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日咳毒素、丝状血凝素和百日咳黏附素精制抗原纯度的SDS-PAGE检测方法的验证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方法检测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和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精制抗原纯度,并进行验证.方法 对样品进行SDS-PAGE电泳、考马斯亮蓝染色后,使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并用Image Lab软件进行分析,获得样品各蛋白条带的光密度值.对建立的方法进行系统适用性、线性、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灵敏度和耐用性验证.结果 对应 2 套分子量标准蛋白,PT、FHA和PRN精制抗原分别在10.00~50.00 μg/mL的低质量浓度范围和 50.00~600.00 μg/mL的高质量浓度范围内,蛋白浓度和对应条带光密度值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coefficient of correlation,r)≥0.99.3 种精制抗原杂质水平准确度和重复性回收率均在 80%~120%,且重复性验证相对标准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10%;抗原水平准确度和重复性回收率均在90%~110%,重复性验证RSD≤10%;灵敏度 12.50 μg/mL的回收率均在 80%~120%,RSD≤10%;中间精密度验证RSD≤10%.结论 建立的测定PT、FHA和PRN精制抗原纯度的SDS-PAGE法,其系统适用性、准确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灵敏度均良好,可用于以上精制抗原的纯度检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河南省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及感染率评估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分析河南省人群百日咳血清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和百日咳感染率。方法:于2022—2023年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调查河南省常住人口,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百日咳毒素IgG(PT-IgG),分析抗体阳性率(≥20 IU/ml)和中位数浓度(MC),以PT-IgG≥40 IU/ml估算百日咳感染率。抗体水平的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抗体阳性率、感染率的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 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4 810名。PT-IgG总阳性率为12.10%,MC为3.04(0.35,10.36)IU/ml。不同地区、年龄组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地区阳性率: χ2=134.06, P<0.001,MC: H=337.74, P<0.001;年龄组阳性率: χ2=45.27, P<0.001,MC: H=134.49, P<0.001)。完成全程免疫后1年内PT-IgG阳性率(25.26%)和MC(8.01 IU/ml)最高;接种不同类型百日咳疫苗人群PT-IgG阳性率和抗体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阳性率: χ2=12.38, P=0.006,MC: H=17.93, P<0.001),其中全程接种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联合疫苗人群的抗体阳性率(35.71%)和MC(8.88 IU/ml)高于接种其他类型疫苗人群。对≥3岁且采样前1年内无百日咳疫苗免疫史人群进行百日咳自然感染率评估,在疫苗接种率维持在高水平的情况下,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为5 757.22/10万。3岁(1 940.16/10万)和4岁(1 765.68/10万)人群感染率处于全人群的低位,6岁时达到峰值(12 656.71/10万)。随后感染率虽然持续下降,但仍维持在较高水平,至40~49岁再次出现峰值(8 740.39/10万)。不同年龄组人群百日咳估算感染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3.21, P<0.001)。 结论:河南省人群百日咳PT-IgG整体处于低位水平;百日咳估算感染率远高于报告发病率;建议在6岁时开展百日咳疫苗加强免疫。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杭州0~14岁儿童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水平调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了解杭州地区儿童百日咳血清抗体水平,评估百日咳在儿童群体的发生率,评价疫苗免疫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并分析2018年1月至12月在杭州市儿童医院体检的1 486例0~14岁儿童的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血清抗体水平≥30 IU/mL为血清阳性。将入组儿童按0~3岁、4~6岁、7~9岁、10~14岁进行分组;再将3岁以下儿童按0~<3月龄、3~<6月龄、6~<9月龄、9~<12月龄、12~<18月龄、18~≤36月龄进行分组;最后按免疫接种剂次将入组儿童进行分组,采用 Mann- Whitney U法、 Kruskal- Wallis法及 χ2检验比较不同组间的百日咳毒素抗体IgG水平及百日咳感染率。 结果:百日咳毒素抗体IgG的总体阳性率为23.62%(351/1 486),抗体浓度中位数为6.60 IU/mL。0~14岁儿童中,0~3岁组儿童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水平最高,分别为24.58%(29/118)和6.95 IU/mL,不同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0~3岁儿童中,不同组间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预测杭州地区3岁以上儿童人群的百日咳感染率约为45.99%。3剂次以上的接种人群占87.48%(1 300/1 486),对应人群的抗体阳性率为25.46%(331/1 300)。除未接种的儿童,不同免疫接种剂次组间儿童抗体阳性率和抗体浓度中位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χ2=24.467、67.438,均 P<0.001)。 结论:杭州地区0~14岁儿童血清百日咳毒素抗体IgG阳性率水平较低,但预测百日咳人群感染率较高,易形成重要传染源,应重视并加强疫苗接种计划和研究,加强传染源监测,警惕"百日咳再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与血清抗体检测在儿童百日咳诊断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评估细菌培养、聚合酶链反应(PCR)和血清抗百日咳毒素免疫球蛋白G(AntiPT-IgG)水平检测对疑诊百日咳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收治的110例百日咳疑似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鼻咽拭子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及其特异核酸PCR检测,其中78例留取血清标本,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AntiPT-IgG水平。结果:细菌培养与PCR组阳性率分别为21.8%和30.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198, P>0.05)。咳嗽病程<2周病例细菌培养阳性率为32.1%,明显高于2~4周(14.3%)与>4周(9.1%)病例( χ2=6.522, P<0.05)。<2周病例PCR阳性率(39.6%)也明显高于咳嗽2~4周(25.7%)、>4周病例(13.6%)( χ2=6.126, P<0.05)。78例患儿血清AntiPT-IgG水平为(75.727±78.454) IU/mL,其中<2周和2~4周AntiPT-IgG水平的中位数分别为5.909 IU/mL和20.948 IU/mL,阳性率分别为14.7%和38.1%。>4周和恢复期AntiPT-IgG水平分别为(79.281±68.254) IU/mL、(107.242±75.750) IU/mL,阳性率分别为39.1%、57.1%。 结论:疫苗时代,应综合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结果辅助临床诊断百日咳。咳嗽病程<2周可疑患儿细菌培养和特异核酸的病原检测阳性率高,咳嗽病程4周后血清学检测辅助诊断更为有效。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DTacP-sIPV或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百白破联合疫苗Tdap的体液免疫评价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观察组分无细胞百白破-Sabin株脊髓灰质炎联合疫苗(DTacP-sIPV)或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cP-IPV/Hib)基础免疫大鼠后加强免疫破伤风类毒素、降低抗原含量的白喉毒素和无细胞百日咳联合疫苗(Tdap)是否产生免疫加强效果,为候选青少年及成人Tdap疫苗提供临床前研究参考。方法:将自主研发的DTacP-sIPV和已上市的DTacP-IPV/Hib按0、1、2月3剂免疫程序分别免疫Wistar大鼠,检测免疫前和每剂次免疫后各组大鼠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基础免疫完成10个月后,用候选Tdap加强免疫1次,并检测加强免疫前和免疫1个月、6个月后血清中各组分抗体水平。结果:3剂次基础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抗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抗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抗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抗丝状血凝素(filamentous hemagglutinin,FHA)和抗百日咳黏附素(pertactin,PRN)抗体的几何平均滴度(GMT,Log2)分别为17.41、18.34、18.11、19.93、13.91,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基础免疫10个月后,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17、14.26、13.60、14.51、10.39,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9%以上。Tdap加强免疫1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抗体的GMT分别为16.49和17.26、16.80和17.63、16.70和17.74、18.48和19.26,血清阳转率均达到10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为13.07和11.00,血清阳转率为100%和88%,DTacP-sIPV组高于DTacP-IPV/Hib组( P<0.05)。Tdap加强免疫6个月后,DTacP-sIPV组和DTacP-IPV/Hib组抗DT、抗TT、抗PT、抗FHA和抗PRN抗体的GMT分别下降至15.74和14.87、15.07和15.14、14.84和15.73、16.62和16.37、11.44和9.96,血清阳转率维持在88%以上。 结论:候选疫苗Tdap在基础免疫接种DTacP-sIPV和DTacP-IPV/Hib的Wistar大鼠模型加强免疫中可诱导产生良好的体液免疫应答,但抗体滴度随时间推移而衰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Gi蛋白介导生长抑素5激活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探讨生长抑素5(SSTR5)激活对垂体催乳素腺瘤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使用前期研究中构建好的SSTR5过表达的GH3细胞系作为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体外细胞模型,使用SSTR5激动剂BIM23052联合其他G蛋白下游通路的抑制剂进行细胞刺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Prl-luc启动子活性,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催乳素(PRL)的浓度。Student’s t检验和单向方差分析进行组间统计分析。 结果:预处理Gi蛋白抑制剂百日咳毒素后GH3 SSTR5细胞中Prl启动子活性从对照组[Ctrl (Control)组(100.00±6.82)%比BIM组(BIM23052)组(69.08±7.09)%, t=5.43, P<0.01]到干预组[Ctrl组(107.86±12.40)%比BIM组(115.51±11.76)%, t=0.76, P>0.05],预处理百日咳毒素后细胞上清PRL的浓度变化从对照组[Ctrl组(100.00±12.38)%比BIM组(70.60±9.12)%, t=3.31, P<0.05]到干预组[Ctrl组(91.31±9.81)%比BIM组(89.91±9.48)%, t=0.18, P>0.05],百日咳毒素可消除BIM23052对Prl启动子活性的影响;beta-ARK过表达激活G beta-gamma亚单位,Prl启动子活性从空白转染组[Ctrl组(100.00±3.27)%比BIM组(64.70±2.26)%, t=15.38, P<0.01]到betaARK过表达组[Ctrl组(96.91±5.36)%比BIM组(70.12±6.82)%, t=5.35, P<0.05],beta-ARK过表达并不影响BIM23052对Prl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使用cGMP类似物Rp8-pCPT-cGMPS、PKG抑制剂KT5823和PKG inhibitor、PKC广谱抑制剂Staurosporin和G?6983预处理GH3 SSTR5细胞,均不影响BIM23052对Prl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其中cGMP类似物Rp8-pCPT-cGMPS为,Prl启动子活性从对照组[Ctrl组(100.00±3.97)%比BIM组(52.98±5.16)%, t=12.5, P<0.01]到干预组[Ctrl组(95.99±5.38)%比BIM组(60.23±2.63)%, t=10.35, P<0.01];PKG抑制剂KT5823为,Prl启动子活性分别从对照组[Ctrl组(100.00±2.50)%比BIM组(72.64±0.45)%, t=18.66, P<0.01]到干预组[Ctrl组(93.13±9.31)%比BIM组(53.54±11.50)%, t=4.30, P<0.05];PKG inhibitor为,对照组[Ctrl组(100.00±7.55)%比BIM组(64.07±3.49)%, t=7.48, P<0.01]到干预组[Ctrl组(96.27±4.89)%比BIM组(74.17±1.16)%, t=7.62, P<0.01];Staurosporin为,不同浓度梯度0、5、50、100 nmol/L,Prl启动子活性分别从Ctrl组[(100.00±5.07)%、(102.03±1.08)%、(131.85±4.33)%、(109.62±7.98)%]到BIM组[(68.35±4.63)%、(74.24±9.64)%、(90.18±8.87)%、(85.24±6.63)%, P<0.01];G?6983为,Prl启动子活性分别从对照组[Ctrl组(100.00±7.81)%比BIM组(66.09±7.66)%, t=4.79, P<0.05]到干预组[Ctrl组(92.37±5.78)%比BIM组(77.31±1.54)%, t=3.43, P<0.05],提示PKG和PKC抑制剂均不影响BIM23052对Prl启动子活性的抑制作用。 结论:SSTR5激活对PRL合成的抑制作用是通过Gi alpha介导的,而不是通过涉及PKG或PKC的替代途径。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百日咳的非抗生素治疗策略
编辑人员丨3天前
近年来百日咳鲍特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耐药率显著增加,导致传统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性下降。本文提出,尽早识别百日咳的卡他期并进行暴露后预防性给药,强化痉挛性咳嗽的非抗生素药物治疗,重视百日咳毒素所致高凝状态对肺部及全身的影响,以及警惕百日咳继发感染的排查与治疗,是当前治疗百日咳的关键策略。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百日咳患儿血清百日咳毒素-IgG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探究百日咳患儿的血清百日咳毒素(pertussis toxin,PT)-IgG抗体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5年7月至2018年12月深圳市儿童医院实验室确诊为百日咳且完成PT-IgG抗体检测的患儿的年龄、病程、疫苗接种状况等临床资料,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PT-IgG抗体水平,采集鼻咽拭子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百日咳鲍特菌核酸,并进行百日咳鲍特菌培养。两组间比较采用曼-惠特尼 U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PT-IgG抗体水平的影响因素。 结果:共纳入871例百日咳患儿,年龄为4(2, 7)个月,年龄<6月龄者592例(68.0%),<1岁者754例(86.6%),病程为15(11, 20) d。871例患儿中,PCR和(或)培养阳性者864例(99.2%),其中仅PCR阳性者696例,仅培养阳性者35例,PCR和培养均阳性者133例。疫苗未接种、已接种至少1剂者分别为452例(51.9%)和346例(39.7%)。年龄为0~2月龄、3~5月龄、6月龄~2岁、≥3岁组患儿PT-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7(0, 8.2) IU/mL、2.3(0, 23.0) IU/mL、24.6(0, 112.3) IU/mL和24.9(0, 114.7) IU/mL,病程为0~2周、>2~4周、>4~8周、>8周组患儿PT-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0, 7.9) IU/mL、8.7(0, 56.0) IU/mL、26.6(5.1, 82.9) IU/mL和68.0(15.3, 118.8) IU/mL,不同年龄和病程组患儿PT-IgG抗体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H=88.346、94.076,均 P<0.01)。疫苗未接种、已接种至少1剂者PT-IgG抗体水平分别为0.9(0, 12.7) IU/mL、14.6(0, 86.3)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8.520, P<0.01)。PT-IgG≥80 IU/mL者在全年龄组占16.0%(139/871),在年龄≥3岁组中占34.3%(12/35),13例年龄≥3岁且病程>2周的患儿中6例为PT-IgG≥80 IU/mL。年龄、病程、疫苗接种状态是PT-IgG抗体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 β=0.108、0.189、0.250,均 P<0.01)。 结论:百日咳患儿的PT-IgG抗体水平受年龄、病程、疫苗接种状态影响,单份血清以80 IU/mL为诊断界值可能导致漏诊率增加,需进一步探索适合我国儿童的标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微小RNA-1a-3p在小鼠神经源性膀胱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建立小鼠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探讨纤维连接蛋白1(FN1)的变化及微小RNA(miRNA,miR)-1a-3p的作用机制。方法:C57BL/6J雌性7周龄小鼠40只(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实验动物技术有限公司),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皮下注射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及结核分支杆菌,并48 h腹腔注射百日咳毒素;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观察小鼠排尿频次、排尿量等变化。处死小鼠并取膀胱组织,模型组和对照组各选取3只膀胱进行高通量测序。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膀胱组织中FN1和miR-1a-3p的变化。多组计量资料采用One-way ANOVA。结果: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随着泌尿系统症状加重,FN1增加(4.569±0.426, t=-5.142, P<0.01),而miR-1a-3p减少(1.623±0.312, t=-3.945,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膀胱组织中FN1的mRNA[2.501(1.301,4.251), F=99.183, P<0.01]和蛋白[2.937(1.174,4.262), F=63.834, P<0.01]表达均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miR-1a-3p[2.401(1.250,3.001), F=35.951, P<0.01]表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表明FN1为miR-1a-3p的直接靶基因(0.514±0.027, t=13.355, 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神经源性膀胱动物模型出现尿频、尿急、尿潴留等症状,且FN1表达明显上调,而miR-1a-3p表达下调,因此miR-1a-3p可能通过对FN1调控参与神经源性膀胱发生发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百日咳毒素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形成参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小鼠间质性肺疾病的发生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旨在明确百日咳毒素(PTX)能否促进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模型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发生并探究其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构建单用骨骼肌匀浆或骨骼肌匀浆联合PTX诱导的EAM模型,通过组织病理学、血清学研究明确PTX与EAM小鼠ILD表型及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关系;健康小鼠单独给予PTX腹腔注射,明确是否能在体内诱发NETs形成,PTX体外干预健康人中性粒细胞明确能否诱发NETs形成。计量资料使用Shapiro-Wilk正态性检验,采用 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图基事后检验(Tukey)进一步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与单用骨骼肌匀浆组相比,使用骨骼肌匀浆联合PTX组的EAM模型肺组织有着类似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相关ILD的多种病理学改变,以非特异型间质性肺炎、普通型间质性肺炎为主要类型;EAM组肺间质伴有明显的NETs浸润;EAM组血清NETs标记物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 n=5,(87±10)ng/ml]相比,肌匀浆组[ n=4,(115±27)ng/ml]和EAM组[ n=7,(150±50)ng/ml]循环核酸(cfDNA)水平均升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4.24, P=0.038);与对照组( n=4,0.13±0.02)相比,肌匀浆组( n=4,0.24±0.09),EAM组( n=6,0.33±0.11)的瓜氨酸化组蛋白H3(Cit-H3)-DNA水平升高( F=6.21, P=0.016)。PTX干预后,PTX组血清cfDNA水平[ n=3,(100±40)ng/ml]高于对照组[ n=3,(45±12)ng/ml, t=2.27, P=0.086];PTX在体外可诱导中性粒细胞形成NETs。 结论:PTX可能通过诱导NETs形成促进EAM模型ILD的发生,提示EAM小鼠可以作为靶向NETs研究ILD的模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