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种Shirodkar宫颈环扎术式对单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与Shirodkar非埋线环扎术式对单胎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2月因病史指征或超声指征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产科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Shirodkar术式)的373例宫颈机能不全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完整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婴结局,根据术中是否将缝线线尾包埋于阴道黏膜下,分为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组(埋线环扎组,n=115)组和Shirodkar非埋线环扎术式组(非埋线环扎组,n=258).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秩和检验、x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检验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评估早产和妊娠36周前拆线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非埋线环扎组相比,埋线环扎组早产率降低(13.0%vs 22.5%,P=0.048),妊娠 36 周前拆线率降低(19.1%vs 33.3%,P=0.005),拆线孕周较晚[37(36.0,37.0)周 vs 36(35.0,37.0)周,P<0.001].两组新生儿结局包括出生体重、入住NICU率、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是否埋线与早产发生风险降低无显著相关,与妊娠36周前拆线发生风险降低相关(OR=0.516,95%CI:0.293~0.909,P=0.022);环扎前宫颈长度与早产发生风险降低相关(OR=0.954,95%CI:0.915~0.996,P=0.031),与妊娠 36 周前拆线发生率增加相关(OR=1.062,95%CI:1.002~1.104,P=0.002).结论 Shirodkar埋线环扎术式可以延长拆线孕周、降低妊娠36周前拆线率,但该术式在改善妊娠结局方面尚未见明显优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史指征与超声指征单胎妊娠孕妇子宫颈环扎术的疗效比较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病史指征及超声指征的单胎妊娠孕妇行子宫颈环扎术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2月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因病史指征或超声指征行McDonald子宫颈环扎术的子宫颈机能不全单胎妊娠孕妇共2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病史指征组(141例)和超声指征组(131例)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儿结局。进一步根据分娩孕周,将272例子宫颈环扎术孕妇分为≥孕34周分娩组(225例)和<孕34周分娩组(47例),分析孕34周前早产的影响因素。结果:(1)病史指征组和超声指征组的中位环扎孕周分别为16.6、23.4周,分娩时较环扎时的中位延长孕周分别为21.4周、14.7周,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2)病史指征组和超声指征组孕妇的足月产率分别为76.6%(108/141)和71.0%(93/131),活产率分别为97.2%(137/141)和97.7%(128/131),活产儿中位出生体重分别为3 155和3 055 g,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272例子宫颈环扎孕妇的新生儿存活共计265例(97.4%,265/272),7例未获活产儿孕妇的分娩孕周均≤孕25周(范围:孕19 +1~25周),孕妇均为临床宫内感染或组织学证实的绒毛膜羊膜炎或孕期病原微生物携带,家属放弃。存活新生儿的最低出生体重为850 g(分娩孕周为26 +6周)。(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孕34周分娩组比较,<孕34周分娩组孕妇孕6~7周体重指数(BMI)更高(中位数分别为24.5、25.4 kg/m 2)、环扎术后1~2周子宫颈长度(CL)更短[分别为(31.1±8.4)、(26.1±11.0)mm]、术后孕26~28周CL更短(中位数分别为26.3、16.0 mm)、术前、术后、分娩前C反应蛋白(CRP)升高的发生率均更高,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34周前早产与环扎术后孕26~28周CL呈显著负相关( OR=0.902,95% CI为0.858~0.947; P<0.001),与分娩前CRP升高呈显著正相关( OR=3.492,95% CI为1.652~7.381; P=0.001);与术前及术后CRP升高、术后1~2周CL、孕6~7周BMI无显著相关性( P均>0.05)。 结论:子宫颈机能不全的单胎妊娠孕妇行病史指征或超声指征的子宫颈环扎术,均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且两组的母儿结局无显著差异。子宫颈环扎术后孕34周前早产的影响因素是术后孕26~28周CL及分娩前CRP升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宫颈环扎与双胎早产防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早产是双胎妊娠最常见的产科并发症。宫颈环扎术是近年来双胎早产预防措施的研究热点,其在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的临床应用价值存在一定的争议。此外,感染(炎症)状态与双胎宫颈环扎术后的妊娠结局也密切相关。研究推荐对于宫颈长度≤15 mm或宫颈扩张的双胎妊娠孕妇行宫颈环扎术,暂不推荐对于宫颈长度15~25 mm和以病史为指征的双胎妊娠患者行宫颈环扎术。双胎宫颈环扎术前评估羊膜腔内感染或炎症的临床意义有待进一步探究,但需排除抗生素使用对手术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响。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病史指征宫颈环扎术后宫颈长度变化与<34周早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在病史指征的宫颈环扎术人群中超声监测宫颈长度(cervical length,CL)的变化及环扎术后<24周短宫颈(CL≤2.5 cm)对<34周早产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病史指征McDonald宫颈环扎术且资料完整的单胎孕妇共145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在围手术期及环扎术后孕≥20~24、≥24~28、≥28~32周经阴道超声测量的闭合段CL,按分娩孕周分为≥34周分娩组( n=118)和<34周分娩组( n=27),分析2组环扎术后CL与<34周早产的关系及环扎术后孕≥20~24周短宫颈孕妇早产的风险。采用 χ 2检验或独立样本 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组的CL与<34周早产的关系,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环扎术后CL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结果:(1)在145例病例中,足月分娩106例(73.1%),<34周早产27例(18.6%),其中7例(4.8%)<28周分娩(晚期流产)(其中2例为有生机儿并存活),总体活产率96.6%(140/145)。(2)≥34周分娩组孕妇CL在≥20~24、≥24~28、≥28~32周均显著长于<34周分娩组[(3.35±0.73)与(2.39±1.03)cm, t=5.69, P=0.008;(3.14±0.75)与(2.14±1.10)cm, t=5.65, P=0.007;(2.91±0.85)与(1.79±1.09)cm, t=5.84, P=0.00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环扎术后孕≥20~24、≥24~28、≥28~32周CL是发生<34周早产的影响因素[ OR值(95% CI)分别为0.885(0.837~0.935)、0.886(0.837~0.937)、0.890(0.842~0.940), P值均<0.001]。(4)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结果显示,孕≥20~24、≥24~28和≥28~32周的CL对预测<34周早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7、0.734、0.799,灵敏度分别为60.0%、60.0%、80.0%,特异度分别为87.5%、91.3%、76.9%。(5)宫颈环扎术后孕≥20~24周短宫颈发生率为17.2%(25/145),其发生<34周早产的风险为CL>2.5 cm孕妇的12.7倍( OR=12.7,95% CI:4.58~35.40, P<0.001)。 结论:病史指征行宫颈环扎术的孕妇中,术后孕≥20~24、≥24~28、≥28~32周的CL对妊娠结局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环扎术后孕≥20~24周短宫颈对预测<34周早产有意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非紧急子宫颈环扎术在宫颈机能不全中的应用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7/6
子宫颈机能不全是导致晚期流产或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为避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目前认为,唯一有效的干预措施是子宫颈环扎术.非紧急子宫颈环扎术包括病史指征和超声指征子宫颈环扎术,术后显著延长妊娠时间,改善妊娠结局.本文将从作用机制、手术时机、应用人群、手术方式、术前准备及术后管理等方面综述非紧急子宫颈环扎术的应用进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病史指征宫颈环扎联合阴道黄体酮预防单胎妊娠早产的疗效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 探讨病史指征宫颈环扎联合阴道黄体酮预防单胎妊娠早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本研究为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19年1月-2023年7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因病史指征行经阴道宫颈环扎术(Shirodkar术式)的宫颈机能不全单胎妊娠女性.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79例,完整收集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和母婴结局,并进一步根据术后是否使用阴道黄体酮分为单纯宫颈环扎组(130例)和宫颈环扎联合阴道黄体酮组(149例).分析比较两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母体妊娠结局、新生儿结局.结果 两组妊娠37周前早产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5923).与单纯宫颈环扎组相比,宫颈环扎联合阴道黄体酮组分娩孕周[(266.59±16.02)d vs(259.23±30.81)d,P=0.011 4)]、环扎至分娩的间隔时间[(163.18± 23.17)d vi(152.51±33.58)d,P=0.002]较长、妊娠 28 周前流产发生率较低(0.7%vs 7.7%,P=0.003 4).两组新生儿结局包括出生体重、低体重儿、5 min Apgar评分<7分、入住NICU、新生儿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潜在早产高危因素与早产发生率的关联,结果显示宫颈环扎术后是否联用阴道黄体酮与早产发生率并无相关性(OR=1.02,95%CI:0.48~2.15,P=0.962),自发性早产史与早产发生风险增加有相关性.结论 病史指征宫颈环扎联合阴道黄体酮与妊娠28周前流产率降低相关,但在改善妊娠母儿结局方面并无优势.该结论仍有待在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前瞻性研究中验证.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重复性宫颈环扎11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目的:通过研究重复性环扎患者的临床特点、预后结局,分析其有效性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 年4 月至2023 年3 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青岛)行重复性环扎的11 例孕妇的病史资料,包括妊娠年龄、生育史、主要合并症、初次环扎指征、环扎时间、重复性环扎时间、妊娠结局、胎盘病理、新生儿情况,分析总结其临床特点及预后结局.结果:11 例患者行重复性环扎后平均延长妊娠时间 56d,中位分娩胎龄 31+3 周,其中足月分娩2 例,早产9 例(死亡1 例),流产1 例,新生儿存活10 例,出生体重1050~3530g.结论:重复性宫颈环扎术可作为延长妊娠时间的有效方法,争取促胎肺成熟机会并提高新生儿存活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30
-
经阴道宫颈环扎术式的循证医学评价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前关于宫颈机能不全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国内外尚未统一.宫颈机能不全的主要治疗方式为宫颈环扎术,目的在于纠正薄弱或存在缺陷的宫颈结构,延长孕周,降低早产风险.目前关于宫颈环扎术的指征、时机、方式以及术后的效果等意见尚不一致,参照临床循证医学的证据,本文对病史指征、超声指征、体格检查指征下的经阴道宫颈环扎术进行以下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单胎及双胎妊娠子宫颈环扎术28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宫颈环扎术在治疗单胎及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因病史指征及超声指征行富颈环扎术的单胎妊娠(21例)及双胎妊娠(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两种指征行宫颈环扎术和双胎保守治疗患者的宫颈情况、环扎孕周及分娩情况.结果单胎病史指征和超声指征环扎组宫颈长度、环扎孕周和延长孕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分娩孕周[(33.07±8.14)周;(30.00±6.67)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妊娠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环扎组分娩孕周[(33.24±3.86)周]与保守治疗组[(30.43±4.15)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环扎环扎孕周[(18.82±3.91)周]早于双胎妊娠[(25.10±0.85)周](P<0.05),但保胎药物应用时间、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指征宫颈环扎可延长单胎及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妊娠周数,超声提示宫颈机能不全行宫颈环扎术有临床应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宫颈机能不全患者宫颈环扎术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的探讨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探讨宫颈机能不全(CIC)患者宫颈环扎术(CI)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6月宝鸡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CIC患者19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CI手术时间分为:孕早期组(孕14 ~ 16周)150例、孕中期组(17 ~ 28周)47例;根据手术时机分为:择期CI组42例、应激性CI组122例、紧急CI组20例.将实验对象根据既往晚期自然流产次数,进行分层研究:A1组为1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择期CI组(13例),B1组为1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应激性CI组(54例),C1组为1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紧急性CI组(9例);A2组为2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择期性CI组(29例),B2组为2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应激性CI组(68例),C2组2次晚期自然流产病史紧急性CI组(11例).此次研究有13例3次以上晚期自然流产史CI患者,未参与分组.比较与分析各组的临床资料与妊娠结局.结果 A1、B1、C1组,A2、B2、C2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手术成功率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1>B1>C1、A2>B2>C2.既往1次晚期自然流产史患者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质量优于既往2次晚期自然流产史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治疗CIC的孕妇要根据病情尽早选择手术类型,择期CI优于应激CI优于紧急CI术,能够有效的延长孕妇的孕周及提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具有较好的妊娠结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