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研究的思考和建议
编辑人员丨3天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之下迫切需要找到有效的治疗手段来对抗这种疾病。一系列候选治疗已经进入临床试验或正处于准备阶段。鉴于找到有效药物的紧迫性,在循证医学临床研究设计规范与准则的基础上,提出除了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外,可以采用实验性的整群随机对照试验、阶梯设计,以及观察性的病例-时间-对照研究等设计类型,开展COVID-19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并且强调顶层科学设计、有序规范开展,避免重复研究,阻止低效或设计方案存在偏倚的临床研究。呼吁构建标准统一的信息系统,设立明确的COVID-19临床数据标准和数据收集模式,以在常规医疗环境下形成COVID-19的病例队列,开展比较效果研究,切实解决并促进临床研究人员更好地共享、交换信息,提高研究效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肿瘤细胞减灭术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能否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生存率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肿瘤细胞减灭术(CRS)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能否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生存率。方法:从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以及CNKI、万方、维普六个数据库中检索腹膜转移的相关文献,并手动检索了法国Elias团队关于腹膜转移的研究。文献纳入标准:(1)研究对象为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2)有接受CRS+HIPEC治疗为试验组和接受其他治疗为对照组的资料;(3)有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生存分析数据;(4)研究类型为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5)文献语言为中文和英文。排除标准:(1)仅有摘要的研究;(2)数据不全的研究。文献的筛选和数据提取由两人独立进行,存在分歧的文献由第三人决定。提取的数据包括作者、发表年份、受试者数量、受试者的入组时间、随访时间、研究设计、治疗方案,以及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风险比HR及其95% CI,若文中未提供,则通过Engauge Digitizer11.1软件从生存曲线中提取随访时间和相应时间点的生存率,计算HR及其95% CI。采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或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估。使用STATA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所有研究中试验组与对照组的HR及其95% CI进行合并分析,试验间异质性通过 Q检验和 I2统计量进行评估。当不存在显著异质性时( Q检验: P≥0.1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当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时( Q检验: P<0.1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并通过亚组分析找出异质性的来源。用敏感性分析评价合并结果的稳定性。通过Egger检验和Begg检验来评估发表偏倚( P<0.05表示存在发表偏倚),并通过Begg漏斗图在风险比对数上的视觉对称性来反映。 结果:共有10项研究被纳入进行Meta分析,包括1项随机对照试验、9项队列研究,1项随机对照试验偏倚风险不确定;9项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评分均>7分,均为高质量研究。其中试验组有781例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对照组有2 452例接受了其他治疗[包括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姑息化疗(PC)和腹腔内化疗(IPC)]。合并结果显示,试验组总体生存率(OS)高于其他治疗对照组(HR=0.43,95% CI:0.34~0.54),但研究异质性较大( P=0.024, I2=52.9%)。不同对照治疗方案的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OS高于CRS(HR=0.63,95% CI:0.44~0.90)、PC(HR=0.37,95% CI:0.32~0.43)和CRS+IPC(HR=0.60,95% CI:0.37~0.96)这3个对照组;由于各亚组研究异质性较低(CRS组: P=0.255, I2=22.9%;PC组: P=0.222, I2=29.9%;CRS+IPC组: P=0.947, 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结果进行合并。敏感性分析结果显示,分别删除各项研究后的合并分析结果差别不大,提示合并分析结果较为可靠。各研究偏倚检测结果显示:Begg检验( P=0.088)>0.05,Egger检验( P=0.138)>0.05,Begg漏斗图上的散点分布基本对称,表明纳入研究不存在发表偏倚。 结论:CRS+HIPEC可以提高结直肠癌腹膜转移患者的OS。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自身对照病例系列设计在儿童疫苗安全性主动监测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国家免疫规划是提高儿童健康水平、降低儿童死亡率、预防和减少传染性疾病发生的简便、有效的措施。虽然疫苗上市前经历了Ⅰ~Ⅲ期临床试验,但由于样本量和观察时间的局限,很多不良反应在疫苗上市前无法获知。所以在疫苗上市后开展基于大规模人群的安全性主动监测就显得尤为必要。自身对照病例系列(self-controlled case series,SCCS)设计是一种常见的主动监测方法。SCCS在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该方法主要用于疫苗的安全性研究。SCCS通过仅含有病例(发生目标结局的患者)的数据来探索随时间变化的暴露与不良结局之间的关联。由于SCCS中只纳入了病例,所以无法获得绝对发生率,继而无法获得队列研究的结局指标相对危险度或风险比,同时也不能获得病例对照研究的结局指标比值比。通过对比同一个体在风险期和对照期的事件发生数,SCCS 可以获得相对发生率(relative incidence,RI)。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多中心网络评估儿童脓毒症所致多脏器衰竭的三种炎症表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成人脓毒症临床试验正在评估针对三种炎症表型的治疗方法,包括:(1)免疫麻痹相关;(2)血栓性微血管病变所致血小板减少相关;(3)序贯性肝衰竭相关。这三种表型尚无儿科多中心评估。本文假设这些表型与儿童脓毒症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相关,并进行验证。设计:前瞻性严重脓毒症队列研究。比较多脏器衰竭合并任一表型,多脏器衰竭无上述表型及单脏器衰竭患儿。场所:Eunice Kennedy Shriver国立儿童健康和人类发展研究所儿科重症医学研究网络内的9家PICUs。对象:留置动脉或中心静脉导管的严重脓毒症患儿。干预措施:临床数据收集和每周两次血样本采集直至PICU入院第28天或离开PICU。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401例入选严重脓毒症病例中,112例(28%)单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0%,0/112;病死率<1%,1/112),289例(72%)多脏器衰竭(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9%,24/289;病死率15%,43/289)。多脏器功能衰竭且合并表型患儿总体病死率较高(24/101比20/300; RR 3.56,95% CI 2.06-6.17)。与无炎症表型的188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相比,合并表型的101例患儿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19%比3%; RR 7.07,95% CI 2.72-18.38)和病死率(24%比10%;RR2.35,95% CI 1.35-4.08)均增加。 结论:这三种炎症表型与脓毒症所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儿童巨噬细胞活化反应综合征发生率和病死率增加有关。本研究为设计针对儿童炎症表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提供了推动和必要的基线数据。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的统计分析逻辑及表达规范
编辑人员丨3天前
队列研究与病例对照研究均为临床和流行病学研究中重要的研究设计类型,虽然二者都是研究暴露因素与疾病关联的方法,但其核心逻辑截然不同。队列研究以是否暴露于某研究因素或其不同水平分组,通过随访,比较暴露组与对照组的结局事件发生风险,以此评估研究因素与结局是否存在关联,具有从因到果的时序性;相反,病例对照研究由果及因,以结局发生与否分组,通过回顾性调查或收集历史记录的暴露信息,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暴露分布情况,以此评估暴露因素与结局是否存在关联。本文重点阐述针对这两类研究进行统计分析时应遵循的逻辑,以及制订统计分析计划与报告结果时应遵循的规范,以增强研究的科学性,提高论文的可读性。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检测阴性设计方法简介及其应用概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在评价疫苗上市后保护效果的研究中,与随机对照试验、传统病例对照试验和队列研究等相比,检测阴性设计具有降低组织难度、节约花费、减少偏倚等诸多优势。本文系统介绍了检测阴性设计的基本原理、实施步骤、主要优势和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血清SP70和常规实验室指标建立乳腺B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模型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基于血清肿瘤特异性蛋白70(tumor specific protein 70,SP70)和常规实验室指标的针对乳腺乳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4类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列线图模型,并验证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BI-RADS 4类乳腺结节的429例女性患者资料,年龄范围为16~91岁,中位数年龄50岁。依据病例纳入时间的先后,将患者分为建模组(314例)和验证组(115例)。以术后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使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用于模型的预测变量并绘制列线图及预测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校准图,使用一致性指数(C-index)和校准曲线对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显示429例乳腺BI-RADS 4类结节中286例(66.7%)为恶性结节,143例(33.3%)为良性结节。血清SP70( OR=1.227,95% CI:1.033~1.458, P=0.020)、NLR( OR=1.545,95% CI:1.047~2.280, P=0.028)、LDL-C( OR=2.215,95% CI:1.354~3.622, P=0.002)、GLU( OR=2.050,95% CI:1.222~3.438, P=0.007)、PT( OR=1.383,95% CI:1.046~1.828, P=0.023)、结节长径( OR=1.042,95% CI:1.008~1.076, P=0.015)及年龄( OR=1.062,95% CI:1.011~1.116, P=0.016)是用于鉴别乳腺B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的独立影响因素( P<0.05),将上述7个变量纳入模型绘制列线图,建模组及验证组的一致性指数(C-index)分别为0.842(95% CI:0.786~0.898)和0.787(95% CI:0.687~0.886)。建模组和验证组使用该模型鉴别乳腺B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3.5%、72.5%和79.2%、73.6%,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结论:本研究联合血清SP70水平、常规实验室指标及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标,建立术前乳腺BI-RADS 4类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列线图模型。此模型可能具有良好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可能有利于指导乳腺癌的筛查和预防。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流行病学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上市前后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安全有效的疫苗是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肺炎大流行的核心措施之一,从疫苗上市前安全性、保护效力的实验性研究到上市后安全性监测和人群保护效果的观察性研究,流行病学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列举国内外研究案例,系统介绍了临床试验、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在疫苗上市前后的应用及设计要素,以期丰富流行病学教学案例。另外,在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后,国外多个国家在短时间内组织开展了规模数十万到千万人的人群观察性研究,得益于这些国家完善的公共卫生、医疗、医保等信息系统,通过不同数据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整合分析。这对我国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超声内镜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在肝移植受者中的应用价值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超声内镜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endoscopic ultrasound-guided liver biopsy,EUS-LB)在肝移植受者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在2021年12月至2022年3月间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肝脏病中心因肝功能异常或需要评估肝纤维化程度行EUS-LB的肝移植受者中,选取EUS-LB由同一位内镜医师完成,且标本由同一位病理科医师读片并出具报告的总计12例病例纳入EUS-LB组;在器官移植中心肝脏病中心同期行经皮肝脏穿刺活检术(percutaneous liver biopsy,PLB)的肝移植受者中,选取PLB由同一位肝病内科医师完成,且标本系由EUS-LB组同一位病理科医师读片并出具报告的总计23例病例纳入PLB组。对比2组肝脏组织获取情况和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均穿刺1~2次。EUS-LB组肝脏组织条的中位总长度明显长于PLB组(61 mm比17 mm, Z=11.362, P=0.002),最长组织条长度稍长于PLB组[(17.6±6.9)mm比(13.7±3.5)mm, t=2.382, P=0.086],肝脏组织条数目明显多于PLB组[(4.8±2.1)条比(2.3±1.2)条, t=9.271, P=0.001],完整汇管区数目明显多于PLB组[(11.3±4.6)个比(6.2±3.3)个, t=8.457, P=0.003]。腹痛是2组术后的唯一不良事件,且EUS-LB组术后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PLB组[8.3%(1/12)比43.5%(10/23), χ2=4.893, P=0.036]。 结论:EUS-LB是一种安全有效并且更舒适化的肝脏穿刺活检方法,相比PLB,EUS-LB可以获得更长的组织条和更多的汇管区,并且发生术后疼痛的患者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圆锥角膜发生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采用二次文献分析法系统评价圆锥角膜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自2000年1月起至2021年5月发表的与圆锥角膜发生和进展有关的高质量分析性研究设计文献,提取有效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对检索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分类指标的合并效应量采用比值比( OR)及其95%置信区间( CI),以 Q检验和 I2检验评价文献中各结局指标的异质性,异质性分析 P>0.1或 I2≤50%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析; I2>50%者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并谨慎解释研究结果。采用亚组分析及敏感性分析法分析文献中评估指标的异质性来源。采用Egger检验、Harbord检验、Peters检验及漏斗图综合评价发表偏倚。 结果:共纳入21篇文献,包括病例对照研究18篇和队列研究3篇,研究资料来自10个国家,纳入圆锥角膜病例共30 124例,对照者59 012例,NOS评分均≥7分。Meta分析结果显示,家族史( OR:8.68,95% CI:6.30~11.97)、揉眼( OR:4.62,95% CI:3.75~5.70)、变态反应( OR:2.34,95% CI:1.73~3.16)、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R:1.53,95% CI:1.12~2.10)和唐氏综合征( OR:7.09,95% CI:4.19~11.99)是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 OR:0.63,95% CI:0.50~0.79)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二尖瓣脱垂非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 P>0.05)。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变态反应的异质性部分来源于具体疾病分类,糖尿病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异质性全部由病例来源产生;敏感性分析显示,改变分析模型后结果稳健。所纳入的文献间均无发表偏倚。 结论:家族史、揉眼、变态反应、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为圆锥角膜的危险因素,糖尿病为圆锥角膜的保护因素。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