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共体模式下延伸护理对卵巢囊肿患者疼痛度及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观察医共体模式下延伸护理对卵巢囊肿患者疼痛度及其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21年1月至2023年9月160例卵巢囊肿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基于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80例)与试验组(医共体模式下延伸护理80例),比较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相较于护理前,试验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量表评分以及护理后躯体疼痛感评分均降低且降幅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护理前,试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提升且提升幅度大于对照组,此外,试验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8.8%与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共体模式下延伸护理可有效减轻卵巢囊肿患者疼痛度,缓解其负面情绪,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以及护理满意度.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壮医药熨结合壮医综合护理干预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应用壮医药熨结合壮医综合护理干预治疗骶髂关节炎(SA)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SA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壮医药熨结合壮医综合护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患者常规口服艾瑞昔布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的变化.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4例受试者,其中失访8例,自动退出6例,最终完成随访50例,其中观察组26例,对照组24例.两组的治疗方案对SA均有良好疗效,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OD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说明两种治疗方案对SA均有效;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3个月后VAS评分、OD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壮医药熨结合壮医综合护理干预治疗SA,整体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控制腰骶部疼痛,提高腰骶椎活动度及功能,纠正患者焦虑抑郁情况,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 探讨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皮肤瘢痕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7例,均行CO2点阵激光治疗.点阵激光治疗完成后,对照组给予红霉素软膏外用涂抹,观察组给予医用重组胶原蛋白敷料外用涂抹,均每天2次,持续使用1个月.两组CO2点阵激光治疗联合药物涂抹治疗,每2个月进行1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采用温哥华评估量表(VSS)根据血管分布、色泽、厚度、柔软度情况对瘢痕形态进行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创面术后疼痛和瘙痒程度;根据VSS评分计算瘢痕改善率,评价临床疗效,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结果 治疗3个疗程,两组VSS评分和VAS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VSS评分和VAS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30%)高于对照组(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7.41%)低于对照组(25.9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血清TGF-β1、IL-6、IL-8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血清TGF-β1、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医用重组胶原蛋白联合CO2点阵激光治疗皮肤瘢痕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筛选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方法:择期行胸科手术老年病人200例,性别不限,年龄>65岁,ASA分级Ⅱ或Ⅲ级。术中采用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记录病人年龄、性别、体重指数(BMI)、ASA分级、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手术方式、手术类型、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神经阻滞使用情况和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IA)右美托咪定使用情况;随访记录术后48 h疼痛发生情况,同时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量表(PSQI)评价患者术后48 h的主观睡眠质量,PSQI评分≥5分为发生睡眠障碍。根据术后PSQI评分将病人分为术后非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5分)和术后睡眠障碍组(PSQI评分≥5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筛选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169例老年病人,其中术后发生睡眠障碍发生率为4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失眠史、BMI≥24 kg/m 2、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肺癌根治术和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120 min和术后中重度疼痛是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神经阻滞、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是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 P<0.05)。 结论:术前失眠史、BMI≥24 kg/m 2、合并糖尿病、开胸手术、肺癌根治术和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120 min和术后中重度疼痛是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术中使用神经阻滞、PCIA使用右美托咪定是老年病人胸科手术后睡眠障碍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治疗前列腺癌的现状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调研泌尿外科医生对前列腺癌去势治疗中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的现有认知、治疗模式,以及临床实践中的未满足需求。方法:2020年7—8月对中国七大地区(北部、东北、东部、南部、中部、西南、西北)163家三甲医院的泌尿外科医生进行问卷调研,纳入标准为主治或以上职称、有GnRH-a处方经验并有意愿参与研究的泌尿外科医生。问卷涉及前列腺癌患者基本资料、药物去势(含GnRH-a)使用情况及GnRH-a治疗的未满足需求(应用5分Likert量表评价)。本研究拟收集调研问卷300份,采用自填式结构化电子问卷收集数据。结果: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3 886份,收回符合纳入标准的问卷共410份,剔除110份未完成的无效问卷,共300份有效问卷被纳入分析。每名受访者月均诊治的前列腺癌患者中,接受药物去势治疗的患者数量为(12±8)例。使用1个月剂型GnRH-a的比例高于3个月剂型[(62.0±24.7)%与(38.0±24.7)%]。49.3%(148/300)的受访者表示接受GnRH-a治疗的患者主要随访频率为每月1次。决定随访频率的主要因素为GnRH-a注射频率(31.3%,94/300)、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频率(27.7%,83/300)和药物有效性(26.0%,78/300)。治疗依从性方面,46.0%(138/300)的受访者认为超过70.0%的前列腺癌患者能够完全按照医嘱用药。在决定处方何种GnRH-a药品时,受访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为不同治疗方案疗效(92.0%,276/300)、药物不良反应(85.7%,257/300)、经济负担(76.7%,230/300)和注射频率(61.3%,184/300)。受访者认为GnRH-a治疗仍有改善需求的方面前4位依次为有效性[(4.04±0.93)分]、经济负担[(3.93±0.84)分]、药物不良反应[(3.90±0.90)分]和注射频率[(3.60±0.93)分]。受访者认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前4位因素依次为疼痛[(4.09±0.94)分]、心理压力[(3.61±0.90)分]、药物不良反应[(3.46±0.89)]分和频繁注射GnRH-a引起的不适[(3.34±0.91)分]。结论:我国泌尿外科医生希望在应用GnRH-a治疗前列腺癌过程中降低注射频率,在现有治疗的基础上提高治疗有效性,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和药物不良反应,以改善患者治疗过程中的依从性和有效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大骨节病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观察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大骨节病(Kashin-Beck disease,KBD)的治疗效果,为大骨节病患者治疗提供新的可选方案。方法:2022年,选择陕西省麟游县和永寿县临床确诊的KBD患者,依照随机分配原则,将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复方杜仲健骨颗粒(中药组)和布洛芬缓释胶囊+ 21金维他+硫酸软骨素(西药组)进行治疗,时长均为1个月。采用问卷调查、关节功能障碍指数量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收集调查对象服药前、后临床资料,用于评价分析。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服药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KBD患者218例,其中中药组167例、西药组51例。中药组男性94例、女性73例,年龄为(62.93 ± 6.72)岁;西药组男性18例、女性33例,年龄为(63.29 ± 7.02)岁,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 - 0.24, P = 0.813)。中药组KBD患者服用复方杜仲健骨颗粒治疗后,关节功能障碍量表中的关节休息痛、关节运动痛、晨僵、最大步行距离、下肢活动能力人数分布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变化(χ 2 = 37.93、29.64、50.40、13.57、25.25,均 P < 0.001)。服药1个月后,中药组显效13例、有效64例、无效90例,总有效率为46.11%;西药组显效0例、有效13例、无效38例,总有效率为25.4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 = 8.62, P = 0.013),且中药组与西药组KBD患者在下肢活动能力(日常活动难度)改善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χ 2 = 8.21, P = 0.017)。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服药后,WOMAC量表中的关节疼痛、僵硬以及日常活动难度评分均低于服药前(中药组: Z = - 7.60、- 7.74、- 9.75,均 P < 0.001;西药组: Z = - 5.20、- 3.81、- 3.93,均 P < 0.001)。中药组和西药组KBD患者在日常活动难度和总积分方面的改善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Z = - 3.75、- 3.34,均 P < 0.01)。中药组KBD患者服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药组(中药组:29.34%,西药组:45.09%,χ 2 = 4.38, P = 0.036)。 结论:复方杜仲健骨颗粒对于KBD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KBD患者关节功能障碍,同时,在提高KBD患者活动能力,降低其日常活动难度等方面更具优势,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较少。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新辅助治疗模式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生活质量的调查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对新辅助治疗模式下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进行调查,探讨新辅助治疗前至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研究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于北京协和医院接受完整新辅助长程放化疗并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LAR)联合保护性造口的中低位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纳入标准:(1)新辅助治疗前行直肠MRI评估为mT 3~4b或mN 1~2而无远处转移(M 0)的患者,同时肿瘤下缘距肛缘<12 cm;(2)新辅助治疗前活检病理确诊直肠腺癌;(3)行完整周期的新辅助治疗;(4)接受根治性保肛手术治疗,术式均为LAR联合保护性造口,已经完成造口还纳,同时随访12个月以上。排除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Ⅳ~Ⅴ级、合并多原发结直肠癌者、过去5年内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怀孕或哺乳期女性、有严重精神疾病史者、行核磁共振检查、放化疗或手术治疗禁忌者后,共纳入83例患者,男性51例(61.4%),中位年龄59岁,体质指数(24.4±3.1)kg/m 2。采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机构生活质量问卷的结直肠癌模块(EORTC QLQ-CR29)、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Wexner便秘评分和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量表,分别调查了解患者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包括直肠肛门功能、性功能等方面。量表的各项分值采用 M( P25, P75)表示。 结果:(1)EORTC QLQ-CR29评分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焦虑[分别为64.4(52.0,82.5)分、75.3(66.0,89.5)分、82.6(78.0,90.0)分、83.6(78.0,91.0)分]和担心身体形象[分别为76.8(66.0,92.0)分、81.1(76.5,91.5)分、85.5(82.5,94.0)分、86.1(82.0,92.0)分]均有所改善(均 P<0.01);盆腔痛[分别为5.4(2.0,8.0)分、5.0(2.0,7.8)分、3.9(1.0,5.0)分、3.0(1.0,5.0)分]、尿失禁[分别为15.7(7.0,22.0)分、11.1(0,17.5)分、10.0(0,17.0)分、9.9(0,16.0)分]、阳痿[分别为14.3(4.2,19.0)分、12.2(0,16.8)分、5.6(0,10.0)分、5.2(0.2,8.0)分]、尿频[分别为26.4(13.0,38.5)分、13.9(0,20.0)分、13.4(2.5,21.5)分、13.2(2.0,20.0)分]和黏液血便[分别为4.7(3.0,6.0)分、2.6(0,5.0)分、2.2(0,5.0)分、1.9(0,4.0)分]等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男性性功能、腹痛、口干、担心体质量改变、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评分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5)。在女性性功能、排尿困难、味觉障碍和排粪失禁方面,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均 P>0.05)。(2)IIEF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模式前后,各项评分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3)直肠肛门功能量表显示:新辅助治疗前、术前、造口还纳后3个月、造口还纳后12个月,患者的排气失禁[分别为3.1(0,4.0)分、2.3(0,4.0)分、1.8(0,4.0)分、1.2(0,3.0)分]和急迫排粪[分别为7.2(0,11.0)分、5.2(0,11.0)分、2.9(0,9.0)分、1.7(0,0)分]症状均有改善(均 P<0.01);在改善不完全排空感方面,患者症状存在波动,但造口回纳后较新辅助治疗前症状有改善(均 P<0.05);在需要协助排粪[分别为0(0,0)分、0.7(0,1.0)分、0.6(0,1.0)分、0.7(0,1.0)分]和排粪失败[分别为0.2(0,0)分、1(0,2.0)分、0.8(0,1.5)分、0.8(0,1.0)分]方面,患者症状呈现恶化趋势(均 P<0.01)。对新辅助治疗效果不同的患者进行分层分析,比较术前与新辅助治疗前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新辅助治疗较不敏感与较敏感的患者在功能、症状方面改变大致相同,区别在于,较不敏感的患者在排尿困难、尿失禁、皮肤疼痛和性交困难方面症状显著改善(均 P<0.05),而较敏感患者在便频方面症状改善( P<0.05)。 结论:对于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后行根治性低位前切除联合保护性造口的治疗模式可以从许多方面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需注意患者在需要协助排粪及排粪失败方面,呈现恶化趋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神经电生理监测引导下脊髓电刺激植入术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患者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分析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全麻一次性脊髓电刺激器植入术治疗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于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九病区行脊髓电刺激植入术的7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在"C"型臂X线引导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进行,全麻一次性植入脊髓电刺激器。比较患者术前与术后下肢动脉直径和峰值流速、下肢皮肤温度(小腿皮温、足部皮温)、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持续行动距离、血糖水平及足趾创面情况。结果:共纳入7例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患者术后双下肢股动脉、腘动脉、胫前动脉、胫后动脉和足背动脉直径、峰值流速均较术前明显改善。7例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下肢疼痛感,术后VAS评分明显下降(分:1.1±0.9比6.8±3.4),疼痛明显缓解,且小腿皮温和足部皮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小腿皮温(℃):33.3±0.9比30.9±0.7,足部皮温(℃):31.4±0.8比29.1±0.6〕,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较术前明显降低〔空腹血糖(mmol/L):7.6±1.4比10.5±1.2,餐后血糖(mmol/L):9.3±2.3比13.5±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1)。全部7例患者术后下肢活动较术前明显改善,其中1例术前需轮椅出行、1例术前存在间歇性跛行,术后2周患者均恢复正常行走。7例患者中,2例患者术前糖尿病足伤口溃烂,长期不能愈合,术后1个月患者足部伤口周围血运恢复,加速愈合,伤口周围干燥、结痂,愈合良好。 结论:对不耐受糖尿病周围神经痛及局麻脊髓电刺激测试的糖尿病高危足患者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全麻一次性植入脊髓电刺激器,能够有效缓解周围神经痛和其他糖尿病足相关症状,改善下肢血流供应,并降低足趾截肢风险。临床实践证实该技术方法有效性,尤其对于糖尿病高危足患者早期治疗效果显著。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山东省多中心儿童重症监护室镇静镇痛治疗及管理状况调查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了解山东省三级甲等医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镇静镇痛治疗及管理状况,为镇静镇痛治疗方案的改进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多中心回顾性研究,山东省6家三级甲等医院的PICU参与了本研究。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这6家PICU的1 340例患儿,调阅病历资料,统计患儿的年龄、性别、入院24 h小儿死亡风险评分Ⅲ、是否接受机械通气、是否接受镇静和(或)镇痛治疗、是否监测镇静和(或)镇痛情况、住院病死率等。依据是否接受镇静治疗和(或)镇痛治疗,将患儿分为单纯镇静组(798例)、镇静+镇痛组(120例)及非镇静镇痛组(422例),比较各组的病种、机械通气比例、低血压发生率、平均住PICU天数及院内病死率。结果:1 340例患儿的平均年龄为(13.3±6.4)个月,其中男786例(58.7%)。6家PICU均已开展镇静治疗,其中5家PICU进行常规镇静评估;已开展镇痛治疗的PICU有4家,其中仅有2家进行常规疼痛评估。共有918例(68.5%)患儿接受了镇静治疗和(或)镇痛治疗,咪达唑仑是最常用的镇静药物,其次是右美托咪定。526例(57.3%)患儿进行了镇静评估监测,最常用的评估方法是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120例(9.0%)患儿接受了镇静联合镇痛治疗,芬太尼是最常用的镇痛药物,38例(31.7%)患儿接受了常规疼痛评估。3组患儿年龄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镇静+镇痛组外科疾病的比例最高,该组机械通气患儿的比例也最高(100.0%,120/120),非镇静镇痛组机械通气患儿的比例最低(11.4%,48/4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镇静+镇痛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略短于单纯镇静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镇静+镇痛组低血压发生率最高,非镇静镇痛组低血压发生率最低[21.7%(26/120)比2.1%(9/422), P<0.01]。院内病死率和平均住PICU天数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苯二氮 类药物仍是目前山东省PICU中主要使用的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的应用逐渐增加,但镇痛剂应用的比例很低。目前镇痛镇静治疗主要用于外科术后及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儿,镇痛镇静治疗虽未增加患儿的院内病死率及平均住PICU天数,但增加了低血压的发生率。山东省PICU的镇静镇痛治疗和监测仍欠规范,主要体现在镇痛治疗以及对镇静和疼痛水平的评估未受到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催产素对男性品行障碍青少年共情能力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讨催产素鼻雾剂对男性品行障碍青少年共情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就诊的品行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纳入催产素组(46例,催产素鼻雾剂每日给药2次,每次24 IU,连续给药2周)与安慰剂组(51例,给予0.9%氯化钠溶液,操作方法同催产素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疼痛共情任务及人际反应指针量表(interpersonal reactivity index,IRI)评估患者共情能力。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比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共情能力。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疼痛共情任务测评中的针头-痛苦表情维度评分( F=13.86, P<0.001)、IRI总分( F=5.59, P=0.020)及共情关心因子分( F=4.99, P=0.028)的时间×组别交互效应显著。IRI量表观点采择因子分的组别主效应显著( F=4.22, P=0.043)。简单效应分析显示:经2周干预后,在疼痛共情任务中催产素组患者的针头-痛苦表情评分明显高于基线时评分( t=-2.08, P=0.040)。干预2周后,催产素组患者的针头-痛苦表情评分明显高于安慰剂组被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33, P=0.022)。干预2周后,催产素组的IRI总分( t=-2.58, P=0.011)及共情关心因子分( t=-3.15, P=0.002)均高于基线水平。干预后,催产素组IRI总分( t=2.30, P=0.024)及观点采择因子分( t=2.57, P=0.012)均高于安慰剂组。 结论:催产素可改善男性品行障碍青少年的共情能力,可能对认知及情感共情能力均有提高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