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发展加速地区老年口腔健康共富模式的建设和应用初探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索创建基层老年口腔健康共富的省县乡村四级网络架构,初步评估此模式在经济发展加速地区高龄老人口腔疾病防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22年6月人口调查获取的浙江省经济发展加速地区中革命老区武义县的高龄(≥85岁)抗美援朝老同志为主要研究对象,构建省县乡村四级网络医疗服务模式矩阵,建立数字化口腔健康档案,为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老人提供入户口腔治疗,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回访时,记录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以及义齿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结果:共54名抗美援朝老人被纳入基层老年口腔服务试点范围,接受入户口腔治疗的患者治疗后3个月复查的OHIP-14总分为(3.27±3.00)分,显著低于治疗前[(32.82±7.15)分]( Z=-2.94, P=0.003);生理性疼痛、功能限制、心理不适、心理障碍和生理障碍等各个维度得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 P<0.05);义齿满意度调查5个维度总分为(48.64±1.21)分,满意率达到100%(11/11)。 结论:省县乡村四级网络架构模式在提升经济发展加速地区高龄老人口腔疾病防治水平中取得了较好的初步应用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基于文献共引聚类方法的国际针灸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分析国际针灸研究热点,评价热点影响力,探讨相关研究发展趋势。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2019年1月1日-2022年1月1日针灸研究相关文献,采用BICOMB 2.01软件抽取42篇高被引文献,根据文献间的相关性,构建42×42的共现矩阵,采用SPSS 26.0软件绘制共引聚类分析图,根据公式CPT=(C/P)/T=C/(P·T)计算聚类图中识别到的各个热点的CPT值,绘制各个热点中施引文献年度发文量的气泡图。结果:识别到23个研究热点,包括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的评定共识、针灸治疗慢性疼痛疗效评估、针灸镇痛机制等。气泡图显示,23个热点年度关注度各不相同,14个热点逐年增长,5个热点保持稳定,仅4个热点逐年下降。结论:近3年针灸研究方向聚焦于针灸适应证研究、针灸机制研究、循证方法学研究;中国是针灸适应证研究范围扩大的主要贡献力量;针灸发展的国际化趋势明显,中国针灸研究面临较大竞争压力,核心论文影响力不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目的 对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进行再评价,以期为中成药的临床实践和决策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运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万方、维普、Embase、PubMed、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6月20日,收集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通过建立文献重叠矩阵,计算校正后重叠面积(corrected covered area,CAA)评价原始文献重复率;采用系统评价的偏倚风险工具(risk of bias in systematic reviews,ROBIS)对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评估进行评价;运用,AMSTAR-2评价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运用PRISMA2020声明对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文献报告质量进行综合评估.另外,运用GRADE对所有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质量分级.结果 共纳入6种中成药及其1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AMSTAR-2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研究均为极低质量.PRISMA 2020报告质量评价结果显示纳入研究得分为18~30,其中8篇为中等质量,2篇为低质量.GRADE分析结果显示2项证据级别为中级,23项为低级,16项为极低级.ROBIS工具分析显示3项研究为低偏倚风险,7项研究为高偏倚风险.CCA为0.453,表示原始文献重复率较低.结论 目前中成药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在改善骨密度、疼痛程度等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良好,但这一发现受到文献方法学使用和质量报告等级较低的限制,建议未来研究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系统评价,以获得更高质量的临床证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疼痛矩阵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27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一种典型的慢性神经性疼痛综合征,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作用机制均被认为参与了PHN,但中枢神经系统相关脑网络结构和功能尚未完全阐明,限制了临床镇痛药物及其他干预策略的研究.近年来,疼痛矩阵相关脑网络的研究有助于揭示疼痛的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制,但PHN疼痛矩阵的研究报道较少.现就近年关于PHN疼痛矩阵的研究进行综述,回顾性分析疼痛相关具体脑区的功能及结构变化,旨在为探索高效靶向的镇痛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7
-
矩阵针灸对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疼痛、焦虑及抑郁评分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观察矩阵针灸对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疼痛、焦虑、抑郁评分的影响.方法:将70例颈肩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矩阵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5例,两组患者按规定方法针刺后留针40 min,共治疗10次.于针刺第0、2、4、8周分别评价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弥漫性疼痛指数(widespread pain index,WPI)及中文版贝克焦虑量表(Beck anxiety inventory,BAI)和中文版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BDI)评分.结果:治疗2周后,矩阵针刺组WPI和BAI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4周后,矩阵针刺组BDI评分较常规针刺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矩阵针灸能有效改善颈肩肌筋膜炎患者疼痛、焦虑和抑郁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针刺足三里神经影像试验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近年来,针刺足三里神经影像研究备受关注.文章检索近十五年发表的相关文献,最终纳入符合条件的中英文文献40篇.对此采用文献计量学研究方法分析发现:在研究内容方面,主要围绕足三里穴位特异性、作用机制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展开;在实验设计方面,普遍存在样本量偏小,实验设计不尽合理,扫描手段较为单一等问题;在研究结果方面,边缘系统和疼痛矩阵是足三里针刺效应的关键脑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功能性磁共振研究针刺镇痛机制的系统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关于针刺镇痛机制的功能性磁共振研究较多,但由于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具有高敏感性,受影响因素多,使得单一试验的结果并不完全可靠,故以Meta分析的方法更系统全面地描绘针刺镇痛对大脑脑区的影响.方法:数据库检索Pubmed、CENTRAL、EMBASE.con、Cochrane中心等多个国内外数据库,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开始至2015年2月15日.收集基于疼痛状态(无论病理性疼痛或者疼痛模型)的针刺镇痛fMRI研究,使用Ginger-ALE 2.3软件计算脑区ALE分布图.结果:共有9篇文献纳入研究共197个受试者.Meta分析显示,疼痛状态针刺刺激激活脑区共提取9个试验82个坐标,岛叶、屏状核、舌回、顶下小叶、前扣带回、颞中回激活增加;疼痛状态针刺刺激负激活脑区共提取9个试验48个坐标,角回、扣带回激活降低,余分组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通过对既往研究Meta分析认为,针刺镇痛通过岛叶、前扣带回、后扣带回这些大脑的重要位点,改变疼痛矩阵、边缘系统、默认模式网络等区域网络的功能,从而实现其针刺镇痛的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老年痴呆护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了解近10年国际老年痴呆护理研究的现状及热点,为今后我国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老年痴呆护理文献,时间为2008-2017年.使用Bicomb 2.0书目共现系统对年载文量、国家/地区、期刊、关键词进行统计并生成高频关键词共现矩阵;利用UCINET和NetDraw绘制共现网络图,分析研究现状及热点.结果 最终纳入1 104篇文献,发表在94种期刊上,美国是发文量最高的国家,发表文献442篇.核心期刊为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Journ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热点研究领域包括:老年痴呆的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疼痛、激越行为症状管理及其非药物疗法;家庭照顾者的照顾负担、生活质量及抑郁症状的管理;医务人员的知识和态度.结论 老年痴呆护理研究的文献量逐年上升,质量不断提升.今后应加强完善痴呆终末期姑息护理和临终关怀,探索非药物疗法提升症状管理水平,提升医务人员的老年痴呆相关知识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足缓难行刺冲阳"脑效应机制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通过针刺正常健康志愿者右侧冲阳穴,观察脑内的激活区和抑制区,从而探讨"足缓难行刺冲阳"的脑效应机制.材料与方法 应用3.0 T磁共振扫描采集16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右侧冲阳穴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结果 针刺冲阳穴引起的正激活脑区为:左侧小脑前叶、小脑后叶、额叶中央前回、颞上回(BA42)、颞横回(BA41)、颞中回、顶叶中央后回、外核、豆状核、外侧苍白球;右侧小脑后叶、额叶中央前回(BA6)、额中回(BA10)、额下回、颞横回、颞中回、顶叶中央后回(BA3)、顶下小叶、扣带回(BA24)、脑岛、丘脑;负激活脑区:左侧枕上回、后扣带回(BA30)、楔前叶、颞中回;右侧海马、外核.结论 针刺冲阳穴产生的针刺效应与大脑中枢关系密切,针刺信息可以直接影响"疼痛矩阵"而减轻疼痛,可能与正激活丘脑影响疼痛信息的传导,和负激活边缘系统抑制主观感受的情绪反应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点阵射频的临床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点阵射频是在射频技术基础上,通过电极或一系列成对排列的微针,以点阵模式发出射频,形成矩阵式的微治疗区.研究证明,其在皮肤美容领域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用于皮肤松弛、痤疮及瘢痕、腋臭等皮肤问题的治疗,还可辅助经皮给药.由于其保留一定量完整的正常皮肤,可为修复提供支持,促进和加速伤口愈合,疼痛、红肿、结痂等不良反应少,且相比点阵激光,其引起炎症后色素沉着发生率低,因此更适合深肤色人种.该文对点阵射频技术在皮肤美容领域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