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皂素对志贺菌感染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编辑人员丨1天前
目的:探究茶皂素(TS)对志贺菌感染性肠炎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方法:实验分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体外实验: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TS对志贺菌的抗菌活性;使用酶标仪检测不同浓度TS作用下菌液的600 nm下的吸光度( A600),绘制生长曲线;通过平板菌落计数检测细菌数。体内实验:将15只小鼠分为对照组、福氏2a志贺菌301株(Sf301)组和TS组,每组5只。Sf301组和TS组连续8 d分别灌胃无菌水或TS,于第3天制备志贺菌感染小鼠模型。用疾病活动指数(DAI)评价小鼠的一般情况。于第8天处死小鼠,测量各组小鼠结肠长度,取结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病理学变化;取小鼠盲肠内容物与粪便进行平板计数,检测志贺菌载量;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结肠炎症因子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1)体外实验:TS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1 024 μg/ml,不同浓度的TS(256、512、1 024 μg/ml)的平板菌落计数、 A600依次减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2)体内实验:对照组、TS组小鼠结肠分别为(7.70±0.24)、(7.35±0.41) cm,与Sf301组[(6.13±0.05) 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Sf301组结肠上皮细胞脱落,杯状细胞减少,炎性细胞浸润。而TS组结肠黏膜较完整,无炎性细胞浸润。与Sf301组比较,TS组小鼠盲肠内容物细菌载量更低( P<0.05)。TS组的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低于Sf301组,白细胞介素-10水平高于Sf301组(均 P<0.05)。 结论:TS可有效抑制志贺菌,通过减少志贺菌载量和抑制炎症缓解志贺菌感染性肠炎。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天前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探讨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阿尔茨海默病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4/6/22
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的方法探讨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共同分子机制,并采用细胞实验进行验证.方法 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成分靶点数据库(SwissADME)获取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并结合基因和化学物质相互作用预测数据库(STITCH)获取作用靶点.利用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人类疾病相关基因与突变位点信息数据库(DisGeNET)获取老年性聋和AD靶点.使用Cytoscape 3.7.1 软件构建"中药-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借助蛋白互作网络分析数据库(STRING)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获取核心靶点.利用富集分析数据平台(Metascape)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采用AutoDock Vina 1.1.2软件对核心靶点与相关成分进行分子对接.采用过氧化氢(H2O2)致PC12细胞氧化损伤模型,观察六味地黄丸的作用.采用细胞计数(CCK-8)法观察细胞存活率,活性氧(ROS)检测试剂盒检测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蛋白表达.结果 共获得六味地黄丸有效成分86种,主要来自薯蓣皂素、视黄醇、丹皮酚、软脂酸等化合物,六味地黄丸防治老年性聋和AD共有靶点49个,核心靶点为AKT1、TNF、IL-6、MMP-9等.GO分析表明这些共有靶点主要参与对氧化应激的反应、对脂多糖的反应等生物进程.KEGG通路分析显示,共有靶点主要涉及缺氧诱导因子-1(HIF-1)、核因子-κB(NF-κB)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TNF-α、IL-6、AKT1、MMP-9与相关成分均存在结合可能.细胞实验结果发现,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可以增强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ROS、TNF-α、IL-6水平,增加MMP-9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AKT蛋白表达水平.结论 六味地黄丸异病同治老年性聋和AD具有物质基础,其共同的分子机制,可能是通过薯蓣皂素、视黄醇、丹皮酚等多种成分,作用于AKT、TNF-α、IL-6、MMP-9等核心靶点,抑制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减少神经元死亡.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UPLC-Q-TOF-MS/MS技术分析白术及其炮制品入血成分
编辑人员丨2024/3/30
目的:采用UPLC-Q-TOF-MS/MS法对白术及其 4 个炮制品的入血成分进行识别,对比炮制前后差异,探讨其在大鼠体内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MS技术进行分析,结合MarkView 1.2.1 和Peak View软件,根据保留时间、精确相对分子质量、二级质谱裂解碎片及文献报道比对,对生白术、麸炒白术、土炒白术、焦白术及漂白术的入血成分进行初步分析鉴定.结果:共鉴定出 15 个共有入血成分,均为原型成分,依次为 5-羟甲基糠醛、苯甲酸、2-氨基苯乙烯、邻甲氨基苯甲酸甲酯、莨菪亭、7-羟基香豆素、苯乙酸对羟基苯乙酯、薯蓣皂素、(+)-eudesma-4(14),7(11)-dien-8-one、8β-ethoxyasterolid、黄樟素、β-金合欢烯、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棕榈酸、mus-cone.结论:该研究对白术及炮制品入血成分进行了较全面地分析,初步阐明了白术的药效物质基础,可为其后续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不同品种油茶壳皂素比较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4/2/3
目的:研究湘林、华鑫、小果三种油茶品种油茶壳中皂素的结构与性能差异,为油茶壳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油茶壳为原料,采用无水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 ∶ 10(g/mL),在60℃下浸提9 h提取皂素,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及吊片法等比较三种品种油茶皂素表面活性及结构上的差异.结果:不同品种间油茶皂素含量和表面活性差异较显著,湘林、华鑫、小果壳中粗皂素得率分别为23.58%、21.88%和19.21%,粗皂素中皂苷含量分别为48.53%、45.60%和39.73%;湘林油茶皂素含量最高,临界胶束浓度值最低,为4.02 g/L,表面张力为42.6 mN/m,表面活性最好;华鑫油茶皂素具有较好的乳化能力和乳液稳定性.结论:综上可知不同品种油茶壳皂素差异较显著(P<0.05).湘林油茶壳皂素适宜用作表面活性剂,华鑫油茶壳皂素适宜用作乳化剂进行综合利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皂荚棘刺提取物总黄酮提取测定、除螨活性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2/9
目的:对皂荚棘刺提取物的除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探究.方法:检测皂荚棘刺提取物处理前后螨虫的自然死亡率和提取物的灭螨率,同时测定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以及Fe3+的清除能力,判断皂荚棘刺提取物的除螨能力及抗氧化能力.结果:所得皂荚棘刺提取物的黄酮提取率为0.136%,其体外抗氧化实验表明皂荚皂素对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均有明显的清除作用,且48 h除螨活性达到91%.结论:皂荚棘刺提取物具有良好的除螨活性及抗氧化活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2/9
-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健脾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究健脾化湿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文献检索和TCMSP、Drugbank数据库筛选健脾化湿方的化学成分及潜在作用靶点.通过Genecards、OMIM、Dis-GeNet数据库获取UC相关靶点.利用R语言获得交集靶点,并通过Cytoscape软件和String数据库绘制"药物活性成分-疾病-靶点"网络互作图和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互作图.利用R语言对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进行富集分析,使用Centi-ScaPe和Cytohub插件获取网络中的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靶点,并将有效成分与核心靶点进行分子对接以验证结果的可靠性.结果 健脾化湿方治疗UC的有效成分共 18 个,靶点 75 个.潜在有效成分主要包括槲皮素、山柰酚、川陈皮素等,核心靶点包括白细胞介素 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苏氨酸激酶 1(AKT1)、肿瘤蛋白 p53(TP53)等,主要涉及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信号通路、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TNF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薯蓣皂素,山柰酚,槲皮素,柚皮素与AKT1,TNF,IL-6 等关键靶点均有较强的结合能力.结论 健脾化湿方通过多靶点、多通路协同作用发挥抗炎、抗氧化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从而治疗UC.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1/25
-
滇重楼甾体糖基转移酶的克隆及功能表征
编辑人员丨2023/8/19
该研究从滇重楼中克隆得到糖基转移酶基因PpUGT2,该基因ORF长度为1773 bp,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为590个.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该糖基转移酶归为UGT80A亚家族,经国际糖基转移酶命名委员会命名为UGT80A49.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8a-PpUGT2,通过诱导蛋白表达及蛋白提取,进行体外酶促实验,以UDP-葡萄糖为糖基供体,薯蓣皂素和偏诺皂素为底物,鉴定了其具有催化薯蓣皂素及偏诺皂素C-3 羟基β糖基化的功能,为进一步研究其催化特性,对其进行了底物宽泛性研究,以UDP-葡萄糖为糖基供体,共选取了包括甾体及三萜类化合物在内的15 个底物,发现其具有催化甾体类化合物睾酮C-17 羟基糖基化的功能.通过同源建模及分子对接,预测了PpUGT2与底物薯蓣皂素及偏诺皂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识别位点.并且通过对配体与多肽的氨基酸扫描,模拟突变,根据复合物的结合亲和力变化,在以底物为中心的5 ?范围内,寻找到了最佳突变体,对突变体的设计具有参考意义.该研究为完整解析重楼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以及甾体类糖基转移酶的结构研究奠定了基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19
-
一起豆角食物中毒的检测结果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疑似豆角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为预防此类食物中毒提供借鉴.方法 对疑似食物中毒事件中的剩余豆角炒肉和中毒者呕吐物进行豆角皂素与豆素破坏试验,对餐具、剩余饭菜以及呕吐物进行食品微生物国标法检测.结果 对豆角炒肉和中毒者呕吐物进行豆角皂素与豆素试毒素定性检验,检出皂素(阳性).餐具、剩余饭菜以及呕吐物食品微生物国标法检测均未检出致病菌(阴性),确定该起食物中毒为豆角中毒.分析原因为厨师烹调豆角时没有遵循煮熟烧透的原则.结论 预防集体食物中毒的发生,关键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卫生业务知识培训,避免加工过程中的操作不当.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油茶籽粕中茶皂素的优化提取及抑菌活性的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8/6
以油茶籽粕为原料,采取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法,考察了料液比、浸提时间、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对茶皂素得率的影响,并用响应面优化实验设计得出最优提取条件,优化条件为:料液比1:7(m/v)、浸提时间93min、超声时间36 min、乙醇体积分数55%,在该条件下茶皂素得率为14.708%.依照此优化方案进行验证实验,结果显示模型可靠性较高,可以较好的预测实际情况.同时茶皂素抑菌效果表明茶皂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抑菌效果,而对大肠杆菌没有抑菌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一起四季豆皂素中毒事件的实验室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对桐庐县某企业食堂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进行调查分析,探讨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 对13份肛拭子样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对剩菜及肛拭子样本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并对剩菜四季豆炒肉经泡沫试验和有毒豆角速测试剂盒进行皂素定性.结果 13份肛拭子样本诺如病毒核酸阴性,剩菜及肛拭子样本中未检出食源性致病菌,在剩菜四季豆炒肉中检出皂素.结论 此次事件为一起由四季豆皂素引起的食源性暴发事件.使用有毒豆角速测试剂盒是定性检查皂素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