,双侧披裂对称,稍充血肿胀,双侧梨状窝未见异常(图1A)。既往胆囊炎病史,长期口服消炎利胆片。否认家族史、传染病史。入院诊断:吞咽困难(原因待诊),会厌囊肿,咽喉反流,慢性咽喉炎,胆囊炎。血常规:白细胞13.46×10 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1%,淋巴细胞百分比10.3%。电解质K + 3.49 mmol/L。予以头孢呋辛抗感染、地塞米松抗炎、林格氏液补液、口服氯化钾补钾、伏诺拉生抑酸护胃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言语不清较前稍缓解。追问病史,家属诉2 d前与患者争吵后出现吞咽困难加重,情绪稳定时症状稍缓解,考虑存在心因性因素可能。完善头部MRI示双侧额叶缺血、腔梗灶,轻度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左侧基底节及右侧丘脑区小软化灶(图1B)。请神经内科会诊,神经系统专科查体:查体合作,高级认知功能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光敏,双侧眼球各方向运动到位,未见明显眼震,双侧鼻唇沟对称,口角不歪,伸舌居中,咽反射减弱,悬雍垂居中,软腭上抬可,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腱反射对称引出,双侧痛触觉对称,双侧指鼻、跟膝胫实验(-),Romberg(-),双侧病理征(-),颈阻(-),疲劳实验(+)。考虑延髓麻痹待诊:重症肌无力。完善肌电图/诱发电位:RNS左面神经1、3、5 Hz电刺激均可见CMAP波幅递减,10 Hz CMAP波幅变化不明显,左尺神经5 Hz电刺激波幅递减趋势,余各频率CMAP波幅变化不明显。结论:重复电刺激异常(低频递减)。外周血-神经肌肉接头疾病五项(定量):抗乙酰胆碱AChR受体自身抗体5.51 mmol/L(<0.45 mmol/L),明确重症肌无力诊断。加用甲钴胺营养神经,溴吡斯的明抗胆碱酯酶治疗后,患者吞咽困难较前明显好转,院外继续巩固治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皮质下带状灰质异位 18F-FDG PET/CT显像联合MRI 1例
编辑人员丨1天前
患者男,18岁,因"发作性意识障碍、四肢抽搐12年余"入院。患者于2010年起病,表现为失神、惊恐、双眼右侧凝视、全面性强直阵挛(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s, GTCS)等多种发作类型并存,渐进性加重,熬夜、疲劳状态易诱发。外院联用奥卡西平0.375 g和左乙拉西坦0.5 g,均每日2次。自诉服药后病情较前好转。患者为35周早产,出生时有轻微缺氧,现智力发育边缘状态,运动发育无异常。入院24 h视频脑电图:双侧颞区/蝶骨电极区大量非同步性尖慢、棘慢、多棘慢波发放,左侧明显占优势,监测到2次局灶继发GTC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乘船队员的伤病分析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极地科考船乘船队员的伤病特点,提出针对性防治建议,为提高极地科考医疗保障水平提供策略。方法:收集238名搭乘"雪龙2号"极地科考船的中国第36次南极科考队员在航程中的伤病情况,统计发生伤病就诊人数和构成比、各种伤病例数和构成比、各系统伤病例数及构成比,分析常见伤病可能的诱发因素。结果:在198 d航程中,238名乘船队员中发生伤病就诊的有138人,占比58.0%;诊治伤病276人次(不含复诊),前10种伤病依次为:软组织损伤、咽炎、牙龈炎、上呼吸道感染、失眠、眼疲劳、晕船、高血压、皮肤损伤、胃炎;根据发病系统和专科不同,前10类伤病依次为:耳鼻喉疾病、创伤与骨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口腔科疾病、眼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皮肤科疾病、神经心理疾病、心血管疾病、代谢与内分泌疾病。结论:为减少极地科考船乘船队员伤病发生,应采取安全和健康宣教、严格执行操作规范、合理安排值班、适时调节空气温湿度、加强后勤补给、调整饮食结构、丰富业余生活、纠正不良行为、改善居住环境、随船医生技能培训等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深度访谈法的乳腺癌幸存者失眠认知及针灸治疗偏好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基于深度访谈法了解乳腺癌幸存者对失眠的认知和针灸治疗偏好.方法:选取 30 例有失眠症状的乳腺癌幸存者进行深度访谈,访谈内容包含睡眠期望、失眠的认知(失眠引起的不适、失眠的可能诱发因素)和针灸治疗偏好(曾用过的治疗方法、未选择针灸治疗的原因和针灸治疗的倾向性)3个方面,基于Colaizzi内容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大部分有失眠症状的乳腺癌幸存者的睡眠期望为能够维持白天的正常功能状态;失眠症状常会导致患者疲劳,诱发失眠的因素主要为内分泌治疗、预期性焦虑和不良睡眠卫生习惯;所有患者均采用过药物治疗,非药物疗法的应用比例较低,针灸多因"不了解"和"怕痛"而未被选择,对于针灸治疗偏好,患者更倾向于痛感轻微、刺激较弱的针灸疗法,每周 2~3 次治疗更容易被接受.结论:乳腺癌幸存者对睡眠有期望,睡眠困扰时均采用过药物治疗,部分不愿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多因不知道针灸可以治疗以及惧怕强烈的针感,期望有更舒适化的针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养心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失眠伴焦虑患者36例
编辑人员丨2024/8/17
失眠是一种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乏力、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随着现代人生活、工作以及人际交流方式的改变,在处理及应对日常生活各方面问题时的紧张感、不适感不断增加,机体长期处于高压、紧张状态易诱发神经衰弱,使近年来失眠症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