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的相关性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取便利抽样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招远市玲珑英诚医院收治的14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疾病感知控制调查问卷、社会支持量表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对患者进行现状调查,并对患者疾病感知控制与社会支持及生活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患者的疾病感知控制水平呈良好的中等现状,且对采取行为改善的态度处于消极或不明确状态的较差水平;支持利用度为其中的最低项,造成主观与客观支持无法更好的发挥效用;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处于中间水平,其中各维度评分最低的三项分别为日常劳动或工作、性格与家庭角色;患者疾病感知控制的三个分量表得分与生活质量总分的相关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健康权威人士、内部控制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健康内部控制、健康权威人士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健康机遇控制与社会支持、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感知控制现状更倾向于临床医护人员等外部权威人士,其内控水平相对较低,且社会支持情况处于中等水平,同时与生活质量伴有部分中介效应。临床需通过有效、权威性较高的评估量表,及时针对不同患者的病情状况采取灵活性、个体化的护理措施,以提高患者预后及临床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杭州市西湖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特征及认知情况分析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杭州市西湖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感染特征及对疾病的认知程度,为今后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杭州市西湖区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报告的HIV/AIDS病例为调查对象,采用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艾滋病病例个案信息收集问卷》进行面对面调查,对新发感染者和既往感染者的人口学、行为习惯等信息进行比较。并对新报告病例的艾滋病认知程度和学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共有370例新报告HIV/AIDS病例,其中男性(345例,93.24%)、未婚(278例,75.14%)、同性感染(301例,81.35%)、大专及以上学历(229例,61.89%)、本市户籍(241例,65.14%)、门诊病例(229例,61.89%)、商业服务(228例,61.62%)占比较高。新报告病例中新发感染者159例(42.97%),发病年龄中位数27岁,月薪中位数6 000元,与既往感染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2.90和2.91, P均=0.004)。新发感染者中男性、未婚、同性恋、同性感染、新型毒品的比例分别为98.11%、87.42%、80.50%、93.71%、29.11%,均高于既往感染者( χ 2=10.50、22.79、32.93、28.07和6.09, P均<0.05)。新发感染者和既往感染者的学历与了解预防艾滋病措施、艾滋病话题关注度、感知感染的可能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22~8.21。 结论:西湖区新报告病例以未婚、男男性行为人群为主。新报告病例中新发感染者较既往感染者更年轻,且更易发生同性性行为,需重点关注;此外,感染者学历与艾滋病认知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疾病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疾病感知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加快康复进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以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320例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门诊复查的心房颤动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和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CAS-R)进行现场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320例患者,男177例,女143例,年龄(61.64 ± 10.74)岁。调查对象的疾病感知总分为(42.98 ± 10.49)分,感知控制总分为(27.20 ± 5.65)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静息心率、术后病程和感知控制是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 F = 25.24, P<0.05)。 结论:心房颤动患者肺静脉隔离消融术后"空白期"的疾病感知状况亟待改善,医护人员应对高龄、静息心率快、术后病程短及感知控制力低的患者多加重视,采取有效措施以减轻负性疾病感知,促进术后康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经阴道分娩体验水平对产后泌乳启动时间的影响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调查女性经阴道分娩体验水平与泌乳启动时间的现状,探索经阴道分娩体验水平对泌乳启动时间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调查。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11月至2021年1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的622例产妇,通过问卷调查、随访评估等调查其分娩体验水平及泌乳启动时间分布。结果:622例经阴道分娩女性泌乳启动时间超过72 h者241例占38.75%;分娩体验问卷得分为(49.63 ± 8.58)分,分娩体验问卷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感知、专业支持、参与性、自身能力。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分娩体验问卷各维度得分及总分与泌乳启动时间存在负相关( r值为-0.436~-0.146,均 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年龄、产次、分娩孕周、妊娠期疾病、分娩镇痛等影响泌乳启动时间的基础变量后,分娩体验问卷中的自身能力、参与性、安全感知、专业支持均能影响产后泌乳启动时间( t值为-6.76~-2.02, P<0.05)。 结论:经阴道分娩女性的分娩体验及泌乳情况需要引起重视。分娩体验与泌乳启动时间呈负相关,分娩体验越消极,泌乳启动时间越长,女性在分娩过程中的参与性、自身能力、安全感知、专业支持水平均是影响泌乳启动时间的有效指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长透析龄血液透析患者运动锻炼依从性的质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长透析龄血液透析患者运动锻炼依从性的促进与阻碍因素,为提高该类患者运动锻炼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3—5月,通过质性研究中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部战区总医院(汉口院区)血液净化科15例透析龄≥10年的患者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法分析资料并提炼主题。结果:15例访谈对象中,男5例,女10例,年龄39~76岁。分析资料共提炼出3种类别7个主题,分别为行为态度(规律运动后感知到的获益、疾病治疗无望感导致负性心理状态、社会包容度欠佳导致病耻感增加)、主观规范(家庭照顾者认知偏差导致过度保护、担任某种社会角色的压力与动力)、知觉行为控制(自身合并症限制、运动锻炼专业知识获得局限)。结论:长透析龄血液透析患者运动锻炼水平受多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应从纠正长透析龄血液透析患者认知偏差、转变行为态度,加强外部支持性环境、减轻主观规范压力,逐步增加促进长透析龄血液透析患者运动锻炼的客观支持这三方面出发,提高长透析龄血液透析患者运动锻炼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联合激励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观察三角形(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联合激励心理干预对肝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用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当阳市人民医院收入的98例肝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完全随机化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联合激励心理干预。比较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正性负性情绪自评量表(PANAS)〕、疾病感知能力〔简易疾病感知问卷(BIPQ)〕、疾病控制能力(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评分,比较干预3个月两组患者护理依从性(癌症患者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自护能力〔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评分,观察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癌症患者生活功能指标量表(FLIC)〕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PANAS量表正性情绪维度评分、BIPQ量表评分、中文版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评分、FLIC量表躯体能力、心理状态、生活状态维度评分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升高,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两组患者PANAS量表负性情绪维度评分较干预前有明显降低,观察组各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干预3个月,观察组患者癌症患者护理依从性调查问卷评分为(84.52±9.13)分、ESCA量表评分(125.61±21.4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29±8.52)分、(116.24±20.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Triangle分层分级护理联合激励心理干预能改善肝癌介入治疗患者负性心理,提高患者疾病感知能力、疾病控制能力和护理依从性,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疾病感知、疾病痛苦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与抑郁间的中介作用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及其生理、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探讨疾病感知、疾病痛苦在血糖控制与抑郁状态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511人,进行一般人口学信息、疾病感知问卷、中文版糖尿病痛苦量表、抑郁自评问卷调查,同时进行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生理指标检测。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得分为[(57.48±9.94)分],无抑郁138例(27.0%),轻度抑郁状态179例(35%),中度抑郁状态174例(34.1%),重度抑郁状态20例(3.9%)。抑郁状态与血糖控制不佳( r=0.157, P<0.01)、疾病感知( r=0.359, P<0.01)、疾病痛苦的四个维度( r=0.177~0.354, P<0.01)呈正相关。疾病感知在血糖控制和抑郁状态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B=0.216,95% CI=0.112~0.372,占总效应25.9%)。疾病感知和疾病痛苦在血糖控制和抑郁状态间存在链式中介作用( B=0.086,95% CI=0.042~0.149,占总效应10.3%)。 结论:血糖控制是2型糖尿病患者抑郁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疾病感知进而影响疾病痛苦的人际相关痛苦来影响抑郁状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成人癫痫患者疾病感知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成人癫痫患者疾病感知的特点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98例成人癫痫患者和同期就诊的75例糖尿病患者,使用疾病感知问卷中文修订版(Chinese 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 revised edition,CIPQ-R)进行评估,比较两组间疾病感知各因子的差异;采用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uality of life in epilepsy-31,QOLIE-31)对98例成人癫痫患者及55名健康人进行生活质量的评估,并应用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疾病感知各因子对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1)癫痫组CIPQ-R中的情绪陈述因子得分[(21.73±5.79)分]高于糖尿病组得分[(18.76±5.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1);癫痫组CIPQ-R中的疾病急/慢性、个人控制性、疾病相关性三个因子得分[(16.47±4.68)分、(20.91±4.03)分、(15.21±4.44)分]均低于糖尿病组得分[(19.16±4.75)分、(22.68±3.90)分、(16.56±3.7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癫痫患者生活质量量表多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t=-2.264~-8.203, P<0.01)。(2)相关分析显示:癫痫组CIPQ-R中的情绪陈述、严重后果因子与QOLIE-31的总分及其所属的各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 r=-0.202~ -0.527, P<0.05);癫痫组CIPQ-R中的疾病同一性、疾病急/慢性、疾病周期性因子与QOLIE-31的总分呈负相关( r=-0.272~ -0.342, P<0.01);癫痫组CIPQ-R中的治疗控制性、疾病相关性因子与QOLIE-31的总分呈正相关( r=0.259, r=0.307,均 P<0.01)。(3)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显示,疾病感知之疾病同一性、疾病急/慢性、严重后果、疾病周期性、情绪陈述因子是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结论:成人癫痫患者具有负性疾病感知,其中疾病感知的疾病同一性、疾病急/慢性、严重后果、疾病周期性、情绪陈述因子对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具有显著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阶梯推进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采取微创搭桥术患者功能恢复及预后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阶梯推进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行微创搭桥手术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随机数字分配表法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20年4月至2022年4月接收的冠心病采取微创搭桥手术治疗患者184例,分为参照组和干预组,每组92例。参照组应用实施常规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干预组实施阶梯推进式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于入院1 d、干预14 d应用疾病感知问卷(ILLness Perception Questionnaire,IPQ)、观察两组患者疾病感知、心功能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等变化情况。结果:入院1 d两组患者IPQ、心功能无明显差异;干预14 d后,与参照组相比,干预组病情急慢性、病理机制、症状表现、疾病控制及预后效果等IPQ综合得分,呈提升状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与参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contractile diameter,LVES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等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与参照组相比,干预组患者的心绞痛、心律失常、再发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发生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对冠心病实施微创搭桥术治疗患者采取阶梯推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对策,能增强患者对疾病相关信息感知程度,心功能水平改善的同时,减少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疾病感知控制、运动自我效能对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恐惧影响的纵向研究
编辑人员丨5天前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过渡期的运动恐惧现状,分析其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方法:便利抽取2020年2月至2021年4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89例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中文版运动自我效能量表和修订版控制态度量表对患者出院前2 ~ 3 d、出院后1个月和4个月进行调查。结果:患者运动恐惧得分从出院前2 ~ 3 d[(48.62 ± 11.26)分]到出院后1个月[(49.03 ± 11.24)分]稍有恶化,随着时间延长到出院后4个月[(47.86 ± 11.11)分]而降低,总体表现出改善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7.92, P<0.01);疾病感知控制得分也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趋势,出院前2 ~ 3 d(27.34 ± 7.40)分、出院后1个月(26.18 ± 7.39)分、出院后4个月(27.76 ± 7.3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38.41, P<0.01),出院后4个月[(35.63 ± 11.51)分]的运动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出院前2 ~ 3 d[(34.00 ± 11.88)分]以及出院后1个月[(34.20 ± 11.6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12.33, P<0.01)。广义估计方程显示,运动自我效能( B = -0.255, P<0.01)及疾病感知控制( B = -0.439, P<0.01)是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恐惧的保护性因素。路径分析表明,疾病感知控制既可直接预测患者运动恐惧( β = -0.461, P<0.01),也可通过作用于运动自我效能间接影响患者运动恐惧(中介效应= -0.21,95% CI -0.293 ~ -0.13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 结论:心力衰竭患者出院过渡期运动恐惧、疾病感知控制和运动自我效能呈动态变化,疾病感知控制既可直接预测患者运动恐惧,也可以通过作用于运动自我效能间接影响其运动恐惧。护理人员可制订基于感知控制或自我效能的护理干预,改善心力衰竭患者运动恐惧水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