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疑似由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致玫瑰糠疹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38岁,因周身红斑、丘疹、斑丘疹、脱屑伴瘙痒9 d于2021年3月26日就诊。患者9 d前注射2019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生产企业: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批号202012332)第2剂(第1剂接种时间2021年3月1日,两剂间隔15 d)10 h后于左上臂注射部位出现红斑、丘疹、斑丘疹,伴瘙痒。曾予盐酸西替利嗪片、盐酸司他斯汀片口服,复方甘草酸单铵S静脉滴注,疗效欠佳,皮疹逐渐增多,蔓延至躯干及四肢。发病以来无发热,无咽痛、四肢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不适。既往体健,24 d前(发病前15 d)曾接种同批号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第1剂,当时无不适,周身无皮疹。起病前无感染史,无特殊用药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个人史、月经生育史及家族史无特殊。体检:各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左上臂伸侧注射疫苗部位可见一约8.0 cm × 5.0 cm淡红色斑片,形状不规则,上覆细小糠秕样鳞屑(图1A);躯干及四肢近端散在分布红斑、丘疹、斑丘疹,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皮疹长轴与皮纹大致一致,上覆细小糠秕样鳞屑,皮疹分布相对对称(图1B、1C)。皮肤镜下为红色背景,皮疹中央呈褐色外观,白色鳞屑呈边缘分布(领圈样,图2A),皮损表面可见非特异性分布的点状血管及线状血管(图2B)。辅助检查: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为阴性,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心肌酶(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肌酸激酶同工酶)、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肺部CT均无明显异常。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一例难治性艾滋病相关型卡波西肉瘤诊疗及随访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男性,44岁,已婚。2018年11月在喀什CDC行HIV抗体检测确认阳性,CD4 +T细胞计数205个/μL,进行拉米夫定0.3 g+替诺福韦0.3 g+依非韦伦0.6 g治疗,1次/d,自诉规律服药。2019年2月因咳嗽咳痰至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住院诊治,完善相关检查:CD4 +T细胞计数24个/μL。胸部CT(2019年2月11日,见图1?):考虑双肺感染性病变;纵膈多发肿大淋巴结;双侧胸腔少量积液。B超定位处行胸腔积液穿刺术,送检胸水显示:李凡他试验阳性。初步诊断考虑:1、艾滋病相关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遂予HRZE方案化疗,异烟肼(H)注射液0.3 g,静脉输液;利福平(R)注射液0.6 g,静脉输液;吡嗪酰胺片(Z)0.5 g,口服;盐酸乙胺丁醇片(E)0.75 g,口服。抗结核联合头孢甲肟2 g,每12小时1次抗感染治疗,同时予复方甘草酸苷80 mg/d保肝治疗。2月20日及3月5日连续复查胸部CT(见图1?和?):两肺病变较2月11日时进展。同时,复查CD4 +T细胞计数为20个/μL,考虑患者病情进展与免疫重建炎症反应有关,故继续行抗结核联合抗感染治疗,同时给予复方磺胺甲噁唑片、阿奇霉素片预防机会性感染,并口服泼尼松片30 mg/d减少炎性渗出,但治疗效果不佳。截止3月20日,患者规律HAART治疗近5个月,CD4 +T细胞计数未见升高,会诊后建议调整抗病毒药物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余维持原治疗方案。3月21日行支气管镜检查并诊断:支气管内多发血管性病变:卡波西肉瘤可能性大(图2,因支气管黏膜活检出血风险较大,故未予活检)。4月23日复查,原各项异常炎症指标较前恢复正常,CD4 +T细胞数升至61个/μL。调整HAART方案为多替阿巴拉米片50 mg/d带药出院。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以荨麻疹样损害为首发表现的M5a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1例
编辑人员丨4天前
患者女,22岁,因面部及胸腹部出现风团样损害3个月就诊。患者于2017年5月无明显诱因面部、胸腹部出现散在肤色风团样损害,直径0.5 ~ 1.0 cm,不易消退,无瘙痒及疼痛。自行口服盐酸赛庚啶片(具体剂量不详),效果不佳,遂于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皮肤科就诊。拟诊为"荨麻疹",予以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胶囊5 mg/d,复方甘草酸苷片50 mg每日3次,治疗10余天皮损未见改善,再次就诊。考虑"肥大细胞增生症",予以氯雷他定颗粒10 mg/d;玉屏风颗粒5 g每日3次,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1次。皮损未见消退反而增多,面部出现丘疹和结节(图1),局部正常皮肤摩擦后出现水肿,似风团样损害,不易消退。右侧颞部皮损组织病理示表皮轻度角化过度,部分区域棘层略薄,真皮层可见大量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部分区域呈黏液样变性,吉姆萨染色阴性,排除肥大细胞增生症。遂调整治疗为甲泼尼龙片24 mg/d、硫酸羟氯喹0.2 g/d,治疗1 d后患者出现四肢关节疼痛,急查尿常规正常,超敏C反应蛋白和红细胞沉降率稍高,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4.02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24(参考值:0.40 ~ 0.75,下同)、淋巴细胞比例0.64(0.20 ~ 0.50)、红细胞计数3.0 × 10 9/L、血红蛋白106.0 g/L。血生化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132.6 U/L(14.0 ~ 36.0 U/L)、乳酸脱氢酶9 306 U/L(313 ~ 618 U/L)。腹部彩色超声检查未见异常。2 d后患者发热,体温最高达38.7 ℃,伴寒战、大汗、咽痛、乏力,无咳嗽、咳痰,予以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75 mg/d,治疗3 d,上述症状缓解。复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计数3.61 × 10 9/L、中性粒细胞比例0.08、淋巴细胞比例0.84、红细胞计数2.66 × 10 9/L、血红蛋白91.0 g/L,抗核抗体、抗可溶性抗原抗体、抗双链DNA抗体、IgA、IgM、IgG及补体C3、C4均阴性,丙氨酸转氨酶101.8 U/L,乳酸脱氢酶3 116 U/L。骨髓穿刺活检示约90%异常原始单核细胞,考虑M5a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遂收住血液内科,发病以来患者无牙龈出血,无鼻衄、皮肤黏膜出血、呕血、黑便史,否认特殊物质接触史。右侧颞部皮损组织进一步行免疫组化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散在核大、深染的异形细胞,灶状分布,部分区域黏液样变性;CD43阳性、骨髓过氧化物酶(MPO)阳性、Ki67 25%阳性、CD3阴性、CD117散在阳性,见图2。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当归紫草膏外用治疗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观察当归紫草膏外用治疗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金华市中医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19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99)和观察组( n=98),进行随机对照研究。两组均予基础降血糖治疗,对照组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片,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外用当归紫草膏,疗程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2项目瘙痒严重程度量表(12-PSS)评分及临床疗效。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12-P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 t=18.09、11.31,均 P < 0.05),观察组12-PSS评分为(7.72±1.64)分,低于对照组的(9.35±2.1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3.52, P <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86/98),高于对照组的76.8%(76/9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4.06, P < 0.05)。 结论:当归紫草膏外用可有效改善血热生风型糖尿病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官窍正气鼻炎整体疗法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效果观察
编辑人员丨4天前
目的:探讨官窍正气鼻炎整体疗法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在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及山西颐圣堂中医馆耳鼻喉科就诊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72例,山西颐圣堂中医馆128例,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和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官窍正气鼻炎整体疗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跟踪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评估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改良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以及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使用时间。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00%(73/100),治疗组为92.00%(92/100),治疗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 2=18.45, P < 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VA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37, P=0.170),治疗后两组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5.27, P < 0.001);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1.65, P=0.098),治疗后两组鼻内镜检查Lund.Kennedy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6.03, P < 0.001);糖皮质激素及抗白三烯使用时间,治疗组明显短于对照组[10.00(10.00,14.00)d比42.00(28.00,70.00)d、7.00(7.00,7.00)d比21.00(14.00,26.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11.27, P < 0.001、 Z=-12.31, P < 0.001)。 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官窍正气鼻炎整体疗法治疗慢性鼻-鼻窦炎,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且有助于减少激素及抗白三烯的使用总量、缩短使用周期,提高治疗效果。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4天前
-
蕈样肉芽肿1例报告
编辑人员丨5天前
女,50岁。因全身红斑、丘疹伴痒1年余加重1个月,于2017年1月2日至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就诊。1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四肢突发红色斑片、丘疹,自觉瘙痒明显,无疼痛、麻木。患者到上海华山医院就诊,行组织病理检查示:不能排除早期惰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予胸腺五肽等对症处理后皮疹消退。1年来,患者红斑、丘疹反复发作,部分浸润肥厚斑块,趋势加重,感剧烈瘙痒,曾至杭州等各地医院按皮炎诊治,予依巴斯汀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复方氟米松乳膏等治疗未见消退。1个月前患者出现全身红斑、丘疹,伴脱发、耳后淋巴结肿痛。患者既往体健。皮肤专科检查:头皮红斑,毛发稀疏脱落,面部可见肥厚斑块,质硬、局部渗出;躯干和四肢可见暗红色斑块,毛囊性丘疹,有明显浸润感,部分融合成片;双手掌弥漫性潮红伴少量细碎鳞屑,指甲变形呈污黄色并增厚,耳后可见淋巴结肿大(见图1)。辅助检查:上海华山医院组织病理检查示皮肤淋巴组织非典型增生,主要表现为真皮层小血管周围片巢状异型T细胞浸润。免疫组化:CD3(+)、CD20(-)、CD8(-)、CD30(-)、CD56(-)、TIA-1(-)、CD4(+)、增殖核抗原(Ki-67)阳性细胞约10%~30%。诊断:不能排除早期惰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本院麻风菌镜检阴性,抗核抗体1∶100[参考值:阴性(< 1∶100)],乙型肝炎三系阴性、丙型肝炎抗体阴性,人类缺陷免疫病毒(HIV)、梅毒螺旋体血凝反应(TPHA)及快速血清反应素试验(RPR)结果均阴性。组织病理检查:右颊表皮糜烂,轻度增生,真皮内大量团块状淋巴细胞、炎性细胞浸润,侵及附属器,毛囊内黏蛋白沉积,抗酸染色阴性(见图2)。背部表现为表皮增生,表皮内见微脓肿,内有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基底层欠完整,真皮内大量团块状淋巴细胞浸润、炎细胞浸润,伴有少量嗜酸性粒细胞,侵及附属器,抗酸染色阴性(见图2)。免疫组化:背部皮损肿瘤细胞常见表型为:CD3、CD4、CD45RO、CD57阳性(+),CD8、CD20散在(+)、CD79a、CD56(+)、Bcl-2(+)、p53、Ki-67阳性细胞约30%(见图3)。诊断:伴毛囊黏蛋白沉积的蕈样肉芽肿。治疗:口服小剂量甲氨蝶呤和外用糖皮质激素软膏等治疗,症状好转,目前随访中。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止风调心针刺联合拔罐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复发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8/17
[目的]观察止风调心针刺联合拔罐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复发性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复发性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止风调心针刺联合拔罐治疗.共治疗8周.治疗2个月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和慢性荨麻疹患者生活质量量表(CU-Q2ol)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3(IL-23)水平的情况.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补体3、补体4和免疫球蛋白E含量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44/47),对照组为78.72%(37/47).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IL-17、IL-23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IL-17、IL-23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清补体3、补体4与免疫球蛋白E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血清补体3、补体4与免疫球蛋白E含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4/47),对照组为4.26%(2/47).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止风调心针刺联合拔罐与盐酸左西替利嗪片治疗复发性慢性荨麻疹,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可以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免疫功能,疗效确切.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7
-
苏黄止咳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苏黄止咳胶囊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感冒后咳嗽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2月感冒后咳嗽患者9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3组,A组接受苏黄止咳胶囊治疗30例,B组接受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30例,C组为上述药物联合应用治疗30例,对3组所得不同治疗结局进行分析.结果 3组治疗前咳嗽症状总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Fe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咳嗽总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优于A、B组(P<0.05);A、B组治疗后咳嗽总评分、咳嗽视觉模拟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后FeNO水平优于A、B组(P<0.05);A、B组治疗后FeNO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治疗有效率,高于A、B组(P<0.05);A、B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治疗前EV1/FVC较治疗后显著偏低(P<0.05),组间EV1/FV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感冒后咳嗽患者,使用苏黄止咳胶囊与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咳嗽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临床价值较为明显.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西替利嗪辅助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小气道功能和免疫状态的改善效果
编辑人员丨2024/8/10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用西替利嗪辅助治疗对小气道功能和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纳入河南省长垣市中医医院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84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和研究组(42例,硫酸沙丁胺醇雾化吸入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2组患儿均进行为期7 d的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气道重塑相关指标、免疫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临床总有效率为90%,较对照组74%上升;治疗后2组患儿骨桥蛋白(OP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9(MMP-9)、基质金属蛋白水解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嗜酸性粒细胞(EOS)、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相较于治疗前均下降,且研究组比对照低(P均<0.05);研究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2%,对照组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应用西替利嗪辅助治疗,可对气道重塑起到抑制作用,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疗效显著,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8/10
-
"针-药-低温冷喷"三联序贯疗法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4/7/6
目的:观察"针-药-低温冷喷"三联序贯疗法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的临床疗效,并运用皮肤镜对皮损治疗前后进行观察对比.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0月来院治疗的68例颜面再发性皮炎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n=34)和对照组(n=34),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皮损处均进行皮肤镜观察对比.治疗组内服中药凉血消斑汤,同时根据皮损特点于皮损处行火针治疗后低温冷喷,并外用止痛消炎膏外敷;对照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片口服,同时给予低温冷喷并配合外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皮损改善情况、不良反应及复发率进行分析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皮肤镜检测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皮损较对照组改善明显,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针-药-低温冷喷"三联序贯疗法治疗颜面再发性皮炎可明显减轻面部皮损严重程度,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4/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