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I-MIBG显像用于帕金森病诊断1例:原理及意义
编辑人员丨6天前
患者男,62岁,运动迟缓17年。患者于2005年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全身运动迟缓,表现为双手笨拙,起立困难,行走缓慢,小步前驱,脚底有黏滞感,转动时动作分解,伴面部表情减少。此后患者运动迟缓症状逐渐加重,逐渐出现四肢僵硬,站立姿势不稳,伴嗅觉丧失、言语模糊、嘴角流涎、全身多汗、便秘、勃起功能障碍。患者否认静止型震颤、精神行为异常、抑郁焦虑、淡漠、睡眠障碍等症状。2015年起用多巴丝肼、盐酸普拉克索、盐酸司来吉兰片等药物治疗,症状改善明显。2018年出现药物起效慢,药效维持时间短,伴用药后明显异动,症状逐渐加重,遂于2022年7月入本院治疗。入院体格检查示患者言语模糊,记忆、计算力差,自发张嘴,可见流涎,全身可见明显不自主运动,四肢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明显"铅管"样增高,双手对指、握拳、轮替试验缓慢,双足点地缓慢,幅度小,起立困难,起步困难,行走小步前驱,双手伴随动作少,转身分解,站立有自发跌倒趋势。结合患者病史、症状、体征,临床考虑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患者存在锥体外系、嗅神经、自主神经等多个系统受累。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4例临床和实验室特点分析
编辑人员丨6天前
目的:探讨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缺乏症(AADCD)的临床特征、实验室特点及基因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20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4例AADCD患儿,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基因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儿均在婴儿早期起病,首发症状为喂养困难,分别于2~4月龄余出现伴眼动危象的阵发性运动障碍,并出现运动倒退,肌张力低下,发育迟缓,睡眠障碍和自主神经症状如上睑下垂、出汗过多、鼻塞等。4例患儿为来自2个家庭的兄妹,他们的父母均身体健康。例1、例2的二羟基苯丙氨酸脱羧酶( DDC)基因突变分别来自母亲的错义突变c.1040G>A(p.Arg347Gln)和来自父亲的11和12号外显子的全部缺失。例3的 DDC基因突变分别来自母亲的突变c.419G>A(p.G140E)和来自父亲的突变c.1375C>T(p.H459Y);例4未进行基因检测。对3例患儿进行血氨基酸和酰基肉碱谱、尿有机酸分析,均未见特异性异常;对例3用血干滤纸片筛查3-O-甲基多巴,结果明显增高;脑脊液神经递质检测结果示3-甲氧基4-羟基苯二醇、高香草酸和5-羟基吲哚乙酸浓度明显降低,5-羟色氨酸和3-O-甲基多巴水平升高;血芳香族L-氨基酸脱羧酶(AADC)活性明显降低。对例1、例3、例4进行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和脑电图检查,其中例1头颅MRI正常,例3、例4头颅MRI提示髓鞘化稍落后,3例患儿脑电图检查均正常。例1、例2在1岁10个月时因肺炎、呼吸衰竭死亡。例3在4月龄确诊后口服氯硝西泮、盐酸苯海索片、维生素B6片,后加用盐酸司来吉兰片、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1岁6月龄随访时眼动危象、运动障碍的发作频率减少,睡眠改善,自主神经症状减轻,但发育迟缓无改善。例4诊断脑瘫和癫痫,多种抗癫痫药物和康复训练治疗无效,于10岁时因心脏衰竭、肾脏衰竭夭折。 结论:AADCD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高。对早发性肌张力低下、发育落后、眼动危象、运动障碍的婴儿应尽早进行干滤纸片筛查3-O-甲基多巴水平,对可疑病例进行脑脊液神经递质检测、血浆AADC活性测定和基因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确诊AADCD患儿及基因变异携带者,可指导治疗及提供遗传咨询,降低后代的发病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6天前
-
雷沙吉兰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3周前
目的 观察雷沙吉兰片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普拉克索片,初始剂量为每天每次0.375 mg,后续每5~7 d增加每次0.75 mg,最终剂量为每天每次1.5 mg,对于病情持续控制不佳者,用药次数可调整为每天2次,每天最大剂量≤4.5 mg;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口服雷沙吉兰每天1.0 mg,qd.2组患者均治疗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和血清学指标的水平、改良Webster症状评分,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入组67例,试验组入组68例,2组均无患者脱落.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24%(60例/68例)和74.63%(50例/67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干扰素-γ分别为(4.38±0.74)和(5.20±1.06)mg·L-1,白细胞介素-1β分别为(0.33±0.05)和(0.59±0.12)ng·L-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分别为(108.24±11.30)和(92.88±9.79)U·μg-1,改良 Webster 症状评分分别为(7.26±1.05)和(13.15±3.25)分,γ-氨基丁 酸(GABA)分别为(278.14±41.32)和(241.86±35.04)mmol·L-1,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分别为(170.25±20.34)和(145.18±16.51)ng·L-1,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均以恶心呕吐、嗜睡、头昏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和8.96%,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沙吉兰片联合普拉克索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其可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和炎症反应,缓解运动症状,调节血清GABA和IGF-1表达水平,且不会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3周前
-
儿童角膜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1例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患儿,男性,5岁5个月。患儿因右眼被猫抓伤1 d,眼结膜充血、眼痛及视物不清,于2023年8月23日至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眼科就诊。SL-40H型裂隙灯显微镜(英国KEELER公司生产)检查结果显示右眼混合充血,角膜全层裂伤。给予完善全身检查、注射狂犬疫苗,收入院。患儿既往足月顺产,出生时体重正常,无吸氧史,既往无眼部疾病史和其他疾病史。右眼视力指数/20 cm,左眼视力1.0;双眼眼压均为12 mmHg(1 mmHg=0.133 kPa)。右眼眼睑肿胀,结膜混合性充血,下方角膜可见弧形全层裂伤,伴有虹膜嵌顿,前房浅,瞳孔变形,晶状体混浊,其余窥不入;左眼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清晰,瞳孔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晶状体透明,眼底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右眼角膜穿通伤,右眼外伤性白内障。遂于当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角膜穿通伤清创缝合术联合前房冲洗及前房成形术。术中见角膜中央全层裂伤,伤口长度约4.5 mm,伴有虹膜嵌顿于伤口且部分脱出、坏死。经专家组讨论,切除部分坏死虹膜,还纳嵌顿虹膜,在黏弹剂辅助下采用10-0尼龙线间断缝合角膜全层,达到水密状态。手术过程顺利无并发症,术中未见晶状体皮质外溢,因此未行白内障摘除手术。术后给予右眼1%醋酸泼尼松龙滴眼液(爱尔兰艾尔建制药公司生产)点眼,4次/d;0.5%盐酸莫西沙星滴眼液(华润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珠海亿胜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3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沈阳兴齐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头孢克洛干混悬剂[亿腾医药(苏州)有限公司生产]口服,0.125 g,3次/d。术后3 d患儿病情稳定,无明显眼部疼痛。右眼视力指数/40 cm,眼压正常,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裂伤口对合好,缝线无松脱,前房深度正常,房水闪辉阳性,瞳孔欠圆,直径约3 mm,颞下方虹膜部分缺损,晶状体混浊,眼底结构不清。见图1。遂嘱带药出院,定期复查。7 d后复诊,右眼视力指数/30 cm;术后20 d复诊右眼视力0.3。角膜伤口未见明显感染迹象,缝线未见松动。2023年10月3日,在角膜手术后40 d,患儿因"右眼流泪不能睁眼4 d"再次就诊。给予0.5%盐酸丙美卡因(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表面麻醉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见图2A和图2B。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中央灰白色浸润灶,直径约3 mm×4 mm,位于伤口内角膜深基质层,房水闪辉阳性,未见前房积脓,SW-2100型眼部B型超声(天津市索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考虑患儿为感染性角膜炎,细菌性感染可能性大,遂予以局部加强抗感染及促进修复治疗,给予右眼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0.3%妥布霉素滴眼液(美国爱尔康公司生产)点眼,1次/2 h;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湖北远大天天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点眼,1次/晚;0.1%普拉洛芬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2次/d。药物治疗3 d后角膜感染未见明显好转,患儿眼痛和视物不清症状未缓解。经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浸润病灶直径约4 mm×4 mm,病灶有扩大趋势,前房少量积脓,眼部B型超声检查未见后节感染迹象。为防止感染进一步加重导致眼内炎,经病例讨论,与家属交流,取得对方同意后遂于2023年10月7日急诊全身麻醉下行右眼同种异体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见图3A和3B,术中选取植床直径7.5 mm,植片直径7.75 mm。术后右眼给予0.1%他克莫司滴眼液(日本千寿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点眼,2次/d;0.1%普拉洛芬滴眼液点眼,4次/d;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2次/d;0.5%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点眼,1次/晚;0.5%左氧氟沙星滴眼液点眼,4次/d;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点眼,1次/晚。术中所取感染角膜分别送一般细菌培养、一般真菌培养及病原微生物高通量二代测序检测与鉴定。病原学检查结果显示,28℃和35℃条件下一般细菌及真菌培养均为阴性。病原微生物高通量基因检测覆盖革兰氏阳性细菌、革兰氏阴性细菌、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10 989种细菌,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和核糖核酸病毒等5050种病毒,1179种真菌及282种寄生虫。提示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属和口炎二氧化碳嗜纤维菌种阳性,检出序列5,相对丰度1.08%。真菌、病毒、寄生虫、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均未检出。另有检出痤疮丙酸杆菌,但相对丰度0.33%较低,且为常见眼表定植菌。综合患儿被猫抓伤病史及临床表现,诊断患儿为二氧化碳嗜纤维菌感染。术后患儿恢复良好,定期复查。治疗10个月余后,患儿右眼视力恢复至0.1,眼压12 mmHg,角膜植片透明,缝线未松脱,未见植片排斥及感染复发,内皮细胞密度1932个/mm2。见图4。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1个月前
-
醒脑解郁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30例
编辑人员丨2024/7/20
目的:观察醒脑解郁胶囊治疗帕金森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多巴丝肼片组,26例)、阳性药物组(多巴丝肼片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组,30例)及观察组(多巴丝肼片联合醒脑解郁胶囊组,30例),共治疗3个月.比较各组临床疗效、运动症状、抑郁症状评分及安全性指标.结果:各组治疗前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及非运动症状问卷(non-motor symp-toms questionnaire,NMQues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6、12周后,阳性药物组、观察组UPDRS评分下降,但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物组、观察组HAMD及NMQuest评分下降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药物组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阳性药物组及观察组对于改善抑郁及非运动症状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组治疗前后相关实验室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P>0.05).结论:使用多巴丝肼片联合醒脑解郁胶囊及多巴丝肼片联合普拉克片均可改善帕金森患者的抑郁症状,疗效较好且安全,其中醒脑解郁胶囊价廉效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20
-
盐酸普拉克索药剂学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4/6/8
目的 了解盐酸普拉克索的药动学及药剂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盐酸普拉克索新剂型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以及新思路.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对盐酸普拉克索的药动学及药剂学研究进行综述.结果 盐酸普拉克索是选择性非麦角类多巴胺受体激动剂,一般用于帕金森病和不宁腿综合征的治疗,同时还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抑郁作用、神经元保护作用、抗氧化作用和抗炎作用,受到医药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盐酸普拉克索具有口服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目前以盐酸普拉克索作为单一主药上市的制剂为口服途径给药的普通片剂与缓释片剂,但需多次服用药物,易出现血药浓度波动的现象,因此患者顺应性差,亟需得到改善.结论 缓控迟释制剂、经皮给药制剂近年来发展迅速,逐步成为盐酸普拉克索制剂研发的重点.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6/8
-
定颤解郁方治疗帕金森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探讨定颤解郁方(由经方天麻钩藤饮合柴胡龙骨牡蛎汤化裁而来)对帕金森抑郁(depress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DPD)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DPD肝郁风动扰神证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西药治疗组(简称西药组)和定颤解郁方联合西药治疗组(简称联合组),每组各40例.西药组给予美多芭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的西医常规治疗,联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联合定颤解郁方治疗,连续服用14 d为1个疗程,共治疗6个疗程(共1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结局指标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评分以及次要结局指标世界运动障碍学会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帕金森病睡眠障碍量表(PDS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根据HAMD-24评分的改善情况判定)和安全性.[结果](1)疗效方面,治疗12周后,联合组的总有效率为70.0%(28/40),西药组为27.5%(11/40),组间比较,联合组的疗效明显优于西药组(P<0.01).(2)HAMD-24、HAMA、PDS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的HAMD-24、HAMA、PD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的下降幅度均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3)MDS-UPDRS评分方面,治疗后,2组患者MDS-UPDRS的日常生活非运动症状评分及联合组的日常生活运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2组患者的运动检查和运动并发症评分及西药组的日常生活运动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无明显下降(P>0.05);组间比较,联合组对日常生活非运动症状评分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4)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的所有不良事件都是轻微的,其中联合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5%(5/40),西药组为10.0%(4/4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定颤解郁方治疗DPD肝郁风动扰神证患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其他非运动症状,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定颤解郁方有望推荐为治疗DPD的有价值的替代治疗选择.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痰瘀痹阻型不宁腿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3/16
目的 观察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痰瘀痹阻型不宁腿综合征(RL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 名痰瘀痹阻型RL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照组25 例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治疗组 25 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身痛逐瘀汤加味治疗.2 组均治疗1 周为1 个疗程,治疗 2 个疗程后统计疗效,比较 2 组治疗前后国际RLS严重程度评分量表(IRL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23/25),对照组总有效率60.00%(15/2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 组治疗后IRLS评分、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RLS评分、PSQI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身痛逐瘀汤加味联合盐酸普拉克索片治疗痰瘀痹阻型RLS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症状,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操作简便,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3/16
-
合并胸部异常感觉为表现的下肢不宁综合征1例
编辑人员丨2024/2/3
患者:女性,74 岁,3 年前因"间歇性左胸部异常感觉蔓延至左下肢 30 余年,加重 2 年"来我院门诊就诊. 30 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左胸部心前区范围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觉,并向左下肢蔓延,症状多在晚上 9-10 点平躺睡觉时出现,持续约 2h,活动或拍打左腿能好转. 近 2 年发作频繁,每月数次,影响睡眠,天气转阴时易出现. 无运动迟缓、肢体抖动等症状. 既往多次检查排除心脏病可能,否认精神类药物服用史.否认类似感觉异常的家族史.既往有萎缩性胃炎病史.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内科系统未见异常.神志清楚,语言流利,定向力、记忆力、计算力正常;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眼球各方向活动可,余颅神经检查正常. 双侧上下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病理征阴性;四肢深浅感觉正常. 双侧指鼻、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阴性;步态正常. 辅助检查:甘油三酯 0.90 mmol/L,总胆固醇 5.45 mmol/L. 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铁代谢指标(血清铁、未饱和铁结合力、总铁结合力、铁饱和度、转铁蛋白)、血清铜蓝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类风湿因子等检查无异常. 24 h动态心电图与动态血压监测未见明显异常. 心脏超声正常. 头颅磁共振成像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示轻度脑萎缩,余未见明显异常. 诊断患者为合并胸部异常感觉为特殊表现的下肢不宁综合征(restless leg syndrome,RLS).治疗经过:给予多巴丝肼 125 mg,每天1 次,睡前服用,并予瑞舒伐他汀钙片 10 mg,每晚 1 次,控制血脂. 2 周后复诊时症状显著改善,且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 多巴胺能药物疗效显著,进一步支持了RLS的诊断. 随后将多巴丝肼调换为盐酸普拉克索 0.125 mg,每天 1 次,睡前 2h口服.近 1 年来症状控制较好,偶有双下肢不适,未再出现胸部的异常感觉.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2/3
-
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目的 观察多巴丝肼片和盐酸普拉克索片联合用药对帕金森病(PD)患者治疗的效果.方法 入选PD患者分为A组、B组及C组.B组PD患者使用多巴丝肼片进行治疗;C组PD患者使用盐酸普拉克索片进行治疗;A组PD患者同时使用多巴丝肼片和盐酸普拉克索片进行联合用药治疗.评价治疗前后患者的日常活动和运动功能、非运动症状(NMS)情况、生活质量以及临床疗效,记录和统计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A组(88.00%)有效率显著高于B组(44.00%)和C组(40.00%)(均P<0.05).治疗后,A、B和C组帕金森病综合评分量表(UPDRS)第Ⅱ量表评分分别为(6.78±1.16)、(13.45±1.31)、和(13.32±1.23)分,第 Ⅲ 量表的评分分别为(7.69±1.27)、(14.78±1.45)和(14.54±1.67)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分别为为(10.96±2.25)、(18.76±2.47)和(15.54±2.67)分,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分别为(8.62±2.27)、(15.78±2.45)和(18.65±2.56)分,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分别为(28.26±2.16)、(17.98±2.13)和(17.67±2.15)分,PDQ-39 总得分分别为(25.24±4.61)、(50.68±5.66)和(49.78±5.64)分,A 组上述指标与B、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和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4%、8%和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可有效促进PD患者NMS改善,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1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