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蛋白酶抑制剂类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用于亚州/亚裔人群的肝脏安全性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蛋白酶抑制剂(PI)是构成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DAA)方案的主要药物类别之一。该类药物主要经肝脏细胞色素P450代谢,有潜在的肝毒性。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数据显示,PI类药物在亚洲/亚裔人群的代谢较西方白种人慢,在亚洲/亚裔人群中开展的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结果均显示该类药物有引起肝酶和胆红素水平升高的风险。我国医务工作者对PI类药物潜在的肝脏安全风险应给予充分重视,不能过分依赖欧美地区的安全性数据。选择含PI的DAA方案前应准确评估患者基线肝脏疾病程度,考量其疾病进展风险。对于失代偿期肝病患者,禁用PI类药物;对于无肝硬化或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给予PI类药物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其肝功能,注意管理肝脏相关不良事件。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HCV治疗后HBV再激活的机制与临床意义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5天前
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合并感染患者在接受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DAAs)治疗后,可有效抑制HCV复制并实现丙型肝炎治愈,但存在HBV再激活风险,后者可导致严重肝损伤甚至暴发性肝炎的发生。现对HCV和HBV在肝细胞中的复制特点以及激活天然免疫应答的差异进行了总结,探讨了DAAs治疗后发生HBV再激活的分子机制及其临床意义,并提出了相应的临床预防措施。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5天前
-
抗丙型肝炎药物索磷布韦的设计合成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索磷布韦(sofosbuvir)是治疗丙型肝炎的一种新类型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通过竞争性结合到NS5B聚合酶活性位点,导致新生病毒基因组合成的终止,从而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复制.该药的开发过程是基于核苷类抗病毒药物的体内代谢原理,通过巧妙的结构修饰,改善了药物结构稳定性和吸收过程,使其最终发展成为肝靶向抗HCV药物.索磷布韦单用或联用其他抗HCV药物用于治疗丙型肝炎,具有治愈率高、安全性高、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的优点,已经成为临床基础用药.本文主要对索磷布韦的研究背景、临床应用、开发过程及其制备方法等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浅谈赵文霞教授治疗脂肪性肝病经验
编辑人员丨2023/8/6
脂肪性肝病是一组与遗传易感性和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疾病,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严重者会进展至脂肪性肝硬化,甚至肝癌[1].本病多见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近年来随着我国民众饮食结构的变化和生活节奏的加快,脂肪性肝病发生率在我国成快速上升趋势.相关流行病学显示其患病率为20 %~44 %,其中在2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者人群中患病率则更高,可达55 %左右,目前已成为我国继病毒性肝炎之外的第二大肝病.随着乙肝疫苗的普遍应用和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问世,有关专家认为在未来的几年内脂肪性肝病将成为我国第一大肝病.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临床上与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 )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drug-drug interac-tion ,DDI)普遍存在,DDI的机制包括抑制或诱导细胞色素酶CYP450活性、抑制或激活多种转运蛋白和改变血浆蛋白结合.对治疗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其一是合并用药影响DAA的暴露量,导致疗效降低或药品不良反应(ADRs)增多;其二是DAA影响合并用药的浓度,导致相应症状甚至发生严重不良事件.本文概述了DAA 与临床常用药物,如血脂调节药、免疫抑制剂、抗反转录酶病毒药、中草药等药物合用的3种情况 :(1)合用后DAA 或合用药物浓度增加几倍甚至十几倍,产生严重ADRs ,禁止合用;(2)合用后可能产生明显ADRs ,需要加强监测、调整给药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3)预测合用后不会产生明显ADRs .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接抗病毒药物类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黑框警告及预防
编辑人员丨2023/8/6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引起丙型肝炎的病原体,感染后极易慢性化并导致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DAA)类抗HCV药物不断发展,临床上用其治疗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率逐渐提高,药品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但近年来,DAA类抗HCV药物在国外临床应用中出现了一些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因此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在这些药物的使用说明书中加入了黑框警告.国内今年已开始陆续上市了多个DAA类抗HCV药物,但尚未大规模应用.本文阐述了此类药物的黑框警告内容(包括引起严重皮肤反应、导致心动过缓、严重肝损伤和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及其发生机制,并提出预防及解决措施,为我国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的抗丙型肝炎病毒作用及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影响
编辑人员丨2023/8/6
目的 评估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AAs)治疗慢性基因1b型HCV感染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分析其对患者血清VEGF水平的影响,评估DAAs治疗诱导肿瘤复发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6年1月至本院接受治疗的58例基因1b型慢性HCV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索菲布韦(SOF)+达卡他韦(DCV)组和SOF+雷迪帕韦(LDV)组.两组患者均接受DAAs无干扰素方案,药物为患者自购,疗程均为24周,随访24周.使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定量HCV RNA,比较两组DAAs无干扰素方案的抗病毒作用,并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结束治疗当天、持续病毒学应答(SVR)4和SVR12,采集研究组患者血清,使用Randox仪器精确分析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结果 SOF+ DCV组SVR24率为96.7%,SOF+LDV组SVR24率96.4%,且无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开始后4周时,两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一直维持至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4周时降低至治疗前水平,而后较治疗前再次升高(P<0.05).结论 两组DAAs无干扰素方案治疗基因1b型慢性HCV感染均取得良好疗效,安全性较高.DAAs给药诱导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增加,可能是DAAs治疗风险因素之一.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乙型肝炎病毒再激活致慢加急性肝衰竭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再激活导致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近年发病率逐年增高.B细胞单克隆抗体、糖皮质激素、化疗、直接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及自行停用核苷(酸)类似物抗HBV治疗等,均是引起HBV再激活的高危因素.本文从HBV再激活的诊断标准、危险因素、发生慢加急性肝衰竭的风险评估及其预防和管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
编辑人员丨2023/8/6
我国丙型肝炎发病率较高,其治疗药物由最初的普通干扰素到现在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使得丙型肝炎的治疗得到突破性进展.多种不同机制的丙型肝炎治疗药物的陆续上市,为疾病治疗带来新的方向.本文对丙型肝炎的流行现状以及抗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治疗历史和进展做一综述,为后续研发出更高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更短疗程、更低风险及更宽基因谱的药物提供参考.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
直接抗病毒药物治疗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
编辑人员丨2023/8/6
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是一种世界性疾病 ,随着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的直接作用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的不断研发上市 ,无干扰素的抗HCV方案逐步成为可能.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26例丙型肝炎患者应用DAAs治疗的过程 ,总结其疗效和安全性 ,以指导更多的患者安全、合理、有效地用药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不再出现此类内容
编辑人员丨2023/8/6
