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医药治疗前庭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用药规律异同研究
编辑人员丨3天前
目的:通过分析文献探析前庭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用药规律异同.方法:通过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纳入中药复方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及前庭中枢性眩晕的临床文献.构建方药数据库,通过数据挖掘技术(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对高频药物及功效进行分析,运用Liquorice软件分析核心复方的配伍规律,获得组方用药规律及特点.结果:共纳入535篇文献,其中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纳入文献243篇,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纳入文献292篇.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排在前五位的高频药物,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为白术、半夏、茯苓、泽泻、甘草,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为川芎、天麻、半夏、葛根、白术;排在前五位的功效,前庭周围性眩晕用药为补气、化痰、利水渗湿、平肝息风、温阳;前庭中枢性眩晕用药为活血祛瘀、补气、平肝息风、化痰、利水渗湿.关联规则分析显示,支持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组合,前庭周围性眩晕:"白术-半夏"、"白术-茯苓"、"白术-泽泻";前庭中枢性眩晕:"半夏-天麻"、"半夏-白术"、"葛根-川芎".置信度最高的前3位药对组合,前庭周围性眩晕:"陈皮-半夏"、"竹茹-半夏"、"桂枝-茯苓";前庭中枢性眩晕:"赤芍-川芎"、"桃仁-川芎"、"陈皮-半夏".治疗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的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分别获得4个、3个处方,运用复杂网络分析各获得1个核心处方.结论:眩晕为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的共同临床表现,气虚、风、痰、瘀为共同的核心病机,痰、风更为关键,息风、化痰、益气、活血为主要治法.但前庭周围性眩晕侧重于水饮内盛,清阳不升,多配伍温阳化饮,升阳利水,和胃止呕的药物;前庭中枢性眩晕侧重于气虚血瘀,阴虚风动,多辅以益气活血,化瘀通络,补益肝肾,滋阴息风的药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天前
-
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探讨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辨治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发病率高,因生活模式改变及其不良预后导致患者合并焦虑抑郁问题愈加明显,西医治疗主要是抗心律失常与抗焦虑抑郁类药物的联合应用,但部分患者对精神类药品的依从性较差.中医学对于"心"的生理认识包括"心主血脉"和"心主神明",注重"形与神俱"的整体观念,"心主血脉"即是有形,"心主神明"则是有神,与现代医学研究的"双心"理念不谋而合.该文基于"形神一体观"理论,从双心医学角度出发,认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当属形神共病,其中"形"坏是其发病的基础,"神"伤是其发病的关键,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可谓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治疗上当注重形神兼治,采用健脾益气、化痰祛瘀、清肝宁心、理气解郁、重镇潜阳等多种治法,改善患者的躯体症状与精神障碍,以达到机体气血阴阳的平衡.以期为心律失常合并焦虑抑郁的临床诊疗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周继红治疗肺结节术后用药规律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探讨周继红主任运用中医药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的用药特点及组方规律.方法:收集342例肺结节术后治疗处方,构建方药数据库.应用SPSS Modeler 18.0、SPSS Statistics 24.0对处方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及系统聚类.结果:共纳入方剂372首,涉及中药194味,使用频次在150次以上(使用频率≥40%)的药物共有11味,具体为炙甘草、茯苓、麸炒白术、当归、黄芪、桔梗、法半夏、陈皮、麦冬、白芍、生地黄.在高频药物中归脾胃经的药物数量最多,达22味(73.3%);其次为归肺与大肠经的药物,有18味(60.0%);归肾经的药物最少,只有4味(13.3%).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置信度≥85%,最大前项数1)得到关联规则71条,炙甘草与茯苓、麸炒白术与黄芪、茯苓与法半夏、炙甘草与当归等组合均为治疗肺结节术后常用药物组合.聚类分析得到7个组合,第1组以理气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竹茹、麸炒枳实、大枣等;第2组以活血祛瘀类药物为主,包括酒川芎、燀桃仁;第3组仅有1味炙甘草,以祛痰止咳、调和诸药为主要功效;第4组仅有1味茯神,以宁心安神为主要功效;第5组以益气固表类药物为主,包括麸炒白术、黄芪、防风;第6组以健脾养胃、清热散结、健脾利湿类药物为主,包括炒鸡内金、炒麦芽、太子参等;第7组以滋养肺肾、止咳化痰类药物为主,包括百合、玄参、浙贝母等.结论:治疗肺结节术后患者以滋肾补肺、益气固表、行气化痰、活血补血为基本原则,从脾胃论治肺系疾病是其用药特点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激素抗体及氧化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研究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对甲状腺机能亢进症(Hyperthyroidism,简称甲亢)患者激素抗体和氧化应激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收治的76例甲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方治疗;治疗2个月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甲状腺功能(各项激素水平)、氧化应激因子、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的表达.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4%(36/38),高于对照组(76.32%,29/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主症积分、次症积分和舌脉积分均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促甲状腺激素(TSH)上升,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下降(P<0.05),观察组改善高于对照组;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升高,观察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用于甲亢患者的治疗取得确切治疗成果,可以有效改善甲状腺功能,通过调控甲状腺激素水平、TRAb、TPOAb以及氧化应激因子的表达以改善病情,缓解症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祛瘀生新法防治放射性肺纤维化
编辑人员丨2024/7/6
瘀血是贯穿放射性肺纤维化病变全程的重要病理因素,存在由新成到久滞的演变过程,治疗应将祛瘀生新法贯穿始终.认为热毒消烁气阴、正虚血行瘀滞为放射性肺纤维化发病之基,伏火内灼肺络、痰瘀互结互阻为发病之渐,经络营卫气伤、瘀血久化干血为发病之要.主张放射治疗期间,重视透热润燥益气阴,养血和血疏瘀滞,以"未病先防";若出现放射性肺炎,则侧重化痰祛瘀清伏火,通络解结畅脉道,以"既病防变";若发展至放射性肺纤维化,则以缓中补虚培元气,祛瘀生新疗干血为主,以"已病防进",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
国医大师韩明向基于"损其肺者,益其气"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6/22
韩明向教授基于"损其肺者,益其气"理论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认为COPD稳定期病机以肺气虚为主,渐致卫气不固、宗气难下、元气乏源,治当以补肺健脾益肾为基本之法,兼祛邪、化痰、祛瘀、养血.针对肺气虚证,自拟参芪温肺方加减以补肺益气、化痰止咳;肺脾气虚证,自拟参芪补中方加减以补肺健脾、益气化痰;肺肾两虚证,自拟参芪调肾方加减以补肺益肾、活血祛瘀.标本兼治,疗效颇佳.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22
-
基于癌毒病机理论辨治甲状腺癌
编辑人员丨2024/4/27
程海波教授团队在传承国医大师周仲瑛癌毒学说基础上提出中医癌毒病机理论.癌毒病机理论认为,甲状腺癌是由水土失宜、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因素致气滞、痰凝、血瘀、癌毒聚于颈部而发病.甲状腺癌的主要病理因素为"气、痰、瘀、毒";病位在颈前,与肝、脾、肾密切相关;"肝气郁滞、痰瘀蕴毒"为其核心病机;病性多为虚实夹杂,疾病后期多为气阴虚损;临证以"抗癌解毒、扶正祛邪"为治疗原则,针对癌毒盛衰及疾病不同分期特点灵活运用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祛瘀解毒、益气养阴等治法.本文以癌毒病机理论为基础探讨甲状腺癌病机演变及相应治法,以期为甲状腺癌辨治提供新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27
-
风药开玄在血管性痴呆中的应用
编辑人员丨2024/4/13
血管性痴呆为本虚标实之证,病机为在虚、痰、瘀、风、火五大病理因素作用下,脑玄府郁闭,神机失用.风药为具有风木属性的一类药物,味薄质轻,性升浮发散,能够助行药势,可疏散脑玄府郁结,开玄解郁.具体治法有治风开玄、补虚开玄、祛瘀开玄、化痰开玄,风动于内者,治风开玄,方可选七味追风散、小续命汤;需补益与开通配合者,补虚开玄,方可选益气聪明汤;气血瘀滞者,祛瘀开玄,方可选通窍活血汤;痰证明显者,化痰开玄,方可选半夏白术天麻汤加石菖蒲、葛根、川芎等.临床应用时仍需注意血管性痴呆的分型,因人而异,据证施治.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4/13
-
宋鲁成基于"微观癥积"理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4/3/30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病理因素,宋鲁成教授认为AS性疾病的发病及病理变化过程与肿瘤发病极为类似,故提出"微观癥积"理论.宋教授认为AS性疾病的产生是气虚、痰、瘀、毒、气滞共同作用的结果,AS斑块可类比为血管上的"癥瘕积聚".并基于此理论提出采用温阳益气、化痰祛瘀、消癥散结等方法综合治疗AS性疾病,创立经验方参夏合剂,临床治疗AS性疾病取得了显著疗效.并结合验案1则对"微观癥积"理论进行阐释,以期为中西医结合治疗AS性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30
-
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经验总结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总结陈华教授从"阴虚瘀热"论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经验.[方法]通过随师临证,总结整理病案资料,阐释陈师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经验及方药特色,并通过临床验案加以佐证.[结果]陈师认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为风、痰、瘀、虚,病机为肺脾两虚,痰瘀阻络,迁延不愈,瘀热互结,创新性地提出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总结出重视风邪,祛风解表;三因制宜,滋阴清瘀;详辨虚实,巧用和法;顾护中焦,健运脾胃的诊治经验.验案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辨为阴虚感冒,兼痰瘀阻滞证,陈师分期论治,滋阴清瘀治法贯穿疾病治疗的中后期,迁延期养阴退热、化痰祛瘀,恢复期养阴退热、健脾益气,疗效显著.[结论]陈师继承浙派中医儿科特色,从"阴虚瘀热"辨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对指导临床有较高实用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