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点阵激光在瘢痕防治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皮肤瘢痕对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都造成了极大痛苦,然而常规的治疗手段仍无法达到十分满意的效果.近年来,激光作为一种新的方法已逐步被用于瘢痕的治疗,尤其是点阵激光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临床,但点阵激光术后引起的不良反应使它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是一种外周血小板浓度高于基线的自体血浆,能够降低点阵激光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在整形外科多种疾病的治疗中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就PRP联合点阵激光在瘢痕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并针对PRP联合点阵激光治疗不同瘢痕类型,包括增生性瘢痕、萎缩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疗效及研究进展总结概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银离子抗菌凝胶联合精细护理对面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银离子抗菌凝胶联合精细面部护理对面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色素沉着、瘢痕及心理弹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笔者医院收治的82例面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常规组各41例.常规组进行一般治疗并实行精细面部护理,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银离子抗菌凝胶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面部色素沉着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瘢痕增生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及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两组面部色素沉着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联合组温哥华烧伤瘢痕评定量表(VSS)评分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SAS、SDS评分均下降,且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术后3个月两组坚韧度、力量性、乐观性3个维度评分及CD-RISC总评分均升高,且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银离子凝胶联合精细面部护理有利于缓解面部烧伤后瘢痕整形患者色素沉着症状,减少瘢痕形成,改善患者消极心理状态,提升心理弹性,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rb-bFGF联合美容缝合技术在儿童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愈合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究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ecombinant bovine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rb-bFGF)联合美容缝合技术在颌面部软组织创伤愈合的应用.方法:纳入笔者医院整形外科于2023年4月-2023年5月期间收治的72例开放性面部损伤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缝合组(n=36)与rb-bFGF组(n=36),缝合组实施美容缝合术,rb-bFGF组在缝合组基础上施加rb-bFGF凝胶治疗,2次/天,持续7d.比较两组患儿创面愈合情况(愈合时间、表皮生长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7d,细胞因子水平[干扰素(Interferon-α,INF-α)、人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 induced protein-10,IP-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术前及术后5个月瘢痕评分[瘢痕评估量表(Patient and observer scar assessment scale,POSAS)、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Vancouver Scar scale,VSS)]及美学效果满意度.结果:rb-bFGF组患儿创面愈合时间、表皮生长时间均显著短于缝合组(P<0.05);rb-bFGF组并发症发生率(2.78%)与缝合组(11.1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rb-bFGF组INF-α、IP-10水平显著低于缝合组,TGF-β1水平显著高于缝合组(P<0.05);术后5个月,rb-bFGF组POSAS、VSS评分均显著低于缝合组(P<0.05);rb-bFGF组患儿美学效果满意度(94.44%)显著高于缝合组(77.78%)(P<0.05).结论:rb-bFGF联合美容缝合技术可加快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患儿伤口愈合,改善瘢痕及美观度,并发症较少,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后早期不良反应及其治疗进展
编辑人员丨4天前
重睑成形术是亚洲人群整形外科中最常见的面部美容手术之一,虽然手术方式不断探索更新,但切开法一直应用最为广泛.但术后早期出现的疼痛、肿胀、瘀青和后期瘢痕形成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本文就重睑术后不良反应以及其治疗进展展开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的效果观察.方法 自2019年5月至2021年11月,我们共收治了5例手部多处热压伤患者,一期清创,二期切除热压伤坏死皮肤后,残留创面13块,创面分布为示中环指创面3例、示中指创面1例、中环指创面1例,缺损面积为3.3 cm × 1.8 cm~11.8 cm ×2.8 cm,其中1例创面游离同侧小腿3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创面游离对侧小腿3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2例创面游离同侧小腿2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术中将皮瓣腓浅动脉穿支及其伴行静脉、皮下静脉与受区优势侧指动脉及皮下静脉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为3.5cmx2.0cm~12.0cmx3.0cm.记录皮瓣存活情况、供区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皮瓣均存活良好,未发生血管危象,其中4例皮瓣供区均一期缝合,伤口 Ⅰ期愈合,仅留线性瘢痕;1例供区行腹部取皮植皮覆盖.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时间为6~18个月,皮瓣色泽、质地优良,弹性良好,外形饱满.2例患者术后6个月皮瓣稍显臃肿,行皮瓣修薄整形术.小腿供区无明显瘢痕增生,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结论 游离小腿同一供区多块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多处热压伤狭长创面,具有供区损伤较小、一处供区可修复多个创面、皮瓣质地好的特点,临床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甲状腺术后瘢痕防治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甲状腺术后瘢痕不仅会导致患处瘙痒、疼痛、牵拉,还会严重地影响患者美观,因此对甲状腺术后瘢痕防治的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近20年来,为缓解甲状腺术后瘢痕增生,临床医生做出了很多创新性研究,取得如下进展:其一,甲状腺手术方式及手术入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进,做到了入路更隐蔽、创伤更小;其二,光电治疗及硅酮等药物的广泛使用,显著提升了瘢痕治疗效果;其三,"整形美容"相关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相关技术手段贯穿甲状腺术后瘢痕的全程治疗,在术后"早期"、"联合"使用多种治疗方式"预防"瘢痕增生,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成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同期肢体多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同期肢体多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整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8年6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针对24例患者同一肢体多关节部位瘢痕挛缩畸形进行同期手术整复,其中男16例、女8例,年龄3~42岁;上肢15例、下肢9例;一次手术整复腋窝和肘部瘢痕挛缩3例,肘窝和腕掌侧瘢痕挛缩4例,肘窝和手部瘢痕挛缩5例,腕掌侧、手掌和手指掌侧瘢痕挛缩3例,腹股沟和膝内侧瘢痕挛缩2例,腘窝和踝后瘢痕挛缩1例,踝前和足背瘢痕挛缩6例。多关节部位瘢痕挛缩松解后,皮肤缺损面积140~580 cm 2,采用自体全厚皮移植修复7例,自体中厚皮移植修复4例,自体全厚皮移植联合局部皮瓣改形修复9例,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自体薄皮片移植修复4例。术后采取综合康复措施,观察所有皮片成活情况;术后6个月~8年随访患肢功能,其中上肢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下肢术后检查关节活动度以及行走和下蹲功能,并记录患肢挛缩复发再次手术情况。 结果:22例患者植皮术后皮片全部成活;2例患者全厚皮小块坏死,其中1例患者创面经清创植皮后修复,1例患者创面经换药后愈合。各整复关节处瘢痕挛缩畸形完全或基本纠正。随访6~96个月,15例上肢瘢痕挛缩患者功能评定优12例、良3例;9例下肢瘢痕挛缩患者中除1例3岁患儿因膝内侧瘢痕挛缩复发5年后再次行手术松解植皮外,其余8例患者整复术后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效果较佳。结论:同一肢体多关节部位连续性瘢痕挛缩畸形,采取同期手术松解植皮整复,可减少手术次数、获得较佳手术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多穿支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足创面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21年1—9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收治23例符合入选标准的合并骨骼或肌腱外露的手足创面患者,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23~68岁。扩创后创面的面积为3.0 cm×2.0 cm~11.0 cm×4.0 cm,均采用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2.0 cm~12.0 cm×5.0 cm。将所有供区创面直接缝合。术中记录皮瓣切取情况及携带穿支的数量与口径、腓浅动脉口径、血管蒂长度及腓浅动脉伴行静脉数量;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供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观察供受区恢复情况,并于末次随访时采用综合评价量表评估皮瓣修复疗效,采用感觉分级量表评定受区感觉功能。结果:术中共成功切取24块皮瓣,共携带56条腓浅动脉穿支,穿支口径为0.20~0.70 mm,7块皮瓣携带的所有穿支口径均<0.40 mm。19块皮瓣分别携带2条穿支,3块皮瓣分别携带3条穿支,1块皮瓣携带4条穿支,1块皮瓣携带5条穿支。术中切取腓浅动脉口径为0.40~1.50 mm,血管蒂长2~6 cm,腓浅动脉均有2条伴行静脉。术后皮瓣均顺利成活,未发生血管危象或远端坏死,供区创面均愈合良好。术后随访6~10个月,受区色泽、质地、弹性良好,其中6处受区因较臃肿行削薄整形;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无明显瘢痕增生或色素沉着,感觉及运动功能无明显变化。末次随访时,皮瓣修复疗效评定:优者22块、良者2块,受区感觉功能评定:S 3级者1处、S 2级者23处。 结论:携带2条及以上同源穿支的腓浅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充足可靠,修复手足创面的效果好,为术野内仅存在多条口径<0.40 mm的纤细穿支、仅保留单一穿支无法满足皮瓣血供及受区需要而放弃原手术方案的临床难题,提供了较为理想的解决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在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矫正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共收治27例手部烧、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共累及36个关节部位,男12例,女15例,年龄10个月至12.5岁,平均2.8岁。首先根据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挛缩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以此制定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畸形,设计连续Z形皮瓣松解挛缩畸形,瘢痕减容后转移皮瓣关闭创面;对重度畸形,在连续Z形皮瓣彻底松解、瘢痕减容后转移皮瓣覆盖创面,残余创面行游离植皮。术后对患儿手部功能和外观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7例患儿手部36个关节部位中,轻度畸形12个,中度15个,重度9个,轻、中度畸形均未予游离植皮,重度畸形选择性地减少了植皮量,所有挛缩关节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术后随访0.8~2.0年,均未再出现挛缩畸形,轻、中度患儿手部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颜色、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皮肤;重度患儿仅植皮部位有少量色素沉着。1例12.5岁的患儿因存活皮片弹性差、紧张感明显,在2年后再次行手术松解治疗,术后手指紧张感消失,效果满意。结论: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瘢痕表面的皮肤,减少植量皮,为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后远期效果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股前外侧KISS皮瓣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4年1月至2019年6月,共收治7例多个手指背软组织缺损,其中累及3指者1例,4指者6例。一期手术通过设计手部创面,将多指并指后采用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供区直接缝合关闭;二期手术分指同时皮瓣修薄整形。术后定期门诊、电话随访,观察皮瓣的外观、质地、功能及供区情况。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皮瓣及供区伤口一期愈合,无血管危象发生。7例均获随访3~24(平均12.5)个月,皮瓣色泽好,质地柔软,弹性较好,经二期手术分指后皮瓣修薄整形,外形美观。供区肢体仅留一线形瘢痕,对关节功能无影响。结论:通过合理的创面设计,选用供区损伤小、供瓣区能直接缝合的股前外侧KISS皮瓣移植修复多个手指背侧软组织缺损,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