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药注射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治疗中的合理应用与药学监护
编辑人员丨1周前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推荐了8个品种的中药注射剂,包括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和参麦注射液。8个中药注射剂主要适用于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其中喜炎平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血必净注射液适用于瘀毒互结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热毒宁注射液适用于疫毒闭肺证患者,痰热清注射液适用于痰热阻肺证患者,醒脑静注射液适用于热入营血,内陷心包证患者,参附注射液适用于内闭外脱证和阳气暴脱之厥脱证患者,生脉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和内闭外脱证患者,参麦注射液适用于气阴两虚证患者。中药注射剂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发生过敏性休克,应注意监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在血仍可透热转气"在支气管扩张咯血治疗中的理论探析和实践
编辑人员丨3周前
叶桂用卫分、气分、营分、血分四个层次划分疾病的不同阶段,提出治疗"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尤可透热转气,入血则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支气管扩张咯血当属于邪入血分阶段,治疗需凉血散血.然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怫郁壅滞广泛存在,有形之邪与无形之邪相互交结,肺气郁闭,邪气伏于血分,治疗应不拘泥于凉血散血.笔者挖掘"透热转气"的内涵,提出"在血犹可透热转气"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血分证,通过治气、治伏邪、上下焦同治的方法,化痰降浊祛瘀,开辟通道,给邪以出路,恢复气机宣畅,使得邪热从血分宣透外达,咯血自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从"寒湿人营"论治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1例
编辑人员丨2024/1/13
"寒湿入营"是寒湿疫病情转重的关键,多见于老年染疫或寒湿疫危重症邪盛正虚者.报告1例以"寒湿入营"理论为指导、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患者的治疗过程.患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无大热,但D-二聚体持续升高且出现全身多发血栓形成以及肺栓塞、水肿、少尿、休克等多器官功能障碍,舌脉表现为舌胖大晦暗、舌苔黄厚腻、舌底暗瘀,脉细数且涩,此为"寒湿入营"的特征性表现,整体辨证为寒湿瘀之态,在改善心功能、杭感染、平喘止咳化痰等西医对症支持治疗的基础上,中医药治以开郁闭、救逆回阳、益气固脱、活血利水,予破格子龙宣白承气汤加减,药中病机,故获良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1/13
-
气郁质冠心病患者舌象特征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分析气郁质亚健康人群与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数据,探究两类人群舌象特征的差异及其反映的机体变化.方法:选择气郁质冠心病患者50例作为研究组,同时纳入气郁质亚健康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图像处理技术记录两组舌象五分区的HSV(Hue,Saturation,Value)色度空间特征数据,并由专家进行舌象判定.通过比较两组的舌象特征差异,探讨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象特征.结果:舌色方面,研究组暗红舌、绛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1);舌形方面,研究组点刺舌、齿痕舌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色方面,研究组黄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苔质方面,研究组腻苔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下络脉特征方面,研究组舌下络脉加粗、迂曲、颜色加深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舌象五分区HSV色度空间参数方面,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1、2、3区H值偏低(P<0.05),4、5区V值偏低(P<0.05).结论:气郁质冠心病患者的舌色多暗红、绛,舌形多点刺、齿痕,苔色多黄,苔质多腻,这些舌象特征与气滞血瘀、热入营血、肝胆火旺、肝郁化火上扰心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有一定关系.临床可基于舌诊信息预防不良体质向疾病转变.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论《百症赋》黄疸的选穴与治法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百症赋》以"病证+腧穴"的韵文文体编录方式,用穴精巧、单穴多效、突破传统、独具匠心的选穴配伍方法以及辨证选穴临床效如桴鼓为特色."治疸消黄谐后溪劳宫而看"语出该赋,别具一格地选用小肠经输穴与心包经荥穴相配治疗黄疸,选穴配伍内藏深刻机理.运用以穴测证法,对病源、穴性、经脉络属、脏腑别通和经脉对冲等综合分析,阐释后溪劳宫两穴配伍治疗黄疸的机理.经分析发现,本法尤适于治疗脾虚湿热、热入营血及瘀热互结型黄疸,因其着眼于脾虚胃弱、湿热蕴脾和湿热入血之病机,运用心脾同治、泻火实土之治法,从"穴—经—腑"角度入手,协同小肠与心包经腑功能,连同激发心主血脉、脾主运化、胃主降浊、肝主藏疏、督脉主阳的生理功能,共同参与清热、利湿、化瘀、扶阳的治疸消黄过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18
-
从"瘀热"论治肝病验案3则
编辑人员丨2023/8/26
"瘀热"之名最早见于《伤寒论》,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1]首先系统阐述了"瘀热"病机,其认为"瘀"与"热"皆为瘀热形成的基础:"瘀"包括血瘀和瘀血,两者相互影响;"热"包括外感及内伤之热,有深浅、轻重之别.从卫气营血理论分析,肝病后期,邪入营分,或因热郁化火致瘀,或因湿热蕴结致瘀,或因久病体虚致瘀,终致瘀热互结,相合为患."瘀热"在肝病的进展过程中,尤其是疾病的中后期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26
-
蓄血病证源流
编辑人员丨2023/8/6
蓄血源于《伤寒论》,有太阳蓄血、阳明蓄血之分,太阳蓄血因热致瘀,热重瘀轻,后世发展为外感蓄血证,包括热入营血、疮痈等病证,治宜清热凉血为主,散血活血为辅;阳明蓄血因瘀化热,瘀重热轻,后世发展为内伤蓄血,包括局部胀痛、(癜)瘕积聚、虚劳干血等病证,治宜活血逐瘀为主,凉血清热为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从营气与营阴探讨“入营犹可透热转气”
编辑人员丨2023/8/6
营气和营阴可化赤生血,又与血共同运行于脉内.营分证是温邪初入脉内的阶段,属血分证的表浅阶段.营分证阶段有热灼营阴、热陷心包和内闭外脱等不同证型.热灼营阴属轻型营分证,病机以营气功能失常和营阴不足为主,治疗关键在于清透温邪,恢复营气功能,即“透热转气”,同时滋养营阴,防止瘀血形成.“入营犹可透热转气”,是温病营分证的重要治法之一,为发热伴出疹症的临床治疗思路提供重要的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崔云教授运用温清饮治疗男科病经验探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探析导师崔云教授运用温清饮加减治疗男科病的临床经验,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和收集整理崔老师运用温清饮治疗男科疾病的医案,对温清饮进行方药分析并对畸形精子症致不育、慢性前列腺炎和慢性附睾炎三则具有代表性的验案进行辨证思路、用药特点及临证心得的总结分析.[结果]崔老师认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饮食结构改变,生活作息不规律,易伤及脾胃,导致痰湿内生,久之化热,湿热内蕴,郁久成痈成毒,积聚于精室,以致精室脉络瘀阻,瘀热胶结,入营伤血、伤精.辨证属精室湿热瘀结证,当以清热与活血并举、兼以利湿为治疗原则,常选清热活血、和营解毒之温清饮加减,切中病机,故临床疗效满意.[结论]崔云教授运用温清饮加减治疗男科病的经验独到,疗效显著,值得借鉴、学习和进一步研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流行性出血热中成药的合理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充血、低血压休克及肾脏损害为主要表现.流行性出血热属中医学“冬温”“伏暑”范畴.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疫疠之气所致,主要病机是热毒之邪侵袭肺卫之后,迅速传气入营而导致气营两燔.本病以清热、解毒、化瘀为总治则,用药须注意透热宜凉不宜温,泻毒宜早不宜迟.中医学将流行性出血热分为热燔阳明、热入营血、暑湿厥逆、肾阴亏损与虚火内生、邪陷心包与肝风内动、肾气不固、脾肾气虚等证型.应先确定流行性出血热的类型及证候,再确定治法.本文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理论,从用药原则、用药方案、用药提示等方面,就流行性出血热中成药的合理应用进行了阐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