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 观察雷火灸配合中西医疗法及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2017 年1 月至 2018 年 10 月在山西中医药大学针灸医院确诊为周围性面瘫的 50 例住院和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简单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 25 例.对照组给予面瘫的常规治疗和护理;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采用雷火灸配合并辅助有效的护理干预方式,连续 5d为 1 个疗程,共治疗 2 个疗程:①雷火灸:点燃雷火灸,灸条距离患侧皮肤 2~3 cm,横向和纵向灸法,灸条每晃动 10 次,即用手指按压被灸处皮肤 1 次,再用回旋法,取地仓、颊车、颧髎、阳白穴,距穴位 1.5 cm施灸,每穴灸 8~10 min;②针刺:取患侧阳白、颧髎、太阳、地仓、颊车、睛明、迎香、丝竹空、鱼腰、头维穴,对侧取合谷、双侧足三里穴行针,得气后留针 30 min,每日 1 次;③中药熏蒸:采用本院自拟方(由桂枝、茯苓、红花、木瓜、当归、赤芍、鸡血藤、防风各 15g组成),煎煮取汁倒入加药处,熏洗温度 40~45℃,熏蒸喷口与患侧面部距离 25~30 cm,熏蒸 20 min,每日 1 次;④ 药物治疗:早期给予注射用阿昔洛韦等抗病毒,中药以祛风化痰,舒经通络煎剂为主;⑤护理干预:雷火灸疗时火头不能接触皮肤,防止烫伤;点穴配合按摩手法;灸疗中随时注意观察,询问患者感受;灸疗后,头面部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告知患者面部皮肤发红,有痒感是正常现象,指导患者注意休息,适当运动,外避风寒,禁生冷厚腻,忌烟酒辛辣,并教授其自我训练操.比较两组疗效积分、临床疗效和患者依从率及满意度的差异,并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治疗和护理 2 个疗程后临床疗效积分均较治疗和护理 1 个疗程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分:1.12±0.88比1.79±0.76,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100.0%(25/25)比 96.0%(24/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依从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0.0%(25/25)比 20.0%(5/25),P<0.05];两组满意度均较高,均为 100.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雷火灸药力足、药效强、渗透作用明显,操作简便,配合中西医疗法护理干预周围性面瘫疗效满意,疗程短,患者依从性和满意度较高,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在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治疗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应用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矫正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的效果。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烧伤整形科共收治27例手部烧、烫伤后瘢痕挛缩畸形患儿,共累及36个关节部位,男12例,女15例,年龄10个月至12.5岁,平均2.8岁。首先根据掌指关节或指间关节挛缩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以此制定治疗方案。对轻、中度畸形,设计连续Z形皮瓣松解挛缩畸形,瘢痕减容后转移皮瓣关闭创面;对重度畸形,在连续Z形皮瓣彻底松解、瘢痕减容后转移皮瓣覆盖创面,残余创面行游离植皮。术后对患儿手部功能和外观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7例患儿手部36个关节部位中,轻度畸形12个,中度15个,重度9个,轻、中度畸形均未予游离植皮,重度畸形选择性地减少了植皮量,所有挛缩关节畸形均得到完全矫正。术后随访0.8~2.0年,均未再出现挛缩畸形,轻、中度患儿手部关节功能正常,皮瓣颜色、质地接近周围正常皮肤;重度患儿仅植皮部位有少量色素沉着。1例12.5岁的患儿因存活皮片弹性差、紧张感明显,在2年后再次行手术松解治疗,术后手指紧张感消失,效果满意。结论:连续Z形皮瓣联合瘢痕减容可最大程度地保留瘢痕表面的皮肤,减少植量皮,为儿童手部增生性瘢痕挛缩畸形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术后远期效果稳定。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107例临床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20年5月至2023年8月在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接受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的10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术后情况。男性12例,女性95例;年龄(31.8±9.4)岁(范围:11~55岁)。甲状腺良性肿瘤20例;恶性肿瘤87例,均为乳头状癌。术后通过门诊、电话等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术后并发症恢复情况、是否复发和美容效果等。结果:107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肿瘤最大径(5.6±2.7)mm(范围:2~15 mm);其中45例发生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清扫中央区淋巴结数目[ M(IQR)]11(8)枚(范围:3~26枚),转移淋巴结数目1(3)枚(范围:0~13枚)。术后未发生喉返神经损伤和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率8例。其他并发症包括术后感染1例,左颌下皮肤穿孔1例,皮肤烫伤1例,口角撕裂2例,口唇麻木1例。术后住院时间6(2)d(范围:3~11 d)。随访(22.6±10.0)个月(范围:1.0~37.4个月)的随访,患者未发生局部淋巴结复发或转移。所有患者对术后美容效果满意,术后1个月患者的颈部美学效果评分为9.3(0.2)(范围8.4~9.6)。 结论:对于严格筛选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行经口腔前庭入路机器人辅助甲状腺手术是安全可行的,同时有理想的美容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17例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自2019年7月至2022年12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德州医院手足外科应用游离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17例,其中车祸伤3例,烫伤1例,挤压伤3例,机器伤9例,切割伤1例。软组织缺损范围3.5 cm×2.0 cm~8.0 cm×6.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0 cm × 2.5 cm~9.0 cm×7.0 cm,供区取髂腹股沟区全厚皮片植皮。术后门诊随访,内容包括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皮瓣成活情况、手部外形及感觉运动恢复情况、血液循环状态等。结果:17例皮瓣完全成活,供区植皮全部成活,术后24 h VAS评分为2.7 ~ 5.4分,平均3.9分。术后17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 ~ 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中外形恢复满意,皮瓣弹性、质地良好,与受区周围皮肤无明显色差,外观不臃肿,手部皮肤恢复掌纹,血液循环状态均达到优,感觉恢复至S 3+~S 4,TPD为6 ~ 10 mm,持握功能良好,手部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均Ⅰ期愈合,感觉、功能及血运未受影响。 结论:应用足底内侧皮瓣修复手部掌侧软组织缺损,可有效恢复手部感觉及功能,外观满意,对手掌软组织缺损者治疗效果满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在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整形外科采用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治疗的小面积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病例资料。术中根据缺损创面大小设计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创面,骨间后动脉穿支与指固有动脉、指总动脉吻合,供区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随访皮瓣修复效果、手部功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纳入21例患者,男15例,女6例,年龄23~61岁,平均46岁。致伤原因:重物砸伤7例,机器绞伤11例,烧烫伤3例;缺损部位:掌侧共8例,背侧共13例,缺损范围为1.5 cm×2.0 cm~3.0 cm×9.0 cm,伴有肌腱及骨外露,皮瓣大小为2.0 cm×2.0 cm~3.5 cm×9.0 cm,其中携带肌腱重建手指伸指功能1例,携带神经移植修复手掌侧创面2例,分叶皮瓣游离移植4例,余14例均为单叶游离皮瓣。术后皮瓣均未发生动静脉危象,21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未出现血运障碍。随访6~12个月,皮瓣成活良好,质地与周围皮肤相近,手部功能活动无受限,携带神经移植者皮瓣两点辨距觉10~12 mm,前臂供区无严重并发症,遗留线状瘢痕。结论: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应用灵活,可以游离分叶移植同时修复邻近2个小创面,可以携带皮神经游离移植修复手掌侧创面,该皮瓣是修复手部小创面的理想皮瓣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串并联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游离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串并联修复四肢大面积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9年7月,苏州大学附属瑞华医院手外科与足踝外科收治9例四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男8例、女1例,年龄36~63岁,行回顾性队列研究。本组患者清创/扩创后创面面积为20 cm×15 cm~30 cm×25 cm,采用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修复。4例患者受区1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串联修复;5例患者受区2条主干动脉缺损,行双侧皮瓣并联修复。共切取18个皮瓣,单个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8 cm~46 cm×9 cm。17个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个皮瓣供区游离移植下腹部全厚皮片覆盖。记录皮瓣切取耗时、术后皮瓣成活情况、创面愈合时间,随访时皮瓣情况、皮瓣两点辨别觉距离、受区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外形、供区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切取耗时为1.0~4.5 h,18个皮瓣均成活,皮瓣修复后至受区创面愈合时间为18~72 d。随访6~34个月,患者受区外形较佳,无骨髓炎等深部组织感染。2例患者4个皮瓣臃肿,术后6个月行皮瓣修整;2例患者4个皮瓣边缘出现色素沉着;1例患者皮瓣被烫伤,经换药后愈合,随访遗留斑片状瘢痕;其余皮瓣质地柔软,弹性好,无疼痛,血运良好。所有皮瓣均恢复保护性感觉,两点辨别觉均仅有1个点。17个皮瓣供区只遗留线性瘢痕。所有供区远端肢体血运正常,膝关节活动度及股四头肌肌力均无受限。结论:串并联形式的双侧股前外侧超长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供可靠、组合方式灵活,是一次修复肢体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对三维环境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机制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外源性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三维环境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1)取5只6~8周龄雌性C57BL/6小鼠,用烫伤仪在每只小鼠背部制成1个1 cm 2深Ⅱ~Ⅲ度烫伤创面。伤后1 d,取创面全层皮肤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组织中TNF-α浓度。(2)将0.9 g明胶和0.3 g海藻酸钠混匀后溶于30 mL磷酸盐缓冲液中制成水凝胶,取10只1 d龄雌雄不明C57BL/6小鼠足底全层皮肤研磨成真皮匀浆,从10只7 d龄雌雄不明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混合8 mL预热水凝胶、1 mL小鼠足部真皮匀浆、1 mL第2或3代终浓度为1.5×10 5个/mL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利用三维生物打印机在培养皿中打印出纵横交错的圆柱块共12块。打印块用25 g/L氯化钙溶液交联10 min,加入间充质干细胞培养基常规培养12 h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和TNF-α处理组,每组6皿、6块。2组打印块均更换新鲜的汗腺诱导培养基培养,TNF-α处理组培养基中另加入终质量浓度为20 ng/mL的TNF-α。培养6 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各组2皿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的多能性标志物Nanog mRNA的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1皿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的Nanog蛋白表达,样本数均为3。培养14 d,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法检测各组2皿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的汗腺细胞标志物细胞角蛋白14(CK14)、CK18、钠钾ATP酶蛋白a1(ATP1a1)和水通道蛋白5(AQP5)mRNA表达,样本数为3;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1皿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CK14、CK18、ATP1a1和AQP5蛋白表达分布。对数据行独立样本 t检验。 结果:(1)伤后1 d,小鼠烫伤创面组织中TNF-α质量浓度为(19±3)ng/mL。(2)培养6 h,TNF-α处理组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Nanog mRNA和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39±0.04、0.36±0.03,均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的1.00±0.05、1.00±0.07( t=16.51、14.56, P<0.01)。(3)培养14 d,TNF-α处理组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CK18、CK14、ATP1a1、AQP5 mRNA表达量分别为0.38±0.03、0.42±0.11、0.23±0.06、0.25±0.03,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的1.00±0.03、1.00±0.05、1.00±0.05、1.00±0.07( t=25.31、8.31、17.07、17.06, P<0.01)。(4)培养14 d,空白对照组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CK18、CK14、ATP1a1和AQP5蛋白均广泛分布于细胞质,而TNF-α处理组打印块中间充质干细胞CK18、CK14、ATP1a1和AQP5蛋白在细胞质的分布较空白对照组明显减少。 结论:外源性TNF-α抑制三维环境下小鼠间充质干细胞向汗腺细胞定向分化,这可能与TNF-α抑制Nanog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使间充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下调有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负压辅助微波治疗腋窝多汗症及腋臭的并发症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负压辅助微波治疗腋窝多汗症及腋臭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5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激光美容中心收治的腋窝多汗症及腋臭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在肿胀麻醉下接受负压辅助微波治疗,选择适合尺寸模板转印,然后按照标记点进行微波治疗,能量等级在1~5级。患者均在术前及术后3、12个月采用多汗严重程度量表(HDSS)进行多汗严重程度评分分级,对比术前、后分级变化情况,评价疗效。统计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结果:共103例(206侧)患者纳入研究,男16例,女87例,年龄18~62岁。术后3、12个月的HDSS评分[(1.28±0.29)分、(1.70±0.62)分]均较治疗前[(3.13±0.27)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103例中99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疗效肯定;4例发生术后并发症,包括2例(3侧)血肿,其中1例(2侧)较严重,有皮下层组织坏死及脂肪液化;1例(1侧)感染、局部皮肤坏死;1例(2侧)水泡、皮肤烫伤。并发症发生率约3.88%(4/103)。 结论:负压辅助微波治疗多汗症及腋臭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正确的治疗操作及对于并发症的妥善处理可达到令人满意的术后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臀部深度创面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探讨采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臀部深度创面的效果。方法:2016年2月—2018年5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外科中心收治各种原因所致臀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27例,其中男19例、女8例,年龄28~70岁。原发病中压疮14例、瘢痕癌7例、低温烫伤2例、脓肿2例、藏毛窦2例,伤后或病变组织切除后深度创面位于骶尾部15例、坐骨结节8例、臀部其他部位4例,创面清创或扩大切除后面积4.0 cm×4.0 cm~12.0 cm×6.0 cm。采用面积为8.0 cm×4.0 cm~16.0 cm×6.0 cm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创面,供瓣区选择在创面周边、皮肤较为松弛处,皮瓣均以臀部自由穿支血管为轴,螺旋桨式转移修复创面,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记录皮瓣成活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27例患者皮瓣均100%成活。2例患者皮瓣因引流不畅,术后2~6 d皮瓣下形成淤血,经换药引流,14~18 d愈合;其余病例皮瓣于术后10~14 d拆线,创面愈合。随访2~12个月,皮瓣供受区外形饱满,与健侧差别不大,能够负重。结论:采用臀部自由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臀部深度创面效果好,供区选择在创面周边、皮肤相对松弛部位即可,在修复创面的同时,供瓣区直接拉拢缝合,可保证臀部饱满的外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
新生儿意外伤害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编辑人员丨1周前
目的:分析新生儿意外伤害发生的临床特征,并初步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0 752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96例为意外伤害新生儿(为意外伤害组),其余20 656例为非意外伤害新生儿(为非意外伤害组)。对新生儿一般情况、父母及家庭状况、新生儿意外伤害发生的人次数、不同地区及各种类型伤害发生率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logistic回归对新生儿意外伤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96例意外伤害新生儿中,发生在家中的意外伤害占大多数,为75例(78.13%);96例新生儿意外伤害类型前三位分别为烫伤30例、中毒24例、呛奶窒息18例。大多数患儿临床治愈,21例烫伤患儿皮肤有不同程度的瘢痕,呛奶窒息患儿中3例有运动和智力发育障碍后遗症,3例放弃治疗后死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意外伤害组与意外伤害组相比,新生儿出生地、新生儿日龄、母亲文化程度、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月收入以及家庭兄弟姐妹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以及父母婚姻状况和谐的新生儿较其他新生儿更不易发生意外伤害,其 OR值分别是0.496、0.550(均 P<0.05);出生地为农村的新生儿较易发生意外伤害,其 OR值是4.933( P<0.05)。 结论:新生儿意外伤害在临床并不罕见,发病原因主要包括烫伤、中毒、呛奶窒息等;出生地为农村、非独生子女以及父母婚姻状况不和谐的新生儿出现意外伤害的可能性更大,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及新生儿监护人的高度重视。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周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